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上古史期末复习资料(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1-17

3、奴隶制的发展和自由民的分化

法典中说到宫廷奴隶、穆什根努的奴隶和公民私人的奴隶。当时除王室占有大量奴隶 外,私人占有的奴隶也比以前增多,且奴隶是可以买卖的私产,法典甚至规定了奴隶的价格。奴隶劳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奴隶制的发展必然引起自由民的进一步分 化,阿维鲁和穆什根努中的少数变成了奴隶主,多数生活恶化,只能借贷。当时高利贷十分盛行,法典规定了利率,借债要有人质,这样就出现了债务奴隶。如果人 质原来就是奴隶,债主可任意转卖,如果人质是自由民,法典规定他要为债主劳动三年,第四年释放。

4、法典的阶级性

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①它严格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②它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权。

5、法典的特点

(1)施行同态复仇法,即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

(2)阶级歧视;对下层社会的赔偿低于上层社会。

(3)施行严格的、保护商业界财产的规定。

(4)颁布了许多“福利国家”的规定。

(5)具有现代人之前各民族的共同特点——队过去、现在和将来持静止的观点。 问题六:“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出兵巴勒斯坦,攻下耶路撒冷,灭犹太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拆毁城墙,大肆掠夺,放火焚烧王宫、神庙、民宅.犹太王被挖眼,用铜链锁系到巴比伦,居民大半被强迫迁徒到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

问题七:腓尼基字母

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创造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腓基字母由原始迦南字母 演化出来,是一种北闪族语言。由22个辅音字母组成,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是 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 问题八:犹太教的形成过程

犹太教的形成,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希伯来人原来信奉多神,但也有一个主神耶和华。据说希伯来人在其先祖亚伯拉罕带领下进入巴勒斯坦时,为了加强内部团结,征服迦南人,便立耶和华为主神,并和耶和华立约。这是犹太教向一神教过渡的第一阶段,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

希伯来人重返巴勒斯坦时,其首领摩西自称耶和华向他传授了十条诫律,要希伯来人遵行。这是犹太教形成的第二阶段,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

犹太教最后定型大约在公元前8—前3世纪。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新巴比伦所 灭,耶路撒冷城中数万居民被掳掠到巴比伦。沦为“巴比伦之囚”期间,重返故土、重建家园的愿望得不到实现后,只能寄托于宗教。于是,一些自称“先知”的人 在俘虏中开始传播一神教的思想,并极力宣扬犹太将在耶和华神权下复兴的说教。公元前538年,波斯灭亡了巴比伦,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建立了政治上依附于 波斯的政教合一的政权,犹太教的基本教义、教规、教仪最终确定了下来。

(犹太教教义如下:只崇拜上帝耶和华,认为他是宇宙间唯一全知全能、创造世界、决定祸福的主宰;坚信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信仰救世主,即相信上帝将派来救星使选民脱离苦难。)

问题九:大流士改革

为了加强帝国的专制统治,公元前518年起,大流士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主要内容有:

1、行政改革,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军政分权的行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实行军政分权的统治。

2、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

3、实行军事改革,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

4、制定统一的铸币制度。由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城市铸造铜币。

5、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

6、大流士一世还把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作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评价:大流士一世的改革,不仅使波斯帝国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行政制度,而且还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但是,他的改革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对被压迫阶级和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则意味着更加残酷的统治和剥削。

问题十: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

波斯帝国是西亚比非古代文明从小国到大国再到帝国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阶段;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文明作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文明提供了借鉴,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问题十一:《贝希斯敦铭文》

贝希斯敦铭文是一个位于伊朗克尔曼沙汗省的多语言的铭文。公元前522年,大流 士为波斯王,称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为了颂扬自己,他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文字把其战绩刻在悬 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它是研究波斯冈比西、大流士两朝的重要史料。

第四章 上古印度

问题一:“吠陀文献”

反映古印度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公元前600)的文献。

“吠陀”是指含有大量知识的宗教文献。“吠陀文献”包括四本吠陀本集《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达婆吠陀》和解释吠陀的书籍“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吠陀文献”设计研究古代雅利安人社会、宗教、文化的重要史料,价值重大。

问题二:种姓制度

中国古代对古印度复杂的等级制度的泛称。种姓制度形成于雅利安人征服印度的过程 中,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以家庭出身和职业来划分。种姓制度等级森严,职业世袭,禁止不同等级之间结婚,是维护贵族剥削阶级的工 具。成为阻碍古印度神会进步、国家强盛的基本阻碍。

问题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特点

第一、 各种姓社会等级世袭,地位固定不变。

第二,各种姓职业固定不变,世代相传。

第三,实行种姓内婚制。

第四,各种姓的宗教地位不平等

第五,各种姓在法律上不平等。

问题四:婆罗门教

印度古代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2千年的吠陀教,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目前是世 界5大宗教之一,信徒主要位于印度,是维护种姓制度的思想武器。该教是在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原始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教义是“梵我一致”和“业 报轮回”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是婆罗门教的鼎盛时期,公元4世纪以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弱。

问题五: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迅速传播的原因,进步性和实质 背景

(1)社会根源。总体上来讲,印度的婆罗门教及其瓦尔那制度与印度现实社会矛盾的尖锐化是佛教产生的社会根源

(2)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印度社会动荡之际,其思想领域也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因此涌现出一些新思想、新教派

(3)恒河流域成为新宗教产生的沃土。当时是印度列国时代,刹帝利在恒河流域割据称雄,婆罗门对此鞭长莫及,恒河流域成为思想的真空地带,新兴刹帝利阶级为享有与婆罗门平等的政治权利及对首陀罗进行管理,寻找新的适应新的奴隶制度统治的宗教势在必行。

基本教义

“四谛”说和“十二因缘说”。“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认为人 生有苦的现象,集谛是说明苦的原因,灭谛是说佛教产生的目的就是消灭苦,道谛是说明消灭痛苦的方法。佛教以因缘为立义,认为整个人生分为十二个互为条件和 因果联系的环节,它们构成三世二重因果业报轮回。

迅速传播的原因:

第一得到吠舍大商人和各国君主的大力支持。

第二众生平等的口号吸引了许多下层群众。

第三教义、教规易为人接受。

进步性:早期佛教打破了当时印度壁垒森严的种姓制度,提倡四姓平等,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后来佛教在亚洲各国的传播,对不同国家的政治、社会、哲学、文化与宗教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实质: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精神武器。

问题六:阿育王

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前半生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后半生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后出家为僧。

第五章 古代希腊

问题一:爱琴文明

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间的爱琴海域的上古时代的欧洲青铜文明。爱琴文明因围绕爱琴海域而得名。因以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为主,又称迈锡尼·克里特文明。 问题二:克里特文明

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450年间的爱琴海域的上古时代的欧洲青铜文明。

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源于古代希腊神话中之克里特王米诺斯的名字)。农业兴旺、海上贸易和建筑物发达,发明了尚未译解的线形文字A。公元前1450年左右由于巴尔干半岛希腊人的入侵,克里特文明结束。

问题三:迈锡尼文明

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公元前1450-公元前1100),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

迈锡尼文明墓地文化发达,青铜器和工艺品精美,建筑发达。后因王朝更替频繁和战乱相继被多利亚人趁机灭亡。

问题四:荷马史诗

古希腊记载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公元前800)的历史文献。荷马史诗相传 为盲人荷马所作,实际上是特洛伊战争以来希腊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主题都和特洛伊战争有关。荷马史诗不仅是研究古希腊 历史的文献资料,而且本身也是古希腊人精神文化的创树。

问题五:古希腊城邦的七大特点

(1)公民统治非公民(外邦人和奴隶)。

(2)每个公民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丧失土地就将失去公民权;非公民大多从事工商业等,无权拥有土地。

(3)定期召开公民大会

(4)城邦制时无职业官僚,各官职主要是履行义务,不给工资。多数公职人员选举或抽签产生,任期有限,轮番为治

(5)实行公民兵制,军队由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公民平时务农,战时从军,服军役时

装备、给养一律自备。

(6)城邦的国土一般分为农区和城区两部分,两者地位平等。

(7)城邦内没有像古代东方那样独立的神庙经济和祭司集团。

问题六:希腊人海外殖民的原因及殖民活动的后果

原因

1. 总的来说是为了缓解城邦内部危机

2. 人口增长对粮食的压力

3. 工商业发展的需要

4. 政治斗争失败的上层到海外重建自己的政权

5. 天灾

后果

(1)建立了众多的海外殖民地

(2)殖民运动缓解了希腊城邦中的内在矛盾,大大促进了整个希腊世界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3)希腊人的殖民活动是对殖民地原有居民的侵略和征服,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4)扩大了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海外市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展开和民主政治的形成,也使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和城邦分立局面长期存在。

(5)极大地拓展了希腊文明圈的范围,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客观上促进了希腊各邦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彼此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6)大范围的海外殖民活动造就了希腊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问题七: 梭伦改革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

①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恢复债务奴的自由,归还其土地,并禁止债务人以自身或家人作抵押。此外,国家还出资赎回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的奴隶。 ②修改宪法,按财产划分等级。

③改革政治机构,提高公民大会的权力,各等级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④设立陪审法庭

⑤鼓励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措施

意义

第一,改变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方向,使雅典逐渐走上了剥削异族奴隶为主的雅典型(开俄斯型)的奴隶制的发展道路。

第二,确定了雅典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使雅典走上了农工商并重的经济发展道路。

第三,扫荡了氏族制的残余,调整了自由民内部的关系,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地位,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第四,增强了国力。


相关话题/上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