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09


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于(    )。A有机物    B还原态无机化合物  C氧化态无机化合物  D日光
2.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    )是最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A EMP途径    B HMP途径 C ED途径    D WD途径
3.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    )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产能效率低,为微生物所特有。A EMP途径    B HMP途径    C ED途径    D WD途径
4.酵母菌和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的区别是(    )。
A糖酵解途径不同  B发酵底物不同 C丙酮酸生成乙醛的机制不同   D乙醛生成乙醇的机制不同
5.同型乳酸发酵中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途径是(    )。AEMP途径    BHMP途径    CED途径    DWD途径
6.由丙酮酸开始的其他发酵过程中,主要产物是丁酸、丁醇、异丙醇的发酵是(    )。
A混合酸发酵  B丙酸发酵    C丁二醇发酵    D丁酸发酵
7.ATP或GTP的生成与高能化合物的酶催化转换相偶联的产能方式是( )。A 光合磷酸化B 底物水平磷酸化C氧化磷酸化D化学渗透假说
8.下列代谢方式中,能量获得最有效的方式是(    )。A发酵    B有氧呼吸    C无氧呼吸    D化能自养
9.卡尔文循环途径中CO¬2固定(羧化反应)的受体是(    )。
  A  核酮糖一5一磷酸    B  核酮糖一1,5一二磷酸   C  3一磷酸甘油醛    D  3一磷酸甘油酸
10.CO¬2固定的还原性三羧酸途径中,多数酶与正向三羧酸循环途径相同,只有依赖于ATP的(    )是个例外。
    A柠檬酸合酶    B柠檬酸裂合酶    C异柠檬酸脱氢酶    D琥珀酸脱氢酶
11.青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合成的(    )。
    A细胞膜外的转糖基酶    B细胞膜外的转肽酶C细胞质中的“Park”核苷酸合成    D细胞膜中肽聚糖单体分子的合成.
12.不能用于解释好氧性固氮菌其固氮酶的抗氧机制的是(    )。
    A呼吸保护作用    B构象保护    C膜的分隔作用    D某些固氮酶对氧气不敏感
13.以下哪个描述不符合次级代谢及其产物(    )。
    A次级代谢的生理意义不像初级代谢那样明确  B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不受细胞的严密控制
    C发生在指数生长后期和稳定期              D质粒与次级代谢的关系密切
14.细菌的二次生长现象可以用(    )调节机制解释。A组合激活和抑制    B顺序反馈抑制   C碳代谢阻遏    D酶合成诱导
15.下面对于好氧呼吸的描述(    )是正确的。A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无机化合物B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有机化合物
    C电子供体是无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有机化合物  D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无机化合物
16.无氧呼吸中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是(    )。
    A还原型无机化合物 B氧化型无机化合物 C某些有机化合物 D氧化型无机化合物和少数有机化合物
17.厌氧微生物进行呼吸吗?(    )A进行呼吸,但是不利用氧气 B不进行呼吸,因为呼吸过程需要氧气  
C不进行呼吸,因为它们利用光合成作用生成所需ATP   D不进行呼吸,因为它们利用糖酵解作用产生所需ATP
18.碳水化合物是微生物重要的能源和碳源,通常(    )被异养微生物优先利用。
    A甘露糖和蔗糖    B葡萄糖和果糖  C乳糖    D半乳糖
19.延胡索酸呼吸中,(    )是末端氢受体。A琥珀酸    B延胡索酸    C甘氨酸    D苹果酸
20.硝化细菌是(    ):A化能自养菌,氧化氨生成亚硝酸获得能量  B化能自养菌,氧化亚硝酸生成硝酸获得能量
  C化能异养菌,以硝酸盐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D化能异养菌,以亚硝酸盐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是非题
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一样也需要细胞色素等电子传递体,也能产生较多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但由于部分能量随电子转移传给最终电子受体,所以生成的能量不如有氧呼吸产生的多。
2.CO2是自养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异养微生物不能利用CO2作为辅助的碳源。
3.由于微生物的固氮酶对氧气敏感,不可逆失活,所以固氮微生物一般都是厌氧或兼性厌氧菌。
4.支持细胞大量生长的碳源,可能会变成次级代谢的阻遏物。
5.光能营养微生物的光合磷酸化没有水的光解,不产生氧气。
6.次级代谢的生理意义不像初级代谢那样明确,但是某些次级代谢产物对于该微生物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与孢子的启动形成有关。
7.目前知道的所有固氮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和古生菌类。
8.stickland反应对生长在厌氧和蛋白质丰富环境中的微生物非常重要,使其可以利用氨基酸作为碳源、能源和氮源。
9.当从厌氧条件转换到有氧条件时,微生物转向有氧呼吸,糖分解代谢速率加快。
10.反硝化作用是化能自养微生物以硝酸或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的无氧呼吸。
11.由于蓝细菌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蓝细菌通常都不具有固氮作用。
12.底物水平磷酸化只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不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13.底物水平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14.发酵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有机化合物,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无机化合物。
15.氧化磷酸化只存在于有氧呼吸作用中,不存在于发酵作用和无氧呼吸作用中。
16.发酵作用是专性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的一种有机物生物氧化形式,其产能机制都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17.延胡索酸呼吸中,琥珀酸是末端氢受体延胡索酸还原后生成的还原产物,不是一般的中间代谢产物。
18.自养微生物同化CO2需要大量能量,能量来自于光能、无机物氧化或简单有机物氧化所得的化学能。
19.CO2固定的途径中,卡尔文循环途径存在于绿色植物、藻类、蓝细菌和几乎所有的自养型微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微生物中,而还原性三羧酸途径和乙酰辅酶A途径只存在于某些细菌中。
20.青霉素抑制肽聚糖分子中肽桥的生物合成,因此对于生长旺盛的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休止细胞无抑制作用。
问答题
1.比较酵母菌和细菌的乙醇发酵。
2.试比较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中ATP的产生。
3.什么是无氧呼吸?比较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多少,并说明原因。
4.比较自生和共生生物固氮体系及其微生物类群。
5.比较光能营养微生物中光合作用的类型。
6.简述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
7.说明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肽聚糖合成过程以及青霉素的抑制机制。
8.蓝细菌是一类放氧性光合生物,又是一类固氮菌,说明其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
9.说明次级代谢及其特点。如何利用次级代谢的诱导调节机制及氮和磷调节机制来提高抗生素的产量?
10.如何利用营养缺陷突变株进行赖氨酸发酵工业化生产?
三、习题解答
填空题
1.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大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  产生  小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消耗2.光能自养  光合作用  异养  呼吸作用    3.EMP  ED  HMP    4.酵母菌  八叠球菌EMP  运动发酵单胞菌    5.EMP  PK  HK  HMP  乙醇或乙酸    6.丙酸发酵  丁酸发酵  2,3一丁二醇混合酸    7.底物水平  氧化  光合  底物水平    8.电子传递  最终电子受体    9.厌氧条件  有氧条件  降低  好氧呼吸    10.延胡索酸    11.无机物  氧化磷酸化  H2  NH4  H2S  Fe2+  消耗    12.光反应  暗反应    13.自养式  异养式  CO2的固定(羧化反应)  被固定CO2的还原(还原反应)  CO2受体的再生  柠檬酸裂合酶  乙酸丙酮酸    14.“Park”核苷酸(uDP一N一乙酰胞壁酸五肽)  肽聚糖单体分子转肽酶15.生物固氮共生固氮体系  自生固氮体系  联合固氮体系    16.固氮酶钼铁蛋白(MoFe)  固氮酶还原酶铁蛋白(Fe)    17.指数期后期  稳定期  初级代谢产物  抗生素  激素 生物碱  毒素  色素  维生素    18.酶活性的调节  酶量的调节    19.顺序反馈抑制  协同反馈抑制  同工酶  组合激活和抑制    20.葡萄糖  乳糖届一半乳糖苷酶  乳糖  降解物激活蛋白(cAP)或cAMP受体蛋白(CRP)  cAMP
选择题
BACAA   DBBBB  BDBCD DABBB
是非题 
对错错对错 对对对错错 错错对对错 对对错对对
问答题
1.主要差别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途径不同。酵母菌和某些细菌(胃八叠球菌、肠杆菌)的菌株通过EMP途径生成丙酮酸,而某些细菌(运动发酵单胞菌、厌氧发酵单胞菌)的菌株通过ED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之后的途径完全相同。
2.底物水平磷酸化,发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些高能化合物的生成,如EMP途径中的1,3一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这些高能化合物可以直接偶联ATP或GTP的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可以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可以存在于呼吸过程中,但产生能量相对较少。氧化磷酸化,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形成的NAD(P)H和FADH,通过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电子受体(氧或其他氧化性化合物),同时偶联ATP合成的生物过程。  光合磷酸化,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当一个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时,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即被激活,导致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分子释放一个电子被氧化,释放出的电子在电子传递系统的传递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偶联ATP的合成。主要分为光合细菌所特有的环式光合磷酸化和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产氧型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作用。
3.无氧呼吸是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氧化型化合物,作为其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般电子传递系统的组成及电子传递方向为:
  NAD(P)一FP(黄素蛋白)一Fe•s(铁硫蛋白)一CoQ(辅酶Q)一cyt b—Cyt c—Cyt a—cyt a,。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像NO3—、N02—、SO42—、S2O3一、CO2等,或延胡索酸(fumarate)等外源受体,氧化还原电位差都小于氧气,所以生成的能量不如有氧呼吸产生的多。
4.共生固氮体系:根瘤菌(尺^izobium)与豆科植物共生;弗兰克氏菌(Frank:尬)与非豆科树木共生;蓝细菌(eyanoba(舶ria)与某些植物共生;蓝细菌与某些真菌共生。自生固氮体系:好氧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Azotomonas,etc);厌氧自生固氮菌(Clostridium);兼性厌氧自生固氮菌(B0cillus,Klebsiella,etc);大多数光合菌(蓝细菌,光合细菌)。
5.
    ①光合细菌一环式光合磷酸化;
    ②绿硫细菌的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③嗜盐细菌的光合磷酸化是一种只有嗜盐菌才有的,无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参与的独特的光合作    用。是目前所知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嗜盐细菌紫膜上的细菌视紫红质吸收光能后,在膜内外建立质子浓度差。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是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产氧型光合作用。光能驱动下,电子从光反应中心I(Ps I)的叶绿素a出发,通过电子传递链,连同光反应中心Ⅱ(PsⅡ)水的光解生成的H+,生成还原力;光反应中心Ⅱ(PsⅡ)由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电子,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给光反应中心Ps I,期问生成ATP。
  环式光合磷酸化为光合细菌所特有。光能驱动下,电子从菌绿素分子出发,通过电子传递链的循环,又回到菌绿素,期间产生ATP,还原力来自环境中的无机化合物供氢,不产生氧气。有些光合细菌虽只有一个光合系统,但也以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的方式合成ATP,如绿硫细菌和绿色细菌,从光反应中心释放出的高能电子经铁硫蛋白、铁氧还蛋白、黄素蛋白,最后用于还原NAD+生成NADH。反应中心的还原依靠外源电子供体如S2-、S2O32一等。外源电子供体在氧化过程中放出电子,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失去了电子的光合色素,使其还原,同时偶联ATP的生成。嗜盐细菌的光合磷酸化是一种只有嗜盐菌才有的,无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参与的独特的光合作用。是目前所知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嗜盐细菌紫膜上的细菌视紫红质吸收光能后,在膜内外建立质子浓度差,再由它来推动ATP酶合成ATP。
6.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无机物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能量的产生是通过电子传递链的氧化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2,因此,化能自养菌一般为好氧菌。电子供体是H2、NH4+、H2S和Fe2+还原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同时需要消耗能量。  A氨的氧化。NH,和亚硝酸(N0f)是作为能源的最普通的无机氮化合物,能被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氧化。 B硫的氧化。硫杆菌能够利用一种或多种还原态或部分还原态的硫化合物(包括硫化物、元素硫、硫代硫酸盐、多硫酸盐和亚硫酸盐)作能源。H2S首先被氧化成元素硫,随之被硫氧化酶和细胞色素系统氧化成亚硫酸盐,放出的电子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偶联产生ATP。C铁的氧化。从亚铁到高铁的生物氧化,对少数细菌来说也是一种产能反应,但这个过程只有少量的能量被利用。亚铁的氧化仅在嗜酸性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中  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低pH环境中这种细菌能利用亚铁氧化时放出的能量生长,在该菌的呼吸链中发现了一种含铜的铁硫菌蓝蛋白(rusticyanin),它与几种cyt c和一种cyt a,氧化酶构成电子传递链。D氢的氧化。氢细菌能利用分子氢氧化产生的能量同化CO2也能利用其他有机物生长。氢细菌的细胞膜上有泛醌、维生素K:及细胞色素等呼吸链组分。在这类细菌中,电子直接从氢传递给电子传递系统,电子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中产生ATP。
7.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合成的3个阶段(图5—10)。
  A细胞质中的合成。①葡萄糖    N一乙酰葡糖胺一UDP(G--UDP)一N一乙酰胞壁酸一UDP(M—uDP)
  ②MUDP一“Park”核苷酸,即UDP一N一乙酰胞壁酸五肽
  B细胞膜中的合成。“Park”核苷酸一肽聚糖单体分子。
  C细胞膜外的合成。青霉素抑制转肽酶。青霉素是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的D一丙氨酸一D一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两者竞争转肽酶的活力中心。
8.有两种特殊的保护系统。A分化出异形胞,其中缺乏光反应中心Ⅱ,异形胞的呼吸强度大于正常细胞,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高。B非异形胞的保护方式:①时间上的分隔保护,白天光合作用,晚上固氮作用;②群体细胞中的某些细胞失去光反应中心Ⅱ,而进行固氮作用;③提高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来除去有毒氧化物。
9.相对于初级代谢而言,一般认为,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自身生命活动无明确生理功能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次级代谢。这一过程形成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根据其作用,可将其分为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色素及维生素等多种类别。
  次级代谢特点:
  A次级代谢的生理意义不像初级代谢那样明确,次级代谢途径某个环节发生障碍,致使不能合成某个次级代谢产物,而不影响菌体的生长繁殖。
  B次级代谢与初级代谢关系密切,初级代谢的关键性中间产物往往是次级代谢的前体。
  C次级代谢一般发生在菌体指数生长后期或稳定期,也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D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因菌株不同而异,但与分类地位无关,两种完全不同来源的微生物可以产生同一种次级代谢产物。
  (5)质粒与次级代谢的关系密切,控制着多种抗生素的合成。
  (6)次级代谢产物通常都是限定在某些特定微生物中生成,因此与现代发酵产业密切相关。
  (7)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通常被细胞严密控制。某些抗生素的产生可以被加在发酵培养基中的诱导物诱导产生,可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诱导物来增加产量。易代谢氮源如铵盐以及高浓度的磷酸盐,对某些抗生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在发酵培养基避免使用高浓度的铵盐和使用低浓度或亚适量的磷酸盐可以防止抑制作用。
10.在微生物中,以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分支代谢合成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图5—13)。为了解除正常的代谢调节以获得赖氨酸的高产菌株,工业上选育了谷氨酸棒杆菌的高丝氨酸缺陷型菌株作为赖氨酸的发酵菌种。这个菌种由于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HSDH),故不能合成高丝氨酸,也就不能产生苏氨酸和甲硫氨酸。添加适量高丝氨酸(或苏氨酸和甲硫氨酸)的条件下,在含有较高糖和铵盐的培养基上,能产生大量的赖氨酸。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一、术语或名词
    1.二分裂(binary fission)  细胞核首先进行有丝分裂,然后细胞质通过胞质分裂而分开,从而形成两个相同的个体的分裂方式。
    2.分批培养(batch culture)  是指微生物在封闭系统中进行的培养,培养过程中不对培养基进行更换。
    3.迟缓期(1agphase)  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时,其数量并不立即增加,这个阶段被称为迟缓期或延滞期。
    4.对数生长期(exponentialphase)  微生物经过延滞期后,以最大的速度进行生长和分裂,导致微生物数量呈对数增加的时期。在对数生长期微生物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地增加,微生物呈平衡生长。
    5.稳定生长期(stationaryphase)  微生物经过对数生长期后,生长速度降低至零(细菌分裂增加的数量等于细菌死亡数量)的时期。稳定期的微生物数量最大并维持稳定。
    6.衰亡期(deathphase)  稳定期后,由于营养物质的耗尽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使微生物死亡速度逐步增加,活菌减少的时期。
    7.二次生长(diauxic growth)  微生物在同时含有速效碳源(或氮源)和迟效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微生物会首先利用速效碳源(或氮源)生长直到该速效碳源(或氮源)耗尽,然后经过短暂的停滞后,再利用迟效碳源(或氮源)重新开始生长。这种两相生长或应答称为二次生长。
8.倍增时间(doublingtime)  群体生长中微生物数量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倍增时间。   
9.代时(generationtime)  个体生长中,每个微生物分裂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称为代时。
    10.比生长速率(specificgrowth rate)  每单位数量的微生物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量。
    11.同步培养(synchronousculture)  使群体中不同步的细胞转变成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群体细胞的培养方法称为同步培养。
    12.同步生长(synchronousgrowth)  以同步培养方法使群体细胞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同时进行分裂的生长方式。
    13.连续培养(continuousculture)  连续培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培养方法。一般是通过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断地补充营养和以同样的速率移出培养物来实现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14.恒化器(chemostat)  通过保持培养基中某种必需营养物质的浓度基本恒定的方式,使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恒定的培养系统。
    15.平板计数或菌落计数(plate countor colonycount)  将适当稀释的样品涂布到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活细胞能形成菌落,通过计算菌落数能知道样品中的活菌数,该方法称为平板计数或菌落计数。
    16.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  采用平板计数或菌落计数法时,由于不能绝对保证一个菌落只是由一个活细胞形成,计算出的活细胞数称为菌落形成单位。
    17.显微镜直接计数(directmicroscopic count)  利用微生物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方法称为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该方法虽然简便直观,但若无特别技术不能区分死活细胞的数目。
18.最适生长温度(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  微生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温度。
19.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  催化超氧化物自由基形成氧和过氧化氢的酶。
    20.过氧化氢酶(catalase)  分解过氧化氢形成水和氧气的酶。
    21.灭菌(sterilization)  灭菌是指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都被杀死或消除。
    22.抑制(inhibition)  抑制是采用某种因子使微生物的生长停止,但移去该因子后微生物的生长仍然可以恢复。
    23.消毒(disinfection)  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消毒可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的作用。
    24.消毒剂(disinfectant)  用于消毒的化学制剂。一般用于对非生物材料的消毒。
    25.石炭酸系数或酚系数(phenol coefficient)  在一定温度下将某种消毒剂与试验细菌10rain保温处理后,能杀死试验细菌的消毒剂的最高稀释倍数与能杀死试验细菌的石炭酸(酚)的最高稀释倍数的比值。酚系数可用于判断消毒剂对试验细菌的杀灭效力。酚系数越高,表明消毒剂在该测试条件下的消毒能力越强。
    26.防腐(antisepsis)  采用某些化学或物理方法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措施。防腐能防止食物腐败或防止其他物质霉变。
    27.防腐剂(antiseptic)  用于防腐的化学制剂。防腐剂的毒性一般小于消毒剂,以避免对动物或人体组织产生毒害作用。
    28.热致死时间(thermaldeathtime)  在一定温度一定条件下杀死液体中所有微生物的最短时间。
    29.十倍减少时间(decimal reduction time,D)  特定温度下杀死某一样品中90%微生物或孢子及芽孢所需的时间。30.高压灭菌(autoclave)  在高压蒸汽的处理下(通常121℃,15rain)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灭菌方法。
    31.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ization)  在低于沸点的温度下短时间加热处理以杀死牛奶或饮料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巴斯德消毒法。较老的做法是63℃处理30rain;现在使用巴氏瞬间消毒法(nashpasteurization)  即72℃处理15s,然后迅速冷却的方法。   

相关话题/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