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课程网上辅导讲义(1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4

  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艺术典型的个性,是指作品中人物形象非常独特,不仅有独特的外表、独特的行为,独特的生活习惯,而且有独特的性格、独特的感情、独特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人物形象应当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艺术典型不仅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而且也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性。

  典型性格或典型人物,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内在的矛盾性,真正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人物深邃的灵魂与内心世界,才能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

  艺术作品要想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首先需要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出发,对客观现实生活加以艺术概括,在大量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出典型人物的原型,再经过艺术加工和艺术虚构,创作出具有较高典型性的艺术形象来。

  (2)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典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戏剧都十分重视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孕育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诞生于唐代。还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直接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情趣。简言之,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前者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典型与意境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至少在一点上是共同的或一致的-- 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有限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则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乃至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层意蕴。或许,从有限中把握无限,正是艺术的极致境界。

  “意境”还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意境首先是作为文学艺术中一种空灵境界出现的。在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思想中,理性与感性、精神与物质、形而上与形而下,从来都是彼此依存、相互联系的,二者总是在不同层次上处于高度的统一之中。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里,更多地将其分为虚与实两个部分。虚与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构成审美对象的两大要素的区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象、神与形等等,大体上讲,前者为虚,后者为实。意境的实部分存在于画面、文字、乐曲及想象的意象之中;虚的部分,即意境之重要或本质的部分存在于想象和感悟之中。

  第二,“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中国传统关系与艺术理论,从来就是追求一种“韵外之致”或“味外之旨”。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中国美学史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一种是“错采镂金,雕缋满眼”的美,另一种是“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后者更被看重。

  “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素朴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郑板桥画竹的特点,是以文人画中“四君子”之一的竹子,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理想追求,托物寓意,借物抒情,以竹的自然特性来象征高风亮节、正直坚贞的美德。

  典型与意境是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刻画艺术形象时,都应当努力达到典型或意境的艺术高度。

  5.“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如果说,中国哲学代表着中华民族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中国艺术代表着中华民族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座高峰,而它们之间的桥梁便是中国美学。中国哲学正是通过中国美学这一中介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的艺术哲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在这个问题上,如果通过中西美学体系的比较,就会看得更加清楚。尽管学术界对于中西美学比较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目前仍处于讨论之中,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不少人认为,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我们从中西美学史上可以发现,“模仿说”是古希腊美学的普遍原则,亚里士多德以模仿为基础建立起《诗学》的体系,这种理论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而“表现说”则成为中国先秦美学的核心,“言志”、“缘情”是我国诗论重视表现的最早见解,在情与理的统一中,将“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作为最高境界。当然,中西美学体系的这种区分只能从相对意义上来理解,何况,中西美学在古代与近现代之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博大精深、难以尽述。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 人生价值的学说。“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当服从这种规律。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而后者强调“主客分立”。“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儒家与道家对此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老庄道家学派注重于“天道”方面的探索。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本原。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物质的气被精神化、生命化,这可以说是中国“气论”的本质特征。“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中医讲“气”,气功讲“气”,戏曲表演讲“气”,绘画书法也要首先运“气”。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艺术描写和表现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一方面,中国美学十分重视养气,主张艺术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平,“气”是对艺术家生理心理因素与创造能力的总概括。另一方面,又要求将艺术家主观之“气”与客观宇宙之“气”结合起来,使得“气”成为艺术作品内在精神与艺术生命的标志。尤其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韵”,极富民族特色,指的是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力显现出来的具有韵律美的形态。“气韵”范畴,孕育于哲学中重视“气”和音乐中讲究“韵”的汉代,成熟于各门类艺术推崇生动表现事物气韵之美的魏晋南北朝。“气韵生动”已经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总原则,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色。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认为艺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心乐一元、心物一元。因此,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贯强调审美主客体的相融合一,一贯认为文学艺术之美在于情与景的交融合一、心与物的交融合一、人与自然的交融合一。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智慧。远古的中华大地上,原始的图腾歌舞与狂热的巫术仪式曾经形成过龙飞凤舞的壮观场面。因而,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诗、乐、舞最初是三位一体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生了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艺术门类。但是,这种具有强烈生命力的“乐舞”精神,并没有消失。恰恰相反,这种“乐舞”精神,后来逐渐渗透与融汇到中国各个艺术门类中,体现出飞舞生动的形态和风貌。

  (5)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而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思维和审美思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形成了以“悟”为核心的感性直觉的审美思维方式。“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衍生出“顿悟”、“妙悟”等一系列相关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具有“悟性”。艺术家与艺术匠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以道驭技,而后者是有技无道。

  (6)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和”与“中”这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和”是指事物的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则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途径与标准。二者水乳交融、浑化一体。“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从多样统一来看,“和”与“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同”只是把同类的、没有差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和”则是由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事物统一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追求多样的统一。因此,避免重复雷同,求异求变,不仅不与求和谐的整体思维方式相矛盾,相反,它正是体现出这种“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艺术思维特点。在发现多样统一而求“和”的同时,中国古代哲人又发现了对立统一而求“和”。与多样统一相比,对立统一更接近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以对立统一来说明“和”,表明中国古人对“和”的本质认识有了更深入的发展。对立统一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具有特色的朴素辩证思维观,并对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学的许多范畴都是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出现,如“刚柔”、“虚实”、“动静”、“形神”、“文质”、“情理”、“情景”、“意象”、“意境”等等,其中,偏于精神性的一面,更多地在矛盾统一中处于主导地位,如“形神”中的“神”,“情景”中的“情”,“意象”中的“意”等。正是这种闪烁着中华民族理性智慧光芒的辩证思维,对中国传统艺术和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和美学思想中极富有民族特色的辩证和谐观--“和”。

  “中”的本意是提倡一种正确的道德,一种正确的理性。“中”就是要不走极端,求得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一贯把正确的伦理、理性作为前提,把真与善作为前提,追求“质正得中”,中则必正,正则必中。在情与理的关系上,强调“以中为节”,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因此,中国传统艺术一方面强调表现情感,另一方面又强调以理节情和情理交融;一方面强调艺术具有感官娱悦功能,另一方面又强调“温柔敦厚”与感染教化,孔子就提出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原则。“中”需要“权衡”。所谓“权衡”就是一种对“度”的把握,就是要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这里对“度”的把握,是对矛盾双方各个方面的内外因素的综合考虑,从而找到“恰好”的正确之点。

  总而言之,这种“和”的境界,在儒家来说更多地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主张情与理的统一;在道家来说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心与物的统一;在禅宗来说更多地强调人与人心的和谐,追求心灵的澄净,“即心即佛”。这样的“和”,从个人到社会,从人文到艺术,从天地万物到整个宇宙,无不贯通。也就是说,天、人、文三者相通,都贯穿了一个“和”。从这个意义上讲,“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显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中国美学要求美与善的统一,而所谓善的最高境界,儒道两家虽各有不同的说法,但归结到最后,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而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正是一种审美的境界,一种真善美统一的境界。

二、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叫作艺术语言。

  2.艺术形象。从艺术作品的构成层次来看,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首先接触到的自然是色彩、线条、声音、文字、画面等外部特征,但它们仅仅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是为了塑造艺术形象。

  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

  听觉形象,是指由人的耳朵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听觉形象的构成材料是时间性的。艺术中的听觉形象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形象。

  文学形象,是指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依靠语言作为媒介来塑造的形象。

  综合形象,是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其中既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还有文学形象。它们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这些门类中的艺术形象,可以统称为综合形象。

  3.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第一,从一定意义上讲,艺术意蕴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

  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

  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比起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来,艺术意蕴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它是一种哲理或诗情,是这样一种艺术境界。

  第五,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作为第三个层次的艺术意蕴,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某些偏重于娱乐性、功利性或纪实性的作品,常常就不存在这一层次。

  4.典型和意境

  (1)典型。

  (2)意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第二,“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5.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智慧。

  (5)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6)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三、本章小结

  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

四、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名词

  1. 艺术语言

  2. 艺术形象

  3. 视觉形象

  4. 听觉形象

  5. 文学形象

  6. 综合形象

  7. 艺术意蕴

  8. 典型

  9. 意境

  10. 道

  11. 气

  12. 心

  13. 舞

  14. 悟

  15. 和

五、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从哪几方面说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2)从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来理解典型与意境。

  (3)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4)解析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之间的不同与联系。

  (5)什么是艺术意蕴。

  (6)试通过唐代三位著名诗人的比较,了解儒、 道、禅三家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

六、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2)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3)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

  (4)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情趣。简言之,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前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典型与意境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至少在有一点上是共同的或一致的,即: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有限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则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乃至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层意蕴。或许,从有限中把握无限,正是艺术的极致境界。

  (5)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第一,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第五,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作为第三个层次的艺术意蕴,则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某些偏重于娱乐性、功利性或纪实性的作品,常常就不存在这一层次。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其中每一个层次都有着自身的审美价值,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都会感受到。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这三个方面都卓有成就,并且将这三个层次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作品才是传世不朽的艺术作品。

  (6)略。

七、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北京。

  2. 克莱夫·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北京。

  3. 丁宁《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三联书语店1997年版,北京。

  4.(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花城出版社,广州。

  5.彭吉象主编《中国艺术学》,高教出版社1997年12月版,北京。

  6.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北京。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袁行霈《中国诗歌研究》,北大出版社1996年版。

  9.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北京。

  10.汤一介《从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命题看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论中国传统文化》,三联书店1988年版,北京。

  11.蓝凡《中西戏剧比较论稿》,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上海。

  12.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北京。

  13.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沈阳。

  

艺术学概论课程网上辅导

  (十二)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主讲教师:北京大学 彭吉象

  主持教师:中央电大 张瑞麟 副研究员


相关话题/艺术学概论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艺术学概论课程自测题答案参考
    《艺术学概论》课程自测题答案参考 一、 1.艺术创作 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 1. 艺术作品 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 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彭吉象王宏建艺术学概论真题考研复习习题1000题
    摘自隋志强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艺术学概论》 上编 艺术总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四、名词解释 1.艺术四要素(2006年山东大学考题) 2.不平衡关系(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 3.艺术的形象性特征(200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题) 4.艺术真实(2007年山东大学考题、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 5.审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2
  • 扬州大学文学院623艺术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4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3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3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3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3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3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ldq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东华大学620艺术学概论考研初试大纲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编号: 620 科目名称:艺术学概论一、考试总体要求艺术学概论是艺术学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 它主要包括艺术、艺术各门类以及艺术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要求考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艺术的本质和概念、艺术各门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3年东华大学620艺术学概论考研试题(回忆版)
    一 几种艺术发生说 二 评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 以设计界 跨界显现论述艺术简相互作用 四 论述艺术的几种划分方法,美术的种类和特征 五 如何评级当代以尺寸大小评价书画价值? 六 中国设计师如何处理好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辨证关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2
  • 2019艺术硕士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1.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 艺术生产 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4
  • 2018年北华大学文学院633艺术学概论[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9535.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3种电子书、2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师、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
  • 201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18艺术学概论[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2320.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4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师、中传等)[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
  • 2018年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640艺术学概论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3333.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2种电子书、1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师、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
  •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664艺术学概论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4111.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3种电子书、2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师、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
  •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758艺术学概论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3299.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2种电子书、1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师、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9
  • 2018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634艺术学概论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3322.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2种电子书、1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师、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9
  • 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3艺术学概论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3455.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2种电子书、1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师、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9
  •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729艺术学概论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3284.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2种电子书、1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师、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