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考试要点(9)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23


    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



    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



    宗教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① 地理环境对宗教的影响
1、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影响宗教习俗,而且在宗教观念上也起一定作用。例如在高大树木稀少的地区,人们会把高大树木视为神树;在西亚单调的沙漠环境里,自然而然地使人们产生了神教。
2、地理环境的气候条件影响宗教节日。例如犹太教诞生的巴勒斯坦地区冬季湿润,夏季干旱,人们农作安排也根据该自然特性,丰收节日选在收获的春夏季。
3、宗教的传播路径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很大。在扩散方向上,地理环境中的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大海等对传播造成了阻碍,致使宗教的传播只能向交通通途方向发展,如通航的河流、古代发达的陆路,都为宗教提供了一个传播途径。
4、在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宗教景观增强宗教凝聚力,也加大了对宗教的实体感觉。
② 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宗教中的禁忌比如禁止宰杀动物,会影响到生物链的平衡;对工作时间和工作种类的禁忌影响到对环境的利用途径。
2.    宗教景观会影响种植物的聚散。例如基督教的传播推广了葡萄种植。
3.    宗教思想以多种形式限制社会经济活动,进而影响地理环境。例如农业产量受劳动力投入影响,而劳动力受宗教价值观影响。
4.    由于宗教体系不同,所形成的宗教景观特征也会明显不同。
    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资207)
1)    影响生态环境
2)    影响政治版图的变化
3)    影响人口的增长、分布于迁移模式
4)    影响个人生活习惯
5)    影响区域经济活动
6)    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功能

 第十章  旅游地理
第一节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无需了解)
第二节 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旅游: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业: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
旅游系统:它是通过旅游媒介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活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旅游主体即旅游者;旅游客体即旅游产品;旅游媒介即旅游业以及贯穿在其中的旅游活动。旅游系统具有地域和功能上的完整性,以空间表现形式来看,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
客源地: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游客的来源地。旅游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形成条件主要有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旅游者具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旅游者具有闲暇时间。
目的地: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它是旅游流指向的目的区域。形成条件有旅游资源;把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的手段;社会制度环境
旅游交通:是一种为旅游者提供直接或间接交通运输服务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活动,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交通线路的建设:大尺度空间:闭环; 中、小尺度:放射状。
    旅游交通三层次
第一层次:外部交通,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属于中远距离;一般以航空和铁路为主。
第二层次:中间交通,由旅游中心城市到旅游景区,属于中短距离;一般以铁路、公路、水路为主。
第三层次:景区内的交通,属于短距离,一般以汽车、步行或特种交通工具为主。
    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
1)    客源地与目的地对应: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与主要客源国相毗邻,形成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的关系。如西欧对地中海,北美对加勒比海,东北亚对东南亚等
2)    客源地与目的地一致:一些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相应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这些国家一直都是全球国际旅游构成的主体,既是主要客源国,又是主要的接待国。
3)    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分散与集中:有的目的地的客源来自四面八方,如北京的游客来自全国或全世界的各个地方。有的客源地的目的地又相对分散。如北京的居民去北京郊区度周末,去全球各地度假。
第三节 旅游地文化特征
旅游地文化: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文化形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地文化则为灵魂。
    旅游地文化的要素:
旅游地文化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一是旅游地文化的物质要素,主要包括一个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设施等,是旅游地文化的实体层面。二是旅游地的文化行为要素,包括旅游地的风俗习惯、生活制度、行为规范等。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包括旅游当地居民的民族性格、宗教情绪,也包括旅游相关从业人员、与旅游者有直接接触的旅游地接待人员思维方式和道德情操。
    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1)    地域性:旅游地文化的地域性主要指文化的地域差异性。它的形成主有2种因素:一是自然环境,而是社会环境。
2)    大众性:当代的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大众活动。因而旅游地文化属于社会大众文化,具有一般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商品性、娱乐性等特征。旅游地文化是民间文化和俗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3)    综合性:旅游地文化的综合性是社会环境中多种文化现象额综合反应。不论是求知、求新、求美、求险等旅游文化都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多种文化需求。
4)    直观性:指旅游的客观对象直接作用于主体的视听感知,这是旅游地所具有的新奇感人的永恒魅力之一,只有这样旅游主体才能得到原有空间无法得到的新鲜感受。
5)    季节性:旅游地文化的季节性与旅游活动的季节性相适应。例如我国按纬度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气候,地域的季节性特征十分明显。
第四节 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简单了解)
第五节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    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1)旅游业的经济特征
1)    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它把社会上的物质产品组合起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
2)    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它由多种经济部门组合而成,同时受多种经济部门的制约和影响。
3)    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表现在:旅游产品不能贮存,而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非常大,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的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流行疾病等。
(2)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积极)
1、经济发展
旅游开发在不同地区所需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取决于开发地区的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和地理区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收入水平低,失业与待业程度高,工业发展水平低。完成经济转型需要大量资金、外汇,而发展旅游业赚取外汇是实现工业化的一种手段。
2、收支平衡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旅游业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赚取外汇,改善收支平衡状态。作为非贸易外汇收入的国际旅游收入是国际贸易中最大项目之一。
3、就业
一般认为,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旅游业的直接就业是由于游客的直接消费产生的。
4、税收
旅游业通过本身的经营活动,在增加外汇收入的同时,还能够带来盈利,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从旅游业发展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主要通过税收方式。
5、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旅游者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为其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部门提供了可能。
(3)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影响(消极)
1、旅游过度超前发展。由于对旅游业经济特点的片面理解,有些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旅游业过度超前发展。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只有在与旅游业有关的产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旅游业才能得到正常发展。
2、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旅游从2个方面导致通货膨胀。一是旅游者往往能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商品,零售商为旅游者服务可以极大地提高边际利润。这样的零售商在与为本地人服务的零售商的竞争中能获胜,他们能通过抬高价格转嫁给旅游者而支付较高的租金和税收,并获得高额利润。二是通货膨胀也会由于土地价格的上升而引起。
    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1、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独立关系:旅游和环境保护各自发展,互相没有接触和干扰,保持独立。
冲突关系:当旅游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时,旅游与环境就发生冲突。在某些情况下,旅游与环境的冲突关系会刺激和促进旅游目的地采取措施,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
共生关系: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业如果要成功和持久,需要对目的地的风光和历史遗产进行保护。保护重要的旅游资源也就是对潜在的旅游业投资。旅游不仅通过其自身的活动促进了环境保护,同时直接提供经济手段使保护措施得以实施。区域旅游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可用来投资维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和保护历史遗迹。
2、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与植物
① 对鲜花、苗木和真菌的采集,会引起物种组成的变化
② 有些森林火灾是由于旅游者用户不慎引起的
③ 任意砍伐树木做烧柴和帐篷,毁坏了大量幼木
④ 大量垃圾堆放,会导致土壤营养状态的改变,使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⑤ 步行旅行者和汽车交通直接对植物产生影响,当利用强度超过这一生态系统的容量时,就会对植物产生不利的影响。
(2)旅游与水质量
① 大量未经适当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水环境,对使用这些资源的旅游者的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危害。
② 过多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将加剧营养化的过程。
③ 氧的供给和分布变化会对水生动植物产生影响。水体不断增加的油物质已经对氧的供给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同时降低了旅游者在这些水体中游玩的满意程度。
(3)旅游与大气质量
旅游要利用汽车、轮船、火车、飞机,这些交通方式都会对大气产生污染。
(4)旅游与野生动物
直接影响:野生动物的捕食和繁衍规律被破坏;不加选择狩猎和钓鱼使野生动物数量下降;食肉动物与被食动物之间的关系被破坏。
间接影响: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使某些动物过量繁殖,从而引起争夺食物战争,对弱小的动物将产生致命的打击。
(5)旅游与地质
对地质景观例如钟乳石、石笋被破坏,珊瑚礁被挖走。
3、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1)对风景区
建筑污染:旅馆、餐厅等接待顾客的各种设施以不同形态结构出现,往往不能以自然美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建筑污染。
带状发展与蔓延:海滨风景区中缺乏规划控制的地方其基础设施沿海岸线蔓延,以图方便利用海滩。带状发展也会沿着山谷和风景区出现。
基础设施超负荷:基础设施因不能满足有游客的需要而导致超负荷,造成景区混乱、污染等
与本地居民隔离:风景区与周围村庄的空间分隔造成社会隔离。旅游者享受的接待设施,本地居民不能享受。
交通堵塞:交通堵塞是风景区发展的严重问题。
(2)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
城市宾馆建设征用的土地往往是在城市内居民密度比较高的区域,使城市用地更为紧张。宾馆集中的地方,常因停车场不足,交通流量大而造成堵塞,夜晚由于旅游活动噪声增加,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
    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1)    旅游地居民的态度变化: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迎到憎畏,担心自己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会受到冲击;

相关话题/人文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