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考研辅导(30)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9


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在真善基础上又超越了真善的“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认定美是文学的本质定性之一。
8、心理学批评:心理批评泛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进行的文学批评。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用现代心理学分析作品人物的心理,竭力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即作者的创作心理、意识和无意识,再转而对作品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技巧与语言符号做出解释。其派别之一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重在挖掘人物的性本能及其与作家的关系。格式塔心理批评侧重文学的整体完型结构的评价。
9、语言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是伴随着20世纪西方哲学与美学界发生的一次语言学转向,以语言问题来取代原来的理性问题的批评模式。它的出现与语言学本身的发展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密不可分的。包括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等派别。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强调作品的意图只需从其内部去寻找,语言的语境、语义、能指性、信息作用是构成形象、形成结构的重要因素。
10、文化批评:文化批评是从文化的角度来对文学进行探讨的一种批评方式。文化批评又可以称之为文化研究。它注重从文化的内涵、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和阐释文学,使文艺研究呈现将文学作品的研究和作品之外的社会文化联系起来看待的“向外转”的趋势。
11、神话原型批评:神话原型批评是由二十世纪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所倡导、建立的,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人类文化学派的产生。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首次系统地对神话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并形成神话学中的人类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之一弗雷泽在其主要论著《金枝》中,提出了从巫术到宗教再到科学的思想进化论。这种进化过程说明了文学艺术尽管作为一种高级思维,却不能不保留着巫术和宗教的痕迹。这一批评模式主张将作品放到某个文学原型中去研究,提倡远古神话与现代作品相联系,不同民族文学相比较。

四、问答:
1、如何理解文学批评?
答:广义的文学批评是随着文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在中外文学史上,批评是和文学史一样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个时期文学还处于朦胧的、不明确的时期。文学观念开始萌芽,“诗言志”作为开山纲领不仅反映了周朝的文艺观,而且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一大传统。与此同时以儒家诗论为中心的文学批评也开始形成。孔子著名的“兴观群怨”说,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文学艺术的各种功能。孟子则提出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以及“知言”、“养气”的文艺创作观念。汉代文论在先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出现了《毛诗序》、《楚辞章句序》、《诗谱序》这样一批理论性强,观点鲜明的文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论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部作家论专篇——曹丕《典论•论文》和系统的作家专章——刘勰《文心雕龙》的《程器》篇和《才略》篇。与此同时,由于文学创作在此时不在以取悦皇室为目的,而追求个性生命和情感愉悦,因此在文论方面也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缘情说,心物交融说和动静相济说。除此之外还有古代文论史上第一篇鉴赏论专篇《文心雕龙•知音》篇,和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诗品》。到了唐宋金元时期,文论开始朝多元化发展。其诗学理论以“意境”为中心,广泛涉及诗歌的本质与功能、诗人修养、创作技法、音韵格律、诗境风格、欣赏批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散文方面,主要是以“载道”为核心的散文理论,而词、曲、小说理论也开始兴起。到了明清时期,小说理论空前繁荣,出现了李贽、金圣叹、毛宗纲、张竹坡等一大批文学批评家。除此之外无论是在戏曲方面还是在诗词方面也同样取的了巨大的成绩。到了近代作为文化转型时期的近代文论,在启蒙精神和外来理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新的批评风格。出现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西方文学批评的概念和批评的现象的出现也并不是一致的。西方的文学批评起始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对《伊利亚特》、《奥德赛》、《俄底浦斯王》等进行了具体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美学原则。古罗马时期在继承希腊传统基础上出现了贺拉斯的《诗艺》和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和批评家大都遵从古典原则,以古代为正统,同时也尝试创新。随后于17、18世纪出现的新古典主义批评,加强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和规范。到了18世纪文学批评界普遍强调模仿自然的法则。而文学批评的成熟和繁荣,正是又古典主义规范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盛时期实现的。正是在这种融合的基础上,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批评作品。而到了20世纪随着西方文论的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批评模式,对整个文学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概念是随着文学历史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发展。它既是文学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也是文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作为一种文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来看,它属于接受范畴,它对于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甚至包括自身在内都要加以分析和评价。而这种评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评价。由此可见文学批评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学科性,但是它的实践性、倾向性、争论性和社会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它既需要感性思维,也需要理性思维,具有双重性质。

2、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答:文学批评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而兼及一切文学作品和各种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这已经充分表明了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普遍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从根本上来说体现在二个方面:第一,从对象上来看,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小说、戏剧,都是精神创造的产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正式文学作品的规定性决定了文学批评必须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作出评价,从而也决定了文学批评必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方式而对文学及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尽管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并不是唯一的价值,但不论是美学的还是历史的,文化的价值,都与意识形态价值密切相关,或者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第二,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看,文学批评也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这种效能的意识形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文学批评是一种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的批评话语,它运用这种话语来判断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从而决定相应的态度。这种话语的运用,除以一定文学理论为依据外,还总是与政治、道德、宗教、法律等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其次,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的评估,对文学批评自身的检讨,以及对其它文学现象的衡定,也表现出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效能。对文学现象的这种评价,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论争,是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的交锋,具有一种尖锐的对抗性。这种尖锐的对抗性往往是社会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在文学批评活动中的反映。最后,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效用,还表现在它通过这种评价所确定的价值取向影响和造就文学新人,扶持有利于确立一定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创作和批评队伍特别要使批评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人,以尽可能发挥其在意识形态评价上的作用。
总之,文学批评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学科性,但是它的实践性、倾向性、争论性和社会性却不容忽视。因而从实质上讲,文学批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一定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意识形态评价方式,它通过批评话语对意识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3、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学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答:之所以将美学观点和历史学观点作为马克思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在于二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马克思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讲在于它们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既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规律。其一,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是审美作品应该是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结果,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评价,看它是否符合审美创造的规律,是否具有美的结构形态和形式韵味,能否充分地显示美的本质、特征和魅力。同时一切文学作品又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把握作品有没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内容,从而衡定作品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价值,这就必须要有历史观点。其二,对一切作品的微观分析和具体评价,只有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达到应有的尺度,发挥批评应有的效能。其三,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批评的方法论和基本原则,制约着各种具体批评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
第二,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美学的观点和历史学的观点作为方法论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有其丰富的、辨证的、开放的内涵。就其丰富性而言,美学的观点在具体手法、文体特征、人物性格、典型环境等等方面都有提要求。而历史的观点则要求把作品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它与历史的或明或暗的关系。辨证性是指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美的观点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观点,并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历史的观点也不能脱离对文学作品的美的审视。开放性是指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相互促进的,二者作为宏大的批评视野,对其它的批评模式也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以上种种特性都说明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具有作为马克思批评的最高原则和方法论的内涵要求。
总的看来将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马克思批评的最高原则和方法论也是经过长期的批评实践检验过了的,是得到了大家公认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怎么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的关系?
答:任何文学批评都是有标准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具体操作标准。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各有其自己的内涵。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是指作品题材、主题或者形象、意蕴所显示出来的社会、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等意识形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思想力量。具体说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这个真实应该是生活现象的真实与历史本质的真实的统一,即包含着某种必然性的那种偶然性的真实,因为只有这样的真实才能提供某种真实性的认识,才能显示出即使作家不曾认识但是却包含在作品中的客观的思想意义。二是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作品的倾向性是作家渗透在作品中的对社会生活、对人生命运、对历史发展的趋向性的理解、认识、追求和主张。三是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一部作品要产生其思想影响,达到思想方面的良好效果,不是靠直接的“理性”教化,而是依赖动人的情感感化。思想标准的三个基本点,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不仅相互联系,而且是于艺术标准密切相关的。
艺术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运用艺术标准时,首先是文体的评价,即对文体的外在形态、内部结构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做出分析判断。真正完美的文体,语言、结构、手法都不仅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而且富有张力和弹性,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其次是艺术形象的评价。一定的文体是表现一定的形象和情景的,因此,艺术形象的批评就成为艺术标准的又一要求。评价作品的形象和情景的高下得失,从总体上来说有四个着眼点:一是看是否具有鲜明性;二是看是否具有生动性:三是看是否既有独特性;四是看是否具有概括性。最后是意蕴的批评。意蕴是包含于文体和形象之中又超越其上的韵调、情感、思想和精神。意蕴批评就是对艺术作品深层次的“能指性”的批评,情感内涵、哲理内涵、社会思想内涵等等评价。一般来说,它要求有两个着眼点:一是看其是否深刻;二是看其是否丰富。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虽然各有其内涵,但是二者又是紧密相连的。没有思想性的艺术作品,也没有艺术性的艺术作品。它们在具体的作品中往往侧重不同。有的作品可能思想性有余而艺术性不足,有的作品也可能艺术性有余而思想性不足,而且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评价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概括说,虽然在各个时代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总体上二者总是紧密联系,相互融化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总是在两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的,并且达到和二为一的境界的。

5、选择两种批评模式进行比较,说明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区别。
答:传统批评模式和现代批评模式是以20世纪为分界线,20世纪之前的批评模式称为传统模式,主要包括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和审美批评。20世纪之后的批评模式称之为现代批评模式,主要包括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和文化批评。这些批评模式同样作为文学批评模式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更多的是在特定理论背景、读解方式和效能上引起差异。下面将选取社会历史批评和语言学批评作为范例,具体分析其区别。
社会批评源远流长,其理论奠基人是19世纪末的意大利人维柯,后来法国的丹纳提出了种族、环境、时代三元说,更确立了社会批评的地位。社会历史批评的形成与19世纪西方科学实证主义的思潮密不可分,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的发展为其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在马克思主义的改进和变革下日趋走向成熟。而语言学批评伴随着20世纪西方哲学与美学界发生的一次语言学转向,以语言问题而取代原来的理性问题的批评模式。它的出现与语言学本身的发展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学批评又与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解读方式来看,社会历史批评更关注作品和社会历史的关系,在乎文学作品的社会认识功能和历史意义。因而会通过对作品的文学批评转向对社会历史的批评,视野非常的广阔。而语言学批评则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强调作品的意图只需从其内部去寻找,语言的语境、语义、能指性、信息作用是构成形象、形成结构的重要因素。从批评产生的效应来看,社会历史批评更多的关注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在乎文学作品的认识功能和批判功能。而语言学批评则更看中文学自身,是“内向型”批评模式,从而将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由此可见,传统批评模式和现代批评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理论背景、解读方式和批评效应上面,但是二者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异,都是围绕着文学作品展开的,而且在具体情况下也可以相互交叉互相借鉴。

6、立足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简析文化批评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答: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批评,就我国的发展来说,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市场经济发展兴起的现实,带来了文学和文化的巨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所谓美文学的式微,俗文学的兴起,从而使文学批评的视野不能再局限于文学传统的狭小圈子里面,而需要走出去,面对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文化批评是对重新组合的文学格局的具体跟进。第二,西方的文化研究以及后现代文化思想的全球性传播,使改革开放多年的中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以其应有的敏锐,快速接受了其中的创见性成分和有效性方法,在介绍中接受,在接受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学文化批评的热潮。第三,中国的文学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身的根底比较薄弱,先是受到苏联批评理论、批评模式的影响,因而往往是带有文化批评性质的社会历史批评。由于二者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文化批评一经引进,就很容易被接受。总体而言,文化批评是现代中国适应历史潮流的产物。但是在实践上还有待深入,从而避免对低俗文学的过分热情和讨好。

7、如何理解伦理道德批评?
答:按照批评标准的审美、思想二分法,道德批评属于思想批评的范畴,思想批评分为政治思想批评、伦理思想批评、社会思想批评、哲学思想批评、宗教思想批评等若干方面,其中政治思想批评是最重要的方面,但是伦理思想批评也占极为重要的地位,道德批评也即伦理思想批评,它是对文学作品渗透出来的伦理立场的研究和批判,看它体现了进步的伦理意识还是落后的伦理意识,这个伦理意识是有利于人类的自由解放还是阻碍了人类的自由解放。
    伦理道德批评本身不仅是作为标准,而且是作为一种方法存在于文学批评之中的,它是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方式。但是古往今来,人们对伦理道德批评的认识并没有得到统一。有人就因为认为作品是审美的,是超功利的,因此和伦理道德实用价值是对立的。例如康德就提出了文学作品的无目的的和目的性。但是康德在看到文学作品的无目的的同时也看到了其深层次的和目的性。他在本质上不是真正将道德驱除出审美的领域,而是认为审美现象和生活现象是不同的,它并不遵循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律,它遵循的是超越日常生活中善与恶二元对立的超越性道德,例如康德就认为审美在终极意义上和道德是相同的,二者在最高的终极理想的层次才是统一的。因此伦理道德批评在理论上依然有它的合法性问题。
    而伦理道德批评在实践时应该看到伦理道德在文学作品中存在形态的差异。首先应该看到有的伦理道德内容实际上是一直隐含地存在并主宰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运,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趋势的,它并不能代表作家的伦理道德理念。第二个层次是要分清叙述人的道德理念。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非常常见,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我们仍然不能将这种伦理道德评价等同与作者的道德评价。第三个层面才是作者的道德观念。一般说来,作者的观念大体和叙述人的观念接近,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这种作者和叙述人统一的情况比较多见,浪漫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中也大体如此。

8、如何理解社会历史批评?
答: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社会历史批评几乎伴随着文学批评的整个发展进程。从中国早期从文学评价活动中自发的探讨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到西方社会学影响下产生的社会学批评,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经历了多种形态。其理论特征主要体现是强调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依赖关系。认为文学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种观点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到歌德,再到丹纳的“三因素”说,社会历史批评一直强调文学的盛衰和发展的根源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是社会诸要素推动或者妨害了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和生活的关系也是相互的,文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对生活施加影响,可以介入生活,并在特定时期担负其起启蒙和匡正时弊的任务。
    社会历史批评有其自身的评价尺度,它们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由于社会历史批评坚持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努力在“作品”和“现实”之间寻找对应关系,因此文学是否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生活就成了社会历史批评评判作品的首要尺度。所谓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家的真实感情、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在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中,真实性是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文学从来不是一种无倾向、纯客观的文本,必须有作家主体性加入。只有深刻的揭示特定历史时期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发展趋势的作品,才具有真实性。文学的社会效果是社会历史批评的又一重要标准,这与社会历史批评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分不开。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也对社会生活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可以创造生活。
    社会历史批评在具体操作时往往要求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价值标准,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与此同时社会历史批评也注意考察作家与时代、环境的关系。通过对作家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活、创作及其社会思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而考察文学的社会作用历来是历史批评不可或缺的方面,这一点与社会历史批评看中文学的思想性有关,也是社会历史批评的特色之一。

9、如何理解审美批评?
答:审美批评往往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造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在真善基础上又超越了真善因而是“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认定美是文学的本质定性之一。审美批评在西方流派众多,很难找到比较共同的术语,而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审美批评说是“滋味”、“妙悟”、“空灵”、“神韵”之类。
    审美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模式,其特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审美批评首先是一种情感性评价,它着眼于作品以什么样的情感并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成功的表现和引起了读者的心灵震荡与情感激动。这是因为文学作品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产物,是“哀乐之心感,歌吟之声发”的结果。一方面正如康德所说的:“纵使审美判断(像一切判断那样)也含有悟性”,但它却“只是联系于主体(它的情感)”,“依照着这表象对主体的关系和主体的情绪来把握和评价。第二,审美批评又是一种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这种批评往往具有“超功利”的性质。这是因为文学作品并不是直接的现实,它不过是一个虚构的想象世界。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一方面要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实践加以领会,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一种静观状态和适当的距离去感受和评价它,暂时排除知解和行为倾向,超越一般的功利欲望。康德早就在《判断力批判》中表述过文学的基本特性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第三,审美批评还常常是一种形式或者形象的直觉批评,这是因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形式表现或形象构成,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五官感觉,因而审美批评意味着形式的直觉判断,即形式是否和谐、完美,形象是否鲜明、独特。

10、如何理解心理学批评?
答:心理批评指运用心理学的观点、理论、方法对文学艺术现象进行研究、评述的一种批评流派。文学艺术现象始终是人类精神活动、心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体现了人生和人性的丰富内涵,而这些恰恰又是心理学始终关注的对象。正因为这样,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探讨文学艺术的奥秘,从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课题。在西方古代文论中有关心理批评的比较著名的学说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倡的模仿说,柏拉图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贺拉斯的体验说古代罗马思想家菲罗斯屈拉特的想象说和朗吉弩斯的话语构成说。在中国古代也有许多著名的心理批评学说,比如虚静说、言意说和教化说。现代文学心理学批评是由西方启动的,其发展与西方现代心理学密切相关。比较有影响的比如冯特的内部经验与文学,詹姆斯的意识流与文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文学,荣格的原始意象与文学,拉康的结构精神分析与文学以及阿恩海姆的格式塔与文学。心理批评的主要方法有个案分析的方法、心理发生学的方法、话语报告的方法、观察的方法以及精神病理学的方法。其批评形态可以是传记式批评,也可以是原形批评,或者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心理批评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在今天面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转折,面对人类精神生活中遭遇到的种种困境,心理学批评依然保留自己一定的发展空间。

11、如何理解语言学批评?
答: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转向:一是“非理性转向”,二是“语言论转向”。“语言论转向”首先体现在科学主义文论中,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和新批评派,到结构主义、符号学,直到结构主义,虽然具体理论、观点大相径庭,但都从不同方面突出了语言论的中心地位。如俄国形式主义者接受、借鉴索绪尔的语言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文学,认为文学批评主要应研究文学自身的内部规律,即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等形式上的特点和功能;新批评派也集中研究作品的“文本”和“肌质”,即其中的语言文字和各种修辞手法:结构主义则超越了新批评执着于单部作品语言技巧分析的局限,把具体作品文本看成“表面”的文学“言语”,而力图透过文本分析,揭示隐藏在深层的文学总体结构即“语言”或者“普遍的语法”。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 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 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A抒情动作 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 D画面组织 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A 象征性 B主观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皖西学院中文系 卢佑诚 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 第一章 一、 填空题: 1、 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 以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复习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文学理论精品课电子讲义(阎嘉)
    第一讲:文学本质论 一、文学的本质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二)有关文学本质的有影响的观点 1,模仿论:模仿论也被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强调的是自然或生活等客体对文学的决定作用。 2,表现论:表现论强调的是作家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文学的本质。 3,形式本体论:形式本体论强调的是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
  • 2019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4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4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6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复旦大学703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703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以美国学者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所著《文学理论》为主要参考读本,结合其他现代西方文论,以及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相关知识与概念。要求对文学基本原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准确把握,能分析论证有关论著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集美大学803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3]考试科目名称:文学理论与写作一、考核目标(一)考查考生对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二)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研大纲
    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运用文学基本理论的能力、针对实际的阅读现象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主要考察内容如下:1.文学文本构成及文本分析;2.对文学话语特征的把握;3.读者反应及接受理论。二、主要参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2019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1.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2.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二、具体内容包括1.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理解并阐释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及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征;3.理解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当前文学活动的基本特点;4.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 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考研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学衡派(17、10、02)战国策派(16、07)主观战斗精神(16) 《大公报》文艺奖(15) 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 (14) 孤岛文学(14、07、04)中国新文学大系(13)文协(13)苦闷的象征(13)第三种人(12、08)新潮社(12)学衡派(11)《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