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寒旱所考博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补充1-12题(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7-01


2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很低,太阳辐射强,风力强,由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植被以荒漠、高山草甸灌丛为主,森林很少。由于古冰川的影响以及化学风化作用微弱,成土母质的机械组成很粗,上层簿,加以成土年龄不长,成土作用缓慢,土壤剖面发育较差。
3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在冰缘气候条件下比较强烈的物理风化与物质移动,以及冰川和流水的搬运堆积。大部分为内陆流域,有较多的冰川、湖泊。高原边缘为许多大河的上源。
4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比西北干旱区还要微弱。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农业。本区主要的不利条件是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
5决定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界随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因素。在高原面上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也表现出水平地带性。
从上所述,可见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根据是:1)现代地形轮廓以及对它有决定作用的新构造运动的不同;2)气候特征及其所导致的土壤、植被、地貌外营力和水文的最主要特征的差异;3)自然界(土壤、生物、地质地貌)的主要发展过程不同;4)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以及利用、改造自然方向的差异;5)自然界地域分异所服从的主导因素的差异。由于划分这样广大的区域单位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而各项因素的发展与分布不完全一致,在每一个区内的一致性也很不相同.因此,所有界线只能是概约地代表自然界开始变化的地方,不可能是很准确的。
(二)自然地区和自然副区的划分
在上述三大自然区的基础上,将全国进一步划分为7个自然地区。
自然地区是根据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组合大致相同,区域气候的成因基本相似,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方面有一定共同性而划分的。同一自然地区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的方向基本一致。将全国划外力7个自然地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内蒙古.西北,青藏。
东北地区是温带冷湿性的森林、森林草原景观,耕作制为一年一熟。克服低温、冷害,保护森林是开发利用自然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华北地区是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夏绿林、森林草原景观。土地利用以二年三熟为主。春旱、水土流失及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自然环境中的主要问题。
华中地区是湿热的亚热带常绿林景观,北部混有落叶阔叶林。提高复种指数、改良土壤、发展林业等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华中地区的西部地形复杂,自然界的垂直分带显著,不少地区或由于旱季明显,或由于日照时间偏短。或由于气温略低,使在水热状况组合的特征上同本区东部有不少差异。
华南地区包括具有热带性的地区,即把南亚热带划入华南地区。从气候、土壤、植被以及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条件看,南亚热带与热带有较大的相似性,而与南岭山地及其以北的地区差异较大。尽管冬季强冷空气南下时受到影响,但仍然不失为我国发展热带作物的地区。南亚热带的北界基本上是我国热带作物的北限。将南岭南麓以南的地区划在一起,使华南地区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地区。
内蒙古地区主要是温带干草原景观,西部为荒漠草原,是适于发展畜牧业地区。本地区改良草原的工作十分重要。
西北地区为温带、暖温带干荒漠景观。山麓地带多绿洲,农业生产稳定。
青藏高原以独特的高寒景观出现在我国西南部,前述的各个自然区划方案中,都把它单独列为一个第一级的区划单位。只是对其北界的划界有不同看法。
自然地理副区主要是依据地形的差异,并参照土壤、植被的差异划分的。将全国划分为35个自然地理副区。所划分的单位,照顾了地貌单元的完整性,例如台湾、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等分别划为—个自然地理副区。一些面积较小的单元,如三江平原等,与自然特征相近的邻近地区划分在同一副区之内。

8干旱区研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水、土、生物、气候四种可再生资源

9我国干旱区农业资源特点
区位和资源优势:①我国半干旱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广大的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占有量大。此外,还有很多尚未开发利用荒山荒坡、沟壑丘陵、次生盐碱地、荒漠化土地等。②气候资源光热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有利于开发优质特色品种。干旱半干旱地区有较强的日照,较大的温差和较强的太阳辐射,这种热量资源优势表现在气温日间高、植物光合作用强,夜间低、植物呼吸弱、消耗少,有利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和果品的糖分和淀粉的积累。③物种资源丰富,具有极端生境下的天然种质基因库。在干旱半干旱极端生态环境过程中,孕育了多种具高度抗性的植物种,它们是用于培育抗旱、耐盐、耐沙等防沙植物的珍贵的遗传材料,使该区域成为恢复和重建地表植被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库。
制约因素:①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人类滥垦、滥伐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林草植被破坏,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由于林草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屏障作用减弱,由此引发土地退化,沙化盐碱化,使土地利用价值大大降低甚至消失。②水资源短缺  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降水年际变率大,年内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和亩均占水量均大大小于全国平均值,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③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工业“三废”以及农业中化肥、农药及地膜的使用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④人口数量大,文化水平低。

干旱区农业为绿洲灌溉农业,且水热同期,农业生产较为 稳定.但是,该区农业经常遭受干热风,霜冻,大风 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现状, 决定了其农业开发既具有前景可观的开发潜力,又 存在不少限制因素.首先,水资源的...

10沙漠化治理的途径
沙漠化的形成依赖于风力大于等于临界风速,地表存在沙源,地表植被稀疏三个条件,治理沙漠化从根本上说就是消除这些产生沙漠化的条件,我国目前,基本上对沙漠化的防治以生物措施为主,加以辅助的工程措施。
沙漠化治理的基本途径:
在防治的具体措施上,对于农牧交错区,以生态户为基础,采取天然封育、调整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扩大林草比重和集约经营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并与营造护田林网相结合,丘间营造片林(灌丛)与封育相结合的措施;在北方草原牧区,除了合理确定载畜量、合理轮牧、舍饲、建立人工草地及饲料基地外,还应与合理配置水井、确定放牧点密度、修建固定道路结合起来;在干旱地带以流域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用水计划,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内部护田林网与绿洲边缘、乔灌结合的防沙林带以及绿洲外围机械沙障与障内栽植固沙植物等措施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另外,通过密集流沙地区的交通沿线可采用沙障与固沙植物相结合的“固阻结合、以固为主”的防护体系。具体来说:
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生产比例,坚持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
调整农林牧用地比例,主要是减少旱作农田面积,增加林草用地比例。首先要把大于25度的陡坡地和沙坨地完全退下来,用于种植牧草和灌木,因为这部分土地用于农作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其次是拿出一部分农田用于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和村镇防护林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第三要拿出一部分土地种植高产人工草地,用于发展畜牧业。调整种植结构,加大经济作物的比重,增加人工草地和林地的品种。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对环境压力小而经济效益大的项目,利用资源优势。
2、加强植被的保护、合理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恢复与重建生态平衡。既包括对天然植被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坚持封造管、封育和抚育结合,又包括天然植被的培育改良和人工植被的建设。控制家畜数量,减轻草地压力;对严重退化草地进行全面封育,禁止放牧和樵采利用;加强草地病、虫、鼠害的防治,减少对植被的危害;加强退化植被的培育改良和人工植被建设等等。管护是保证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目前普遍采用的沙障、库列、围栏、建生物经济圈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封管措施。
自然恢复,实行退耕还牧,封育措施;人工培育,建设人工植被,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

3、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人口压力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生产潜力的持续下降导致了农牧交错带生态平衡失调,使沙漠化迅速发展。要对农牧交错区的沙漠化土地进行治理,首先应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减轻人口对资源的巨大压力。
4、输入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就需要输入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牧民的科学素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深入宣传发动,提高环境认识;固定土地使用权,实行生产与环境保护双承包;贯彻《防沙治沙法》,真正将沙漠化防治纳入法制化轨道。
实施技术措施(对地表沙苑的控制)
植物固沙:采用草方格固沙或者种植一些耐寒耐旱植被,能够起到固沙作用
沙障固沙,采用麦秸,砾石等增加地表摩擦速度,减少沙子流动速度。
栅栏固沙:减少风沙气流的搬运能力;
防护林:以固为主,兼顾疏导的防护林体系;
化学固沙:在铁路两侧合适的地方,采用原油喷洒周围的措施;

5、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坚持综合治理
在治理流沙上,主要以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即埋置沙障防止风蚀,同时营造灌木,如黄柳、锦鸡儿、山竹子等固沙植物,并进行封育,控制流沙扩大蔓延。
丘间洼地,由于该地区立地条件较好,风蚀较轻,土壤含水量较充分,营造乔木,以生产用材林、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为主,扩大经济效益。
平缓沙地,首先大力营造乔木,行株间种草,然后以1/3或1/2的土地营造灌木,以丛状或团状错落种植,其空间种草。最后,营造窄林带,小网格,围建草库伦。营造混交林既能提高土地肥力,又能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光照,并且可以防止病虫害的感染和蔓延。
11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干旱区面临的环境形势主要是: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
(一)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
1、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干旱区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对生态破坏而引发的,具体是:
 (1)天然植被大量破坏,据统计,塔里木河岸的胡杨林面积从解放初期到现在已减少400万亩,准噶尔的梭梭林减少120万亩,伊犁和阿勒泰河谷次生林由于打草放牧破坏也是十分严重。新疆山区森林早在解放前就遭受破坏,五十年代后就逐渐加剧,草场破坏更为严重。以上状况的造成原因,一是大规模垦荒(过度开垦)。二是大规模垦荒使河流上、中游用水激增,以致使本来依靠洪水发育起来的植被迅速衰退,死亡。三是人口激增,燃料极感缺乏,长期不断乱砍草树解决薪柴,四是由于外贸需要,大挖甘草,掘坑翻土,掩埋草场,使甘草资源面临枯竭,五是过度放牧和草场蝗虫鼠害,使草场退化。六是对山区森林,一直是重采伐,轻营林,植树造林,也是重植,轻管理,致使干旱区森林覆盖率比例一直不高。
(2)沙漠化的威胁。沙漠化问题严重恶化,仅青海、新疆、内蒙古三省区,三十年来新形成了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化土地,差不多是3—4个台湾省的面积。目前,内蒙古沙漠化的发展已经直接威胁到华北,威胁首都北京的环境,现在,我国还有15.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存在着潜在沙漠化的危险。
(3)广种薄收的农业,水分浪费严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干旱区农业单产低,粗放经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值低,但水分浪费严重,究其原因:第一,长途引水渗漏蒸发严重,第二,广种薄收,水分利用率低,第三,大水漫灌渗漏严重,农业生态系统处于低层次的不良循环状态。同时,近年来,农业由于耕作粗放,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并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4)土壤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次生盐渍化,土壤沼渍化,盐碱化,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主要是人为不合理活动造成的。如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有些地方种棉花不轮作,不倒茬,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破坏了生态农业的自我维持体系。
2、环境污染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向西倾斜和中两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干旱区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建设,如石油、煤炭等,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如煤烟型的大气污染,加之,城市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城市废气、废水、噪声、垃圾等污染也日益突出。同时,乡镇工业企业异军突起,但由于受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限制,工业生产技术起点低、物耗,能耗高,污染严重,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淘汰的设备,工艺等转嫁到西部干旱区,如小造纸,小制革等“15小”企业给干旱区的环境造成潜在的严重污染。干旱区的环境污染严重,但环保投入资金不足,治理步伐艰难。导致环境污染逐步加重,且呈恶化趋势。如新疆乌鲁木齐市是全国重点污染城市,冬天地面的雪都灰黑色,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相关话题/地理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科院寒旱所考博自然地理简答论述题汇总(整理)
    简答论述题: 1、何为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2、区域分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3、何为自然地里系统的地域性?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4、试述自然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理论及其在人类实践中的意义? 5、简述自然地域分异与人类生产实践的关系? 6、简述理想大陆水平地带分布图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7-01
  • 中科院寒旱所考博自然地理简答论述题汇总
    简答论述题: 1、何为自然地域分域规律?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2、简述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 3、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4、论述青藏高原热力和动力作用以及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5、简述冰川发育的条件,与气候变化的主要关系? 6、按照形态、地域、物理性质和气候条件,冰川分别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7-01
  • 中国科学院自然地理学考博试题(2004-2005-2006三年)
    中国科学院2004-2006年自然地理学博士试题 中国科学院2006年自然地理学博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梅雨 初夏时期从中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 2、基流 3、物候谱 4、山海经 5、光合潜力 6、焚风效应 7、超渗透流 8、雅丹地貌 9、土地分异 10、地理大发现 二、问答题 1、土壤侵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7-01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自然地理考博试题(2002-2003-2004年)
    2002-2004年中科院广州地化所自然地理试题 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地理 2、风化作用 3、自然保护区 二、选择题 1、中心地理论,首先提出的是德国地理学家( ) A、克里斯塔勒 B、洪堡 C、李斯特 D、韦勃 2、我国目前确认为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为:() A、大于50万人 B、大于100万人 C、大于200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7-01
  • 华中师范大学2015-2014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14《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10*5) 雾霾、树线、冰芯、极锋、风暴潮、红树林、大陆度、地面有效辐射、化学风化、Bergman定律 二、简答(9选6 6*10) 1、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 2、沉积岩层面构造的类型及各自沉积形成的环境 3、荒漠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空间分布关系 4、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流婉转绕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21
  • 武汉大学城市地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1.城市基本特征 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题,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社会联系紧密的有机体。 密集型、高效性、高效益、多元性、动态性、系统性、 城市的快速发展,演绎出众多城市问题~~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城市。城市是分工的结果。#6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10
  • 武汉大学旅游地理学考试重点
    1.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2.旅游地理学: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10
  • 南京大学2014年81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真题
    2014 一. 填空题(1分*70) 1.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英文全称通常为( )。 2.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以下5个主要部分,按照重要性由小到大排列,依次是:( ),( ),( ),( ),( ) 3.地理信息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特征、( )特征、( )特征。 4.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的数据输入设备有:( )仪、( )仪、( )设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31
  • 南京大学2013年81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真题
    2013 一. 填空题:(1分*70) 1.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英文全称通常为( ) 2.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以下5个主要部分,按照重要性由小到大排列,依次是: ( ),( ),( ),( ),( )。 3.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包含很多种类的软件协同工作,这些软件按照功能可以分为:( )软件,( )软件,( )软件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31
  • 南京大学2005-2008年81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真题
    2005 一. 请将下列栅格矩阵数据结构转换成相应的游程编码数据结构和线性四叉树数据结构的压缩存储形式。 二.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多边形的矢量数据结构转换为对应的栅格数据结构时, 1. 为什么会存在两种不同的转换算法?即基于弧段的栅格化算法和基于多边形的栅格化算法。2. 在基于多边形的栅格化算法中,请举出四种具体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