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问题整理(5)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9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准备金数量,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商业创造能力和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5、货币政策时滞:指货币政策从指定到活动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过的一段时间。
6、回购协议:回购协议广义上指的是有回购条款的协议。狭义指的是在回购协议市场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的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协议期满时,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回购协议从即时资金供给者的角度来看又称为"反回购协议"。
二、简答
1、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 
(1)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2)货币政策各个目标之间既统一又矛盾。从长期看,这些目标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但他们之间也有矛盾: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需求的继续增长而产生的,因此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存在。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常常伴随物价的上涨。在经济衰退时期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但会造成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相对过多,导致物价上涨。相反,在智利通货膨胀时,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阻碍经济增长。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对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以物价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常常会影响到国际收支平衡。如果针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降低货币供应量,则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利率的提高有可能导致资本的流入,资本项下出现顺差,同时由于国内物价上升的势头减缓和总需求的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常项目下也可能出现顺差,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相反,若片面追求贸易平衡而认为制造货币贬值以刺激出口,也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
4)物价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的矛盾
中央银行为实现物价稳定,会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公开市场业务),这会影响债券价格,进而使利率发生波动,金融市场变得不稳定。相反,中央银行若以稳定利率为目标而变动货币供应量时,又会通过队总需求的作用而导致物价不稳定。
5)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就业人数增加,收入水平提高,使得进口增加,出口相对减少,从而扩大国际收支逆差。为了减少逆差,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抑制国内需求,这又导致失业增加。
6)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国内经济增长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增强,从而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同时国内本来用于出口的一部分商品也因此转为国内需求,若出口贸易的增长不足抵消这部分需求,就会导致贸易收支产生逆差性的影响。
2、简述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内容及其构成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
(3)直接信用控制:利率控制、信用配额管理、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特别存款、间接信用控制
3、简述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供应量变动来引起总支出、就业、物价等经济变量的变化,以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4、简述央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及其常用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以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一些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这些变量就是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面,从货币政策的运用到产生效果之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过程中有必要了解政策工具是否得力,估计政策目标能不能实现,这就需要借助于中介目标的设置。
(1)选择标准:
1)可控性:即是否易于为货币当局所控制。
2)可测性:一是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二是有较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3)相关性:是指只要能达到中介指标,央行在实现或接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方面不会遇到障碍和困难。
(2)常用中介指标:
1)利率:可控性强;可测性强;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需求。
2)货币供应量 
5、简述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1)货币政策时滞: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效果,需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为货币政策时滞。(内部时滞、中期时滞/信用市场时滞、外部时滞)
(2)货币流通速度
(3)微观主体预期
(4)其他因素:体制因素;金融创新
6、简述货币政策的时滞及其种类
(1)内部时滞:是指自经济现象发生变化,需要采取对策加以矫正始,直至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为止的时间过程。
认识时滞:即当经济现象发生变化时,有些中央银行由于经济资料缺乏或决策者反应较慢,不能明确判断此种经济形势变化的意义极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后,中央银行才能获取准确资料,取得明确认识,决定开始研究对策。这段时间就是认识时滞。
行政时滞:即中央银行明确经济形势变化的性质及其将产生的影响后,将立即对此种经济形势研究可行的对策,但研究与行动都需要耗费时间,在决定实施何种政策工具之前的时间过程叫作行政时滞。
(2)中期时滞:指自中央银行采取行动以致对金融机构发生影响,使金融机构改变其利率或其他信用情况,以便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力的实践过程,所以也称为信用市场时滞。
(3)外部时滞:自金融机构改变其利率和行用供给量始,至对实质经济产生影响的实践过程,叫作外部时滞。
决策时滞:利率和信用条件改变后,个人与厂商面对新形势,改变自己的投资决策或支出决策,在采取行动之前,这段时间称为决策时滞。
生产时滞:个人和厂商局的定支出意向后,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产生影响,这段影响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生产时滞。
7、再贴现政策及目的
(1)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再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
(2)主要是控制货币供给量,但还有一个作用是使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防止金融恐慌的效应。
三、论述题
1、论述央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及其优缺点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既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也有一定效果,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产生“告示作用”。此外,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防止金融恐慌,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在运用此项工具时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而且再贴现率的调整有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并可能会引起公众误解;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在于: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由中央银行自己控制;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操作迅速,不会有延误。当然,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商业银行强制性影响比较微弱。
2、结合0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分析央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有效调控调节;
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操作迅速,不会有延误。但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商业银行强制性影响比较微弱。
3、为抑制通货膨胀,央行可以采取哪些货币政策调控措施
(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回笼货币,减少经济体系中的存量。
(2)提高利率,如提高再贴现率、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利率等。利率的上升促使人们将更多的钱用于储蓄,从而使消费需求减少,利率的上升使投资成本上升,对投资需求也有抑制作用。
4、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利弊
固定利率的利弊。固定利率在核算上简单方便,使得借贷成本一目了然,便于投融资双方制定资金计划。但对于长期借贷双方而言,风险较大。
浮动利率的利弊。浮动利率为投融资双方提供了管理利率风险的可能,在核算上更精细,但也更复杂,同时也免除了利率风险。但不便于计算和预测收益与成本。
5、为防止人民币升值,央行在外汇市场购买美元,这一行为对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的影响 央行为抵消这一影响该怎么操作
央行在外汇市场购买美元是用基础货币购买的,也就是央行对社会注入了基础货币,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基础货币的增加也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抵消这些影响的操作是应该采取相反的货币紧缩政策,如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在债券市场抛售债券和提高再贴现率
5、法定准备金为零是否会使信用的创造无限扩大
不会无限制扩大,因为银行为了自身的稳定和健康的发展,还是会准备一些超额准备金的以备提取。这样超额准备金率就不会为零。而社会公众还会持有一部分现金,这就造成现金漏出,进而影响现金存款比率。这样货币乘数并不是无限大,一定得基础货币不能使信用无线扩大。
6、什么是货币局制度
是指政府以立法明确规定,承诺本币与某一确定外国货币之间可以以固定比率进行无限制兑换,并要求货币当局确保这一兑换义务的实现的汇率制度。这一制度是货币发行制度和汇率制度的结合。说它是货币发行制度,因为他以法律形式规定当局发行的货币必须有外汇储备和硬通货的全额支持。其次他才是一种汇率制度,保证本币和外币之间在需要时间按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无限制兑换。
7、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利弊
固定利率的利弊。固定利率在核算上简单方便,使得借贷成本一目了然,便于投融资双方制定资金计划。但对于长期借贷双方而言,风险较大。
浮动利率的利弊。浮动利率为投融资双方提供了管理利率风险的可能,在核算上更精细,但也更复杂,同时也免除了利率风险。但不便于计算和预测收益与成本
8、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与优缺点
“存款准备金”的特点是典型的规模可测、可控资金,只要 “机构专业”、“规模合理”、“科学运营”,就会发挥既能控制“热钱”、“准热钱”,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1)优点
1)作用快速有力
2)作用呈中性,对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产生相同影响。
3)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无法替代的作用
4)强化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和监管金融机构的能力
(2)缺点
1)作用效果过于猛烈
2)准备金比率频繁变动会给银行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相关话题/货币银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