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12-2017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考博真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8-30

 2012年浙江大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考博真题

一.病理学(60分)(^P)

(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5分)

1.上皮内瘤变;

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neoplasia)可作为“异型增生”的同义词,指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宫颈、前列腺、胃肠道粘膜等处应用较多。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前者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后者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2.靶向治疗

3.Alzheimer病

4.滋养细胞肿瘤

是指胚胎的滋养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的肿瘤。最早分为两种一种良性的称“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另一种恶性的称“绒毛膜上皮癌(chorioep ithelioma)”。以后发现介于这两种之间,还有一种形态上像葡萄胎,但具有一定的恶性,可以侵蚀肌层或转移至

远处。

5.R-S细胞

R-S细胞见于霍奇金淋巴瘤,是霍奇金淋巴瘤含有的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即Reed-Sternberg细胞(简称R-S细胞)。瘤组织中常有多种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μ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稍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呈双叶或多叶状,以致细胞看起来像双核或多核细胞,形态相同状如鹰眼及所谓“镜影”核。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非常大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中位核仁,周围有空晕。

该细胞一般见于淋巴瘤患者骨髓象涂片,又叫里-斯细胞。

6.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

7.凋亡

也称为“固缩坏死”、“程序性细胞死亡”或“细胞自杀”,是由基因介导的一系列变化,细胞依靠它来主动地引起它自身的破坏。正常起消除老化细胞或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的凋亡过程,如发生病理性干扰,可对肿瘤生成起作用。凋亡最初由特征性的形态变化来确定,包括:DNA的程序性降解、染色质浓缩、细胞缩小和碎裂。它可以是生理性的,或由化疗药物及放射诱发(来自希腊文,apoptosis,描写深秋枯叶从涂写上掉落的现象)。

8.免疫组织化学

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二)问答题(任选四题,每题10分)

1.目前对结直肠癌的分子发生机制有

(1)结肠癌的恶性转化过程:恶性转化过程是初级遗传事件的全过程,由一组遗传毒性化合物(genotoxic carcinogen),即致癌物启动(启动子,initiator),对细胞多次打击,致使DNA发生相应的基因突变,基因表型(genotype)改变,导致细胞发生遗传性转化——癌变。在结肠癌发生中,形态学上,其表型(phenotype)包括上皮过度增生、腺瘤形成、原位癌及癌的浸润与转移等各阶段。

部分结肠癌源于腺瘤,腺瘤从发生到形成且伴有非典型增生可能经历较长的时期,有利于观察及研究,因此参与分子事件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发现的亦较多。APC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及c-myc基因是腺瘤阶段最早涉及的初级遗传事件。

癌变除发生于腺瘤外,也可发生于平坦黏膜,上皮过度增生的分子事件包括与腺瘤阶段有关的基因,总计至少涉及9~10个基因的分子事件,可归纳为显性作用的原癌基因及隐性作用的抑癌基因2大类。

①显性作用的原癌基因:一般为正常细胞生长的正调节因子,单个等位基因突变足以使细胞表型改变,即基因结构改变。即使仅在单个染色体的基因突变,也可致其表型改变。

A.c-myc基因:是腺瘤前阶段突变基因,定位于8q24区段,70%左右的结肠癌,尤其在左侧结肠癌中c-myc过度表达可高达数倍至数十倍。在生长快的正常细胞中其表达水平也较高,可见其对调控细胞增殖起着重要作用。APC基因与c-myc的过度表达具有内在联系,无c-myc突变者无一例有APC基因丢失,c-myc基因还具有调节ras基因的功能。

B.Ras基因:大于1cm腺瘤的结直肠腺瘤有50%的机会可检得Ras基因家族(H-ras、K-ras 及N-ras)中至少1个发生点突变,在<1cm者点突变约10%,突变率与腺瘤非典型增生程度直接相关,可作为腺瘤伴恶性潜在性的信号,故目前有人以突变检出率估计恶性程度及推测预后。绝大部分ras基因突变发生在Ki-ras基因的第12和第13密码子中,占所有突变密码子的88%,其他常见部位为第61密码子。在中国人的结肠癌研究中两株细胞系HR8348及Hce8693皆为Ki-ras第12密码子,在其第2个G→C碱基转换。在35例中国人结肠癌细胞中37%有Ki-rar基因片段,我国也成功地在33.3%(6/18)结肠癌患者粪便中以非放射性核素方法检得突变Ki-ras基因片段,为分子诊断提供可能。

②隐性作用的抑癌基因:为负调节因子,单个等位基因缺失或突变时,另一染色体上的相应基因仍能维持其原有功能的正常表型,只有在2个等位基因均缺失或突变时,才导致该基因的功能紊乱、表型改变以致细胞增生失控进而癌变。

A.APC基因:APC基因最早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中发现并得到克隆,位于5q21。FAP为常染色体显性综合征,FAP尚可伴有结肠外病变,如伴骨病或纤维病的Gardner综合征,伴脑瘤的Turcot综合征,均有染色体5q21的遗传缺失,等位基因丢失(杂合性丢失)。在无家族史的结肠癌中35%~60%患者亦存在该基因的丢失。

B.MCC(mutated in colorectal cancer)基因的突变:MCC基因也位于5q2l,与APC 基因位点接近,两者在结构上还有相似序列的片断。但FAP家族很少有MCC基因突变,大约15%散发性结肠癌中因体细胞突变而失活,突变发生在G-C碱基对上(G-C→A-T)。

C.DCC(deleted in colorectal cancer)基因缺失或突变:约50%的后期腺瘤及70%以上结肠癌中可检出在染色体18q21区带有杂合性丢失,即DCC基因,为一大基因,超过70kD,至今其功能尚未完全确定,DCC基因在结肠癌中的失活很可能引起对来自其他细胞、细胞外基质或可溶性分子等细胞外信息分子的识别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某些恶性表型。

D.p53基因:人p53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上(17p13.1),长16~20kD,由11个外显子组成,编码着393个氨基酸组成的核磷酸蛋白,因其分子量为53kD而得名。它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1个抑癌基因,普遍与各类肿瘤相关。75%结肠癌可发生染色体17短臂等位基因丢失(17p),而在腺瘤中很少见。自然存在的野生型p53(WT-p53)基因,保持细胞周期正常运转,调节细胞周期进展。近年来对细胞凋亡的研究较多,凋亡又称进行性程序性死亡,是细胞自我破坏的机制,可对抗肿瘤形成时异常细胞的堆积,故凋亡功能被抑制将导致肿瘤的发生。WT-p53与诱导凋亡相关,WT-p53在大多数肿瘤中发生突变,重排、易位,其p53蛋白的功能被抑制。WT-p53失活使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转化而发生癌变。

在初级遗传事件中,参与结肠癌发生的基因包括显性的癌基因及隐性的负调节抑癌基因,如按其作用功能可归纳为2大类,即与复制信号途径有关的基因以及保证DNA正确复制的基因,前一类如Ki-ras,APC及DCC,后一类基因为hMSH2、hMLH1、hPMS1、hPMS2以及p53。目前对各基因作用机制的认识见(表1)。

(2)结肠癌的恶性演进过程:恶性演进即肿瘤的浸润转移等扩散过程,也就是次级分子事件,是基因表达产物的作用结果(图2)。在这些物质或因子作用下,原位癌进一步生长失控,摆脱正常细胞或周围细胞而浸润、扩散与转移,导致恶性演进。结肠癌的演进过程与其他肿瘤类似,可有如下的主要变化:

①结肠癌细胞过度生长,摆脱正常生长规律。此过程中包括生长因子、原癌基因及转移抑制基因等功能改变,已证实结肠癌细胞可产生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α及β(TGF-α、TGF-β),相互协同,丰富血供,为肿瘤快速生长提供了条件。

②癌细胞与基底膜、基质分子附着的相关受体改变,癌细胞的浸润首先是细胞接触并附着基底膜,穿透而到达周围基质,进而向血管外壁移动并进入血管,此间有赖于各成分间的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receptor-ligend interaction)。结肠癌细胞上的结合蛋白与正常上皮细胞和基质相互作用中,有关结合蛋白是相同的,仅有表达水平的差异,在结肠癌细胞与基底膜及基质的分子附着处,存在特定的蛋白受体:A.非整合性层黏蛋白结合蛋白(nonintegrin laminin binding protein);分子量67kD蛋白,存在底面细胞膜内,与层黏蛋白有高亲和性。另一蛋白的分子量为32kD,也有高亲和性,这两个结合蛋白在结肠转移癌中均有表达增高,且与病程进展Dukes分期相关。B.整合性蛋白(integrin):是由α及β两肽链结合构成的细胞表面受体家族,可分别与层黏蛋白、胶原蛋白及纤维蛋白(fibronectin)发生特异性结合,是介导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的1组受体,与细胞生长、分化、形成连接及细胞极性有关。C.凝集素(lectin):能与糖或寡糖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分子量为31kD,在癌细胞中明显升高,良性肿瘤中无表达,与血清CEA水平明显相关,与瘤期进展亦相一致。此外淋巴细胞中的有关受体CD44在上皮细胞中亦有表达,分为上皮细胞型及淋巴细胞型CD44,是对玻璃酸酶识别的主要受体,亦可与底膜及基质蛋白结合,在结肠癌中CD44明显高于邻近的正常黏膜。

③脱离基底膜与基质,癌细胞浸入血流或淋巴流,构成浸润与转移:蛋白酶类的改变是其分子事件的基础,结肠癌细胞可自泌蛋白酶:A.IV型胶原酶:结肠癌至少可产生3种分子量分别为:64kD、72kD和92kD的胶原酶,均可高于正常黏膜,可降解Ⅳ型胶原、纤维蛋白及层黏蛋白,但不能降解间质中的Ⅰ型和Ⅲ型胶原。B尿激酶:为纤溶酶激活因子,结肠癌可分泌尿激酶,其产生与肿瘤分化呈负相关,大肠腺瘤与癌中均比正常高。

④肿瘤细胞脱落后直接接种于腔隙表面,其分子变化为:结肠癌细胞分泌一类配体,与转移涉及的上皮间隙的内衬细胞的受体结合,从而形成种植,配体包括癌细胞抗原、黏液或血型抗原。

(3)结肠癌的遗传易感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受到外界的因素及遗传背景的影响,客观地形成了某些高发人群或易感人群。

①结肠癌抑癌基因的缺失或突变:抑癌基因突变,相应的细胞生长脱离调节,以致发生癌性生长,在结肠癌中APC、DCC及p53等抑癌基因存在缺失,极易受致癌物的打击,形成

一组易感人群,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及Gardner综合征(GS)家系成员,均为潜在的结肠癌易感者。1985年Herrer于1例GS患者中发现5q13~15及5q15~22部分缺失,1981年Solomon发现散发性结肠癌病人淋巴细胞中等位基因有缺失,即APC及MCC,APC基因突变发生于60%~87%的FAP及GS患者。MCC突变仅在散发型结肠癌中发现,突变约15%。APC 基因突变是目前在体细胞中可检得的最早的分子事件,干月波等(1994)在中国人的周围淋巴细胞中检得2例(22岁及24岁)FAP家系成员APC基因突变,经纤维肠镜证实2例均为FAP 患者,故可在有遗传背景的家系人群中应用筛检,以便及早发现,不失为争取早治的有效措施。

②DNA损伤修复系统缺陷:根据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肠癌存在家族集聚现象,除FAP 及GS外,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HNPCC)占结肠癌中的3%~30%。近年来已先后发现6个基因与HNPCC有关,从该类家系可分离出hMLH1, hMSH2,hPMS1,hPMS2,hMSH3和GTBP/hMSH6基因,与大肠杆菌及酵母中的DNA错配修复系统的基因比较列举(表2)。该系统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皆会导致细胞错配修复功能的缺陷或丧失,使细胞内各种自发性或非自发性突变积累增多,继而导致复制错误和遗传不稳定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大多数HNPCC患者中存在着遗传不稳定性(genetic instability),表现为复制错误(replication error,RER),即基因组DNA中单个或2~6个核苷酸组成的重复序列的长度发生了改变,据文献报道,HNPCC患者的结肠癌中RER阳性率高达86%~100%,其结肠外恶性肿瘤中RER阳性率为100%,而一般散发性结肠癌的阳性率仅12%~16%,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合大肠杆菌和酵母中错配修复系统的研究,人们想到: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突变引起的细胞DNA错配修复功能缺陷或丧失是导致复制错误的主要原因,从而也可能是导致HNPCC的主要原因。

③遗传不稳定性与结肠癌的易感性:HNPCC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一般来说,HNPCC包括以下2种类型:一种是遗传性部位特异性结肠癌(HSSCC),又称LynchⅠ综合征。在临床上两代人中至少有3人发生结肠癌,其中至少有1人发生于50岁以前,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的结肠癌早,70%的肿瘤位于近端结肠;另一种是癌症家族综合征(CFS),又称Lynch Ⅱ综合征,除具有HSCC的特征外,还表现为结直肠外的恶性肿瘤的高发生率,最多见的是子宫内膜癌,其他还有胃、小肠、卵巢、胆道系统的腺癌和泌尿系统的移行细胞癌。

应用各种微卫星标记物,在HNPCC家系连锁分析中发现HNPCC中广泛(3/11)存在错误重复DNA序列如单个至4个核苷酸重复序列(CA)n或(CAG)n,在散发的结肠癌中也有所发现,但数量较少(6/46),提示结肠癌发生发展中出现频发误差,提示其遗传不稳定的特性,亦是一组易感人群。不论(CA)n、(CAG)n是原因还是结果,它的出现与存在,均显示其易感特征。

HNPCC的发生与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有关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大部分学者

认为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是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根据Vogelstein的结肠癌模式,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阶段的过程,包括许多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癌基因的激活。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与这些基因的变化是什么关系,它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最终导致癌肿形成,其机制尚不明了。有报道认为:在结肠癌患者中,错配修复功能的缺陷导致的遗传不稳定性,使大肠上皮细胞对TGF介导的生长抑制机制失去反应,从而促使了肿瘤的形成。但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的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可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HNPCC的发生和发展,从而通过对某些基因的检测来帮助亚临床诊断和早期诊断,尽早给予干预和治疗,以降低HNPCC的发病率、提高生存率。

(4)结肠癌表(外)基因型变化:基因表达功能改变而无编码基因结构改变为外(表)遗传改变。

①调控区异常甲基化与基因沉默:在基因的基因组调控区5’端存在有CpG岛,即CpG 小聚集区。散发的MSI结肠癌中异常hMLHl基因调控区促进子甲基化的发现提示外遗传改变在肿瘤发病学中的作用。结肠癌肿瘤基因组有异常甲基化现象,已有报道在多个基因座位因其促进子中发生了异常甲基化而导致基因的沉默(silencing)。去甲基化试剂如5-脱氧氮杂胞嘧啶核苷常可使这些基因的表达恢复,提示甲基化确是诱导基因沉默的原因。在散发的MSI结肠癌中发现的hMLH1甲基化异常,从这种肿瘤所建立的细胞系去甲基化后可使hMLH1的表达恢复,提示这种甲基化紊乱可能是结肠肿瘤形成的原因而并非其后果。

②c-myc基因的过度表达:70%左右的结肠癌,特别是在左侧结肠发生的癌,c-myc的表达水平为正常结直肠黏膜的数倍至数十倍,但并不伴有c-myc基因的扩增或重排。Erisman 等还证明在有APC基因杂合性丢失的病例中有半数伴有c-myc的表达增高,而无c-myc表达增高的病例中无一例有APC基因的杂合性丢失。因此c-myc基因的过度表达与APC基因遗传性事件的变化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是继于后者的次级分子事件。

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结肠癌的各种分子事件的认识亦逐日深入,如在

wnt/β-caterin及TGF-β超家族信息转导通路方面有较多研究。这些均为揭示结肠癌的发病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起点与思路。

2.恶性肿瘤的浸润及转移机制

(l)局部浸润。浸润能力强的瘤细胞亚克隆的出现和肿瘤内血管形成对肿瘤的局部浸润都起重要作用

局部浸润的步骤:

1)由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力减少。

2)瘤细胞与基底膜紧密附着。

3)细胞外基质降解。在癌细胞和基底膜紧密接触4~8小时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如LN、FN、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可被癌细胞分泌的蛋白溶解酶溶解,使基底膜产生局部的缺损。

4)癌细胞以阿米巴运动通过溶解的基底膜缺损处。癌细胞穿过基底膜后重复上述步骤溶解间质性的结缔组织,在间质中移动。到达血管壁时,再以同样的方式穿过血管的基底膜进入血管。

(2)血行播散。单个癌细胞进入血管后,一般绝大多数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所消灭,但被血小板凝集成团的瘤细胞团则不易被消灭,可以通过上述途径穿过血管内皮和基底膜,形成新的转移灶。

转移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明显的器官倾向性。血行转移的位置和器官分布,在某些肿瘤具有特殊的亲和性,如肺癌易转移到肾上腺和脑,甲状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乳腺癌常转移到肝、肺、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清楚,可能是这些器官的血管内皮上有能与进入血循环的癌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特异性结合的配体,或由于这些器官能够释放吸引癌细胞的化学物质

3.肝硬化的分型,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①小结节性肝硬化其特征是结节大小相仿,直径小于3mm,不超过1cm,纤维间隔较窄,均匀。酒精性肝硬化多见;

②大结节性肝硬化结节大小不均,直径大于3mm,大者可达5cm。纤维间隔粗细不等,一般较宽。坏死后肝硬化多见;

③混合性肝硬化兼有上两型特点,严格地说,绝大多数肝硬化都属于这一类;

④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也叫再生结节不明显性。多个肝小叶被纤维组织包绕成较大的多小叶结节,再生不明显。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多见。

病理:

肝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进行性纤维化。正常肝组织间质的胶原(I和Ⅲ型)主要分布在门管区和中央静脉周围。肝硬化时I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多并沉着于小叶各处。随着窦状隙内胶原蛋白的不断沉积,内皮细胞窗孔明显减少,使肝窦逐渐演变为毛细血管,导致血液与肝细胞间物质交换障碍。肝硬化的大量胶原来自位于窦状隙(Disse腔)的贮脂细胞(Ito细胞),该细胞增生活跃,可转化成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初期增生的纤维组织虽形成小的条索但尚未互相连接形成间隔而改建肝小叶结构时,称为肝纤维化。如果继续进展,小叶中央区和门管区等处的纤维间隔将互相连接,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改建而形成肝硬化。

临床表现:

1.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A级):可有肝炎临床表现,亦可隐匿起病。可有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影像学、生化学或血液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2.失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B、C级):肝功损害及门脉高压症候群。

1)全身症状: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浮肿。

2)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吸收不良综合症,肝源性糖尿病,可出现多尿、多食等症状。

3)出血倾向及贫血:齿龈出血、鼻衄、紫癜、贫血。

4)内分泌障碍: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腮腺肿大。

5)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浮肿、尿少、腹水、肝源性胸水。

6)门脉高压:腹水、胸水、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侧支循环建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4.高血压病的分子发病机制

见笔记本

5.“三阴”乳腺癌的分子病理特点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这类乳腺癌组织分化往往较差,多属于基底细胞样亚型(75-8 0%),表达基底细胞角蛋白的TNB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不表达基底细胞角蛋白者。通过cDNA微阵列技术分析乳腺癌基因表达特征可将乳腺癌分为5种亚型,即管腔A型(1um inal subtype A)、管腔B/C型(1uminal subtype B/C)、正常乳腺样型(normal breast-li ke subtype)、HER2过表达型(HER2 over-expression subtype)以及基底细胞样型(basa1-1 ike subtype) [3]。其中基底样型起源于导管基底层细胞,高表达基底上皮细胞分子标志物,且ER、PR和HER-2均表达缺失。绝大多数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因表达特征与基底样乳腺癌相同,但根据基因谱表达分析,TNBC大部分为基底细胞样亚型(75-80%),还包括其它亚型(lumiA, lumiB, Her-2过表达及正常乳腺样型),研究表明,表达基底细胞角蛋白的TNB 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不表达基底细胞角蛋白者,从而表明TNBC是一个异质性群体。从多方面分析,TNBC与基底样乳腺癌之间还是存在某些基因表达谱和免疫表型上的差异,

因此尚不能将两者完全等同起来。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乳腺癌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是鉴别乳腺癌亚型最有效的工具,但由于基因芯片成本昂贵,对标本质量要求高,因此,不可能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常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找到能够替代基因表型分析的免疫组化标记物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基底样乳腺癌多表达基底细胞角蛋白,并且还可以表达肌上皮相关蛋白以及其他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及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有关的标记物。Nielsen等对以免疫组化方法为基础的基底样乳腺癌临床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他们首先评估了经基因表达谱确定的21例基底样病例的免疫组化结果,然后又采用组织芯片方法对930例具有长期随访结果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将E R和HER-2阴性与CK5/6和EGFR阳性相结合是鉴别基底细胞样基因表达的最佳标记物[5]。三阴乳腺癌不仅表现为ER、PR和HER-2阴性,还常伴有HER-1、c-Kit、P-cadherin及p53等高表达,而雄激素受体和E-cadherin表达阴性。此外,TNBC常伴有BRCA1基因突变,由BRCA1介导的通路在TNBC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6]。BRCA1作为多功能蛋白可在多种生物通路中发挥肿瘤抑制作用,BRCA1基因突变与BRCA1功能相关蛋白基因序列变化均可影响B

RCA1的肿瘤抑制功能,导致乳腺癌的发生[7]。有研究表明,80%~90%的BRCA1相关性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BRCA1已经成为治疗研究的靶点之一。

6.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的异同及应用

基因芯片(genechip)(又称DNA芯片、生物芯片)的原型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是杂交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杂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在一块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八核苷酸的探针。当溶液中带有荧光标记的核酸序列TATGCAATCTAG,与基因芯片上对应位置的核酸探针产生互补匹配时,通过确定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获得一组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序列。据此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应用主要包括基因表达检测、突变检测、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和基因文库作图以及杂交测序等方面。

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功能分析技术,可用于蛋白质表达谱分析,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甚至DNA-蛋白质、R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筛选药物作用的蛋白靶点等。用于基因表达的筛选、抗原抗体检测、筛选及研究、生化反应的检测、药物筛选疾病诊断

组织芯片就是将大量组织(或细胞、微生物蛋白质、RNA)样品有序地组合在一个微小基片表面,借助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原位PCR等方法进行检测

应用主要包括基因表达检测、突变检测、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和基因文库作图以及杂交测序等方面。

7.肿瘤干细胞的来源,异型性及与肿瘤生长的关系

来源:

1.正常干细胞在特定的分化阶段停止分化或分化失常

正常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机制,发生恶化只需获得较少的突变,且存活时间长,有较多机会突变为肿瘤干细胞。调查显示, 9O%的人类肿瘤为上皮性肿瘤,上皮组织更新快,在不断的分裂、分在逆转录病毒的作用下,正常造血干细胞会因为MLLENL基因的变异,突变为恶性干细胞,引发化、增殖过程中,干细胞容易发生突变,并且可将突变传给子代细胞。

2成熟细胞的去分化某些成熟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可能重新获得自我更新的能力,突变成肿瘤干细胞。如正常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为Lin-CD34+CD38-Thy-1+,而人类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干细胞为Lin-CD34+CD38-Thy-1-,二者差别仅在于Thy-1+的表达与否,因此Thy-l-的原始细胞或Thy-1丧失表达的正常造血干细胞都可能经突变成为肿瘤干细胞。最近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表明,普通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多分化潜能及自我更新特性具有共同的特点,如olv-comb基因家族中的bim-1的正常表达是维持正常造血干细胞所必需的,而它的过分表达则会使l9与l6同时下调,造成血液、肝、骨髓中细胞的成熟障碍,从而引发癌变


相关话题/病理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个人整理
    目录 第 一 章:口腔颌面部发育 2 第二章:牙齿发育 4 第三章 牙体组织 Tooth Tissue 7 第四章:牙 周 组 织 Periodontal Tissue 14 第五章 口腔粘膜 Oral Mucosa 19 第六章 涎 腺 Salivary Gland 23 第九章 龋 Dental Caries 27 第十章 牙 髓 病 32 第十一章 根尖周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20
  • 2019年USNews美国大学研究生专业排名语言病理学专业排名
    2019年USNews美国大学研究生专业排名语言病理学专业排名
      2019年USNews美国大学研究生专业排名语言病理学专业排名于2018年3月正式发布。此次美国大学研究生专业排名同样基于商业、教育、工程、医学、法律和护理等六大专业;当然,其中包含了六大类专业中的各个具体专业排名。     据USNews官方介绍,2019年USNews美国大学研究生专业排名语言病理学专业排名主要参考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08
  • 2018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考博病理学真题(最全版本)
    一 名词解释hyaline degeneration(玻璃样变性)granuloma(肉芽肿)pseudomemvranous inflammation(假膜性炎)nutmeg liver(槟榔肝)metastasis(转移)扩张性心肌病副肿瘤综合征肾病综合征革囊胃葡萄胎二 选择题 30*1三 简答1 血栓形成的条件?对机体产生的影响?2 急性炎症分哪几种?病理改变是什么?9分3 动脉粥样硬化分期及其病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31
  • 2018天津医科大学复试病理学试题
    名解10个全为中文(每个2分)肿瘤异质性 虎斑心 气球样变 肉芽组织 趋化作用 淀粉样变 湿性坏疽简答10个(每个5分)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和临床表现。良恶性溃疡鉴别。风湿的基本病变。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变。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鳞状细胞癌的病变特点和好发部位。脓肿和蜂窝组织炎的鉴别。肉芽组织的形态和作用。栓子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31
  • 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考研调剂信息
    专业:医学->基础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只招细胞生物学2人医学及生物学专业背景,达到国家一区分数线全日制本科毕业生6级优先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3-09
  • 大连医科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2018年招生3名研究生(管又飞教授课题组)
    专业:医学->基础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招生人数:3管又飞教授,博士生导师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生理学2人、病理与病理生理学2人)。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大连医科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美国Vanderbilt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历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3-07
  • 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科2018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系/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病理中心)是2015年由原广东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和附属医院病理科(中心)经过优势资源整合并一体化建设而新成立的病理学科医教研机构。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科成立于1958年,几十年来,经过几代病理人的艰苦努力,病理学科取得了显著成绩:1. 学科建设总体历史成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3-06
  • 2014-2016年浙江大学考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考题
    2014年浙大考博专业基础课真题 病理部分: 名解:帕金森,肿瘤异型性,kaposi 肉瘤,活检,绒毛心,靶向治疗,PCR ,印戒细胞癌。 简答(5选3) 1. 简述下列分子病理技术原理及用途 FISH,CGH, 免疫组织化学,LOH 2. 什么是癌前病变,列举常见三例 3. 什么是上皮内瘤变,列举2例 4. 简述下列概念: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2012年浙江大学考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考题
    2012年浙大考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考题 一.病理学(60分) (一) 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5分) 1. 上皮内瘤变; 2. 靶向治疗; 3.Alzheimer 病; 4. 滋养细胞肿瘤; 5.R-S 细胞; 6.PCR ; 7. 凋亡; 8. 免疫组织化学 (二) 问答题(任选四题,每题10分) 1. 目前对结直肠癌的分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口腔组织病理学考博真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 2012年 一、名词解释:reparative dentin hyperkeratosis epulis alveolar bone proper 二、填空: 1. 神经脊组织分化的组织或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牙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牙髓从外到内分为哪四层:______、__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医学考研之病理学试题及解析(十)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十)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A型题】 441.在淋巴结活检切片中见到单核、双核的大细胞,核仁明显且呈红色,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A.T 细胞淋巴瘤 B.霍奇金淋巴瘤 C.Burkitt 淋巴瘤 D.弥散性大B 细胞淋巴瘤 (38/2017) 441.[答案]B [考点]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 [解析]淋巴结活检切片中见到双核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
  • 医学考研之病理学试题及解析(二)损伤的修复
    (六)免疫病理 【A型题】 253.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疣状心内膜炎,其赘生物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素 B.血小板凝块 C.血小板凝块和低毒化脓菌 D.纤维素网络和血小板小梁 (40/2017) 253.[答案]D [考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 [解析]约半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有心脏受累,以心瓣膜非细菌性疣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
  • 医学考研之病理学试题及解析(六)免疫病理
    (六)免疫病理 【A型题】 253.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疣状心内膜炎,其赘生物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素 B.血小板凝块 C.血小板凝块和低毒化脓菌 D.纤维素网络和血小板小梁 (40/2017) 253.[答案]D [考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 [解析]约半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有心脏受累,以心瓣膜非细菌性疣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
  • 医学考研之病理学试题及解析(八)呼吸系统疾病
    (八)呼吸系统疾病 【A型题】 322.下列病理改变符合病毒性肺炎的是 A.常有肺泡结构破坏 B.肺泡间隔水肿,炎细胞浸润 C.肺泡内壁常有大量纤维素渗出 D.局部区域中性粒细胞浸润 (34/2017) 322.[答案]B [考点]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特点 [解析]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间质的炎症。镜下通常表现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
  • 医学考研之病理学试题及解析(九)消化系统疾病
    (九)消化系统疾病 【A型题】 372.引起肝细胞毛玻璃样变性的病原体是 A.HAV B.HBV C.HCV D.HEV (35/2017) 372.[答案]B [考点]乙型肝炎的病理特点 [解析]HBV携带者和感染者的肝组织常可见部分肝细胞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物质,胞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称为毛玻璃样细胞。毛玻璃样细胞是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