厦门大学考研之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与近代部分)复习笔记总结(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11
于右任: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活动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1909年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1910年在上海创办《民立报》;他为报刊写了不少评论和诗词,感情炽烈,文辞丰腴,名噪一时。
《中兴日报》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机关报。1907年创刊,由陈楚楠、张永福等主办。尽管困难重重,该报与当地保皇派报刊仍进行了论战,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中国女报》1907年由秋瑾在上海创办的通俗月刊。该报把提倡女权和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相结合。仅出两期,因秋瑾被捕就义而停刊。
《民国暂行报律》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简略的《暂行报律》,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时,与报界约法三章。具体内容有: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流言煽惑,关于共和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但在当时民主、自由气氛空前高涨的报界,此报律受到了报界的一致反对,孙中山明令撤销。
《报纸条例》为了使摧残舆论暴行合法化,袁世凯在执政期先后颁布多条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1914年4 月颁布《报纸条例》,共35条,其中规定: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25岁以下者办报;报纸出版须到警察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禁止报纸刊登“淆乱政体”、“妨害治安”和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每天的报纸在发行前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出版法》为了使摧残舆论暴行合法化,袁世凯在执政期先后颁布多条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1914年12月,袁世凯政府颁布《出版法》。该法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一切文字、图画印刷物都作了类似《报纸条例》中的规定。尽管法律已十分苛刻,而各地官府在执行过程中又层层加码。
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 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时间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 导作用”。 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1 ,“宗旨定而高”。2 ,“思想新而正”。3 ,“材料富二当”。 4 ,“报事确而速”。 第三,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识;二曰真诚;三曰直到;四曰公心;五曰节制。 第四,提出了宣传的方法。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和煽动 法。 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时间的概括和总结,此时他的新闻思想已经进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鉴。
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内容与特点:内容包括言论出版及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报刊禁载事项。
其特点是:资本主义的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无法取信于民,在实践上缺乏全面事实的社会基础;无权制裁在化外报,有染半殖民地的色彩。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但 是,他们的新闻思想与改良派的也有质的不同,他们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①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 必须大力宣传******的纲领和主张。②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③把报纸视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③记者应该先知先觉。 除上述几点外,革命派报人还发表了一些鼓吹言论自由、重视开发“民智”、反映民意、指导舆论等方面的主张。但总的看来,革命派报人的办报主张都比较零碎,他们的“先知先觉”观点,还有 唯心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
简述章太炎、郑贯公、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历史背景简述: (一)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技术条件、需求、外国通讯社影响等)
(二)分述三人办报活动,并逐一简评。
(三)总体评价其历史作用、地位:简述清末民初我国通讯事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
(四)诞生于图片、漫画受到重视,广告发行及报纸经营管理得到加强。(五)总评:虽然辛亥革命后曾出现过政党报纸相互攻击时期,但以革命派为主导的报刊活动推动了革命的进展,其业务大体奠定了现代报纸的雏形。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各派新闻思想并简评。
(一)历史背景:
(二)各派代表性刊物列举:
(三)改良派:(梁启超)由于改良派有较多的办清末:(1)1904年广州中兴通信社,中国第一个国人自办的通讯社,骆侠挺创办。(2)1908年比利时远东通信社,王幕陶创办。(3)1911年广州展民通信社,杨实公创办。(三)历史背(辛亥革命胜利后的短暂繁荣)(四)兴起于民初:(1)广州:公民通信社(2)上海:民国第一通信社、上海通信社(3)武汉:湖北通信社(4)长沙:湖南通信社(5)北京:北京通信社等(五)评价: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译报。自采的新闻很少,用复写和油印方式分送各报,质量不高,发行量少,有几份到几十份不等。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活动的特点及业务改进。
(一)历史背景
(二)代表性刊物列举
(三)特点:(1)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内部的两大党派——立宪派和革命派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纷纷在海内外创办自己的党报,两党之间也展开长期论战。(2)资产阶级各派是这一时期办报的主角。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报刊在海外大批涌现,不仅数量上超过改良报刊,而且舆论上占到了主导地位。(3)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辛亥革命前后,国内外各种矛盾激化,各种政治力量都用报刊政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同时对敌对思想进行斗争。(4)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辛亥革命时期的办报活动先由海外转向国内,再由腹地向东北、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延伸。读者已扩大到新军、会党、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
相关话题/新闻
厦门大学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新闻传播艺术设计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厦门大学考研备考《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全)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全) 总论篇 1.《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 ...新闻传播艺术设计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2016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考研:中国新闻史结构图
中国新闻传播史(理论框架梳理) 上古 甲骨、金属铸件(金文)、岩石是最早的文字传播载体 集市贸易、经济广告、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代 两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厦门大学中国新闻史复习讲义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3、报房京报从崇祯末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4、我国唐朝出现的古代报纸是有史料为证的,约发行于88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厦门大学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1.朝报(附开元杂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完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无固定名称,后唐和宋代方称之为朝报,该传播工具没有随王朝覆灭而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南昌大学2016-2004新闻学传播学考研真题
2016新闻史论 一.名词解释(6分每个) 读卖新闻 新闻的党性原则 趋同心理 内容分析 红星报 二.简答题(15分每个) 1.简述外报对中国现代报刊的影响 4.谈谈你对《西行漫记》的理解 2.结合实例简述新闻价值要素接近性的内涵 简述改革开放后中国报业集团化的发展历程 三.论述题(25分每个) 1.结合实际论述影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6重庆大学2011年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6西北大学2015年新闻学考研621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
西北大学2015年新闻学考研621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8选6,每题5分,共30分) 1、明示性意义 2、抽样调查法 3、新闻体制 4、新闻专业主义 5、广告代理制 6、4P理论 7、《红色中华》 8、《边区群众报》 二、简答(8选6,每题10分,共60分) 1、说明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影响 2、新闻媒 ...新闻与传播硕士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32015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基础440考研真题
2015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基础440考研真题 一、简答 1、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2、拟态环境 3、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二、论述 1、我国新闻媒介党性原则的表现 2、政治经济学派的观点,及对我国新闻传播的影响 3、关于新闻客观性,西方媒介认为是不死之神,请谈谈你 ...新闻与传播硕士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3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专业学位)新闻与传播334综合考研真题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专业学位)新闻与传播334综合 一、简答(20*2) 1、国学的基本分类,挑一个展开并写出书名举例 2、怎样理解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现实的呈现 二、论述(40*1) 新媒介发展迅猛,大学生具有新媒介素养的意义,结合实例展开论述 三、新闻写作(70*1) 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闻与传播硕士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