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考研辅导(29)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9


14、钟嵘的“滋味说”: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滋味说”。即认为“诗之至也”,应“文已尽而意有余”,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而不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味诗”只能是感悟的,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论理的。所以“诗之味”亦只能“差非定制”。
15、审美心理结构: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16、召唤结构:这是由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观点。读者感受到的艺术品以及其中所包含的艺术形象,是读者的主观因素和作品的客观结构互动互应共同“创作”的结果。原作品因创作者的精心设计、创造,为读者、欣赏者的“参与”、“创造”提供了一个联想的框架、结构。在这个框架、结构系统中,作者给读者提供了许多具有某种倾向性的形式“路标”,引导读者朝这个方向而不是那个方向去联想、填充。但作者留下的这些具有“向导”意义的东西并不是具体的,它不直接指向某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点,留待读者通过自我审美经验的唤起而去填补、充实。艺术作品的这种潜在的“阅读再创造”可能性,构成了读者艺术欣赏活动的基础,那个充满空白点、诱导读者去参与创造的艺术原始结构,接受美学家称之为“召唤结构”。
17、“象外之象”和“味外之旨”都是司空图在钟嵘“滋味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观点。“象外之象”第一个“象”则是指诗境具体描写的实象与实景;第二个“象”则是指由眼前实景联想到的不尽的虚景。这种景可望而却又不可及,朦胧模糊,扑朔迷离,美妙的诗境正是在于此。“味外之旨”则是说诗境的意旨既有境中的表层之意,也有境外联想意等多重意旨,而诗歌的意境更重要的则是对境外之意的把握。
18、“第二文本”: 接受美学认为,“未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只能是第一文本;经过读者阅读后的作品才是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是“经过了读者主观的润色、加工与改造,渗透着读者的思想感情。”
19、伽达默尔(1900——2002)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曾经在马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海德堡大学任教。主要著作有《柏拉图的辨证伦理学》、《歌德与哲学》、《黑格尔的辨证法》、《真理与方法》等。伽达默尔是现代解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文艺解释学的主要创建者。其文艺解释学是以哲学解释学为基础,是对其哲学解释学的具体运用。其核心观点是:“理解”并非传统解释学所说的那样是一种类似于达到科学认识的方法,而是真理的发生方式。解释者的视野和被解释者的视野会互相交加,形成“视野交融”。而文学作品的意义正是由读者经验与本文内容的“交融”而建构起来的。这种“交融”的模式就相当于“对话”解释本身必须以语言的方式进行,而语言本身是不充分、不完全的,因此解释过程需要着对话与交流。而文学作品的意义也就有了无限生成的可能性。因此,伽达默尔说:“艺术的经验在我本人的哲学解释学起着决定性的、甚至是左右全局的决定性作用。它使理解的本质问题获得了恰当的尺度,并使免于把理解误以为那种君临一切的决定性解决方式,那种权力欲的形式。”
20、姚斯是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是也是康士坦茨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任德国康士坦茨大学的教师。他的主要论著是《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艺术史和实用主义史》、《风格理论和中世纪文学》、《审美经验小辩》、《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在阅读视野变化中的诗歌文本》等。
21、伊瑟尔是接受美学的另一代表人物,德国著名的美学家、文学理论家,康士坦茨大学的教师。其主要著作有《文本的召唤结构》、《隐在读者》、《阅读行为》等。

六、历年真题:
1、共鸣(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文艺理论方向文艺理论试题-名词解释5分)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期待视野(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所有文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解释5分)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里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阅读文本的既成心里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3、文本和作品(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文学类各专业文学理论试题-解释并异同6分)
答:文本是指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语言艺术作品的基本存在方式。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未被阅读的语言形态。而文学作品则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了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

4、隐含的读者(北京师范大学( 2002)所有文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解释5分)
隐含的读者: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者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可能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5、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厦门大学2002年现当代文学方向文艺理论试题-简答5分)
答:由于期待视野不同以及期待视野自身的发展变化,在文学接受活动中,不同读者的接受动机是不一样的。主要有五种,它们是: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和借鉴动机。审美动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怡情悦性的娱乐动机。是读者通过接受文学作品而获得情感愉悦、心情舒畅并使人感到自由、轻松、平衡、协调的阅读期待。求知动机是人们力图通过发现历史规律、社会本质、熟悉人类某种生活状态,了解各类知识的动机。受教动机是人们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得到人生启迪、道德教育、精神鼓舞的动机。批评动机主要是表现在从事文学研究、文学批评、文学教育的专业工作者之间,更专注于把握作品的内涵,分析作品的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以期对文学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借鉴动机是指作家,尤其是初学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模仿借鉴他人的艺术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质量的动机。

6、接受心境(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文艺学试题-解释)
接受心境:接受心境是文学接受发生阶段的一种读者心理状况,是影响读者阅读的情绪状态。一般说来,接受心境往往有三种不同类型:一是欣悦心境,指读者在进入阅读过程时处在轻松、愉快或欢乐的情绪状态;二是抑郁心境,指读者在进入阅读过程时处在失意、压抑或伤感的情绪状态;三是虚静心境,指读者在进入阅读过程时处在平和或淡泊的情绪状态。 接受心境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第一,社会生活境遇会影响接受心境,如国家的昌盛或动荡;第二,个人境遇会影响接受心境,如个人事业的成功或失败等。

7、论述你对文学接受活动中的“理解与误解”的关系的认识(苏州大学2003年文学理论试题-论述20分)
答:理解是指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对应。这种理解也可以称为“正解”。误解即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相悖。在具体阅读现象中,误解又可以分为“正误”与“反误”。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然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内涵,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的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
    理解和误解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读者完全理解了作品也就意味着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是完全顺应的。这样虽然方便了读者的理解,但是却缺乏新意,从而容易让读者丧失兴趣,也难以产生真正的艺术魅力。但是如果读者对作品的意图一点都不能理解,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反误,那么就意味着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是完全受挫。即作品的内容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阻断了读者的介入。这类作品即使有价值,但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而如果理解与误解之间相辅相成,即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即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相挫,那么文本在不断唤起读者期待视野中的积累:的同时,也能打破读者的期待惯性,从而更好的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而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往往是通过这样的模式实现的。

8、结合具体事例谈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文艺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20分)
答:当读者的感情经验与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相通或相似时,读者就会进人心灵共鸣的境界,产生强烈的审美接受效果。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这种心灵沟通,可以是全面的和细致入微的,也可以是范围有限却又是重要的和有深度的;可以发生在读者与作者之间,也可以形成于读者与作品中某个主人公的感应关系;既是作品对读者的感染与诱发,同时又是读者对作品内涵的主动深化与再创造。《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一段描写,非常典型地说明了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心灵沟通的双向性:
     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  “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  “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  “只为你如花荚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荚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9、简述期待视野的基本内容(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简答题)(兰州大学2004年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文学概论试题-填空2分)
答:在具体的文学阅读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第一,文体期待。文体期待即 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者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体味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特定艺术韵味和魅力。比如面对一部以再现为基本手法的长篇小说,读者往往会期待着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面对一首诗歌,读者会期待节奏、韵律以及某种抒情意境的出现;面对一首题为“满江红”或“蝶恋花”的词,则会期待着符合种种词牌的格律、韵味以及相关的内容等等。第二,形象期待。即读者由于作品中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从初次接触的形象和情景中,看到某种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或者符合某种特定情绪氛围的展示与渲染。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曹雪芹《红楼梦》)的描写时,自然就回期待看见一个四面玲珑,能说会道,心机深厚的凤姐的形象。同样当我们看到用“莲花”、“秋菊”、“青松”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时,自然会期待一个刚强正义,坚忍不拔的人物形象。第三,意蕴期待。即读者对作品教为深层次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实践证明,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读者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期待着作品能够表现出切合自己意愿的审美趣味和情感境界,总会期待着作品表现出一种合乎自己理想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一种与自己相同的思想倾向等等。

10、接受理论认为,读者对文本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具体化过程,这是因为读者在阅读中想象力可以超出文本之外(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比较文学专业辨析题)

11、以下是有关《廊桥遗梦》的一些评论观点:自拟一个题目,针对其中的某个或某些论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50分)(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文艺批评学及美学文艺学方向文学评论试题50分)
(1)“作品表现了人类精神的两极追求”;“科学文明和原始野性的冲突”;“个人要求和社会道德的冲突,情感和理智的冲突”。“给美国当代人,特别是当代的中年人提供了一片供精神返回的家园,抚慰了现代人失衡的心灵的瘤疾”,“使美国读者为他们而感动”。“同时在我国的读者群中,也比较能够被接受或者认同”。
(2)“它的浪漫迷人的情调,暗合了那些对沉闷的婚姻有所不满的人们的隐秘的心理追求,同时由于它的略趋保守、伤感和悲剧结局,让观念传统的人也会产生认同”,“是一部令人激动也让人思考的小说”。
(3)作品所描写的那种“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爱情方式”,迎合了现代人“喜新不厌旧”,甚至贪婪到渴望“鱼与熊掌兼得”的心理。“既随和了人类的惰性,也满足了人类妻妾成群的自豪感和被爱情激活的新鲜感”。
(4)“《廊桥遗梦》是一部“煽情”而“媚俗”的小说,用煽情的爱情描写来取悦于读者,用诗化语言来包装一个爱情的神话,用制造的真实来感动读者,用反媚俗的姿态取悦世俗,作者“把才能用在了一个廉价的浪漫的故事上”。
答:
                         《情感和理智的桥》
    人类千百年来一直都在情感与理智的纠缠中挣扎。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一面白日在朝拜日神,一面又在月色下与酒神狂欢。而《廊桥遗梦》正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背景下构建了一座沟通人类理智与情感的别致小桥,从而打动了成千上万的中西方的读者,获得了他们的认同。
   《廊桥遗梦》原名“麦迪逊乡的桥”(BridgesofmadisonCounty)。从这个题目就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桥作为一种交通的沟通工具,在这里不仅指向了不仅指向了整个时代背景,也指向了人物内在的心理世界。
  《廊桥遗梦》的创作时代正是美国经济、科学、信息高度发展的时期。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带来了更加精细的社会分工,生存竞争迫使人们全力以赴的工作、赚钱。人们的活动空间似乎越来越小,经济压力使人际关系也日益紧张。正是在这种经济背景下,美国社会也出现了普遍的焦虑和怀疑情绪。张扬个性的“嬉皮士”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各种新宗教和邪教大量兴起。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嚣和骚动》正好形象的概括了美国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情绪。而小说的作者正是深刻的体会了美国当时的社会氛围,因而通过这本小说,希望以麦迪逊的乡村田园生活和古老的廊桥,即一种自然的人生去救治美国的都市文明病。重新燃起他们被现代文明折磨待尽的生命的激情。乡村田园和古老的廊桥正是一条通往昔日“美好时代”的一座桥。而小说的男女主人公更是通往各自内心和人生目标的一座“桥”。 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在意大利渡过了青少年时代,南欧明媚的阳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铸造着她浪漫热情的天性。年轻时她还曾经随一位艺术教授在那不勒斯地下娱乐区初尝情爱的甜蜜。二战结束时被美国物质文明所吸引,她跟随美国大兵理查德来到衣阿华州,成为一个农妇。年复一年机械运行的农庄生活是那样单调而乏味,注重实际的美国文明时尚使她感到一种压抑,高度商业社会中人间真情的匮乏,都使她时时坐在门廊的秋千上翘盼着一种不可知的新鲜和刺激。而男主人公罗伯特则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悲剧性的矛盾体。他作为一名摄影师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但是在他内心深处,却排斥着这种都市文明。他孤傲独立,沉迷于自我心境的构造。他的生命热情只为漂泊中那些“紫烟”、“公路”、“过道”、“行脚僧”、“印度”等神秘意象所点燃。而这样两个人物的相遇后所爆发的爱情的火花,正是因为他们各自在对方的眼中找到了生命的激情。弗朗西丝卡在罗伯特身上找到了她少女时代的梦幻,而罗伯特则在弗朗西丝卡身上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归宿,二者彼此在对方身上看见了各自追求自我幸福的“桥”。然而小说却没有停留在他们这座由情感构筑的精致的小桥上。小说在二者情感交融的时刻又让他们归于了现实。而这种理智和情感的交锋,宁愿说是作者的一种高明,不如说是体现了作者本身对理智与情感的困惑。而正是对这种困惑的展示,也才为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同感。

12、隐含读者(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文学理论试题-解释5分)
隐含的读者: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者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可能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13、诗无达诂(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文学理论试题-解释5分)
诗无达诂:其本意是“寻章”、“摘句”的意思,其比较广泛的用法是指诗歌乃至其它文学作品,没有什么确定不变、唯一正确的意义,寻找这个意义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读者完全可以“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沈德潜《唐诗别裁.凡例》)。

14、什么是期待视野?它有哪几个层次?(湖南大学2005)现当代文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简答10分)
答:期待视野,是文学接受的发生阶段特有的一种读者心理状况,是读者的一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在一般情况下,读者在准备进入阅读时,总是带有这种期待视野。具体说来,期待视野包含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文体期待是读者由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引发的对这种形式组织的心理期待。这种期待往往是由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引发的,并且会产生对这种形式因素的进一步期待。例如,在阅读一首诗时,读者会由这首诗的诗歌体裁提示,而期待着它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在阅读一部小说时,则会由小说体裁提示而期待它特有的故事等。形象期待是读者由文学作品的形象因素引发的对这种形象系统的心理期待。这种形象系统包括语言形象、人物形象、自然形象、人文形象、环境形象和内心形象等。从鲁迅的《少年闰土》的标题,读者就可能会期待着读到闰土这一人物形象,而随着小说描写的进展,读者会进而产生对这个人物形象的整体的期待;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标题,读者也会猜想出小说在描写一位老人的形象,从而对这一形象整体充满期待。意蕴期待是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因素引发的对这种意蕴世界的心理期待。这种意蕴世界通常指蕴涵在作品深层的既难以言说又充满吸引力的人生态度、审美境界和审美意味等终极意义。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一、考点综述:
1、基本概念: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标准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文学批评模式  伦理道德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  审美批评  心理学批评  语言学批评  文化批评
2、基本原理:
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文学批评的模式  文学批评的实践

二、识记:
1、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2、文学批评的标准:所谓文学批评标准是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作品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尺度和准绳。因而文学批评的标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的文学批评标准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3、社会历史批评:这种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社会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能和历史意义。要求在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的基础上,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以来考察。
4、审美批评:审美批评往往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造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
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在真善基础上又超越了真善因而是“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认定美是文学的本质定性之一。
5文化批评:严格的说文化批评没有固定的批评模式和成型的批评流派,它是一种高度语境化的活动,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跨越文本分析而转化的一种“泛文化”的批评模式。

三、解释:
1、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一定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为指导思想,以现实的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它的目的是对具体的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在艺术上思想上的优劣,并指出其原因。发现所研究作家作品的独特之处,确定其在具体的文学进程中的地位,探究正在形成、扩展中的文学思潮并确定其性质,分析其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2、文学批评的标准:任何文学批评都是有标准的,具体的说文学批评标准是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作品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尺度和准绳。因而文学批评的标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的文学批评标准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3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马克思文学批评的标准包括了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思想标准上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弱强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指作品题材、主题或者形象、意蕴所显示出来的社会、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等意识形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思想力量。所谓艺术性是指作家的艺术才情、气质、修养、创作能力等因素在其所创造的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水平。
4文学批评模式: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由特定理论背景产生的批评视角、解读方式和行文风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大法”而不是“定法”。大体而言,以20世纪为界,之前出现的传统的批评模式主要有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和审美批评。20世纪之后的现代批评模式主要有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和文化批评。
5伦理道德批评:又称道德批评,它以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伦理关系为规范,以善恶为基本范畴,着重对文学的道德意义进行阐释与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和道德教化作用。特点有三:第一,它具有历史的长久性。第二,它使用的道德标准具有不同阶级、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多样性。第三,不同的评价结果具有差异性乃至对抗性。道德批评的不足在于往往只强调作品的道德内容,而忽略艺术的灵性与创造性。
6、社会历史批评:又称社会批评,它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一定社会历史所形成,文学是生活的再现,其价值主要在于社会认识功能与历史意义。其基本原则在于总是将作品与其产生的时代历史及作家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阐释与评价。社会历史批评源远流长,其理论奠基人是19世纪末的意大利人维柯,后来法国的丹纳提出了神族、环境、时代三元说,更确立了社会批评的地位。中国古时义理、辞章、考据批评也属于社会批评。
7、审美批评:审美批评往往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造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 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 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A抒情动作 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 D画面组织 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A 象征性 B主观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皖西学院中文系 卢佑诚 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 第一章 一、 填空题: 1、 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 以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复习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文学理论精品课电子讲义(阎嘉)
    第一讲:文学本质论 一、文学的本质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二)有关文学本质的有影响的观点 1,模仿论:模仿论也被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强调的是自然或生活等客体对文学的决定作用。 2,表现论:表现论强调的是作家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文学的本质。 3,形式本体论:形式本体论强调的是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
  • 2019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4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4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6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复旦大学703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703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以美国学者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所著《文学理论》为主要参考读本,结合其他现代西方文论,以及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相关知识与概念。要求对文学基本原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准确把握,能分析论证有关论著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集美大学803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3]考试科目名称:文学理论与写作一、考核目标(一)考查考生对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二)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研大纲
    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运用文学基本理论的能力、针对实际的阅读现象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主要考察内容如下:1.文学文本构成及文本分析;2.对文学话语特征的把握;3.读者反应及接受理论。二、主要参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2019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1.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2.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二、具体内容包括1.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理解并阐释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及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征;3.理解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当前文学活动的基本特点;4.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 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考研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学衡派(17、10、02)战国策派(16、07)主观战斗精神(16) 《大公报》文艺奖(15) 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 (14) 孤岛文学(14、07、04)中国新文学大系(13)文协(13)苦闷的象征(13)第三种人(12、08)新潮社(12)学衡派(11)《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