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四大专题(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01



《时报》:

名词解释:时报:是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904.6.12创刊于上海。为防止清廷迫害,“挂洋旗”经营。粱参与筹办与撰稿,狄楚青主持。该报主张君主立宪。为和《申报》竞争,该报在业务上锐意革新,为我国报业进步、发展做出了贡献:1首创“时评”专栏2辟有“小说”专栏,首创副刊《余兴》,小说家包天笑主编3首创对开报纸,两面印刷,分栏设目。

最重要的是首创“时评”专栏,陈景韩以“冷”、“冷血”等笔名写的短评,辟有小说专栏,首创副刊《余兴》,小说家包天笑主编。内容半是伤,也有创新;首创对开报纸,两面印刷;分栏设目。

大革命时期:

民国前后《时报》的改革:1刊载“专电”2最早刊载“北京特约通信”3副刊方面,一创刊就注重文艺

五四时期,《时报》对报界的最大贡献是在1920年创刊了《图画周刊》,是为我国有现代画报之始。

1921年,黄伯惠接手《时报》,走的是一条“黄色新闻”路子:

1是在内容和版面上,大量刊载社会新闻和体育新闻来吸引读者。2采用当时最新式的彩印设备

时报以辛亥革命为界,前期欣欣向荣,后来走下坡路,1939停刊。

《大公报》:大公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新记公司时期的大公报,以及“四不”原则。 两个名词解释:

大公报:1902天津,英敛之得洋人支持,自任社长创办。该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由英敛之主持,宣传改良思想,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著名报纸;2由王郅隆接受,成为亲皖系亲日的报纸;3由新记公司接班,成为有全国影响的报纸;4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大》仍于香港出版,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新记大公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的新记公司接办而复刊。吴鼎昌独资五万元自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季鸾任总编辑兼副经理。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人之旨趣》,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深得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欢心,成为北方大报之一。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它采取“小骂大帮忙”的宣传手法,既讨好蒋介石,又迷惑一般读者。新闻业务和经济管理也锐意改革,退出了不少有益于发展的举措,事业蒸蒸日上。1936年上海版创刊,深入中国报业中心。

对于“四不”原则的评述:

1926年,张季鸾在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人之旨趣》,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1不党:该报强调与当时中国各党派均无任何裙带联系,但不党不代表中立,也并不敌视各党,而是原则上平等的看待各党,纯粹站在公民的角度发表意见。

2不卖:强调不以言论做交换,以经济独立保证言论独立。

3:不私:强调该报没有私用,给社会各方力量提供平台,强调报纸的社会服务功能。 4不盲:强调该报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不盲争。

“四不”的提出,是对中国新闻发展的成功与失败的借鉴。它实际上完整地提出了“文人办报”的理论,广泛吸取了“政治家办报”(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商业办报”(强调经营管理)两者的优点,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章报国”理念。“四不”体现了该报追求客观公正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责任新闻理论在近代中国新闻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公报》坚持“四不”原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报风格。

《立报》

宝贵经验:

一,坚持“小报大办”及“大报小型化”的原则

1实行“采写与精编”的方针,即不论采用通讯社的稿件,还是转载其他报纸的新闻,《立报》都重新加工。

二,重视副刊

共有三个著名副刊,《言林》、《花果山》、《小茶馆》,分别有不同的读者对象

三,讲究营销策略,注重经营管理。

1报纸初创时期不登广告,全力以赴弄好版面,以争取读者;2报价低廉

四,办报要有不断开拓,进去的创新精神。

文人论政的传统。

专题四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改革史 党报改革史

几大重要改革

1942 解放日报

1942 新华日报

1947 晋绥日报

1956 人民日报

60年代初新闻工作改进

新时期党报新闻改革

延安整风

解放日报(延安时期):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1941.5.16于延安创刊,博古任第一任社长,它是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而成。曾出现过多刊载国际新闻、宣传报道脱离革命根据地实际的倾向。经1942延安争整风,其工作有了显著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为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仍于上海出版。

1942年春,中国与全党范围进行了整风运动,主要是整三风:反对主观主义整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党风,反对党八股整文风。核心任务是反主观主义以整学风,其目的是从思想上清算中共成立20年以来历次“左”、“右”倾错误的余毒。。

《解放日报》于整风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本身也在整风运动中收到整顿和改革。它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改版前的《解放日报》过度刊载国外通讯社消息,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党的中心工作,脱离了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军民斗争的目标。

改版后的《解放日报》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1加强了整风运动的宣传,集中力量报道整风运动开展的情况,发表了大量带指导性的文章和社论。

2加强了大生产运动的宣传和军事宣传

3积极进行反对国民党顽固派企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宣传。

整风运动后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大发展(刘家林)

1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思想

2重申了党报的性质、特征和任务

3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党性修养,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批判了“无冕之王”的观点。 4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观点

5反对党八股,梳理生动活泼的马列主义文风

6发扬党的三大作风: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三,自我批评的作风。

整风运动成就(高教版)

一,增强了党性,组织性: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于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2宣传

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3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全党办报,与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增强了群众性:1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批判“无冕之王”观点;2反映群众生活,

报道劳动楷模先进事迹;3加强通讯员工作,依靠群众办报

三,增强了战斗性:力求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外电加以分析研究改编,用它来为我们的

新闻宣传服务;成功地反击了反共舆论,批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

四,改进了文风。

五,促进了新闻理论的建设与发展:1新闻的实质与本质的讨论;2党报、党的新闻工作者,

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3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党的教科书;4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方针

《新华日报》改革

在延安《解放日报》整风改版开始不久,1942年5月,《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开始了整风运动并发表了《敬告本报读者》的社论,宣布开始进行整风改革。

《新华副刊》是整风改革的硕果,1945年9月发行,是综合副刊,反应各阶层人民生活,许多著名学者、作家、艺术家为其投稿。《新华副刊》办的很有特色,起到了团结教育人民、孤立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作用。

《新华日报》留下的经验:

1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一支团结战斗的革命队伍;

2做好统战工作,大搞企业式的经营;

3高度的原则性和必要的灵活性相结合

4内容丰富,精心编排。

《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

“客里空”来源于前苏联的话剧《前线》,剧中有个特派记者叫客里空,此人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新闻工作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7.6《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时事文体,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 意义:

1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2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但是,在该运动中,也存在“左”的偏向,误伤了一些好人。

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人民日报》改革

背景:1949新中国成立至1956,社会主义的新闻传播事业体制基本确立,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2对苏联的经验与做法照抄照搬。因此,新闻机构日趋单一化、新闻宣传日益公式化,是当时新闻界存在的一个最根本问题。1956 四月份,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之后又提出了《论十大关系》,成为了新闻改革的指导方针。五六月,刘少奇与新闻工作者进行了几次谈话,为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为社会主义新闻改革确定了指导方针。

7月1日《人民日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宣告改版。其社论《致读者》总结了创刊八年的功绩,也承认了许多缺点,把改革的重点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扩大报道范围;第二,开展自由讨论,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群众性的讨论中逐渐得到答案;第三,改进文风,报纸上的文字应该琉球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并且言之成章。

改版后,面貌一新,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新闻报道。改版后,新闻报道数量明显增多。此外,言论明显改进,《人民日报》的社论以及其他的评论文章,材料广泛,大多短小生动,没有空话,出现了一些从实际中提出问题进行批评分析的好文章。

《人民日报》改革工作之后,全国的新闻事业掀起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新闻工作改革热潮。

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与意义:

1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

2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办好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经验;

3这次改革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

当然,这次改革也有偏颇之处,在反对教条主义时,有的人走向另一极端,全盘否定建国后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受益的一面。对待旧中国资产阶级报纸的问题上,有些人主张不加分析地批判。

大跃进

大跃进中,新闻工作者关注了极大的热情,虽然由于全局指导思想失误,但是还是去的了一些成果,其中一些具有重要的价值。

1提倡政治家办报

2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3新闻业务的改进:1新闻报道快乐,重视时效性;2评论多而活,重视针对性;3版面新颖活泼,图文并茂

4创办理论刊物热潮和宣传功能群众学习理论

5大力贯彻全党办报方针

6中国记协成立

7新闻教育的发展

60年代初的新闻工作改进

1. 新闻传播事业的调整

经历了1958的大轰大嗡,1959的高调批判之后,1960开始进入了调整期。新闻事业压缩了规模、精简机构和人员。但在调整时期,晚报有了巨大的发展,这和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和当时较为宽松的政治氛围有关。

相关话题/中国新闻事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