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资料-新闻采访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6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班资料-新闻参访

一)新闻采访  
1、新闻采访的内涵
  广播新闻是通过电子音频技术,运用听觉符号的有序组合,向特定范围的听众,传播新近发展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2、新闻采访的性质
    美国学者约翰•布雷迪说:“采访,就是跑腿,会见各种人物,满足好奇心。采访,就是一位知名而深不可测的妇女坐下来说。‘好吧,请问吧。问什么都可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麦尔文•曼切尔教授认为,报道的原则是“采集事实”。“记者好像是一个勘探者,他要挖掘、钻探事实真相这个矿藏。——只要有可能,记者就应该坚持挖到底,直到新闻的矿藏——事实真相——被挖出来为止。”
       日本报人牧内节男主张记者采访要“惊醒如马,忍耐如牛”。他说:“对问题、对采访对象,记者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保持浓厚兴趣,这样才能激发起自己的采访热情。而且,采访应该如同涎沫一样发粘。闭口不谈的人也是有的,记者应该以热忱和忍耐去打开那种人的心扉。”他概括采访“就是从对方获得写作报道的材料”,“采访一定要取得证据”。
        这些著述从不同角度谈到了新闻采访的重要性及其目的要求,说得比较形象,比较明确,然而并没有阐明新闻采访的性质。


3、新闻采访的方法
       1    座谈采访
 是记者邀请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包括知情人、专家等了解事件的情况,有发言权的人进行座谈。
   好处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较丰富的材料和线索,参加座谈会 的队形可以从不同角度、侧面提供信息,在相互启发中产生连锁反应,可以使得话题集中,层次得到深化,对于某些需要核实的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印证核实。记者要有很强的驾驭能力。
   缺点:参加的人多并且杂,发言可能有顾虑,真实情况在座谈中不一定会了解到,记者要及时发现线索,进一步深入采访。座谈的规模不要大,流于形式,
对于会上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记者不宜过早下结论,平等交换意见。
掌握好进度,恰到好处时收尾。
2    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一般用于批评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有时为核实先进单位的或个人的材料也可以用此方法。
注意不要侵犯被采访对象的隐私权
3    电话采访
优点  方便快捷  可以充分体现声音传真、传情的优势,使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局限 记者不能    亲眼所见,在材料真实性的判断基础上难以准确把握,交谈时间有限,要深入采访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连续报道
特点:综合  整个报道以消息为主,每则消息都侧重于反映事件的最新发展。
在关键阶段及时配发不同规格的评论,
牢牢把握住报道的主动权,既紧跟事件的进程,又注意留有余地。
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体裁,如消息  通讯   评论  述评等。

连续报道的四个基本属性:以新闻事件为报道对象   以时效性为生命   提供多数听众关注的最新信息。  为听众提供获得完整认识的条件  听众只有通过持续收听,不断积累收听印象,才能有完整的印象。主要有适当交代背景,从当重复此前报道过的 、有助于更好理解后续报道的事实。

连续报道的题材:

一  能吸引受众
重大的 具有全局意义的事情  与听众休戚相关的事情  存在认识分歧,需要加以引导的事件  
二  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三  适于持续报道的过程
但是排除持续时间太长、节奏太缓慢的  或者 持续时间太短促 的事件

注意的原则
(1)注意事件发展、变化的轨迹,把握事件发展的阶段性
密切注意每一新变化,尤其是标志性 、转折性的事件,是连续报道中变被动为主动,防止被某些表面现象迷惑的关键。
(2 ) 坚持用事实说话 适当留有余地
  避免使用判断性的语言和无根据的猜测
(3 )重视交代新闻来源
不仅是处于报道策略的考虑,交代新闻来源,为受众理解事实、做出判断提供暗示和帮助。
对于不存在疑问的来源,适当交代来源也有助于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4  保证整体真实置于首位   时效性和真实性是不可分离的   统一的 

4、新闻采访的作用
  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采访的作用有:1.发现和落实线索 2. 获取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认识 4.核对新闻事实
* 增加感性认识的作用有:
1) 捕捉一些生动的情节和细节
2) 增加真实感,增加知识和见闻,获得真知灼见
3) 有记者自己的比较深刻的感受,能写出独到的见解,能写的感人

5、采访准备
   采访的准备工作是指接受具体报道任务后记者 的准备工作,也可以说,还包括相关人员对如何更好地完成报道任务的准备和策划工作。
   采访的准备工作不仅是记者的个人行为,往往是新闻媒介组成报道组计划报道的一部分。
   (1)明确报道思想 
   记者要找准备工作中认真把握新闻的深层内涵,加强报道的针对性,对采访思想了解的越透彻,采访中主动权越大。
   (2)熟悉新闻采访的对象的相关材料
(3)和报道对象有关的政策和知识方面的准备
突击学习与采访对象有关的知识和行业,包括历史、习俗、专用术语
(4)积极的心理准备
   要充分估计采访中遇到的难题,设计多种对策和政策 。特别是批评报道,善于创造良好的谈话场,为采访对象解除心理负担,真心诚意地尊重和配合采访对象,形成配合默契、和谐的采访氛围。
(5) 做好广播采访的物质准备  电池  话筒  连线是否完整,进入现场(特别是广播记者)周围环境对于传稿的影响。
制定采访提纲,采访的时间 、地点 等
6、新闻采访的类型
7、访问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二、提问的类型
     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不要求采访对象具体的回答,使对方畅所欲言,采访的气氛比较轻松。所谓“闭和”型问题,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对方有一个明确、简短的答案:“是”或“不是”。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记者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激将,既“正话反说”。
      三、问的方式
     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2、侧面问:主要是指访问新闻人物周围的人,从侧面了解新闻人物的事迹和思想。
      3、体验式访问:即记者深入到现场,与采访对象“泡”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块儿聊。
       4、书面采访:将提问写在纸条上,给采访对象或用信函寄给采访对象,然后等待答复。
      5、电话采访。
       6、隐身采访: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到现场去采访和体验。

8、观察
新闻采访的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

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
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1、到现场去:谈到观察,离不开一个基本条件――到现场去。从新闻事业本身来讲,从千千万万记者成长的道路来看,不经受现场的风雨,不吸收现场的营养,新闻就会变质,受到读者的放弃。
   2、看不等于观察:西方有句俗语:“看的人不少,看见的人不多。”观察,是一种技巧,一门学问。它需要有明确的目的、高度的注意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3、观察依赖过硬的基本功:观察是一门技巧,需要扎实基本功,既敏锐的观察能力。何为敏锐?在短时间内能扑捉到关键的镜头,对于客观事物有精细的识别能力。
  4、掌握观察的规律:无论是观察人,还是观察事态,一般的秩序是:先动后静、先大后小、先近后远、先上后下。
 5、 有粗看,也有细察,以细为主。
6、几种有助于观察的技能:第一种:目测。第二种:速写。第三种:拍照。


9、新闻采访的注意事项
 问:怎样让被采访对象放松下来?
问:采访开头“闲扯”哪些话好?
问:采访时提问的话长好还是短好?
问:对方回答的问题很空洞怎么办?
问:采访的时候一次问几个问题好?
问:采访时对方答非所问怎么办?
问:提问也需要注意礼貌吗?
10、记者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要具备单兵作战能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多面手。
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提倡新闻职业道德,出现了种种不正之风,对社会利益产生了危害,损害了新闻单位的声誉。从世界范围看,17-18世纪,随西方产业革命的发展,新闻传播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到19世纪后半期,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顶峰时期,报刊事业有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由于大多数报刊掌握在私人手里,为了攫取利润,争夺读者,各报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出现了报人腐败和报纸堕落的种种弊端。如不择手段争抢新闻,凶杀色情新闻充斥版面,肆意诽谤,道听途说编造消息,报业之间相互干扰等,直接危害了社会道德,在这种报纸日益商业化,报业日趋垄断的背景下,新闻界的堕落不仅激起了人民大众的不满,而且也引起了资产阶级阵营中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他们发出了反对滥用自由,自由须和责任相联系的呼声,随之提出了以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代替自由主义理论。与此同时,一些新闻机构和新闻团体分别制定有关规约,以调整新闻活动中的相互关系。1874年,瑞典成立世界上最早的新闻自律组织——舆论俱乐部,并订立职业守则,防止新闻从业人员的沉沦。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主持制定了《记者守则》,这个守则后来被译成50多种文字,为世界报业协会所采用。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制定《新闻界信条》这是西方第一个由新闻同业制订的道德规约。195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草拟了《国际新闻道德公约》,由联合国大会颁发各会员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参照执行。
就在这种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旧体制照旧运行的情况下,各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念同时并存。反映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工作者的具体行为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新闻工作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悖逆的情况就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了。1988年10月12日《美洲华侨日报》发表了《记者也在乘机捞一把——大陆新闻发布会的三部曲》,批评记者不给钱就不报道的不良行为;1993年4月23日,纽约出版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发表《大陆记者发财有术》的署名文章,抨击记者大搞有偿新闻;1993年5月10日香港《联合报》也发表了一篇题为《记者不耐清贫   金元新闻风行大陆》的文章,批评、讽刺国内新闻从业人员中搞有偿新闻,广告新闻,出卖版面等等令人震惊的不正之风。这些年来我国新闻队伍职业道德滑坡,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行为失范集中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有偿新闻。把新闻这种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实行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如收取新闻刊播费用,新闻广告化或广告新闻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出卖版面(播出时间),用一定的版面或时间刊播买方指定的报道内容,以达到赚钱的目的。
(2)收受礼金。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以“交通费”、“误餐费”等形式发给记者的“红包”,以及有价证券、礼品等。有的记者甚至由收受进而到索取。
(3)贪图享乐。热衷于采访各种“请柬新闻”、“产品鉴定会”、“泡”会议,赶“场子”。不愿下基层采访,不愿到艰苦地区深入采访,浮在表面上,把被采访单位提供的通稿改头换面,标上自己的名字便当做新闻发表,不提艰苦奋斗的作风,而津津乐道甚至无理要求被采访单位的高规格接待。
(4)报道失真。出于种种原因,淡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记者受名利所驱,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影响。
(5)导向错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传不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四色报道”频频见于报端。(“红色”的秘密,报端领导人的秘闻趣事而真假莫辨。“金色”的诱惑,津津乐道大款大腕的生活方式。“黄色”的刺激,大力渲染淫秽内容。“黑色”的恐怖,对暴力凶杀的详尽描绘。)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新闻工作的宗旨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新闻工作者应当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获知新闻消息,接受社会教育,享受文化娱乐的需求。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新闻记者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及时地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到群众中去,同时注意把群众的呼声、要求和愿望反映给上级党组织,记者要充分发挥这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新闻记者要敢于批评、揭露违背人民利益的错误言行和消极腐败的现象,做人民利益的代表人和捍卫者,正确、积极地发挥舆论基督作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认真处理读者的来信来访,在工作中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
  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评价新闻记者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这是当好记者的关键,也是社会道德在新闻职业中的集中体现。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江泽民同志1994年1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以从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996年9月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进一步强调了舆论导向对于党的成长壮大,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的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
江泽民同志关于正确的舆论导向曾提出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民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稳定的舆论。”现实中的偏差表现在:
(1)盲目追求“热点”,对不健康的大众文化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追星热”,媒体在报道中不是着眼于名人成就,成名的艰辛历程,他们对事业的追求,而一味追踪名人的生活琐事,大曝隐私、“内幕”,报道中没有任何文化和情致可言,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起负面影响。
(2)大量刊播暴力新闻、犯罪新闻。在报道中渲染犯罪情节,暴露破案手段,客观上扮演了教唆犯罪的角色,造成极大负面影响。“有的媒体为了‘抢新闻’,想在读者中引起轰动效应,往往置宣传纪律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于不顾,并以‘冲破框框’为名,对这类案件不惜大篇幅进行立体式、电影特写式报道。尤其在报道中随意宣传犯罪情节,把一些作案手段的细节公诸于电视屏幕和报端,副作用极大。”(苏仲衡:《南方日报》高级记者,广东省法制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3)缺乏对社会生活主流的关注和把握,热衷于从欣赏的角度反映生活中的病态现象。
(4)背离办报宗旨,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盲目跟风“炒作”猎夺新闻,直接导致报格下降。(本周刊)
(5)业务不精,知识贫乏,新闻宣传政策把握不准,导致错误信息传播,甚至影响到实际工作的开展。
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5、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11、提问技巧
 
12、采访中心理应对

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13、新闻采访的工作作风
   
 14、新闻敏感
是迅速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说是记者迅速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中新闻价值的能力。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迅速判断新闻事实在当前形势下的意义
敏锐识别新闻事实是否能够引起听众的关注和兴趣
敏锐判断新闻事实背后的有价值的新闻
敏锐识别相近题材的事实中,哪些事实最具有典型性,
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判断到哪些方面寻找新的新闻线索或进一步挖掘材料
对发展中的事实做深入分析,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有一定的前瞻性。
怎样做到:关系网   全天候记者   雷厉风行



15、采访角度
16、采访中的核实
 


17、广播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18、电视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19、网络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概念:隐性采访是一种显性采访方式的补充,是在正常的采访方式下无法获取新闻资料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采访方式。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的过程中,会隐藏真正的身份和采访意图,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从隐性采访的各种界定可以看出来,隐性采访有隐匿的特征,这正是他有别于显性采访和其他采访方式的特点由于隐性采访的特殊性,因此,在采访的过程中,除了摄像设备比较隐蔽之外,记者也是隐瞒其真实的身份和采访的真正的目的。可以说被采访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原生态的呈现最真实的一面。
隐性采访是近年来受到新闻记者普遍青睐的新闻采访形式。由于通过隐性采访这种采访手段采获的新闻具有形式的新颖多样、内容的新鲜独特等特点而受到受众的欢迎,成为大众传媒经常采用的新闻样式。这种采访方式由于记者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和意图,不会引起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易深入到事件的本质层面,了解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有助于记者把握采访时的主动权。隐性采访以独特的视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事件真实感,为新闻媒体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心理上正确认识隐性采访中受众与媒体的关系是第一步.
一 为什么新闻媒体喜欢选用隐性采访即媒体的心态
1市场利益的驱使
隐性采访获得的往往是比较可读性的独家新闻,这种独家新闻很快给新闻媒体带来市场上的成功,这种成功在新闻媒体全面走向市场的今天,对新闻媒体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忽寻常的意义。

2隐性采访是新闻媒体取悦受众的绝妙手段:
<1>他们可以借以展示实力
 <2.>  他们可以借以展示自己的新闻理念.
   
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信号、苗头、或端倪。
新闻线索是采访活动的向导和记者对采访活动进行决策的基础。  记者掌握的线索越多,采访的余地越大。
  线索往往是转瞬即逝,看似不起眼,但是却蕴藏着重要的新闻价值。
 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这是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
 编辑部的报道提示或下达的报道任务
通过有关会议、文件 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的讲话
来自听懂或有关方面的提供   新闻热线 +通讯员 先关口 部门及单位的信息通报。
  从其他新闻媒介的报道中发现线索   博客  微薄  
 

采访技能 

努力提高访问质量
选合适的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是当事人  目击者  参与者  知情者
采访对象最好能够积极配合采访,能谈心里话,能和记者交心
采访对象要好良好的表达能力  权威性  看得清 、记得住,形象生动 有收视率。
记者和采访对象都应该有充分的准备,明确采访目的。
如果知情人不配合 ,打消疑虑,

      媒介构成:媒介传播信息所依赖的物质技术基础、信息形式、符号系统。
•    印刷媒介:
---物质技术基础是纸张、印刷技术设备以及发行手段,
---以可印刷的静态的符号和视觉材料为信息形式,
---采用的也是相应的文字、数字、公式、图表、图片等可转化为上述信息形式的符号系统。
  广播电视:
---物质技术基础是电子设备,
--信息形式是声音和画面,
一切可转化为声音和图像的符号系统都可以为广播或电视所采用。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A.    传播符号:能被感知并揭示意义的现象形式,即能还原成“意思”的传播要素.


相关话题/新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班资料-考研中新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班资料-考研中新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 唐代 ★ 进奏院状: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人称进奏院状。 ★《开元杂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研辅导-新闻评论类讲义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研辅导-新闻评论类讲义 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内涵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偏重于阐释事物的本质、意义、影响,在提供语义、语用信息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体裁难以取代的优势。 2、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新闻评论这一体裁具有新闻性和政论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研辅导班-新闻理论讲义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研辅导班-新闻理论讲义资料 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也叫理论新闻学。本课程主要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研究新闻理论的目的是探索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揭示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研辅导班讲义-新闻写作部分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研辅导班讲义-新闻写作部分 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一、真实追求实而深 1、勇于采访、勤于采访、善于采访 2、追求事实的六要素清晰 3、学会交代新闻来源 二、快速追求快而好 1、树立抢新闻的意识 2、掌握快速结构方法 3、运用简练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辅导讲义-外国新闻史部分
    外国新闻史部分 (一) 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 1、 外国新闻史的分期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到16C) 口头手写印刷新闻传播 近代报业的发展(包括资产阶级、物产阶级的新闻事业) 标志: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的标志:定期报刊的出现(满足四有)(注意:古代无新闻事业)16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辅导-传播学教程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辅导-传播学教程- 传播学教程这本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社会关系性-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精神象征和传递保存手段 皮尔士-符号学-观念或意义的传递过程,强调符号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广告考研辅导-综合考试讲义
    中国传媒大新闻传播广告考研辅导-综合考试讲义 《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传播学、国际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传媒政策与法规、传媒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新闻学讲义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新闻学讲义资料 《新闻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新闻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学基础》分三部分内容: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 新闻理论是大学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综合运用归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班-新闻实务(采写、编辑、评论)讲义
    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班-新闻实务(采写、编辑、评论)讲义 新闻采访 参考书目: 《新闻采访学》(第二版) 作者:蓝鸿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 绪论:新闻采访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 记者篇:类型、职责、修养与道德 采访意识与原理篇 采访方式与方法篇(重点) 采访重点与环节篇(重点) 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传播学理论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传播学理论讲义 传播学理论 参考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库利的传播定义; 皮尔士的传播定义; 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 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辅导班-世界新闻传播史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辅导班-世界新闻传播史讲义 第二章 文字传播 一、名词解释 1、古罗马《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59年,恺撒成为罗马执政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写在议事厅外的的木板上,及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于争取民众支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辅导班-传媒经济资料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辅导班-传媒经济资料讲义 传媒经济学 参考教材:《传媒经济学教程》 喻国明 丁汉青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初识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尽管个别的偶发的传媒经济活动由来已久,不过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班-世界新闻传播史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班-世界新闻传播史讲义 第一章 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知识点一: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例题:试阐述报刊在欧洲起源的原因? 分析:这个知识点掌握着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熟悉书本内容。 知识点二:现代报刊遍及全球的三个环节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基础考研辅导班-中国新闻传播史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基础考研辅导班-中国新闻传播史讲义 参考教材:《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一、名词解释 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 (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