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20)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9


深  居  俯  夹  城  , 春  去  夏  犹  清  。
①  ∣  -  -  ∣     -  ∣  ∣  -  -
天  意  怜  芳  草  , 人  间  重  晚  晴  。
○  -  -  ∣  ∣     ①  ∣  ∣  -  -
并  添  高  阁  迥  , 微  注  小  窗  明  。
∣  ∣  -  -  ∣     -  -  ∣  ∣  -
越  鸟  巢  干  后  , 归  飞  体  更  轻  。
        说明:没有不合诗律的地方。
 
七、标点7分,每错4个扣1分(全部只错一个不扣分);译文分13个给分句,每句1分
标点:
   (1)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2)相如虽驽,(3)独畏廉将军哉?(4)顾吾念之,(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6)徒以吾两人在也。(7)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8)吾所以为此者,(9)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0)廉颇闻之,肉袒负荆,(11)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12)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译文:
   (1)蔺相如说:“凭着秦王的威风,而我蔺相如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大臣们。(2)我虽然无能,(3)难道单怕廉将军吗?(4)但我想到,(5)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施加武力,(6)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7)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同存。(8)我所以这样做,(9)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10)廉颇听到这些话,就光着膀子背上荆条,(11)由门客引导着到相如府上赔罪,(12)说:“[我这]粗野卑鄙之人,不知道将军竟宽容我到了这样地步啊!”(13)两人终于和好,成了同生共死的朋友。
 
古代汉语自测试题(4)
(供参考)
 
一、填空:(10分)
1.每空1分,共3分
    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2.每空1分,共4分
    史传文、论说文、杂文、应用文。
3.每空1分,共3分
    肯定确认;直陈;感叹。
 
二、每词2分,共12分
1.  貌:释义术语,表示某种情貌,“……的样子”。
2.  读为:注音术语,一般是用本字注明假借字。
3.  平仄:诗词格律术语,“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声。“仄”是不平的意思。
4.  粘对:上联的对句与下联出句的平仄相同,称为“粘”;同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称为“对”。
5.  赠序:专门为赠送友人而作的文章,是一种特殊的文体
6.  箴铭:是用于规戒的文章。
 
三、每句2分,共10分
1.  用“于陈涉”、“于刘氏”作补语表示被动。
2.  用“为沛公”作状语表示被动。
3.  在谓语动词前用“被”字表示被动。
4.  在谓语动词前用“见”字表示被动。
5.  在谓语动词前后用“见”和“于……”表示被动。
 
四、每词2分,答对词性1分,在句中起什么作用1分,共18分
1.  之,代词;指共叔段,作宾语。
2.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成为主谓词组,作“废”的宾语。
3.  之,动词;表示“到……去”。
4.  其,代词;指代“郑”,作分句主语。
5.  者,代词;与“亡”组成“者”字词组,作宾语。
6.  者,语气助词;表示提顿语气。
7.  所,代词;用于动词“言”前,组成“所”字词组,作判断句主语,表示“您所说的话”。
8.  或,肯定性无定代词;表示“有的人”,作分句主语。
9.  莫,否定性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作主语。
 
五、每词2分,答对是什么词1分,说明语法功能1分,共20分
1.  曾,情态副词;表示事实不在预料中,用于否定副词前作状语,可译为“竟”、“竟然”。
2.  且,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作状语,可译为“将”、“将要”。
3.  勿,否定副词;常用于祈使句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劝阻,可译为“别”、“不要”。
4.  于,介词;与“水”组成介宾词组,作补语,表示比较。
5.  诸,“之于”的合音词;“之”,代词,指昭王南征不复之事;“于”,介词,与“水滨”组成介宾词组,作补语,表示“向水滨”。
6.  以,介词;与“诸侯之师”组成介宾词组,作“侵”的状语,可译为“率领”。
7.  为,介词;与“文惠君”组成介宾词组,作“解”的状语,可译为“替”、“给”。
8.  以,连词;连接“帅”、“伐”两个谓语动词,可译为“用来”。
9.  而,连词;用于两个动词“济”、“设”之间,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而且”。
10.  然而,两个词;是指示代词“然”和连词“而”的连用。“然”指代前文内容,“而”   表示转折,引出下文,可译为“这样但是”。
 
六、全诗平仄都标对了得10分,每错2个扣1分,不倒扣
                  ①  ∣  ∣  -  -     -  -  ∣  ∣  -
城  阙  辅  三  秦  , 风  烟  望  五  津  。
○  -  -  ∣  ∣     ∣  ∣  ∣  -  -
与  君  离  别  意  , 同  是  宦  游  人  。
∣  ∣  -  -  ∣     -  -  ∣  ∣  -
海  内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邻  。
-  -  ○  ①  ∣     ①  ∣  ∣  -  -
无  为  在  歧  路  , 儿  女  共  沾  巾  。
 
七、标点7分,每错4个扣1分(全部只错1个不扣分);译文分13个给分句,每句1分
标点:
   (1)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2)九百人屯大泽乡。(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5)失期,法当斩。(6)陈胜、吴广乃谋曰:“(7)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8)等死,死国可乎?”(9)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10)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12)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13)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译文:
   (1)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发闾左边的平民到渔阳去守边,(2)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3)陈胜、吴广都按着征发的次序被编在队伍里,担任驻扎的队长。(4)遇上天下大雨,道路不能通行,估计[到达渔阳]已经误了期限。(5)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6)陈胜、吴广就商量说:“(7)如今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8)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行吗?”(9)陈胜说:“天下的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10)我[还]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做皇帝,应当立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11)扶苏因为多次直言谏诤的缘故,秦始皇派[他]到外边领兵。(12)现在有人传说[扶苏]没有罪过,可是秦二世却把他杀害了。(13)百姓很多听说扶苏贤德,而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