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四大专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01



专题二:上海的新闻事业发展要览,上海地区的报刊变迁 上海是近代现代中国的新闻事业中心,也是很多重要的政治事件的发生地,所以,系统的梳理一下上海的报刊发展历程,对于学习理解中国新闻事业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有可能会专门考有关上海某一时期的新闻事业的题)这个专题的时间跨度很大,几乎囊括了中国新闻事业史的所有主干内容,甚至可以说,上海就是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部戏的主角。以此来提醒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同学,端正自己的态度,来认真严肃的对待这一部分。由于内容过于庞大,所以,涉及到具体的报纸,参照我之前整理的《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 报刊机构篇》,又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希望大家能同我一同整理,改进,精炼这一部分的内容。 鸦片战争后(洋人办报,木有国人的说,这个时期很虎,出了很多大报纸)

上海新报:1861,与《申报》进行中国新闻界第一次竞争。

申报:1872,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具体历程参照“大报专题”

新闻报:1893,仅次于《申报》第二大报,同参照“大报专题”

字林沪报:1882,字林洋行创办,《上海新报》的儿子报,半酱油报,最好背下

字林西报:外文报纸的代表,对于我们考新闻史的不重要,但是进行近代史研究就是份特别重要的报纸了(废话多了点,是个酱油报)

戊戌变法(主要是维新派的党报):

强学报:上海强学会发行,只出了三期,战斗力为零的渣滓,瞄一眼知道有这个东西就行了。 时务报:1896,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派报纸,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就是在这张报纸上写的 时报:1904由狄楚青创办,进行了不少业务改革,对报界影响巨大,参照“大报专题” 辛亥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成为新闻事业和革命舆论中心的原因:

1上海有租界可资利用

2上海地区交通便利发达、工业、商业发达,文化繁荣,印刷设备先进,这些都为办报提供了物质基础。

3这一时期革命派报刊的主持人多半是光复会会员,而光复会成员多半为江浙人,大都活跃在上海。

大陆:1902年,革命派杂志,鼓吹革命,革命派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个刊物

童子世界:1903年,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以青少年为读者的刊物。

《苏报》案:《苏报》1896创刊,1902改革,1903出事,参照名词解释

《苏报》案后继起的报刊:《国民日日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中国白话报》、《二十世纪大舞台》,都是酱油报。

于右任与竖三民:《神州日报》1907之后,于创办了三张报纸,因为开头都是“民”字,都在上海出版,而且时间上又相连,所以叫竖三民:《民呼日报》1909《民吁日报》1909《民立报》1910 参照名词解释。

民初——袁世凯篡权

1二次革命前

民立报:开始不反袁,1913,宋教仁案发生后,积极反袁,遂被袁世凯封杀。

横三民:《民权报》,1912,戴季陶、何海鸣主编,影响最大。《民国新闻》1912吕志伊。《中华民报》1912。“竖三民”反清,“横三民”反袁,参照名词解释。

2二次革命失败后

《中华新报》、《民国日报》、《民国》、《甲寅》几个酱油报

副刊:从民国成立后到五四前夕,这一段时间我国报纸副刊进一步发展。不少报纸增设了副刊性质的栏目或版面。这些副刊的编辑和撰稿人不少是“南社”的社员。而这些南社社员一部分发展为“鸳鸯蝴蝶派”的健将。“鸳鸯蝴蝶派”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一个主要以产出娱乐性文学为主的特殊学派。

《民权报》副刊上的言情小说是“鸳鸯蝴蝶派”的滥觞。《申报》的《自由谈》供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时报》的《余兴》,这是包天笑的副刊生涯的起点。

五四时期(北京是主角,出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新青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后,1920复迁回上海,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成为了发起组的机关刊物。1921党成立后,成为党的宣传机关。

星期评论:孙中山创办的酱油报,1919.

四大副刊:《学灯》——《时事新报》副刊 《觉悟》——《民国日报》副刊 其余两个为北京的,参照名词解释。

共产党:1920创,1921停刊,中共机关半公开理论刊物。酱

中俄通讯社:酱

大革命时期(最繁荣期)

向导:1922, 中共第一个机关报《向导》,蔡和森主编,参考名词解释

《先驱》半月刊,《少年》:酱

中国青年:1923,团中央机关刊物,参照名词解释

劳动周刊 工人周刊 中国工人:酱

五卅运动:

《热血日报》:1925,中共出版的第一个日报,主编瞿秋白,名词解释。

《诚言》事件:1925 参照名词解释

企业化大报的变化及改革: 申报、新闻报:1物质设备和技术条件的极大改善2经营管理得到高度重视,广告收入也日记增多,成为报纸的经济命脉3报纸版面又有了很大变化,两报都增长扩版,增辟各种专栏、专刊。

申报在史量才接管后的措施:

1兴建馆屋,更新设备,扩大规模2增长扩版,增辟专栏,增出专刊3注重发行与广告 时报:

在民国前最大的贡献是首创了“时评”专栏。

民国前后《时报》的改革:1刊载“专电”2最早刊载“北京特约通信”3副刊方面,一创刊就注重文艺

五四时期,《时报》对报界的最大贡献是在1920年创刊了《图画周刊》,是为我国有现代画报之始。

1921年,黄伯惠接手《时报》,走的是一条“黄色新闻”路子:

1是在内容和版面上,大量刊载社会新闻和体育新闻来吸引读者。2采用当时最新式的彩印

设备 时事新报:1新闻采访上,最早有了专任的外勤记者2在内容和版面上,首创专栏新闻。

新闻教育:上海圣约翰大学1920创办“报学系”。

十年内战

这一时期,上海为国统区,集中了国民党反动新闻事业,和共产党秘密出版的低下报刊。1931年的918事变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使得日军在我国横行霸道,民族矛盾激化,在国统区内,以北平和上海为中心,不少宣传抗日救亡的报刊蓬勃发展起来。

左翼新闻记者联盟:1932成立,参照名词解释

《生活》周刊、《大众生活》、《抗战》:1925 1935 1937在上海创办,《生活》和《大众生活》是最为著名的抗日救亡报刊,参照邹韬奋名词解释。

《立报》:1935创刊,积极宣传抗日,“小报大办”,参照人物专题。

《申报》改革:

背景: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通过种种手段,限制言论出版自由,使得曾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史量才对此极为愤恨。1931年后,史量才开始于宋庆龄、陶行知、黄炎培等进步人士接触,政治思想、办报方针开始转变,1931进行改革工作。

改革内容:

1以时评开始起飞:紧密联系形势,指出时局发展趋势,反映民众的感情和要求。

2对副刊《自由谈》进行改革,《自由谈》原来是“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改版后变成了左翼知识分子抨击时政的园地。

3还增添了专论和各种周刊

4 1932是《申报》创刊60周年纪念,他兴办各种社会文化事业,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新生》事件:1935 参照名词解释

新闻教育: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创办 1929

抗日战争

1937.11国民党从淞沪撤退,日军占领上海,1941珍珠港事件,这段时间内,上海租界被称为“孤岛”。

这段时期内,上海的抗日报刊可分为四类:1中国共产党领导主持的报纸2进步、爱国人士主办的报刊3原上海出版的商业化、企业化大报4是国民党主办的报纸。

洋旗报:利用英法美与日本的矛盾来开办的报纸,参照名词解释。专题三 大报史

申报 新闻报 时报 大公报 判断标准主要以时间跨度和教科书的重视程度而言,这几个报纸已经不能用简简单单几个名词解释来进行理解,着眼点放在这些大报的办报经验和改革历程上。

《申报》:

名词解释:

申报:由英商美查创办于187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大报,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一英里为主。《申报》击败《上海新报》的竞争也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一次竞争。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在史的主持下,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著名大报之一。九一八、一二八后态度去向激烈,报纸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宪政”,要求抗日,刊载民主自由言论,鲁迅、矛盾、巴金等常在该报发表文章。1934史量才被害后,言论趋于保守。1937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日本检查被迫停刊。抗日时期,成为日伪报刊,抗战后被国民党接收。1949上海解放后停刊。前后历时78年,被誉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与《上海新报》的竞争

《申报》措施:压低报价;刊登文艺性材料。《上海新报》:一方面,改革版面,增加内容,免费刊登文人作品,美化版面;另一方面,降低报价,蚀本做生意。

早期申报的论说和新闻:最重视“论说”,首开我国报纸政论的先河。最早采用连续性报道的方法,报道重大社会新闻(杨乃武案);最早进行战地采访活动(日军兴兵台湾);最早利用电报传递新闻。

大革命时期的改革(申报也是“诚言”事件的主角之一)

1物质设备和技术条件的极大改善2经营管理得到高度重视,广告收入也日记增多,成为报纸的经济命脉3报纸版面又有了很大变化,两报都增长扩版,增辟各种专栏、专刊。 申报在史量才接管后的措施:

1兴建馆屋,更新设备,扩大规模2增长扩版,增辟专栏,增出专刊3注重发行与广告

十年内战时期《申报》改革:

背景: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通过种种手段,限制言论出版自由,使得曾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史量才对此极为愤恨。1931年后,史量才开始于宋庆龄、陶行知、黄炎培等进步人士接触,政治思想、办报方针开始转变,1931进行改革工作。

改革内容:

1以时评开始起飞:紧密联系形势,指出时局发展趋势,反映民众的感情和要求。

2对副刊《自由谈》进行改革,《自由谈》原来是“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改版后变成了左翼知识分子抨击时政的园地。

3还增添了专论和各种周刊

4 1932是《申报》创刊60周年纪念,他兴办各种社会文化事业,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抗日战争时期:1937因不接受日军检查而停刊,后假借外国人名义出版。1938复刊,此后的三年,用尽一切机会、办法宣传抗日救国,打击汪伪。报馆遭受多次袭击,工作人员多人遭受暗杀、绑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孤岛”彻底沦陷,《申报》落入了日伪手中。

《新闻报》:创刊于1893年,是旧中国地位仅次于《申报》的第二家大报。以“经济独立”、“无偏无党”为宗旨。

内容上,在商言商,有柜台报之称。

竞争策略:尽量降低报价;想方设法扩大发行量;千方百计拉广告

经营的经验和特色;扩大新闻来源,增大新闻量;注重发行和广告;注重完善、更新设备;深具竞争意识。

大革命时期的改革:

专门设立“推广科”和“准备科”,负责推销报纸和编辑报纸广告。聘专职人员到各地推销,设立分馆、分经销处,曾创中国大型日报发行的最高纪录。人称“广告报”。

1929被史量才购下大部分股权。


相关话题/中国新闻事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