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考研微生物资料(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9



菌落边缘一般看不到细胞可见球状,卵圆状或假丝状细胞有时可见细丝状细胞可见粗丝状细胞

气味一般有臭味多带酒香味带有泥腥味往往有霉味

原因:因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和生理类型不尽相同,所以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各自的特点。

8、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酵母菌和霉菌为真菌,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而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

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

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

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

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

13、什么叫锁状联合?其生理意义如何?

锁状联合: 担子菌亚门中多数担子菌的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于菌丝的分隔处形成的一个侧生的喙状结构称锁状联合。

生理意义:保证了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每节(每个细胞)都能含有两个异质(遗传型不同)的核,为进行有性生殖,通过核配形成担子打下基础。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的鉴定标准,凡是产生锁状联合的菌丝均可断定为双核。锁状联合也是担子菌亚门的明显特征之一。

14、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结构?

1) 营养菌丝体:伸入培养基吸收营养;

2) 气生菌丝体:向空中生成,形成繁殖器官。

营养菌丝的特化结构:①假根②吸器③附着枝附着胞⑤菌核⑥菌索⑦匍匐菌丝⑧菌环和菌网 气生菌丝的特化结构:子实体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1、名词解释:病毒,真病毒,亚病毒,噬菌斑,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菌,溶原性。

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的病毒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

噬菌斑:当一个噬菌体感染一个敏感细胞后,隔不久即释放出一群子代噬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中,它们通过琼脂层的扩散又侵染周围的宿主细胞,并引起它们的裂解,如此经过多次重复,就出现了一个由无数噬菌体粒子构成的群体-噬菌斑,它是透亮不长菌的小圆斑,每一个噬菌斑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结合,随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或溶源噬菌体。

溶原菌:含有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

溶源性--噬菌体附着或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一道复制。

2、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体制?每种对称又有几类特殊外形?

①螺旋对称型-TMV 呈直杆状,中空

②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外形呈典型的二十面体

③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体呈蝌蚪状

3、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①吸附噬菌体尾丝散开,固着于特异性受点上。

②侵入尾鞘收缩,尾管推出并插入到细胞壁和膜中,头部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中,而蛋白质衣壳留在细胞壁外。

③增殖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注入细胞的核酸操纵宿主细胞代谢机构,以寄主个体及细胞降解物和培养基介质为原料,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并合成蛋白质外壳。

④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T4噬菌体包括头部、尾部),并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粒子。

⑤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成熟后,脂肪酶和溶菌酶促进宿主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

4、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 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至细菌细胞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最短时间。又可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

裂解期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

平稳期指被感染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

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名词解释:自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营养,营养物,C/N,氨基酸自养型生物,氨基酸异养型生物,生长因子,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培养基。

自养微生物: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以无机氮化物作为氮源,通过细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获得的能量的微生物。

异养微生物:以有机物为碳源,光或有机物分解为能源的微生物。

营养: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

营养物:能为机体生命活动提供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的生理环境的物质称为营养物。

C/N比:所谓C/N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

氨基酸自养型生物:不需要氨基酸作为氮源的,它们能把非氨基酸类的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

氨基酸异养型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氮源。

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大量元素:凡是生长所需浓度在10-3~10-4mol/L范围内的元素,可称为大量元素,包括P、S、K、Mg、Ca、Na和Fe等。

微量元素:凡是生长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范围内的元素,则称为微量元素,包括Cu、Zn、Mn、Mo、和Co等。

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它具备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且其间比例合适。

2、指出四大类微生物的最适生长pH范围及常用的培养基名称。

细菌(PH 7.4-7.6)--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真菌(自然PH)--马铃薯培养基

霉菌(PH 7.0-7.2)--察氏培养基

放线菌(PH 7.4-7.6)--高氏一号培养基。

3、指出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

(一)碳源(二)氮源(三)能源(四)生长因子(五)无机盐(六)水

4、试比较细胞膜运输营养物质的四种方式。

比较项目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因移位

特异载体蛋白

运送速度

溶质运送方向

平衡时内外浓度

运送分子

能量消耗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

载体饱和效应

与溶质类似物

运送抑制剂

运送对象举例





由浓至稀

内外相等

无特异性

不需要

不变



无竞争性



H2O、CO2、O2

甘油、乙醇、少数氨基酸、盐类、代谢抑制剂有



由浓至稀

内外相等

特异性

不需要

不变



有竞争性



SO42+、PO43+、糖(真核生物)有



由稀至浓

内部浓度高得多

特异性

需要

不变



有竞争性



氨基酸、乳糖等糖类、Na+、Ca2+等无机离子无



由稀至浓

内部浓度高得多

特异性

需要

改变



有竞争性



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嘌呤、核苷、脂肪酸等

5、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以EMB培养基为例,分析其鉴别作用的原理。

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能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它种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就称鉴别性培养基。

EMB作用原理

其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低酸度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因此试样中的多种肠道细菌会在EMB培养基上产生相互易区分的特征菌落,因而易于辨认。尤其是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搪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染上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

6、什么是单功能营养物、双功能营养物、多功能营养物?

单功能营养物:一种营养物有一种营养要素功能,该营养物称为单功能营养物。 双功能营养物:一种营养物有两种营养要素功能,该营养物称为双功能营养物。

多功能营养物:一种营养物常有两种以上营养要素功能,该营养物称为多功能营养物。

7、试述培养基的种类。

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来分:

(1)天然培养基 (2)组合培养基

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来分

(1)固体培养基 (2)半固体培养基⑶液体培养基 (4)脱水培养基

按培养基的功能来分

(1)种子培养基 (2)发酵培养基 (3)基础培养基 (4)选择性培养基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1、名词解释:新陈代谢,生物氧化,呼吸,无氧呼吸,发酵,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Stickland反应。

新陈代谢: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总和。其中,分解代谢是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ATP)形式的能量或还原力(或称还原当量,以[H]表示)的作用;合成代谢则与分解代谢相反,是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与[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合成大分子的过程。 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呼吸:呼吸是指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经完整的呼吸链递氢,最终由分子氧接受氢并产生水和释放能量(ATP)的生物氧化方式。呼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因此又叫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发酵: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不经呼吸链而直接传递给某一中间代谢物的低效产能反应。

氧化磷酸化:又称电子传递磷酸化,是指呼吸链的递氢(或电子)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ATP的作用。

光合磷酸化: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成为光合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一些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并且这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高能磷酸键键能可以直接偶联ATP合成。

相关话题/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