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考研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笔记打印版(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在第三段谏言中,虞公认为,“我祭祀用的祭品丰盛而纯洁,神必然向着我。”他这是用鬼神天地宗教迷信的法宝当自己的护身符。宫之奇针对其错误观点进行驳斥。他指出,“鬼神不是随便亲近爱护某人的,而是依附保佑有德者。”宫之奇与虞公的分歧在于,鬼神福佑人是有条件的,必须是有德者。这是在强调敬德,强调敬人事这比那种单纯“敬天”、“敬鬼神”的绝对荒谬要进步多了。然后,宫之奇又将论点深入推进一步,说,“这样,不以德行办事,则民众就不同心协力了,那么神也不享用祭品了。”这是说,神接不接受你的祭祀,或者说保佑不保佑你,不但取决于你是否有德,还取决于民众的心愿,神也要看民众的眼色行事。宫之奇的观点反映了春秋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敬德”、“重民”的观点。这都意味着西周以来神权政治的衰落,民本思想的出现。

————————————————————————————————————

《孟子》 (05简答)

 

《孟子》散文风格特色

1 孟子散文具有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

2 孟子散文善于运用比喻或穿插语言故事,增强了论辩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 孟子散文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

————————————————————————————————————

《庄子》 (06简答)

 

一 思想内容

1 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他继承了老子“无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但对其消极而作了更大的发挥。

2 “无所用天下为”的政治主张/庄子出于对现实政治的无比厌恨,选择了消极逃避的道路。

3 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彻底的超脱。

 

二 艺术成就

《庄子》散文的辉煌艺术成就,鲁迅说是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实,即使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也可说是罕有其匹。

1 开创了一种以语言为主的创作方法。通过超现实而精彩的故事,来表现深奥玄妙的道理。

2 意出生外的构思:庄子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氛围里巧妙表现自己的真实思想。(河伯和海神的对话)

3 诡异恢弘的形象:在《庄子》中这些艺术形象层现叠出,令人眼界一新,于惊奇中获得非凡的审美享受。

4 汪洋恣肆的文风:庄子运用语言的功夫堪称炉火纯青,其为文得心应手,可谓意到笔随。

 

《庄子·秋水》的思想内容:(了解即可)P36

本文所阐述的是庄子的认识论。在这里,庄子把“无为”的思想用于认识论,将人的认识区别为小知和大知,以河伯喻有为的小知,以北海若喻无为的大知,肯定了后者而摈弃前者。庄子所说的“大”,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针对于小的大,只具有相对意义;二是针对所有的有限的无限,具有绝对意义。河伯所说“吾大天地而小豪末”,还只限于前一层次,只是在有限之中考虑问题,而北海若所说的“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都有无限之意。庄子首先是立大小,然后又破大小,从第一个小大的层次进入到第二个小大的层次,即有限无限的层次,而无限才是真正的大知。大知者认为万物齐一,道无终始,无为即可以“反其真”,这就是文章的主旨。下面又借“夔怜蚿”等寓言进一步说明“反其真”即是乘天机而动,无为而无不为;再用孔子被围于匡一事证明无为的作用于;用公孙龙问于魏牟事说明有为之辩不如无为之辩,无辩才能接进自然之道。最后,以“庄子钓于濮水”等三则寓言故事结尾,意在说明养生以保身、轻世以肆志、通情以知物,是深得无为之道、达到大知境界之人的处世方法。通观全文,其旨意带有消极虚无的色彩,但其中的辩证法的思想却能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某些有益的启迪。

 

《庄子·秋水》在论证方法上的特点:

文章从秋水时至写起。秋季的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水流之大,河两岸和洲的两边,都看不见对面的牛马。作者首先描绘出一个秋雨引发出的黄河涨满的景象,而且极具夸张地写出河水漫无边际的浩瀚。在这样的水势面前,作为黄河之神的河伯洋洋自得,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得意而得出天下美景都汇集在自己身上,也就不足为怪了。千条江河归大海,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河伯顺流东下,必然会遇到大海,于是就产生了河伯与海神若的对话。行文浅显、自然。刚才还自鸣得意的河伯,此时因见到大海而有所醒悟: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见识广博的人嘲笑。

文章写到这儿,似乎已经说明了道理,但这只是摆出了一点看法。至于为什么会产生出这一结论,作者在下面以海神若的口吻做了更为大气,也更为深刻的阐释。下面的谈论可分为如下几个小的层次:

第一小层是说大道理只能跟那些有受眼界局限,不受时令限制,不受见识浅陋的人才谈得清楚。也即,类似井底之蛙、夏天之虫,未受到一定程度教育的人是谈不清楚的。河伯有了一定的见识,所以才有对话的可能,才能够谈一些大的道理。

第二小层是说海是天下最大的水。这是因为千万条河流归入大海且永无停止;还因为海并不因此而盈满,也不会因不停地排泄而变空。所以大海不会因春秋水多而水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因干旱而减少水量。大海自非黄河、长江可比。

第三小层是说大海不自夸的原因。这是因为大海依附于天地之间,接受了天地阴阳之气的缘故。大海自视为天地间的小石块、高山上的小树木,所以不会自夸。这就如同蚁穴存在于大湖之中;米粒存在于粮仓之中一样。

第四小层转入对人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物有万种,人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比,只不过是马身上的一毛。世上发生的事情,包括五帝禅让,三王所争,仁人所虑,贤能志士劳苦之事,也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由此看来,伯夷的名声,孔子的学说,也就不在话下了。作者就是这样把一个大道理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阐发地十分透辟。

这里的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喻论证,即用比喻对道理进行论证的方法,此种笔法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到形象的比喻之中,以比喻为桥梁使道理深入浅出地得到阐发。古人有“喻巧而理至”的说法,说的就是比喻在论证中的作用。本文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海若以井蛙拘于虚为喻,以夏虫笃于时为喻,以曲士束于教为喻,论证了不自知者不可以与之讲大道理;体现在河伯见到了大海,知道了自己的鄙陋,此时再与之讲大道理,才听得进去;还体现在将大海与天地比,小石与大山比,蚁穴与大泽比,米粒与粮仓比,人与万物比……单个看起来都是对比,总体上看又都是比喻,通过比喻讲述了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艺术特色:

①想象奇特大胆,境界雄伟瑰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②比喻和寓言运用巧妙,刻画生动。

③行文汪洋恣肆,灵活自如,变化万端,自由挥洒,不拘一格。

④语言精妙传神,别具一格,善创词汇,常用韵语,读起来节奏鲜明,自然流畅。

————————————————————————————————————

屈原专题

 

一 楚辞与汉赋的区别

汉代常称“楚辞”为”赋“,即”辞赋“通称,不相分别。其实,楚辞与汉赋岁有密切联系,但并非一类

1 首先,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地的新诗体,汉赋则是兴于汉代带韵的散文。即文体不同;

2 其次,二者表现方式不同,楚辞以抒情为主,汉赋则以咏物说理为主;

3 此外,在地方特色及结构,押韵规律等艺术形式上,二者有明显区别。而辞,赋都不入乐,有共通之处,且赋的产生,受楚辞影响很大。(联系)

 

二 《离骚》的思想内容(屈原的人格魅力)(看看即可)

1 “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屈原的一生怀着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他渴求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并由此实现其“美政”的理想

2 深沉执着的爱国感情:诗人将个人的进退,生死置之度外,惟将君国的前途命运系于心中

3 不屈的斗争精神:诗人一生受黑暗势力迫害和打击,但从不屈服,而是奋起揭露世俗的混浊以及恶势力的丑恶行为

4 “独立不迁”的皎洁人格:诗人具有忠于理想,洁身自好的品格情操,既怀内美,又重修能

 

《离骚》的艺术成就

1 灵物形象的塑造:《离骚》中,屈原以自身为原型,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

2 创作方法上的突破:《离骚》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而以浪漫主义为特色,二者完美结合;

3 表现手法的开拓:在《离骚》的创作实践中,诗人对比兴手法的运用。较之《诗经》,作出了重大的开拓,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增添异彩;

4 形式语言上的创新:《离骚》打破了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后人称之为“骚体”。在语言艺术上也有不少新的开拓。如双声,叠韵的运用,都较《诗经》有所发展。此外,《离骚》还吸取了大量极富地方特色的楚地方言入诗,显示了新的风采。

 

四 屈原对后世的影响(看看即可)

1 政治上:作为一个爱国者,热爱乡土,为故国的振兴而探索,树立了忠君爱国的火花。

2 人格品质上:诗人洁身自好,不屈的斗争精神,为后世正道者所效仿

3 文学上:

A 对赋的影响,促进了汉赋的产生;

B 浪漫主义创作精神为后世学习,如李白;

C 比兴手法的开拓,大量香草美人,形成形象性的比兴体系;

D 对诗歌形式的创新,突破四言格式,创造骚体; 

E语言方面,遣词造句上讲求语言的华美;

F 屈原是学习民间诗歌的典范。

————————————————————————————————————

汉乐府

 

一 汉乐府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憎恶感情。其思想内容表现如下:

1 揭露贫富悬殊的思想社会现实; 如《孤儿行》,《相逢行》

2 反映了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如《战城南》

3 表现了爱情婚姻与家庭的问题;如《孔雀东南飞》

 

二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与《诗经》比较)

1 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诗经》以抒情为主,虽带叙事成分,但叙事仍附属于抒情。而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2 自由多样的句式。汉乐府的句式变换多样,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以杂言为主,并出现了逐渐向五言的发展趋势。

3 语言朴素自然,包含感情。

4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直面现实。

在古代诗歌艺术发展史上,汉乐府民歌承前启后,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和地位。

 

三 汉乐府叙事诗的成就

最能体现乐府民歌特点的,是大量的叙事性的作品,其成就表现如下

1 表现在情节的裁剪与安排方面,情节具体生动

2 善于刻画人物,善于用个性的语言和行为细节塑造人物的性格(标志着民间叙事进入更加成熟阶段,是《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附:汉乐府中的四种女性:

1 逆来顺受的弃妇,《上山采蘼芜》。

2 自绝性,《孔雀东南飞》。

3 敢于反抗夫权,却无法实现爱情理想,《白头吟》,《有所思》。

4 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用实际行动追求并实现理想,《上邪》。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表现手法:P68

这首诗写出了一个失恋女子复杂而强烈的感情。开头五句写她真心实意地思恋着远方的情人,打算送给他一件极其珍贵的礼物来表达自己真挚热烈的爱情。但是,情人却变心了。“闻君”以下七句表现出她听到这一消息时无比的激愤:她折断、摧毁、烧掉表达爱的礼物,要永远断绝相思之情!然而,一阵激动过后,她又犹豫了。最后五句写她内心极其复杂的矛盾斗争:想到过去与情人幽会时的甜蜜情景,她实在是难以割舍,她犹豫不决、心烦意乱。她叹息着。阵阵秋风中传来晨风鸟拍翅疾飞、啼叫求偶的声音,天就要亮了,或许等到天亮后总能想清楚吧……

爱情是乐府民歌的重要题材之一,但汉乐府中很少有描写男女之间自由相爱、情绪欢快的诗,而往往笼罩着一层不幸和悲惨的阴影。汉代“独尊儒术”,封建礼教的压迫加强了,妇女的命运更加悲惨。本诗女主人公正是这一社会背景下的一个悲剧人物。

这首诗表现人物性格也颇具创造性,角度独特,手法新颖,用民歌特有的直白、泼辣、新鲜的风格,表现出一个爽直而又多情的女子在爱情遭受挫折时的典型心理。如她毁掉表示爱情的簪子,还要“当风扬其灰”,这种看似恨得失去理智的行为,正反衬出了她爱得有多深。短短的一首诗中女主人公的思绪几次转折,由爱到恨,由果决又到犹豫,生动地反映了她波澜起伏的情感。诗歌的语言以五言为主,但又不受五言句式的束缚,基本上采用口语,朴素自然,这是汉乐府的典型风格。诗中不断采用重复的形容来加重语气,也使得感情色彩更加浓烈。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这首诗写一个弃妇与故夫偶然重逢之时的简短回答。开头两句叙述了故事背景,接着就是这对已经分手的夫妻的一番对话,问与答似乎都是日常话题,但内涵却颇为丰富。弃妇的话只有三句:第一句是主动询问“新人”的情况,显示了她对故夫的关心,也委婉地暗示她对故夫似乎仍有情意。另两句是诉说昔日两人分离、自己被赶出家门时的情景,旧事重提之中仿佛含着无限的委屈。故夫的回答实际上也不仅仅是他对“新人”与“旧人”容貌、手艺的比较,“新人不如故”其实应是他怀念旧情的表白。

从故夫对弃妇的夸赞和表现出的旧情看,大约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不在故夫,或者竟如《孔雀东南飞》那样,是由于封建家长的迫害。古代认为妇女服食蘼芜可以多子,诗歌又以此开篇,是否暗示弃妇被休的原因是不能生育呢?诗中弃妇的话看似都很平淡,但结合全诗细心体味,却也不难察觉她内心积蕴着强烈的隐痛和不平。从故夫的回答来看,她的容貌、手工都不比“新人”差,但仍然难免被弃的命运。诗中表现出对这一被弃女子的深厚同情,从中也可认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中女子的悲惨命运。

本篇是一首工整的五言乐府诗,由几个问答构成,语言质朴,但却情景毕现,显得十分感人,其结构方法也是颇具特色的。

————————————————————————————————————

《史记》(00)

 

一、《史记》的思想价值

1.敢于揭露统治阶级,社会矛盾,体现强烈的批判精神。

2.“穷天人之际” 表现了唯物主义精神,认为天道不能决定人事。

3.以进步的历史观考察探循历史发展中的成败。

 

二、《史记》的文学价值,艺术成就(纪传体的文学价值)

1.高超的叙事技巧

a 司马迁创立了纪传体通史体例,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相互补充,突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包容了深广的历史内容。

b 司马迁善于通过具体的矛盾冲突的生动描写,构成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来介绍历史。(《鸿门宴》)

c 司马迁善于描写复杂事件和重大场面。(《垓下之战》)

 

2.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

a 司马迁善于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项羽:少学多半途而废,指秦皇欲代之)

b 司马迁常常以多维透视和互见法,表现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多维透视是指在一篇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3.运用语言的高度艺术

a 叙述语言准确精练,感情充沛,极富表现力;

b 人物对话语言生动形象,不避口语话语,符合人物身份,能充分展示人物的神情风貌。

 

三、《史记》对后世的影响(看看即可)

1.从史学方面

a 《史记》是我国纪传文学的开端和典范之作,代表我国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b  史料收集具有科学的态度

c  以进步历史观评人论史。

2.从文学方面

a 善于写人记事,注意表现人物个性,对后世作家写人有深远的影响

b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为后世小说、戏剧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c文学语言平易简洁

3.从人格方面

司马迁为著书理想,忍辱含垢,著书所具有的斗争、批判精神为后世学习。

 

四、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04)

对于《史记》,赵翼称为“史家之极则”,鲁迅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极则”可能包括体例和书法。 “绝唱”指其中的实录精神和批判精神,而实录,最重要的还在“不虚美,不隐恶”。无韵之《离骚》指的是《史记》成为文学名著又一重要因素,即强烈的抒情性。司马迁常于叙事之中,加入自己的主观论断,首创论赞体,而且字里行间寄托有个人遭遇在内的人生体验,因而《史记》的理性批判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五、《项羽本纪》中项羽的形象

1.英雄本色:作者描绘了项羽以巨鹿之战大破秦军,所向披靡,直到垓下文国,乌江自刎,视死如归,不失英雄本色的人生历程。

2.爽直、重感情的性格:如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无颜见江东父老等。项羽的豪爽磊落恰与刘邦临难苟且种种无赖行经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塑造了一个千古传诵的失败英雄形象。

3.末路英雄:作者忠于史实,写出了项羽残暴,刚愎,优柔寡断等性格弱点。而且至死还认为是“天亡我”。他的失败也是人物个性的一种必然。(〈鸿门宴〉:为人不忍,勇而无谋)

 

六.分析鸿门宴中刘邦、项羽、张良、范增四人的行动、语言反映出的性格特点:

“鸿门宴”记叙了刘项双方在由反秦起义到楚汉相争的历史转折关头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在这段文字中,司马迁生动地刻画了项羽、刘邦、张良、樊哙 、范增等人的形象:

反秦斗争胜利后,项羽拥兵四十万,而刘邦只有十万,双方力量悬殊。这在项羽看来,成就霸业的只有自己。因此,当他听到“沛公欲王关中”,欲与他争霸天下,就气急败坏,大怒道:“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狂妄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鸿门宴上,项羽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而刘邦为了缓和局势,玩弄以屈求伸的花招,不停地向项羽赔礼道歉,表示与项羽毫无争霸之心。刘邦连续四次敬称项羽为“将军”,而贱称自己为“臣”,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在刘邦的花言巧语面前,项羽丧失了警惕,说出了沛公左司马曹无伤向楚军告密的蠢话。

谋士范增深知刘邦是项羽最危险的政敌,因此,他“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干掉刘邦,不能放虎归山、养痈遗患。但项羽却被刘邦表面的臣服所蒙蔽,“默然不应”,无动于衷。项庄请求舞剑,他也不明其意,只淡淡说一声“诺”。樊哙为救刘邦,带剑拥盾闯宴。他反而称之为壮士,赐之以酒;遭樊怒斥后,亦“未有应”;甚至连刘邦逃走后仍蒙在鼓里,糊里糊涂地问“沛公安在?”受璧后更是神情木然,根本没有意识到放走刘邦会对自己造成致命的威胁。这写出了项羽的“为人不忍”,勇而无谋,说明项羽缺少政治斗争的经验,讲气度而错失良机,以致后来成为被人所制的失败的英雄。

 

————————————————————————————————————

曹操专题(07)

 

一、《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07)P124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相关话题/古代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笔记(宋金元)
    宋代 《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王禹,世称王黄州,《三黜赋》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首倡革弊复古,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敢于触及时弊,关心民 间疾苦,诗风质朴,清新淡雅,有《小畜集》。 记游七律。对异乡独特景物的莫名惆怅以及由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和答案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和答案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打印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正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 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 乡国的情怀的泛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全部习题集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创世神话 、 始祖神话 、 洪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至南北朝所学文学作品之原文、译文
    所学文学作品之原文、译文(秦汉南北朝) 张衡《归田赋》【原文】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古代文学史冲刺笔记(精编版)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古代文学考研资料 课外练习
    课外练习 第一编 先秦文学 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学的发生期,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它指的是秦代以前历史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本编依据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先后顺序,重点论述介绍了以下内容:上古歌谣的保存、分类及特点;上古神话的保存、分类及艺术特点;《诗经》的名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清代
    清代部分第一章 清代诗歌理解:遗民诗人作品的共同特点(共同特点是能够坚持民族气节,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很多作品表现了民众在明清战乱中的流离之苦和失国之痛,使诗歌呈现出苍凉,激昂悲壮的艺术风格。显然有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趋向,表现出诗歌服务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顾炎武诗歌创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古代文学所学文学作品之背诵
    所学文学作品之背诵 (秦汉南北朝) ◆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导 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 乡国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兰州大学古代文学经验帖
    前天刚复试完,于是继续走上了漫长的等待之路,感觉复试的路比初试的路走得更艰辛更无助。最近几天因为还要等成绩所以就静下心来新一篇经验帖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参考。今年兰大文学类考研的题可谓是剑走偏锋,真的超难,之前初试在考场的时候早上考专业课一已经很绝望了,到下午的专业课二简直是想扔下卷子走人。但还好坚持 ...
    本站小编 考研加油站 2019-03-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导 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1
  • 古代文学习题集精华版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创世神话 、 始祖神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明代)
    明代部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传记文写得很有特色。 本文是一篇赠序。记述了自己幼时家贫,在买书和求师都十分不易的条件下,不畏艰难、刻苦求学的经历,以此勉励后辈应珍惜良好条件,专心学习,刻苦自励。 对比手法的运用:先写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经历,再写今日太学生读书的优越条件;然后说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