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寒旱所考博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补充1-12题(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7-01


3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改善工业布局和企业内部的组织合理化
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一个地区来说,能更有效地利用当地的各种自然资源,使生产更加接近原料产地,消除不合理的远距离运输,进一步改善原有的工业布局,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在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建立起新的工业生产部门,进一步完善地方工业体系。
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一个企业来讲,能自给部分原材料和设备,以及部分生活资料,还可以使生产过程中各有关环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有关原材料的生产同加工制造、生产同基本建设、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生产、生产同消费等各方面,在一个企业内部直接结合起来。这不仅使企业能集中精力组织大批量生产,实现大生产的优越性,而且还可以大大地简化各部门、各地方和各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能更有效地保证社会化大生产的连续性和计划性,实现企业组织的合理化。
4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工农结合和城乡结合城市企业
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卫星小厂的组织形式,把乡镇企业纳入到国有经济的综合体之中。随着综合利用的发展,对各种废物、副产品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大,这就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原料。城市企业在综合利用方面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不少方面也是有用的。可见,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城乡结合、工农结合。例如:农业生产的甘蔗,为制糖工业提供了原料,开展综合利用后,甘蔗渣制成纸浆,提取纤维素等,为造纸等工业又提供了原料。这样,以农业为基础,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帮助和带动了乡镇企业和农业的发展。
5 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环保水平
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要促进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给科技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要搞好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就得进行各种科技试验,从而也就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当前我国环保任务较重,以首都北京为例,北京的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比重过大、重工业仍在不断扩大,城区大气污染严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北京的这种环境状况,与首都这个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很不相称。要治理就要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所提出的新问题,再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
6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前社会的劳力资源
当前,城市中的许多职工由于所在企业的减员增效而导致下岗,如青岛在1997年初,下岗职工数万名,这部分劳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目前的现实问题。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对劳动力的合理安排,开辟更广阔的劳动场所。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作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能从事各种比较复杂劳动的人才,而且还需要许多从事比较简单劳动的工人,这无疑有利于多就业,做到“人尽其才”。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劳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挥我们人多的优势,也是一个有前景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良好举措。
综上所述,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城乡工农结合、改善工业布局、利用社会劳力资源等方面,都是事关当前我国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无疑,资源综合利用的广泛开展,不仅是当前高中地理教育的主要功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形成演化
高原地形的动力作用除了造成高原西、北侧的平均下沉带外,还阻隔了南来的水汽,强迫西风气流分支绕流,形成高原北侧全年盛行的反气旋性辐散带,既进一步加强 了高原北侧的下沉运动,也使气柱中本来就稀少的水汽易辐散掉,难在当地降雨。而高原动力影响的年际变化,更直接影响了西北干旱区的干、湿年。上述高原对西北干旱背景及年变化的影响,也得到Brocooli等及钱正安等有无青藏高原地形的气候模拟试验结果的验证。还得到青藏高原隆升史上,至”青藏运动”阶段(高原达2 000 m 临界高度后),亚洲气候环境才发生重大变化的古地 质证据的支持。
西北干旱区干湿年的变化还与盛行环流的变化有关。徐国昌等早就总结了夏季对流层”东高 西低”的气压场(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西伸,高原为低压槽)是西北区东部 夏季多雨的形势;张家宝等、李江风指出了新疆夏 季多雨形势与100 hPa东部型南亚高压及500 hPa高原槽有关。我们进而统一总结了适合整 个西北干旱区夏季干、湿年的盛行环流形势:若高原及其北侧地区对流层 高层多东(西)部型南亚高压,中层多高原低涡或槽
这样,可得到下列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概念模型。即远离海洋和高原地形造成了西北干旱气候的背景,而高原地形的热力、动力作用连同盛行环流的年际变化等又造成了干旱区相对干、湿年的变化。也即青藏高原地形的热力、动力作用、远离海洋和环 流是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主要因子,它们通过影响垂直运动和水汽状况而影响西北降水气候。诚然,各因子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但应强调高原地形的重要性。中国学者指出并强调青藏高原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干旱气候学和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内容。
6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以及对我国西北干旱区形成演化的影响

1.某区域的地理特征,将只与本区的地理过程有关还是与相毗邻区域的地理过程也有关,请举例论述。
答:下面就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青藏高原的隆起为例,说明其地理过程对我国干旱区(毗邻区域)地理特征的影响。
第三纪初,我国北方尚为行星风系环流所控制,气候属亚热带,地域广阔,内部差异不甚显著。但自始新世初期后,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加强,使地中海与中亚浅海不断抬升,并逐渐消失,最终使我国西藏地区与印度次大陆缝合,欧亚大陆扩大,大陆性气候渐强,大陆与海洋之间水、热关系对比产生了本质的变化,以致原有的行星风系环流逐渐为季风环流所取代,使我国大陆,特别是北方大陆的气候与景观特征产生了很大变化。青藏高原的连续隆起与喜马拉雅山山脉的形成,大大强化了季风环流,以及随后历次冰期的到来,最终根本性的改变了我国大陆,尤其是北方大陆的水、热气候特征,从而使我国北方地区进入一个以干旱为特征的地理环境新时期。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①早第三纪湿润期的森林化过程  在青藏高原隆起以前,早第三纪初期我国北方大陆地壳构造运动相对较弱,地表剥蚀夷平为主要外营力,地势趋于平坦;气候主要为行星风系环流所控制,北部多受西风环流影响,降水充沛,热量充足,土壤富含有机质,水土流失现象微弱,植被良好,河流广布,河流宽阔而平坦,流水清澈;岩石风化作用旺盛,风化壳深厚,土地的物质淋溶过程明显,地表可溶盐大多被淋洗,富铁质化。②晚第三纪与早更新纪半干旱期的草原化过程  在此期间的喜玛拉雅山与青藏高原逐渐隆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逐渐改造我国气候条件、土地特征演变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他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干旱过程。其一是古地中海的退出,不仅是我国西部地区完全成为陆地,而且进一步扩大了欧亚大陆的面积,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海陆间的水热对比关系,大陆性气候加强,导致大气环流的变化。二是青藏高原的崛起,改变了在第三纪的行星风系,并诱发形成了崭新的季风环流,成为控制我国当今气候的主导因素。这致使我国西北方大陆性气候比过去更加明显,气候干燥,加之气温下降,从而引起生物界明显的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植被由落叶阔叶林与针叶林逐渐变成暖温带稀疏草原、温带草原。③中更新世以后干旱期的荒漠化过程  由第三纪渐新世开始加强的喜马拉雅运动至第四纪以后更剧烈的进行着,尤其是早更新世末期强烈的构造运动,使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以至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超过3000米,其高度足以阻碍南部湿润气流的北上,因此,使深处大陆内部的我国西北地区更趋干旱。从而进一步改变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壤、植被及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特征。
7我国自然地理的区划、特征(本书采用的自然区划)
根据自然区划的原则、中国自然地理的特点和地域分异规律,参考前人所做的工作,同时考
虑到教学的需要,我们采用三级区划。
    一级区: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
    二级区即自然地区: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内蒙古、西北、青藏7个自然区。
    三级区即自然副区;全国划分为35个自然地理副区。
    (一)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根据我国自然情况的最主要的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3个大自然区。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点为:
1.东部季风区。约占全国而积的46%
1季风影响显著,风向、降水、温度均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更替。夏季风影响明显,湿润程度比较高。
2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一般不大,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岭不多。在黑河一北京一郑州一钦州一线以东,新构造运动以沉降为主,其间500米以下的面积很大,有广阔的堆积平原。
3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少部分为草原。
4地表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堆积和溶蚀作用突出,沿海还有波浪和潮汐的破坏和堆积作用。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的地方有冻裂作用,部分地域有风沙及风尘的搬运和堆积。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要来源.潜水较丰富。
5在第四纪冰期受冰川影响不大,植物种类繁多,分布比较混杂,并且有不少是从中生代末及第三纪保存下来的植物。红色风化壳分布很广,长江以南尤为普遍。
6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凡可开垦的地方,几乎全部辟为农田。天然森林大多破坏。木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域,但有很大面积应该经营林业。
7区内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湿润情况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湿润情况南北各地虽相近似,但降水量的绝对值差异很大,低者不足400毫米,高者2000豪米以上,对于自然区的分异也有影响。
2.西北干旱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7.3%
1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穿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00米之间。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竞在海平面以下155米。许多山地的高度超过30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也有不少山地高度较低,景观的垂直分异不明显。
2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摸草原和干草原。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
3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但暴雨之后,水力侵蚀可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风力作用虽然很广泛,但只能对颗粒较细的松散沉积物起作用,并在风力变缓的时候发生堆积。在高大的山岭中,以冰川作用以及冰缘条件下的寒冻风化、物质移动和流水侵蚀为主。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4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即断续出现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植物逐渐旱生化,种属较少。第四纪初曾经有过比较湿润的时期,有些地方古水系较为发育。湖岸阶地的存在,也可以作为地质时期中气候向干旱变化的证据。
5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但在与东部季风区接壤的地区,以及有流水可资灌溉的地域等,也可看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干草原利用不尽合理,往注造成荒漠化的扩展。
干草原、荒漠草原大部是畜牧地区,水源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大山地则是经营林业与畜牧业的场所。本区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应防风固沙、防治土壤盐渍化、改良草场等。
6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区内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3.青藏高原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6.7%。
1新第三纪以来全区大幅度上升,形成平均高度4000米以上的大高原。其间还有超出雪线以上,高度在6000米甚至8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岭。

相关话题/地理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科院寒旱所考博自然地理简答论述题汇总(整理)
    简答论述题: 1、何为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2、区域分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3、何为自然地里系统的地域性?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4、试述自然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理论及其在人类实践中的意义? 5、简述自然地域分异与人类生产实践的关系? 6、简述理想大陆水平地带分布图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7-01
  • 中科院寒旱所考博自然地理简答论述题汇总
    简答论述题: 1、何为自然地域分域规律?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2、简述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 3、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4、论述青藏高原热力和动力作用以及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5、简述冰川发育的条件,与气候变化的主要关系? 6、按照形态、地域、物理性质和气候条件,冰川分别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7-01
  • 中国科学院自然地理学考博试题(2004-2005-2006三年)
    中国科学院2004-2006年自然地理学博士试题 中国科学院2006年自然地理学博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梅雨 初夏时期从中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 2、基流 3、物候谱 4、山海经 5、光合潜力 6、焚风效应 7、超渗透流 8、雅丹地貌 9、土地分异 10、地理大发现 二、问答题 1、土壤侵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7-01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自然地理考博试题(2002-2003-2004年)
    2002-2004年中科院广州地化所自然地理试题 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地理 2、风化作用 3、自然保护区 二、选择题 1、中心地理论,首先提出的是德国地理学家( ) A、克里斯塔勒 B、洪堡 C、李斯特 D、韦勃 2、我国目前确认为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为:() A、大于50万人 B、大于100万人 C、大于200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7-01
  • 华中师范大学2015-2014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14《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10*5) 雾霾、树线、冰芯、极锋、风暴潮、红树林、大陆度、地面有效辐射、化学风化、Bergman定律 二、简答(9选6 6*10) 1、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 2、沉积岩层面构造的类型及各自沉积形成的环境 3、荒漠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空间分布关系 4、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流婉转绕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21
  • 武汉大学城市地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1.城市基本特征 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题,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社会联系紧密的有机体。 密集型、高效性、高效益、多元性、动态性、系统性、 城市的快速发展,演绎出众多城市问题~~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城市。城市是分工的结果。#6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10
  • 武汉大学旅游地理学考试重点
    1.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2.旅游地理学: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10
  • 南京大学2014年81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真题
    2014 一. 填空题(1分*70) 1.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英文全称通常为( )。 2.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以下5个主要部分,按照重要性由小到大排列,依次是:( ),( ),( ),( ),( ) 3.地理信息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特征、( )特征、( )特征。 4.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的数据输入设备有:( )仪、( )仪、( )设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31
  • 南京大学2013年81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真题
    2013 一. 填空题:(1分*70) 1.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英文全称通常为( ) 2.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以下5个主要部分,按照重要性由小到大排列,依次是: ( ),( ),( ),( ),( )。 3.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包含很多种类的软件协同工作,这些软件按照功能可以分为:( )软件,( )软件,( )软件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31
  • 南京大学2005-2008年81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真题
    2005 一. 请将下列栅格矩阵数据结构转换成相应的游程编码数据结构和线性四叉树数据结构的压缩存储形式。 二.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多边形的矢量数据结构转换为对应的栅格数据结构时, 1. 为什么会存在两种不同的转换算法?即基于弧段的栅格化算法和基于多边形的栅格化算法。2. 在基于多边形的栅格化算法中,请举出四种具体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