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郑贵友讲义(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5


(2)介词不能重叠,动词可以:
① 他叫人打了。 *他叫叫人打了。 (介词)
② 你叫他,他就来。 你叫叫他,他就来。 (动词)
③ 他比我高。 *他比比我高。 (介词)
④ 我和你比。 我和你比比。 (动词)

五.各类虚词
(二)连词  
1.连词的含义
连词,是在语法结构中起联结作用的虚词。
2.连词的类别
连词,根据其连接对象的差异可以分别为以下不同的类别。
(1)词语连词
词语连词指在词语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连词。典型的词语连接词一定用于词语之间,而不用于分句之间,如“和、与、同、跟、及、以及、并”等。此外,“并且、或、或者、而”等也是词语连接词。
词语连接词一般是用于词语之间,而且通常单独使用,一般不存在配对适应的问题。只有“或”稍微特殊。比如“或前或后”,这里的“或……或……”前后连接两个词。
(2)句间连词
句间连词,指的是在复句内部分句与分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连词。
典型的句间连词,用于连接分句与分句。如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那么……”、“要么……否则……”等等。
句间连词,有的是前位连词,有的是中位连词。从总体上说,他们的使用是配对应和的。如“因为”和“所以”相应和,“虽然”和“但是”相应和。有时,即使形式上只出现一个连词,但实质上这种应和性仍然存在。比如:
① 虽然我身体不怎么好,每星期讲几节课是没有问题的。
② 我身体不怎么好, 可是每星期讲几节课是没有问题的。
①例形式上的“虽然”和隐含的“但是”之类相应和; 后一例, “可是”同隐含“虽然”之类的关系词语相应和。
有的连词,兼属词语连词和句间连词。比较:
① 我们应该并且能够解决教师们的困难。
② 我能够把他请来,并且有办法让他在这里长期干下去。
前一个“并且”连接词语,是词语连词;后一个“并且”连接分句,是句间连词。再比较:
① 街道宽阔而清洁。
② 不应当临急抱佛脚,而应当平时多用功。
前一个“而”连接词语,是词语连词,后一个“而”连接分句,是句间连词。

3.连词的语法特征
汉语连词的语法特征有以下两点。
(1)连词只有连接作用,通常不能作句子成分或句子成分中的实质性结构成分。
连词的作用是“连结”:既有“连接”的意思,又有“组接”的意思。即把两个或几个语法单位接起来,使之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
连词的作用只有连接,不能成为句子成分,比如,“因为A,所以B”、“虽然A,但是B”中的“因为”、“所以”、“虽然”、“但是”都只是连接小句从而发挥语法作用的辅助性语法单位,都不是句子成分。
(2)连词起码具有双向性
具有连接作用的连词,不论是单个使用还是成套使用,通常总是要涉及到两个或几个单位。此时的连词就具体体现出它具有双向性的特征。如,“我和你”中的“和”涉及到两个单位,是一个具有双向性的连词。
假如有单位A+B,那么位于A+连+B中的连词,就可以看作是“中位连词”。把位于“连+A+B”中的连词叫做“前位连词”。此时,连词的双向性特征决定了中位连词和它所连接的两个单位之间是“等距离关系”。具体体现是:在“A+连+B”之间不能插入其他词语尤其是副词X。即:
A+和+B→AX+和+B
就我和他去天津≠我就和他去天津
这可以看作是连词和介词不同点之一。
前位连词不位于A、B之间,但是,它可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游移,这也反映出连词和介词不同之处。比如:
① 因为张老师病了,今天的课由李老师来上。
② 张老师因为病了,今天的课由李老师来上。
但有时,这种唯一影响意义的表达:
① 不但小张可以去,小李也可以去。
*小张不但可以去,小李也可以去。
② 小张不但可以去,还可以当队长。
*不但小张可以去,还可以当队长。

4.部分同形的连词、副词
有些词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发挥连词和副词的语法功能,是兼属于两类词的同形形式,因而需要界定。如:
① 尽管天气不好,出发时间不变。
② 出发时间不变,尽管天气不好。
③ 有什么话,你尽管说。
判别表明,①、②中的“尽管”是连词,③中的“尽管”是副词。主要的判别标准是:根据连词和副词的语法特征,连词具有双向性,可以表明它所连接的两个语法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不充当状语。而副词只具有单向性,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在通常情况下,居于前位的连词往往和居于中位的连词或关联副词配合使用,形成固定的格式。比如“因为A,所以B”属于前位连词和连词的配用,而“只有A才B”,则属于前位连词与关联副词的配用。中位连词与关联副词的主要区别在于:中位连词可以出现在主语的后边,而关联副词只能出现在主语的后边。如果中位连词和关联副词一起出现,就会构成“连词+主语+关联副词……”的说法。例如:
① 因为情况紧急,所以我动用了这笔钱。
② 因为情况紧急,我才动用了这笔钱。
③ 因为情况紧急,所以我才动用了这笔钱。
上述几例中的“所以”是连词,“才”是关联副词。再如:
① 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是她的文章写得很好。
② 虽然他没上过大学,她的文章却写得很好。
③ 虽然她没上过大学,但是她的文章却写得很好。
其中的“但是”是中位连词,而“却”是关联副词。

5.部分同形的连词和介词
有些连词和副词属于同形单位,如“和、跟、同、于、及”等等。这些词在使用上有时需要界定。
具体界定方法还是要根据连词、介词的语法个性。
① 二黑和小琴两个人到区上去了。
② 小李已经和大家谈过了。
③ 和小王相比,小李很比较务实。
从上述三个例子可以看出:
(1)连词“和”具有连接作用,如①。它所连接的两个项目构成联合关系,可以前后易位,而不影响语义表达。介词“和”不可以。
(2)介词“和”前边可以出现一个副词,如②。连词“和”不可以。
(3)介词“和”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子的开始而没有或者不需要另外一个和它相呼应的配用成分。连词尤其是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和”通常不出现在句首——因为它要连接两个项目。③中的“和”是一个介词。一个出现在句首的前位连词,它往往还可以位移到主语之后,并有另外一个连词或者关联副词与之配用:
① 虽然我没去,但是他去过了。
② 我虽然没去,他却去过了。
以上,是关于汉语连词的一些讨论,当然是关于汉语连词的最为一般的讨论。

五.各类虚词
(二)连词  
1.连词的含义
连词,是在语法结构中起联结作用的虚词。
2.连词的类别
连词,根据其连接对象的差异可以分别为以下不同的类别。
词语连词
词语连词指在词语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连词。典型的词语连接词一定用于词语之间,而不用于分句之间,如“和、与、同、跟、及、以及、并”等。此外,“并且、或、或者、而”等也是词语连接词。
词语连接词一般是用于词语之间,而且通常单独使用,一般不存在配对适应的问题。只有“或”稍微特殊。比如“或前或后”,这里的“或……或……”前后连接两个词。
句间连词
句间连词,指的是在复句内部分句与分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连词。
典型的句间连词,用于连接分句与分句。如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那么……”、“要么……否则……”等等。
句间连词,有的是前位连词,有的是中位连词。从总体上说,他们的使用是配对应和的。如“因为”和“所以”相应和,“虽然”和“但是”相应和。有时,即使形式上只出现一个连词,但实质上这种应和性仍然存在。比如:
① 虽然我身体不怎么好,每星期讲几节课是没有问题的。
② 我身体不怎么好, 可是每星期讲几节课是没有问题的。
①例形式上的“虽然”和隐含的“但是”之类相应和; 后一例, “可是”同隐含“虽然”之类的关系词语相应和。
有的连词,兼属词语连词和句间连词。比较:
① 我们应该并且能够解决教师们的困难。
② 我能够把他请来,并且有办法让他在这里长期干下去。
前一个“并且”连接词语,是词语连词;后一个“并且”连接分句,是句间连词。再比较:
① 街道宽阔而清洁。
② 不应当临急抱佛脚,而应当平时多用功。
前一个“而”连接词语,是词语连词,后一个“而”连接分句,是句间连词。

3.连词的语法特征
汉语连词的语法特征有以下两点。
(1)连词只有连接作用,通常不能作句子成分或句子成分中的实质性结构成分。
连词的作用是“连结”:既有“连接”的意思,又有“组接”的意思。即把两个或几个语法单位接起来,使之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
连词的作用只有连接,不能成为句子成分,比如,“因为A,所以B”、“虽然A,但是B”中的“因为”、“所以”、“虽然”、“但是”都只是连接小句从而发挥语法作用的辅助性语法单位,都不是句子成分。
(2)连词起码具有双向性
具有连接作用的连词,不论是单个使用还是成套使用,通常总是要涉及到两个或几个单位。此时的连词就具体体现出它具有双向性的特征。如,“我和你”中的“和”涉及到两个单位,是一个具有双向性的连词。
假如有单位A+B,那么位于A+连+B中的连词,就可以看作是“中位连词”。把位于“连+A+B”中的连词叫做“前位连词”。此时,连词的双向性特征决定了中位连词和它所连接的两个单位之间是“等距离关系”。具体体现是:在“A+连+B”之间不能插入其他词语尤其是副词X。即:
A+和+B→AX+和+B
就我和他去天津≠我就和他去天津
这可以看作是连词和介词不同点之一。
前位连词不位于A、B之间,但是,它可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游移,这也反映出连词和介词不同之处。比如:
① 因为张老师病了,今天的课由李老师来上。
② 张老师因为病了,今天的课由李老师来上。
但有时,这种唯一影响意义的表达:
① 不但小张可以去,小李也可以去。
*小张不但可以去,小李也可以去。
② 小张不但可以去,还可以当队长。
*不但小张可以去,还可以当队长。

4.部分同形的连词、副词
有些词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发挥连词和副词的语法功能,是兼属于两类词的同形形式,因而需要界定。如:
① 尽管天气不好,出发时间不变。
② 出发时间不变,尽管天气不好。
③ 有什么话,你尽管说。
判别表明,①、②中的“尽管”是连词,③中的“尽管”是副词。主要的判别标准是:根据连词和副词的语法特征,连词具有双向性,可以表明它所连接的两个语法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不充当状语。而副词只具有单向性,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在通常情况下,居于前位的连词往往和居于中位的连词或关联副词配合使用,形成固定的格式。比如“因为A,所以B”属于前位连词和连词的配用,而“只有A才B”,则属于前位连词与关联副词的配用。中位连词与关联副词的主要区别在于:中位连词可以出现在主语的后边,而关联副词只能出现在主语的后边。如果中位连词和关联副词一起出现,就会构成“连词+主语+关联副词……”的说法。例如:
① 因为情况紧急,所以我动用了这笔钱。
② 因为情况紧急,我才动用了这笔钱。
③ 因为情况紧急,所以我才动用了这笔钱。
上述几例中的“所以”是连词,“才”是关联副词。再如:
① 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是她的文章写得很好。
② 虽然他没上过大学,她的文章却写得很好。
③ 虽然她没上过大学,但是她的文章却写得很好。
其中的“但是”是中位连词,而“却”是关联副词。

5.部分同形的连词和介词
有些连词和副词属于同形单位,如“和、跟、同、于、及”等等。这些词在使用上有时需要界定。
具体界定方法还是要根据连词、介词的语法个性。
① 二黑和小琴两个人到区上去了。
② 小李已经和大家谈过了。
③ 和小王相比,小李很比较务实。
从上述三个例子可以看出:
(1)连词“和”具有连接作用,如①。它所连接的两个项目构成联合关系,可以前后易位,而不影响语义表达。介词“和”不可以。
(2)介词“和”前边可以出现一个副词,如②。连词“和”不可以。
(3)介词“和”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子的开始而没有或者不需要另外一个和它相呼应的配用成分。连词尤其是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和”通常不出现在句首——因为它要连接两个项目。③中的“和”是一个介词。一个出现在句首的前位连词,它往往还可以位移到主语之后,并有另外一个连词或者关联副词与之配用:
① 虽然我没去,但是他去过了。
② 我虽然没去,他却去过了。
以上,是关于汉语连词的一些讨论,当然是关于汉语连词的最为一般的讨论。

课前提问
(1)什么叫副词?副词最主要的语法功能?
(2)副词起关联作用时与连词有什么本质差别?
(3)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有什么差别?
(4)状位副词与状位形容词有什么差别?
(5)什么叫介词?介词的语法功能包括那些方面?
(6)怎样区别一些纠缠不清的介词与动词?
(7)连词与介词有什么区别?

五.各类虚词
(三)助词
1.助词的含义、种类和特点
(1)助词的含义
助词,是附着在其他语言单位之上,表示结构关系、动态等语法意义的虚词。
(2)助词的种类
汉语的助词通常可以分别为以下几类。
a.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等。
b.动态助词,如“着、了、过、来着”等等。
c.比况助词,如“一样、一般、似的”等等。
(3)助词的特征
汉语助词一些主要特征:
a.不能脱离其他语言单位而独立使用,粘附性强。
b.本身不表示实际意义。
c.通常读轻声。
2.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连接两个词语,或者附加在某个词语之上,表示一定结构、关系意义的助词。如“的、地、得”等等。下边分别作一些讨论。

“的”连接前后两个词语,构成名词性的偏正短语,表示前后二者具有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的”是定语的标志。模式是:A+的+B。如:
我的书 来看的人 碧绿的油茶

“地”连接前后两个词语,构成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偏正短语,表示前后部分之间具有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地”是状语的标志。模式是:A+地+B。
如:
他紧张地看着我 整天广州上海地跑 挑逗地说

“得”连接两个词语,构成后附的动词性或形容词性偏正短语,表示前后二者之间具有中心语和补语的关系。“得”是补语的标记。模式是:A+得+B。
如:
说得好 清楚得很 听得懂 拿得起来

“之”是由古代汉语中沿用而来的一个助词,基本使用环境有两个:
其一,是用于“四字格”中:
四口之家 乔迁之喜 东方之珠 船长之死
其二,是与“的”配用,以避免呆板、重复:
论家庭的分裂与重构之文化背景
“之”与“和”的使用特征相近,但并非所有情况之下都可以互换:
甲的乙=甲的: 我的书=我的
甲之乙≠甲之: 国家之兴亡≠国家之
可见,二者还是有所不同。

“所”附加在一个词语之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短语。是汉语里把动词性成分名词化的一种手段。
如:
所见 所说 所听
(6)“的”的其他用法
“的”在汉语中是个用法复杂的助词。除了用作定语的标志之外,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a. X+的→“的”字短语
“的”可以用于一个词语之后,构成一个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的”字短语,因而,被称为汉语非名词性成分名词化的另外一种手段。如:
中文的 历史的 数学老师的
我的 他的 我们俩的
吃的 用的 写书的 卖菜的
大的 红的 通红的 高高兴兴的
b.“代/人名+的”
插入在一些“动+宾”结构之间,充当准定语:
① 别开他的玩笑。
② 净挑我的眼。
③ 别拆老王的台。
c.用于“V1的V1,V2的V2”对举格式中,表示“有的……有的……”。
如:
① 敌人死的死,伤的伤。
② 大家说的说,笑的笑。
(主+[主+谓])
“V的”接近于“的”字短语中的“的”
d.用于“人名/代+的+角色名/身份名/职务名”的格式中,表示某人具有或承当某种角色、身份或职务:
① 今天晚上有场剧,马连良的诸葛亮,裘盛戎的张飞。(当)
② 这次大会,老王的主席,老张的副主席。(扮)
这种用法接近于准定语的用法。下边是“的”附在名词或代词后面,构成隐蔽性施事定语的一些用例:
① 他的英语教得好。→他教英语教得好。(从事)
② 他的篮球打得好。→他打篮球打得好。(打)
③ 他的三千米得了冠军。→他跑三千米得了冠军。(跑)
萧国政《隐蔽性施事定语》一文讨论了这个问题。(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2;又载《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

3.动态助词
动态助词,指的是加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动作或者性状的发展或情况的虚词。通常指的是“着、了、过”等。
(1)着
加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持续态。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
a.用在连动式中V1之后,表示动作者进行某个动作时的状态或者方式。如:
笑着说 扶着一个人走进来 红着脸说
b.用于“V着V着,S2”的格式中,表示一个动作正在持续时,发生了其他动作,原动作停止,含有不知不觉的意味。如:
① 孩子哭着哭着,睡着了。
② 老汉走着走着,摔了一跤。
c.用于祈使句中,表示祈望某种状态的持续:
① 你歇着,我去看看!
② 机灵着点!
(2)了
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者具有了某种属性——完成态。
动态助词“了”最为常用的用法是加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者具有了某种属性。因而,是一种具有动态含义的用法。如:
写了一遍 吃了饭 麦子黄了
(3)过
加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曾经有过某种动作、变化或者形状——经历态。比如:
去过北京 原来胖过
“过”在使用时,有两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a.“过”通常用在动词的宾语之前:
吃过生鱼片 *吃生鱼片过
b.否定式中一定是在动词、形容词之前加否定词“没(有)”,此时,“过”仍然保留。如:
吃过生鱼片 →没吃过生鱼片
学过俄语 →没学过俄语
(4)来着
口语词,用于句子末尾,表示说话前不久发生了某事。有以下几种情况。
a.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某事发生不久:
① 我去打电话来着。→我刚才去打电话了。
② 小王找你来着。 →小王刚才找你了。
b.用于疑问句的末尾,询问刚发生不久的事情,或者曾经知道但想不起来的事情:
① 你说要去哪里来着?
② 这人我见过,他叫什么来着?

4.比况助词
比况助词,附加在某些词语的后边,构成比况短语,表示比喻。如:
花园似的城市 猪狗一样的人 碗口一般粗细
上边,是汉语助词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前所述,助词是汉语中比较独特的一类词,助词的意义、用法都是粘附性的,因此必须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加以研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其说明助词的意义,不如说明助词的用法。
五.各类虚词
(四)语气词
1.语气词的含义
语气词,是用来表示某种特定语气的虚词。
语气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词,常见的如 “啊、嘛、呢、吧、呀、了、的、罢了”等等。

2.语气词的特点
语气词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大多读轻声。句调的高低升降变化通常体现在语气词前一个音节上:
① 你去吗? ——“去”的音高相对高些
② 你去吧!——“去”的音高相对低些
(2)除了特殊用法之外,一般用于句末。如果是两个语气词连用,还会构成一个音节:
呢+啊→哪 了+啊→啦 了+呕→喽
(3)语气词和句调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语气词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气,反之,几个不同的语气词也可以表示一种语气。
如“啊” 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气:
① 小刘不去上海啊? (是非问句,句调低平,逻辑重音明显)
② 咱们什么时候走啊?(特指问句,句调高扬,句子语气和缓)
③ 你到底来不来啊? (选择问句,句调较高扬)
如“吧”、“嘛”、“啊”都可以出现在陈述句的末尾,都表示一个降低的陈述句调:
① 既然必须去,那就去吧。(表示同意某种意见、要求,语调低降)
② 别那样,人人都可以嘛。(表示显而易见,句调低降)
③ 他可是已经来了啊。 (表示解释、提醒,句调低降)

3.语气词的位置
语气词常规的位置是句子末尾:单句句末、复句中某个分句末尾。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语气词也可以用于句中。有两种情况:
(1)句子开头的一个成分(通常是话题)之后常用语气词:
① 他呢,可以不去了。
② 在广州的时候啊,我天天吃叉烧。
这里的语气词的基本作用是:强调突出其前边的成分,同时,又表示语尤未尽,后边还有继续的述说。当然,不同的语气词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还是有差异的。
(2)联合结构中,各部分后边用语气词。如果是并列两项以上,语气词使用的方式是:
① 衣服啊,化妆用品啊,贵重物品啊,都在这里装着。
② 冰箱啦,彩电啦,录像机啦,都是他送的。
如果并列的是两项,则通常只用一个语气词:
③ 纸啊笔的,都装在上衣兜里。
④ 人们围在一个小广场上,唱啊跳的。

4.语气词与非语气词
(1)结构助词“的”和语气词“的”
汉语“的”有两个:一个是结构助词,另外一个是语气词。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a.结构助词“的”的两个特征是:
a1.用于短语的内部或者末尾,表示结构关系。
a2.不能省略。如:
我的书 大的给你 铅笔呀,小王有一支长的。
a3.此外,如果是结构助词“的”,其后可以补出可以成为中心语的名词性成分,如果是语气词“的”则补不出。如:
① 我是外来的。 →我是外来的顾客。
② 我是喜欢的。 →*我是喜欢的□。
有一种情况,“的”的性质比较明显,单用“是的”,其中的“的”绝对是语气词,而不是结构助词。
③ 你真的不怕吗?
——是的。
b.语气词“的”的主要特征是:
b1.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肯定语气的加强。
b2.可以省略。如:
①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② 眼睛半睁半闭(的)。

(2)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
汉语 “了”通常有“了1”、“了2”两种用法,有以下差别。
a.了1
用于句子中间的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动作完成或者具有了某种属性。这是典型的动态助词“了”的用法,也称为“了1”如:
写了信 红了脸 洗了衣服
b.了2
用于句子末尾的名词性宾语、数量、时量补语之后,表示陈述语气,是语气词“了”,也称为“了2”。如:
① 现在都飘雪花了。
② 我写了三遍了。
③ 我们都写了三个小时了。
c.也有兼属于上述两种情况的:用于句子末尾的动词、形容词的后边。具体情况也有两种:
c1.用于表示未然意义的句末动词之后,表示即将发生的某种变化,或者纯粹表示祈使,是语气词“了”。比如  :
① 老师,我走了。 ——表示某种即将发生的变化,是语气词“了”
② 听我的话,把贷款退了!——加强祈使语气,是语气词“了”
c2.用于表示已然的句子末尾的动词、形容词之后,是语气词和动态助词的混合形式。比如:
花开了。 脸红了。 信写了。 人走了。
例中“了”都兼有“状态”和“语气”两种用法、特征,同时表示“变化”和“陈述”。当然,上述结论并非终结性的成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六.兼类问题
(一)兼类的含义
从理论上说,词类是可以区分清楚的,但实际上,只有典型的形式可以区分清楚,总有一些词语是处于两类词的中间地带的,在语法、语义上,既像甲类,又像乙类,这就是所谓“兼类”或者“跨类”现象。
所谓兼类,指的是有些词在不同的环境里经常具有两类或几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且意义上有联系的现象。

(二)兼类的种类
汉语词类中,具有兼类现象的词类通常有以下几种。
名兼动:指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下经常具有动词和名词的语法特点并且意义上有联系的现象。
如:
[报告]
一份报告 写报告 报告写得好 ——名词
向上级报告报告 报告一件事 报告了这件事 ——动词
同类的还有:领导、声明、证明、说明、工作、变化。
动兼形: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下经常具有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并且意义上有联系的现象。
如:
[可怜]
可怜可怜他 只可怜他一个人 ——动词
可怜的孩子 他真可怜 ——形容词
同类的还有:饿、挤、直、坚定、便宜、壮大、明白。
名兼形: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下经常具有形容词和名词的语法特点并且意义上有联系的现象。
如:
[困难]
有困难 困难很多 一些困难 克服困难 ——名词
很困难 太困难 困难时期 生活困难 ——形容词
属于这类的还有:科学、标准、光明、理想、实际、秘密。、
(三)兼类的条件
对于词的兼类,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态度。
1.承认兼类的存在:兼类,是用离散的标准划分连续的实体的结果。
2.用一个合理的标准划分词类,所得到的词类应该是大致明确的,也就是说,兼类不能太多,否则这个标准就是有问题的或者是无效的。
3.属于兼类的词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种不同词类的语法特点。所以,通常所谓词的“活用”不能列为兼类:
① 老栓,你运气,就是运气了你。
② 既然大家都喝白干,我也白干一下。
其中的“运气”、“白干”不是兼类,而只是一种临时活用。
(2)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语法表现有差异,但意义上仍然有联系。否则,就只能是同音词。如下例中的“白”和“怪”分别都是同音词,不是兼类词:
白布——白,一种颜色。 (形容词)
白干——白,徒然的、没有结果的。 (副词)
怪事——怪,奇怪的,不合常规的。 (形容词)
怪疼的——怪,挺、很。 (副词)
这样,兼类词应该具有的条件是:
a.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中经常具有不同类词的语法特征。
b.意义上有联系。

词类问题,在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研究中,都是作为基础研究进行的。汉语的词类,由于词的形态不发达,所以不论整个词类的划分,还是个别词的定性、归类,都存在一些问题。词类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值得重视。
 
课前提问
(1)什么叫助词?助词的本质特征?
(2)助词一般有几种?
(3)汉语结构助词有哪些?
(4)结构助词的三个“的”在使用上有什么差别?
(5)结构助词“的”与语气词“的”有什么差别?
(6)“着、了、还”在使用上有什么差异?
(7)语气词“了”与动态助词“了”有什么差别?
(8)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  短语
一.定义
短语,是介于句子和词之间的语法单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语法单位。
二.短语的种类
短语可以从内部结构和整体功能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一)结构类型
这是根据短语内部结构区分出来的类型。
1.基本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基本结构类型,指的是汉语的语句(短语和句子)基本结构方式。
基本结构类型的特点:
a.使用频率高。
b.由此造出来的语句的数量大。汉语80%以上的语句都是通过这些方式组合而成的。
汉语短语基本结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联合结构:短语内部组成成分之间具有联合关系。具体包括“AB”以及“A和B”两种模式。如: 
名+名:人和马 理想和现实 北京、上海、天津
动+动:踢打 解释说明 又唱又跳
形+形:生动活泼 平凡而伟大 又快又好
(2)偏正结构:短语内部的组成部分之间有偏正关系。有“A的B”和“A地B”两种结构。如:
定+中:荷塘月色 自由的人民 文章的修改
状+中:极其关心 紧紧地搂着 十分困难
都可以 不怎么样
(3)动宾结构:短语的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动宾关系。如:
看书 来人 告诉他 坐汽车 吃快餐 回老家
写字 想家 赞成这样做 知道你来 喜欢打篮球
(4)中补结构: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有“AB”和“A得B”两种结构:
动+补: 说清楚 爬了起来  变得更好
形+补: 热极了  快得很  急得发火
(5)主谓结构: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主谓关系。汉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比较松散,所以,通常可以有停顿或者可以插入一个成分,这种个性往往被当做判定主谓结构的标准。即:
 

按照这个标准,下边的短语都是主谓结构短语:
名+动:  老李开车 菊花盛开
名+形:  头脑清醒 身材高大
名+名:  今天星期四 明天元旦
名+主谓:  产品样式多 他心地善良
(6)连动短语: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连动关系。其特点是:几个分别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行为的动词短语连用。几个连用的动词短语分别能够和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几个动词短语的顺序不能颠倒。如:
我去找他问问。
你坐我的车回家。
他拿起工具冲出门外。
老张接过自行车一溜烟跑了。
(7)兼语短语:短语内部的构成成分之间有连环套叠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汉语的兼语短语是一种复和式,研究表明,它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因表达的需要粘和在一起的,由于两个短语的共同部分(动宾的宾和主谓的主)在粘合过程中叠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短语结构:
让他来     派他去
__       __
 ̄ ̄        ̄ ̄
动+兼+宾   动+兼+宾
2.非基本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短语的非基本结构类型,指的是短语不同于句子结构的类型。
短语的非基本结构类型的特点是:
a.是短语结构特有的。
b.大都有特定的词语作标志。
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复指短语:组成成分之间在意义上有复指关系。如:
名+名:“革命”二字 大胜这孩子
代+代:他自己 我们大家
代+名:他这个人 我老家
名+代:爹妈他们 祥子你
名/代+数量:你们两个 小山和冬冬两个
(2)方位短语:X+方位词(标记)
名+方位词:院子里 大树下 村子东头
数+方位词:三十以上 三十左右
动/主谓+方位词:解放以前 开学以后 他来到这里以后
(3)能愿短语:能愿动词(标记)+X。如:
能愿+动:可以看 能听 会来
能愿+形:会好 能好 肯定坚强
能愿+能愿:可能会 应该愿意
能愿+主谓:可能他来不了 应该你去
(4)数量短语:X+量词(标志)。
指代+量词:这批 那封
数词+量词:三个 一斤
(5)介宾短语:介词(标志)+名词
介+名:在从前 往天津 被小王 把东西
介+方位短语:在改革中 在操场上 从心里
介+主谓:为身体健康 关于小王进修
(6)“的”字短语:结构助词“的”附加在一个词语之前,整体上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的现象。即:X+的(标记)。如:
代+的:你的 他的
名+的:木头的 钢铁的 石头的
动+的:吃的 玩的 工作的 写字的 干活的
形+的:大的 红的 粗壮的 聪明伶俐的 又快又好的
主谓+的:他写的 我要的 大家正在讨论的
“X+的”是汉语非名词性成分名词化的一种手段。
(7)“所”字短语:结构助词“所”附加在一个非名词性词语的前边,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的现象。即:所(标记)+X。
所见  所闻  所说  所领导  所知道  所理解
“所+X”是汉语非名词性成分名词化的手段之一。
(8)比况短语:比况助词“一样、一般、似的”附加在其他词语的后边,构成一个比况
短语,用于比喻。即:X+比况助词(标记)。如:
木头似的  铁打的一般  强盗一样
(二)短语的功能类型
短语的功能分类,实际上就是将短语和词相比,看它与汉语的哪类词功能相当,就把它归并为哪类短语。据此,汉语短语的功能类别有如下几种。

相关话题/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