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知识点(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7-14


梁生宝:典型人物的代表,具有进取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他把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全部无私地献给了党。
(2)将宏大的结构,精细的心理描写,柳青式的议论结合在一起。
①宏伟的结构,高度的视角
②对比手法:1.梁氏父子之间的矛盾;2.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农民与扶农、重农之间的矛盾。
(3)对比手法:人物语言口语化,叙述语言书面化。

五、论述
1、《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
(1)作者:杨沫
(2)主题: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
(3)艺术特色
①两条中心主线,均以林道静为中心展开:第一条主线是她的自身成长,第二条主线是她的革命道路。
②丰富的人物形象:
正面人物:卢嘉川、江华(英雄形象)、林道静
反面人物:余永泽(自私,平庸)、戴愉
林道静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经过自身成长,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人物形象。
③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尤其是杨沫作为女性作家的丰富细腻柔情的笔调。

 2、《茶馆》的艺术特色
(1)作者: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2)主题:埋葬三个时代
①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
②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军阀混战同这下的民国社会
③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
(3)场景:裕泰茶馆
(4)人物:
王利发(老板)——左右逢源,典型的北京商人的形象。他勤奋、重利、心肠不坏,小资产者的思想。
秦仲义(民族资本家)——爱国,希望民族振兴,搞工业救国。
常四爷(满清遗子)——入过狱,加入过义和团,后认准自力更生:卖菜、打猎维持生活,但最后仍逃脱不了残酷的命运。

(5)艺术特色
①侧面透露法(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历史)
ⅰ民族地方的特色:北方茶馆
ⅱ各色人等的出现,集体亮相:掌柜的和伙计、受宠的太监、特务、打手等。
ⅲ各色人等均可在此暴露社会矛盾: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等
ⅳ象征意味:茶馆本身就是一个象征——旧社会的缩影。
②人像展览式,超越一人一事。
③结构:坐标式的结构——二维式立体感。有纵有横,有虚有实,纵是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横是每个时代的矛盾冲突,三个时代的横断面。老舍的作品追求荒诞性和怪异性,这也是作品情节的小高潮。“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两个逃兵买一个媳妇”都体现了老舍家与戏剧的能力。
④人物众多,性格鲜明:有名有姓的有70多个任务,让人一遍就记住的有50来个人物。

杨沫的《青春之歌》
(一)作者介绍:
      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祖籍湖南。一九一四年出生在北平(今北京)一个大学校长兼大地主的家庭里。她早年在北平读书,在中学接触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作了准备。为了逃脱封建家庭包办的婚姻,她离家独自谋生,在河北省香河县做过小学教师,此外还做过家庭教师、书店店员等,在奔波迷惘之中,她找到了党。这些经历,给她后来写作《青春之歌》打下了生活基础。抗战爆发后,她参加了冀中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做过妇女工作。后又到《黎明报》、《晋察冀日报》作编辑,主编过文艺副刊。解放后,她先是作《人民日报》编辑,后转北京市妇联任宣传部长。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及《东方欲晓》、《芳菲之歌》等。
(二)《青春之歌》的主题:
    《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党所领导的北平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对林道静从寻求个人出路到自觉参加革命,从苦闷彷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这一艰难历程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在阶级斗争、民族矛盾空前激烈的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分化,展示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表明了青年人只有走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道路,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由此也可以说,《青春之歌》是一曲歌颂党、歌颂革命青春的赞歌。
(三)、林道静的成长经历:
主人公林道静是30年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小说重点描写了她由一个充满幻想的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艰难过程。她的成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离家出走到与余永泽的结合。这一阶段的林道静,一方面有着小资情调,幼稚、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又秉持劳动者的倔强、善良。这种矛盾的性格决定了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付出超过常人的痛苦与磨练。
第二阶段:
从参加东北学生的除夕聚会到第一次被捕。在这一阶段她渐渐从个人的郁郁寡欢中走出来,但单纯、狂热导致了第一次被捕。这次被捕促使她逐渐成熟。完成了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第三阶段:
从第二次被捕到“一二九”运动。在这一阶段中,她已经由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
  
在一年的铁窗生活中,林道静的思想感情和革命理想都有了新的升华。她经受住了毒刑拷打,用坚定的意志战胜了肉体上的痛苦。共产党员林红为她讲述得许许多多共产党人为真理而献身的故事使她深受启发,懂得了革命的真正意义,思想也更趋于成熟。出狱不久,她就入了党。后来,党又派她到北大领导学生运动,终于成为虽不完善却异常坚强的革命战士。
小说通过对林道静性格成长的三个历程的描绘,表现了知识分子走向革命之路的艰难曲折,概括了那个时代许多爱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共同道路。深刻地揭示出知识分子只有把自己投入到整个民族的解放斗争中去,才会获得真正的青春。

相关话题/中国当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