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书后名词解释与复习题(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03


农村优抚安置:对国家和社会有功劳的农村特殊群体依法给予补偿和褒扬的社会保障制度。
复习题
1.谈一谈你对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认识。
答:(1)社会保障: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2)社会保险:国家和社会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专门的社会保险基金,对非自愿原因造成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社会劳动者提供社会性物质帮助,以满足其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救助:为基本物质生活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资金或各种形式物质援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2.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什么?它与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何异同?
答:(1)由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农村优抚安置、农村补充保障组成(2)相同点:1目的一样2都采取以国家政府为主,社会互助为辅的手段3实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完善;不同点:1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更全面,并且实施的早,取得效果较好2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标准比农村标准要高一点3保障对象不同
3.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农村流动人口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答:(1)农民工一定要增强法律观念,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2)劳动部门要严格执法检查,明确对劳动关系的认定(3)建立有效的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4)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联系实际讨论农村社会救助存在哪些问题及如何缓解?
答:(1)问题1传统救济观念的消极影响2救助对象无法准确确定3救助标准偏低(2)1转变观念2科学制定贫困线标准和确定救助对象,尽快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加快救助工作社会化进程,合理筹集农村社会救助资金4进一步制定完善农村社会救助法律法规。
5.谈谈你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理解和认识。
答:国家和社会依法在农村征收养老保险费,建立专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为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提供一定形式的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险形式。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什么特点?
答:以大病统筹为主,群众自愿参加为原则,加大了政府资金投入,提高了统筹管理层次和制度微观效率,同步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有什么对策和建议?
答:(1)1筹资成本大,筹资机构不稳定2大病保险制度限制了受益面的扩大3管理网络、运行机制不完善4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不够5贫困农民参合补偿办法未健全6未坚持自愿原则7地区财政补助差异大,参合农民受益率低(2)1明确全国制度基本统一、不同地区实施分类指导2加大农村医疗救助力度3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4加强完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体系5控制医疗费用上涨6完善管理网络和运行机制7加强软硬件建设8提高保障水平。
8.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有什么意义?
答:1是切断病贫恶性循环链的治本之策2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3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乃至社会保障的迫切要求4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医疗问题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稳定。
9.为什么要重视农村优抚安置工作?
答:农村优抚安置是维护国家民族自身利益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它能保证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推进社会经济繁荣,鼓舞士气,焕发民族精神。
10.我国农村优抚安置工作有哪些发展?
答:保障范围扩大;保障形式多样;优抚对象扩大、待遇不断提高;优抚社会化有较大发展。
第十八章
名词解释
城乡关系:广泛存在于城乡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制约的普遍联系和互动关系。
城乡一体化:城乡之间遵循自身发展规律,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及其组合配置,实现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站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
重工轻农论:国家工业化初始阶段发展重点是工业化问题,需要完成国家原始资本积累,强调资本积累,主张重工轻农。
工农协调论:主张工业和农业应平衡发展。
工业反哺论:主张工业要为农业发展提供辅助,工业反哺农业。
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一个是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一个是由农民组成的农村社会。
城镇体系: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
区域城镇体系: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
复习题
1.什么是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可以采取什么对策?
答:(1)城乡之间遵循自身发展规律,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及其配置组合,实现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2)对策1调整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区域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形成城市群3积极稳妥推进小城镇发展4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城乡协调发展的含义和基本指标是什么?从指标角度出发,说明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差距。
答:(1)站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2)基本指标: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生活质量、科技与信息化程度(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城乡居民消费差距3城乡教育发展差距4城乡科技投入差距5城乡社会保障差距
3.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径是什么?
答:(1)理论基础:1城乡相成论2优先发展重工业论3工农协调发展论4农业基础论5工业化阶段论6工业反哺农业论(2)路径:1城乡收入分配统筹2城乡产业发展统筹3城乡劳动就业统筹4城乡体制改革统筹5城镇化发展统筹
4.什么是城镇体系?区域城镇体系的规划有哪些原则?
答:(1)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2)原则1发展条件相似性2发展方向一致性3交通联系共同性4城镇和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协调性5行政区划和地理界线相对完整性6环境保护相关性和治理连续性7先进后进地区空间全覆盖性。
5.论述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答:任何国家走向城乡一体化进程都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有的阻碍城镇化的制度逐渐瓦解,而新生的促进城镇化的制度不断涌现。
6.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答:1调整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区域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形成城市群3积极稳妥推进小城镇发展4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7.联系实际,说明“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的意义。
答:国外发达国家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城乡关系的改变,演示了城市和农村共生相依、又合作又竞争、共同繁荣富强的城乡一体新局面,为验证马克思所说的“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关话题/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