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考研真题整理(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1-17



侵蚀:水蚀为主,沟壑陡坡有重力侵蚀,侵蚀差异大,植被较好的山地和梢林区、冲积平原区侵蚀轻,塬区、盆谷、

土石丘陵区居中,黄土丘陵区最严重。

土地利用:该区适宜农牧业生产,随着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牧业用地减少,农业经营单一,生产落后。

水力侵蚀

1.什么是击溅侵蚀?简述其侵蚀作用。(11) 简述溅蚀过程的特征。(03) 击溅侵蚀:雨滴作用于地表,产生土粒分散、溅起和增加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的过程。

作用:①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块,堵塞孔隙,降低土壤渗透性,利于地表径流形成;

②打击地表,引起土粒飞溅和沿坡面迁移;

③雨滴打击增强薄层径流紊动,导致水流输沙能力增加。

过程:①干土溅散:降雨初期由于地表土壤水分含量较低,雨滴首先溅起的是干燥土壤颗粒;

②湿土溅散:随降雨历时延长,表层土壤颗粒逐渐被水分所饱和,此时溅起的是水分含量较高的湿土颗粒; ③泥浆溅散:土壤团粒受雨滴击溅而破碎,随着降雨的继续地表呈现泥浆状态,阻塞土壤孔隙,影响水分下渗,

促使地表径流产生;

④地表板结:由于雨滴击溅作用破坏了土壤表层结构,降雨过后地表土层将由此而产生板结现象。

2.(论述)面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它们是如何影响面蚀的。(03+04+11) (综合分析题)以西北黄土高原为例,分析地形是如何影响坡面土壤侵蚀的? 论述降雨是如何影响坡面侵蚀的。(14)

设计简单试验,分析降雨强度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15)

降雨因素:①降雨量:一般来说,年降雨量大,可能侵蚀总量也大,但是,年降雨量大的地区,自然植被常常生长较

好,自然侵蚀反而并不严重;降雨稀少地区的植被较差,径流量也少,水力侵蚀相对减弱。因此,在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水力侵蚀强烈。 并不是每场降雨都能引起土壤侵蚀,可将产生地表径流而引起土壤侵蚀模数≥1t/km²的降雨量确定为最小降雨量,称为可蚀性降雨量。

②降雨强度:降雨强度很大时,雨滴的直径和末速度都很大,因而动能也大,对土壤的击溅作用较明显;同

时,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径流,冲刷地表。

③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最佳组合:能更充分说明降雨对侵蚀的作用。

④前期降雨:前期降雨使土壤水分饱和,再继续降雨就很容易产生径流而造成水土流失。

地形因素:坡度、坡长、坡形及坡面糙率影响坡面径流的汇集和能量的转化,进而影响土壤侵蚀。当坡度、坡形有利

于径流汇集时,则能汇集较多的径流,而当坡面糙率大则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消耗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粗糙表面对径流的阻力,径流的冲刷力就要相应地减小。

土壤因素:不同土壤质地、不同土壤结构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其抗蚀性和抗冲性不同。

植被因素:植物具有拦截降雨,保护地面免受打击,调节径流,增加土壤入渗时间,消减径流动能,固结土体等功能

作用,能够提高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进而影响面蚀。 简述植被在减少坡面侵蚀中的作用。(09) 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既有引起水土流失的一面,又有通过人的活动控制土壤侵蚀的一面,如平整土地,建造拦蓄工

程和植树种草等。

西北黄土高原:①山地丘陵多,坡度大:降雨后,径流速度增加快,径流位能大,冲刷力强。

②地面割裂度大,沟壑纵横:沟谷发育久,切沟,冲沟多,径流易汇聚,常引发山洪侵蚀。

试验设计:

3. 简述侵蚀沟的形成和发育阶段。(04+09)

依据侵蚀沟不同发育阶段、规模和形态特征,将侵蚀沟可分为哪几种类型?(04) 沟蚀有哪些影响因素?其特点如何?(07+10)说明土壤沟谷侵蚀的危害性质。(08)

第一阶段:以水平方向迅速发展为主,侵蚀沟深度0.5~1.0m,沟底纵断面与坡面纵断面一致,横断面呈“V”。(浅沟)

第二阶段: 以向深发展为主。侵蚀沟顶已形成明显的沟头跌水, 沟头以崩塌形式溯源前进,沟头深2~10m,有的

12~15m,沟深25~40m或更多,沟底纵断面与坡面纵断面不一致,断面呈“V”、“U”,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岸扩张都很活越。(切沟)

第三阶段:制造平衡剖面阶段。沟头接近分水岭,沟头和沟底下切减缓,沟底比降接近或达到水力坡度,横断面“U”,

沟底形成稳定流路,沟壁崩塌活跃。(冲沟)

第四阶段:安息阶段。侵蚀沟停止发育,侧蚀还在继续,沟底有淤积物,沟坡崩塌达安息角,沟头、沟坡开始出现植物生

长。(坳沟)

影响因素:⑴降雨因素:①降雨侵蚀力:细沟侵蚀量随降雨动能的增加而增加。

②径流侵蚀力:细沟侵蚀量随相对流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③降雨动能和径流位能的综合影响

⑵地质因素:①地面组成物质:地面组成物质不同,其抗蚀能力就不同。因此,影响沟蚀的程度不同。

②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的上升区,往往是侵蚀的严重区。

③侵蚀基准变化

⑶地形因素:①汇水面积

②坡度坡长:侵蚀沟谷的形成是径流冲刷力和土壤抗蚀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坡度、坡长通过影

响径流流速和径流量,进而径流冲刷力。

④古代侵蚀地形:古代侵蚀形成的轮廓是现代侵蚀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

侵蚀的形成和规模。

危害:使地形遭受强烈的分割,蚕食耕地,破坏道路,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诱发崩塌、滑坡。

4.简述水力侵蚀的形式及其形成过程。(12)

溅蚀:同1 沟蚀:同2

面蚀:①层状侵蚀:坡面水流形成初期,水层很薄,由于地形起伏的影响,往往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固定的流路,多呈

层流,速度较慢。因此,能量不大,冲刷力微弱,只能较均匀地带走土壤表层中细小的呈悬浮状态

的物质和一些松散物质;

②细沟侵蚀:当地表径流沿坡面漫流时,径流汇集的面积不断增大,同时又继续接纳沿途降雨,因而流量和流速

不断增加。到一定距离后,坡面水流的冲刷能力便大大增加,产生强烈的坡面冲刷,引起地面凹陷,

随之径流相对集中,侵蚀力相对变强,在地表上会逐渐形成细小而密集的沟。

5.简述降雨侵蚀过程及阶段划分。(04)

溅蚀阶段:降雨初期,降雨首先对地表进行击溅侵蚀,使土壤结构破坏,土壤颗粒产生位移。

面蚀阶段:当土壤被水分饱和后,逐渐在地表形成积水,在由于重力作用形成地表径流,将地表土粒冲走。

6.论述植被在土壤侵蚀防治中的作用。(12)论述植被防治水蚀的机理。(15) 防止水蚀:①植被冠幅在大范围内减小雨滴的击溅侵蚀,防止雨滴直接打击在土壤上;

②植被可防止不利于水分下渗的土壤板结,使渗透水分增加而使得地表径流减少;

③植被的枯枝落叶增大了地表糙度,使得其中径流的流速大大减缓;

④植被残败体进入土壤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增强土壤的抗蚀性;

⑤植被可以消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流量,使河川径流在年内分配趋于均匀。

防止风蚀:①增加植被覆盖,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抗蚀性;

②植被可削减风力,降低风的动能,减少侵蚀。

7.说明水力侵蚀的防治措施。(10)

工程措施:①坡面治理工程:斜坡固定工程:挡墙、削坡、反压填土、护坡工程和植物固坡工程等。

梯田: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成水平台阶式的田地。 可改变地形坡度,拦蓄雨水,增加土壤

水分,防治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

坡梯田等。

②沟道治理工程:沟头防护工程 谷坊

③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山坡截流沟、水窖和涝池等。

林草措施:①人工营造坡面水土保持用材林 ②小流域水源地区水源涵养林的封山育林。

农业技术措施:①栽培技术:轮作技术措施;间作、套种和混播技术措施;等高带状间作;等高带状间轮作。 ②旱地农业技术:抗旱作物品种的选用及抗旱保苗技术、坡地节水灌溉技术和径流农业技术。

③合农林业技术:林农草轮作模式、林牧系统、林渔系统等。

8.(综合分析题)研究表明:坡面径流速度V是径流深度h和地面坡度S的函数,即 V=K·h·S(K为与地面粗度有关的系数,a和b为常数) 。请举例说明在配置坡面水土保持措施时,有哪些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设计的。



风力侵蚀

1.影响风蚀的因素有哪些?(02) 论述影响风蚀的因素。(04+08+09+12+13)

土壤抗蚀性:①土壤抵抗风蚀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土粒质量及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土壤颗粒质量越大,越不容易被风

吹移、搬运。因此,把粗大的颗粒称为抗蚀性颗粒,轻细的颗粒称为易蚀性颗粒,抗蚀性颗粒还能保护易蚀性颗粒。所以土壤中抗蚀性颗粒的多少能够表示土壤抗蚀性的强弱。

②抗蚀性颗粒的机械稳定性影响风蚀的进一步发展,在风沙流作用下,不易分离则稳定性高。颗粒稳定性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有关。

③不同质地的土壤抗蚀性不同,沙土和黏土最易被风蚀。

④土壤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并提高其稳定性,不利于风蚀发展,因而,在生产中常增施加有机肥及植物秸秆来改良土壤,提高抗蚀能力。

地表土垄:由耕作过程形成的地表土垄,能够通过降低地表风速和拦截运动的泥沙颗粒来减慢土壤风蚀。 降雨:①降雨使表层土壤湿润而不能风吹蚀;降雨还通过促进植物生长间接地减少风蚀;

②降雨还有促进风蚀的一面,雨滴打击地表抗蚀性土块和团聚体,并使地面变平坦,从而提高了土壤的可蚀性。 土丘坡度:坡度越大,坡顶部的风速梯度越大,风蚀程度也较严重。

裸露地块长度:风力侵蚀强度随被侵蚀地块长度而增加。

植被覆盖:增加地面植被覆盖,是降低风的侵蚀性最有效的途径。

2.什么是风沙流、风沙流结构,简述风沙流结构特征(03+11)

风沙流是指沙粒被风扬起并随风沿地面及近地空间搬运前进形成的挟沙气流。

风沙流中沙粒在搬运层内随高度的分布状况称为风沙流结构。

特征:①沙粒粒径随高度的分布特征:一般离地表越高,细粒越多,主要为悬移质;越近地表粗粒越多,主要是跃移质

和蠕移质。

②输沙量随高度的分布特征:含沙量随高度迅速递减,在较高气流层中搬运的沙量少,而贴近地面的含沙量大。 ③输沙量随风速的变化:当风速显著超过起动风速后,风沙流中的含沙量急剧增加;

④风沙流结构数与特征值:不同风速条件下,气流层中各高度处的含沙量随风速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不同。底层随风速增大而减少,中层基本不变,高层随风速增大而增多。

3.风蚀中沙粒运动有哪几种运动形式?(04)

①悬移:当沙粒起动后以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而不降落,并以与风速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时称为悬移。悬移运动的沙

粒称为悬移质。悬移质粒径一般小于0.1mm甚至小于0.05mm的粉砂和粘土颗粒。由于其体积小、质量轻,在空气中的自由沉降速度很小,一旦被风扬起就不易沉落,因而可长距离搬运。

②跃移:沙粒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地表进入气流后,从气流中取得动量而加速前进,又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以很小的锐角

落向地面。由于空气的密度比沙粒的密度要小得多,沙粒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小,降落到沙面时有相当大的动能。因此,不但下落的沙粒有可能反弹起来,继续跳跃前进,而且由于它的冲击作用,还能使其降落点周围的一部分沙粒受到撞击而飞溅起来,造成沙粒的连续跳跃式运动。沙粒的这种跳跃运动方式成为跃移。跃移运动的沙土颗粒成为跃移质。

相关话题/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