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通论上篇重点知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考研专业课)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5

 

管理学通论

题型: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计算(决策树、盈亏平衡点、线性规划、网络图)

      4、论述

      5、案例分析

     

 

第一章            管理导论

第一节    管理的产生、发展与现象

1、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理解这一定义需把握:

(1)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即对组织中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

整合必须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予以实现。

(2)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的基础是组织

(4)管理是一种动态创造性活动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

1、  管理的性质

(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

     ①自然属性:也叫管理的生产力性质,它是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

     ②社会属性:也叫管理的生产关系性质,它是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①科学性: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原

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和方法。

     ②艺术性:管理不应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模式,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所创造、有所灵活的

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告诉我们,管理活动的开展首先要遵从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按一定的管

理原则和标准的管理模式办事,但对于一些具体的管理问题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管理的基本方法(作为管理的方法,直接具体的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1)行政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内部,以组织的行政权利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

               特点:①强制性;②范围性;③速效性

(2)经济方法:指以人们的物质利益为基础,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

               特点:①非强制性;②利益性;③关联性

(3)法制方法:指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依法管理,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特点:①强制性

  (4)教育方法:指按照拟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以改变被管理者的行为,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特点:①非强制性;②渐进性;③灵活性

 

 

第三节    管理者

1、管理者:指拥有组织合法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2、管理者的技能分类(名词解释):

(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l  管理者可通过教育、学习和培训等途径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

l  决定人际技能的主要因素是人的性格,其次是学习和培训

  (3)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l  概念技能的高低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知识、经验、胆识等,其提高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4、管理者的任选途径

(1)内生制:组织内部选任

①优点:选任者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对组织成员起一定的激励作用;选任的手续简便,费用较低

②缺点:易形成近亲繁殖,不利于组织的变革与创新;容易造成任人唯亲,不能任人唯贤;受组

织现有人才的制约,难以任选高素质的人才

(2)外求制:组织外部招聘

①优点:备选对象广泛,在大范围内选拔出高素质人才;可为组织带来新观念和新思想,有利于

增强组织的活力,促进组织变革;可摆脱原有组织关系网的约束,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

②缺点:了解选任者的时间有限,对其素质难以进行准确地度量;费用比较高;不利于调动组织内

部员工的积极性

 

5、管理者的培训

①学习培训(可分别采用脱产培训、在职培训、自学培训等方式);②实践锻炼(上下级的工作指

导和帮助、职位轮换、特殊委派等);③加强修养、自我完善;④工作轮换;⑤设置助理(不仅可以使

高层主管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作为培养接班人的一种有效途径)。

 

6、管理环境

(1)一般环境(间接环境):

①政治法律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局的稳定程度、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法令、法规等);

②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人们的收入、消费习惯等);

③科学技术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科技原理应用于生产的机制及其能力);

④社会文化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人们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以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价值观念等);

⑤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

(2)具体环境:供应商;②顾客;③竞争者;④政府;⑤公众压力集团

7、管理环境分析

(1)环境的稳定性分析

(2)环境的机会与风险分析

(3)环境的竞争性分析:现有竞争对手分析、潜在竞争对手分析、替代品生产厂家分析、顾客分析、供应商分析

 

第四节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特征

1、管理学:指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涉及生产力规律、生产关系规律、上层建筑规律

3、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历史考题)

(1)传统管理。主要流派

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实质是主张将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用各种标准和制度取代传

统的经验和习惯,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工作效率;@一般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从组织高层的角度研究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原则。@管理组织理论,以马克思·韦伯为主要代表。韦伯提出了建立“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该体系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权威的类型;归纳了“理想的官僚

行政组织体系”特征;概括了该体系的组织结构——多层次的科层结构。

  行为科学理论:从古典管理理论侧重于物质技术的研究转化为对人的研究,重视人在组织中的作用,适应了组织发展的新要求。其产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阶段和正式的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管理科学理论阶段:主张将数学、运筹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数理学科的原理用于管理决策,以提高管理效率,目的是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精确化和高效化。

(2)现代管理理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派别有管理过程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和决

策理论等。

(3)未来管理理论主要探讨的问题

管理全球化问题,跨文化研究问题,管理道德问题,管理的变革与创新问题,知识管理问题。

 

学习型组织:能对相互依赖且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出有效反应的、具有不断变革与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的组织,基础是信息和知识。学习型组织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培养应变和适应能力,二是培养创新能力。为此,学习型组织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取新的知识,并做好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

 

第二章            决策

第一节 决策及其分类

1、决策:是在内外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对于一定时期内个人或组织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决策,在管理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2、决策的影响因素:

  (1)决策者:决策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影响决策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2)决策环境: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3)决策信息: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流传输的过程,由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组成。

3、决策按例行性分类:

  (1)程序化决策:指涉及经常重复发生的例行性实务,能按一定的制度、方法和标准予以处理的决策。决策结果可重复使用,一般用于基层

  (2)非程序化决策:指与某些新出现的、其结构尚未被认识的一次性、突发性事件有关,无常规可循二必须按非程序化方法进行处理的决策。决策结果不可重复使用,一般用于高层

4、按决策信息的确定性程度分类(弄清区别)

  (1)确定型决策:决策结果唯一

  (2)非确定型决策:当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影响备选方案的环境因素,又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时,决策者无法得知各种自然状况发生的概率和肯定的结果,这样的决策,被称作非确定性决策。

  (3)风险性决策:决策者虽然不能准确地预测出每一种备选方案的结果,但是能通过历史数据把不

同备选方案下的各种状况发生的客观概率测算出来。

  (4)博弈型决策:又称对抗型决策,它是指若干对抗者各自采用相应的策略进行角逐,可预估策略

使用后果,专门进行策略优选的决策类型。

5、按不同组织层次决策的内容的分类

  (1)战略决策:与组织生存有关的、确定今后发展方向而带有长远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的决策。战

略决策主要是为了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确定长远的整体的发展目标。

  (2)战术决策: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针对实行战略决策目标过程中的方式、手段和资源等具体问

题而制定的决策。战术决策具有局部性阶段性的特点,直接影响的范围较小,需要经历的时间较短。

  (3)业务决策:为实现战术决策,提高业务工作效果而对日常业务工作所进行的决策。针对组织近

期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资源。

6、按决策的序贯性分类

  (1)静态决策:又称单项决策或一级决策,是指针对一定的目标变量、一定时间段和既定的约束条

件,一次性做出决断和选定行动方案,并予以贯彻执行,而不规定由于时间推移,自变量更替,约束条

件改变相机采取应变行动或后续方案的决策。通常适用于处理独立事件属性的确定型决策问题

  (2)动态决策:也称序贯决策,多级决策。由于时间推移、自变量转换、约束条件改变而相机采取

一系列应变行动或后续方案的决策。通常处理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第二节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1、群体决策的优势

(1)群体决策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

(2)群体决策能够利用多元化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

(3)群体决策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有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

2、群体决策存在的问题

(1)决策效率低下

(2)容易为个人或子群体所左右

(3)很可能偏离组织目标。不同部门的管理者往往关注于本部门的利益,处理不当,很可能出现决策

目标偏离组织目标而偏向个人目标的情况

(4)责任不清。群体成员对于决策结果共同承担责任,这样会降低成员的责任感。

3、群体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决策的有效性,即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决策的开放性,决策群体不受个人特定的见解所支配。决策的合理性,采用合理的决策程序作出合理的选择。

 

第三节 决策过程

0、决策的基本原则

满意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应变原则,可行性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1、制定决策的步骤:

  (1)诊断问题并确定决策目标:

       ①开展调查研究,进行问题诊断

       ②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规定消除差异的要求和程度

       ③比较并优选目标

  (2)制定备选方案:遵循详尽性和互斥性原则

  (3)评价和选择方案:

       ①审查方案的可行性

       ②审查方案的可比性:满足需要、耗费、价格

       ③审查方案的有效性

       ④系统分析,综合评判。遵循整体优化原则

  (4)方案的实施和追踪

 

 
 

 

 

 

 

 

 

 

 

 

 

 

 

 

 

如何克服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一、运用创造性思维,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二、注重时间费用关系,不要一味的追求信息的完备性和最优解

三、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一方面,要引入群体决策制度;另一方面,应严格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准确把握事态发展趋势,避免个人主观决断带来的损失

 

 

第四节 决策方法

1、决策树(注意画图规范,结论要有选择,不要的方案可以划掉):

决策树以决策点为出发点引出若干方案枝,每个方案只都代表1个可行方案。在各个方案枝末端有一个自然状态节点,从状态节点引出若干概率枝,每个概率枝表示一种自然状态。在各个概率枝末梢注有损益值。

决策树法的步骤一般是:

(1)绘制决策图;

(2)计算期望值;

(3)比较不同方案的期望值,选出合理决策方案。

 

 

 

 

 

 

 

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1)悲观决策标准:在比较每一方案的极小条件收益值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条件收益值最大的方案

  (2)乐观决策标准:在比较每一方案几大条件收益值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条件收益值最大的方案

  (3)折中标准:先确定一个乐观系数

  (4)推理标准:可用简单算是平均法确定替代方案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

  (5)最小最大后悔值标准:比较每一自然状态下最大后悔值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数值最小的方案。

       后悔值=某自然状态下最大的条件收益一该自然状态下各方案的条件收益

3、书P58.5

 

第三章            计划

第一节 计划的特点与目的

1、计划:根据组织内外条件的变化,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制定战略,建立一个分层的计划体系等一系列统筹、规划活动的总称。

2、计划的特点:

  (1)计划着眼于组织的未来

  (2)计划的实质是要保证组织行动的有序性

  (3)计划的本质是要经济的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

3、计划的目的

  (1)为组合成员指明活动方向,协调组织活动

  (2)降低组织活动风险,计划工作可以周密细致的预测,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降低活动风险

  (3)提高管理效率,计划的本质是合理配置和利用组织资源,良好的计划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

利用的盲目性,从而减少重复和浪费性的活动,提高管理效率

  (4)促进有效控制,计划是控制的基础。

 

第二节 计划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1、按计划的重要性划分:

  (1)战略计划:有关组织活动总目标和战略方案的计划。分为总体战略计划和经营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的特点是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内容抽象

  (2)战术计划:指有关组织活动具体如何运作的计划,主要用来规定组织目标如何实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细节

2、按计划的时间长短划分:

  (1)长期计划:通常为3年或5年以上

  (2)中期计划:通常为1——3年

  (3)短期计划:时间跨度通常为一年

PS:一般情况下,战略几乎就是一种长期计划,但长期计划不一定就是战略计划

3、按计划的空间范围划分:(1)综合计划;(2)专业计划

4、按计划的详见性划分:(1)指导性计划;(2)具体计划

5、计划的影响因素:

  (1)组织的规模和管理层次

n  大规模组织的计划种类比小规模组织多

n  高层多制定指导性战略计划,而中基层多制定具体的或作业计划。

  (2)组织的生命周期

n  形成期:指导性计划

n  成长期:短期的具体计划

n  成熟期:长期的具体计划

n  衰退期:短期的指导计划

  (3)环境的不确定性     

n  简单稳定环境:长期具体计划

n  复杂动态环境:短期指导性计划

  (4)未来的许诺(跨期)

n  许诺即对未来的承诺

n  未来的许诺越大:长期的指导性计划

n  未来的许诺越小:短期的具体计划。

  (5)组织文化      

n  手段倾向型:侧重于具体计划

n  结果倾向型:侧重于指导性计划

 

第三节   计划工作流程

(1)    调查研究,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2)    确定目标并制定总体行动方案

(3)    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机构

(4)    综合平衡,处理好计划与各种制约条件的协调及计划之间的相互衔接

(5)    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完成执行计划是实现总计划的基础

(6)    常用计划

 

第四节 目标管理与滚动计划法

1、目标管理:组织自上而下地确定一定时间管理工作目标,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

2、目标管理的特点:

  (1)自始至终以计划目标为中心

  (2)目标的执行者就是目标的制定者

  (3)重点强调目标的实现

  (4)强调自我检查和评价

3、目标管理的步骤:

(1)目标的设立与展开

(2)目标的实施:

n 逐级授权

n 指导和帮助

n 组织支援和协调

(3)目标成果评价

    ①确定目标成果评价要素:目标完成程度B、目标复杂程度C、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D

      A=B×(1+C%+D%)

    ②自我评价。

    ③群众民主鉴定,初步结论。

    ④上下协商,作出最后结论。

4、滚动计划法: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滚动顺延,把近期计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5、滚动计划法的编制程序

(1)通过调查和预测,掌握各种有关情况,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的计划

(2)在一个计划期终结时,摸清计划的执行结果,找出差距,了解存在的问题

(3)分析组织内外条件的变化,对原计划尚未执行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订

(4)根据修改和调整的结果,又按近细远粗的原则,将计划期向前滚动一个时期

6、滚动计划法的优点:

   (1)保持计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2)提高计划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能把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紧密衔接,既有利于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又有利于完成近期任务。

 

第五节 计划的定量方法

1、盈亏平衡分析法(问题不局限与销量,包括价格、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做盈亏平衡图)P72

2、线性规划法(结论、回答、数量的单位——是否有小数)P73

3、网络计划法:指以网络图的形式反映和表达计划的安排,协调和控制工作的进度和资源消耗,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有效的计划方法。

4、网络计划法主要适用:一次性的大规模工程项目。

5、网络图(画图规范、尽量不要用虚线、可能改变某个作业的时间)P78

6、活动最早开工时间

7、活动最迟完工时间

 

第四章            组织

第一节 组织设计

1、组织:(1)作名词用,组织:指的是按一定规则建立起来的人的集合体;(2)作动词讲,组织:指的是组织工作,即对人的集合体各个成员的角色安排、任务分配。

组织职能,根据组织的目标,将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进行的各项工作加以适当的划分和归类,设立必要的部门,委派适当的人员,赋予适当的职责,授予相应的权力,分工负责并进行协调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按组织的目标性质以及由其所决定的基本任务:(1)政治组织;(2)经济组织;(3)军事组织;(4)学术组织;(5)教育组织;(6)宗教组织

3、按组织人数的多少:(1)大型组织;(2)小型组织

4、按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划分:(1)独立组织;(2)非独立组织

5、按组织的运行机理可以分为:

(1)机械式组织:严格的层级关系、固定的职责、高度的正规化、正式沟通为主、集权

(2)有机式组织:合作性关系、灵活的职责、低度的正规化、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结合、分权

6、组织设计的内容:

  (1)上层决策组织系统的设计

  (2)生产经营指挥系统的设计

  (3)职能或参谋组织系统的设计

  (4)组织体的设计

  (5)信息系统的设计

7、影响管理组织设计的因素


相关话题/管理学通论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管理学通论下篇重点知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考研专业课)
    管理学通论(下篇) 第八章~第十四章 第八章 战略管理 第一节 战略及战略管理的内涵 1、 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谋求长期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经营活动做出的长远的、系统的和全局的重要谋划。 2、 (1)总体战略,又称公司战略。根据企业的目标,选择经营领域,合理配置企业所需的资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
  • 张中华《管理学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675.html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上篇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 管理导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决 策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计 划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组 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