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考研辅导班-古代汉语讲义(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5-23

4 以“王”字为例说明”如字”和”读破”。

2005古代汉语复试版本 1

1,选择题 (主要是通论和基础常识,不难) 10分

2,标音   5分

3.同义词辨析 5分

4.3选一的选做题 (4体2用 //叶音 ,还有一个忘了..我题目没看,3个都做了,苯啊!) 5分

4,词义   (虚词+实词 虚词2分一个 实词1分1个 都是文选上的) 20分

5,10个句子翻译 (主要是文选1,2册的 从不超纲)   20分

6.一段古文   (其实挺不好做的,不是简单的说明哪段是哪位的注,笺什么,它是从古文的内容考的,所以要求就高了) 10分

2005古代汉语部分复试版本 2(30分)

一、写出下列简体字的繁体字:尘,惊,书,齐,万, 铸,云,灭,专,寻(10分)

二、写出三十六字母,并按照发音部位分类(10分)

三、什么是浑言,什么是别言(即析言)?(10分)

2004古代汉语部分复试(30分)

一, 解释黑体字的义项,如果是活用,说明活用的类型。(5个)(10分)

二, 标点并翻译短文(《孟子》节选),并回答问题:

找出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原因是什么。(20分)

2005古代汉语参考答案

答案: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问答:

1. 请写出《切韵》有多少韵部,平水韵有多少韵部,并说明《切韵》是如何归纳为平水韵的。(10分)

答案:《切韵》共206部,平水韵106部。

《切韵》的206韵分的太细,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语音,不便于押韵,所以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代,平水刘渊索性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人有减为106韵,这106韵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就叫做“诗韵”。

2. 试述古代汉语中用于句尾的“也”字和“矣”字有什么区别,并举出实例。(10分)

答案:

也:一般用于判断句的句尾来帮助判断。可以用于因果句的句尾,也可以表示说话人对所说的事情的真实性表示深信不疑,还可以用于命令句的句尾。例如:“董狐,古之良史也”,“若潜师以来,国可图也”,“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等等。

矣:“矣”是一个表示动态的语气词。它意味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1) 把事物发展的现阶段作为新情况告诉别人,如“余病矣。”

(2) 某情况已经如此或曾经有某一情况,说话人把它当作新的情况告诉别人。如“郑既知亡矣。”

(3) 某一情况还没出现,但预料它将会出现,用“矣”字也是把它当作新的情况告诉别人。如“诺,我将仕矣。”

无论表示已经如此或行将如此,“矣”字总是报道一种新情况。

3. 怎样界定古今字?在古字演变为今字的各种形式中,哪一种最常见?(10分)

答案:同一个字在上古和近代汉语中用了不同的形体,这两个字不能同时出现于一个时代的文献之中。

在古字演变为今字的各种形式中,以后代再加上一个意符的形式最为常见。例如,古代“益”字表示“水满而四处流出”的意义,但是后来又引申出“更加”、“好处”的意思,由于这个字的义项太多,该字不堪重负,于是后人在“水满而四处流出”的意义上,有加上了一个意符“水”,于是造出了“溢”这个字,益——溢便构成了古今字。同样的例子还有:舍——   ,责——债等等。

 

第二部分 重点知识

1假借字:凡文献中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伸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2、假借字的分类:(1)本无其字: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它,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2)本有其字: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3、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如“莫→暮”。

4、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5、句式

 

  1 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读书。

  2 被动句:主事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A 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B 有句法标志的被动句:

    (1 )“于”字句。

    a “及物动词+ 于+ 施事者”如: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 省略“于”字,“动+ 施事者”如:大树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c “于”字句经常用于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 “乎”(介词)的语法功能与介词“于”同。

    (2 )“为”字句。a “为+ 施事者+ 及物动词”,如:(吾子)今为赤帝子斩之。b “为+ 及物动词”,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 )“见”字句。a “见+ 及物动词”如:人皆以见侮为辱。b “见+ 及物动词+ 于+ 施事者”,

如: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c 南北朝后,“见+ 动词(主动句)”表示“对我怎样”,如“慈父见背”

(慈父背弃我)。(不是被动句)(4 )“为……所……”句。a “为+ 施事+ 所+ 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b “为+ 所+ 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 东汉后,“为……之所……”“为……所见”在汉魏六朝常见,唐后消亡。

    (4 )“为……所”句。

    a “为+ 施事+ 所+ 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b “为+ 所+ 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东汉后,“为……之所……”“为……所见”在汉魏六朝常见,唐后消亡。

    (5 )“被字句”。

    a “被+ 施事者+ 及物动词”如:臣被尚书召问。

    b 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复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c 汉代后,至今,“被+ 及物动词”。如:杯子被打破了。

    4 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种类: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a 作动词的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

    b 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如: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需要注意的是:

    a 个别用“为”字的句子,疑问代词作宾语不前置,如“子为谁?”

    b “如何”是“如之何”的紧缩,意思是“对之怎么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受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规律的制约。

    c “何如”语义同“如何”,译为“怎么样”,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结构。

    d “奈何”“若何”情况同“如何”一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前置。

    (2 )否定句中,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如“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臣未之闻也。”。有两种不能前置的情况:宾语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性成分。如“吾不能早用子。”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其中的代词宾语一般不前置。如:莫弗称之。

    (3 )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古代汉语叙述句的宾语都可以置于动词之前,但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宾语必须用代词复指,常用于复指宾语的代词有“之”和“是”。如:“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另外,有两种情况:a “惟(唯)+ 宾语+ 是(之)+ 动词”,这种格式使宾语表达的事物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如“惟余马首是瞻。”意思是“惟瞻余马首”。这类前置宾语也可以由代词充任,用以复指宾语的代词只用“之”。如“其斯之谓与?”b “此(是)之谓……”是一种固定格式,意思是“叫这作…”或“是说这个吧”。代词“是”作宾语有时不需要复指就可以置于动词之前。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 、谓语前置:古代汉语的一些句子,谓语在主语之前,称之为谓语前置。有两种句子里谓语前置的现象比较多见。(1 )表示疑问的句子。如:何哉,尔所谓达者?(2 )表示感叹的句子。如:贤哉,回也!

    4 、动量成分的位置:古代汉语一般只用单个数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量,数词可以处在两种语法位置上。

(1 )在动词前作状语。如“三战三北”。(2 )在动词性成分后加上代词“者”,后面再加上数词,让数词作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量。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三。”

    5 、主语的省略:(1 )承上省略:在复句中第一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如: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2 )蒙下省略:前几个分句的主语蒙最后一分句的主语而省。如: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6 、宾语的省略:这在古代汉语里是常见的。有:(1 )宾语表达的事物在前文已经谈到,宾语就可以省略。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2 )介词的宾语也可以省略。如:(项伯)欲呼张良与()俱去。

 

6、词类活用

 

    1 、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

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如“从左右,皆肘之”。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

“用肘撞”。

    2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3 、动词的活用:(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如:“庄公寤生,惊姜氏。”“惊”意为“使……惊”。(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可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只能是“使……跟从”。

    4 、形容词的活用:(1 )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是活用为动词。

如:“益烈山泽而焚之。”“烈”形容大火,这里是“放大火烧”。(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使……饱”。

(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句中的“甘”“美”“安”“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华美”“认为……安逸”“认为……快乐”。

    5 、名词的活用:(1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光示意”的意思。(2 )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腊”原义为“干肉”,动词。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3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友风而子雨”意为“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4 )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相当普遍,本不属于活用范畴,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在此介绍。

  6 、名词作状语的类型:(1 )表示处所。如“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道”意为“在道路上”作“苦”的状语。又如“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廷”意为“在朝廷”。(2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如“失期,法皆斩”,“法”意为“依照法律”。(3 )表示对人的态度。如“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奴虏”译为“象对奴虏一样”。(4 )表示比喻。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句中,“蛇”译为“象蛇一样”。再如“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句中“云”“响”“景”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象云一样(聚集)”“象回声一样(应和)”“象影子一样(跟从)”。

7 、古代汉语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识别:

  (1 )名+ 名。a 名动+ 名→动宾,如“王天下”。b 名+ 名动→主谓。如“陈胜王”。c 名动+

(于)+ 名→述补。如“王关中”,应看成是“王于关中”。

    (2 )形动+ 名→动宾。如“素善留侯张良”。

    (3 )名、形动+ 之、我→动宾。如“妻之”“安我”。

    (4 )助动词、“所”、副词+ 名、形动→合成谓语、“所”字结构、状中结构。如“非能水”“所耕”“不雨”。

    (5 )名动+ 介词结构→述补。如“风乎舞雩”。

    (6 )名动+ 而+ 动→动词性联合结构,如“衣冠而见之”。

    8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识别:(1 )名、形、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动用法,动词无意动。(2 )使动是使宾语“做什么、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意念。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两句很相似,但从上下文意的分析中可知前句是客观行为,是使动,后句是主观看法,是意动。

    9 、名词作状语的识别:名主+ 名状+ 动

 

古书的注解
    1 古书的基本体例:有传﹑注﹑笺﹑诂﹑解﹑章句﹑音义﹑正义﹑补注、集注﹑集解﹑集释等。大致类型有:(1 )传注体:用以解释古书正文,(2 )义疏体: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文。(3 )集解(集注﹑集释)体:在同一本古书下洪各家注释。

    2 、《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的四家的注解,即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又叫《释文》),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叫《疏》)。
    3 、古书注解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1 )解释词义(2 )串讲文意(3 )分析句读(4 )提示语法(5 )说明修辞表达方式(6 )诠释典故成语(7 )校勘文字。
    4 、古注中的“章句”体,着重于串讲和提示文意。不仅串讲文句大意,还往往把文章的段落大意归纳出来。“集注体”的古注有时也这样做。
    5 、古注的常用术语:
    (1 )“曰﹑为﹑谓之”: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间的细微差别。用法是“解释语+ ‘曰﹑为﹑谓之’→被解释语”。如“豕一岁曰豵”,“豵”是被解释语。
    (2 )“谓”: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偶尔有用“谓”辨析相关相类的词语的意义差别。如“有谓富也,亡谓贫也”。
    (3 )“犹”:被释语在前,解释语在后。使用这个术语大致有四种性质:用同义(包括近义)词来解释。如“同犹俱也。”用远引申义来解释。如“老犹敬也,幼犹爱也”。以今语释古语。“谁为,犹为谁也。”以常用字释非常用字。如“直犹但也。”
    (4 )“貌,之貌”:都用来解释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的样子”。如“莞尔,小笑貌”。
    (5 )“辞(词)也﹑语词也﹑语助也﹑发声”:古注中使用这些术语,大都是用来说明某字是虚词(主要是指语气词)。如《诗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毛传:“思,辞也。”意思指“思”是虚词。
    (6 )“之言﹑之为言”:一般都是声训,即用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命名之义或同源词,并不是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具体表达义。如《礼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之言借也。”古注中也有用“之言”来解释用字通假现象的。如《诗经》:“既敬既戒,惠此南国。”郑笺:“敬之言警也。”
    (7 )“言”:是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即含意,包括用来串讲正文。如《诗经》:“黽勉同心,不宜有怒。”毛传:“言黽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
    (8 )“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说明通假,即用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如:“信,读为伸”,“巨,读曰讵。”,“倍读曰背”。
    (9 )“读若﹑读如”:主要用于注音,起标明音读的作用。如“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10)“如字”: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如:《礼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陆德明《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意思是“前面的‘恶’字反切音是乌路,(即取‘乌’的声母路的韵母,读。)。后面的‘恶’,读它通常的音。……前面的‘好’,读‘呼报’反切出来的音,后面的‘好’读它通常的音。”
    (11)“当为﹑当作”:用来改正古书中的误字。如《周礼》:“诵四方之传道”。郑玄注:“故书‘传’作‘傅’,杜子春云:”傅当作传‘“。
    (12)“衍﹑脱”:“衍”是用来说明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脱”是用来说明古书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6 、怎样利用古注:(1 )批判吸收,(2 )正确取舍,(3 )联系正文,(4 )融会贯通。
 

古书的标点
    1 古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用“。”和“、”作为句子结束和句间停顿的标记,叫做“句读()”。
刻书附有句读,是从宋代开始的。
    2 、古书标点的注意事项:(1 )注意正确地点断句子。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各自成立。句句可以讲通。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2 )注意引语的有无和起迄,注意使用引号。(3 )注意句子的结构层次。
    3 、古书标点致误原因:(1 )词汇方面,(2 )语法方面(3 )音韵方面(4 )古代文化常识方面。

 

第三部分 补充练习

1、翻译题中的易考词

沛公今事有急,忘去不义,不可不语。

食不语,寝不言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忠告而善道之。

亟请于武公。

王访于箕子。

忠告而善道之。

报而罪之。

名声驰于后世。

夫子奔逸决尘。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民多背本趋末。

田忌欲引兵之赵。

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

关龙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领之死,争其上之过,而不能之与贤名。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

失其所与,不知。

秦人不睱自哀,而后人哀之。

璧有瑕,请指示王。

图穷而匕见。

于予与何诛?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伐无道,诛暴秦。

 

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指明其为本义还是假借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归孔子豚。

 

3、写出下列句子的今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闲窥石镜清我心。

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4、分析下列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天下者,高祖天下。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徐州师范大学版古代汉语练习册第二版
    《古代汉语练习册》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编) 2005年8月30日修订 目 录 一,具书1 二,词 汇1 三,文 字3 四,语 法4 五,修辞6 六,音韵.............................(31) 七,古书注解7 八,古书的句读7 九,诗词格律9、10 十,参考答案11 工 具 书 [练习一] 一,古汉语工具书一般可分为字书,辞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7
  • 徐州师范大学版古代汉语练习册第一版
    《古代汉语练习册》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编) 2005年8月30日修订 目 录 一、具书..............................(1) 二、词 汇.............................(5) 三、文 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7
  • 王力古代汉语 名词解释 补充部分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补充 1、文言 [2005]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古代汉语课 所说的古代汉语,主要指文言,不包括白话。五四运动后,白话占据了书面语的主导地位,文言很少使用。 2、言 一般用于随文立训,以说明词语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含义,相当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4
  • 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陕西师范大学2003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古代汉语 一填空10分 1《说文解字》是一部______的书,____代_____所著,成书于西元_____,共收字____个。2《词诠》是一部__________的书,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_。 3《康熙字典》共收字_______个,《汉语大字典》共收字_______个左右。二指出下列形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3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版)
    古代汉语笔记(王力版)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古代汉语》研究生考研复习试题
    《古代漢語》模拟試題(1) 一、填空(本大題共12小題,两空1分,共10分) 1、完、備二詞都含有全的意思,但二者的側重點不同: 側重在數量,有數量齊全的意思; 着重在整體,強調整體沒有殘缺。 2、同義詞的差別主要表現在 、 和 三大方面。 3、l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2001-2017南京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汇编
    南京大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吴文亮整理 【古代汉语】 【20012017】 南京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汉语部分(40分)】 一、填空题:(10分)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此句中相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_复习重点_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0
  • 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古代汉语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608汉语基础(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考研试题(回忆版)
    现代汉语一、名词解释1、汉民族共同语2、音位 3、六书 4、语义场 5、句式二、操作题1、分析声母发音chi le ke xi bu2、分析韵母发音hebamociju 3、汉字造字法 水、锦、天、牧、问4、词的构造 健儿、司机、头疼、推迟、考试5、从语法角度,分析词性:开始、微型、喷香、兴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北京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古代汉语试卷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第一句是 乳 字二、翻译下列各句,并指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 共七句 14 分 其中一句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三、指出古代汉语中 而 连接的成分中所表示的关系 (5分)四、解释下列各名词 晦朔 五、翻译两段没有标点的古文 楚观起有宠于令尹子南.未益禄而有马数十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古代汉语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古代汉语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古代汉语(含文化常识)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古代汉语
    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专业课试卷古代汉语上传的附件b72e381da02da6e67f82f13640e719ef.rar(381.41KB)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