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5-23


22、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延伸和体现。通常认为奥古斯都时期的英国文学、大革命之前的法国文学以及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都可以算作启蒙文学范畴。
特点:
1.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社会政治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市民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
2.自觉地把第三等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来表现启蒙思想,如哲理小说、正剧等等。
23、笛福,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鲁滨逊是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形象。
24、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是其代表作。
25、菲尔丁,其《汤姆•琼斯》体现着18世纪小说的最高成就。
26、孟德斯鸠,代表作书信体哲理小说《波斯人信札》。
27、狄德罗,首创正剧理论,著有三大小说《修女》(1796)、《宿命论者雅克》(1796)和《拉摩的侄儿》。
28、卢梭,代表作自传体小说《忏悔录》。著有教育小说《爱弥尔》、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歌颂爱情)。
29、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 第一部《塞维勒的理发师》、第二部《费加罗的婚姻》、第三部《有罪的母亲》。
30、莱辛,美学理论著作《拉奥孔》、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市民悲剧代表作是《爱米莉娅•迦洛蒂》。
31、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发生的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一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推崇自然和自我。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理论代表是赫尔德尔和歌德合著的《德国的风格与艺术》;代表作品是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
32、席勒,代表作《阴谋与爱情》,讲述斐迪南与露易丝的爱情悲剧。
33、歌德,代表作《浮士德》、《铁手骑士葛兹•封•贝里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34、湖畔派诗人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湖畔派”主要由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三位诗人组成,因他们曾长期住在英国北部的湖区而得名。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合写的诗集《抒情歌谣集》出版,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始。最能代表这两位诗人的新诗风(即浪漫主义诗风)的是华兹华斯的抒情长诗《丁登寺》和柯尔律治的叙事诗《古舟子咏》。
35、拜伦,成名作是组诗《东方叙事诗》;代表作是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36、“拜伦式英雄”指的是拜伦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孤傲的社会叛逆者形象,这些形象都有着拜伦自己的影子。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
37、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38、雨果,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他的《<克伦威尔>序言》成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欧那尼》是雨果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作,“《欧那尼》事件”标志着浪漫主义对雄霸法国近200年的古典主义的胜利。
39、雨果的一生,是人道主义的一生。
A、现实中的体现:他同情大革命;但又认为,革命只是手段,人道才是目的。
B、作品中的体现:雨果的诗歌,大部分写社会政治,抨击暴政,关怀祖国。
40、《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
    ★ 克洛德是宗教信仰的牺牲品。他本性并不坏,刻苦做学问,献身宗教事业,抚养弃儿。问题在于宗教的禁欲要求与他作为肉体人的实际本性相冲突。在这种冲突中,自然本性冲破了一切人为的压抑,以非理性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毁灭了他,使他失去了理智,从一个受人尊敬的副主教变成了一个疯狂的追逐者,一旦追逐不成,便软硬兼施,心狠手毒,置对方于死地,成为一个可怕的魔鬼。
★ 爱斯美拉达是中世纪的一颗明珠, 是真善美的化身,她富于同情心,见义勇为,为救甘果瓦,她甘愿与他做假夫妻,看到卡西莫多的痛苦,她不顾他曾抢过自己,亲自把水送到他的嘴边,她坚贞不屈,不惧副主教的淫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她毕竟年轻幼稚,面对丑恶的社会,无法看清浪荡公子菲比斯的丑恶本质。
卡西莫多外表奇丑,内心却无比善良,他从爱斯美拉达那里接受了善行的感化,从以恶治恶变成至善的人。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交织着爱慕、敬仰和保护善良之情,雨果从人道主义出发,认为仁慈爱情可以出现奇迹,歌颂了下层人民的美好的感情。

41、《悲惨世界》人物形象分析:共五部,第一部芳汀;第二部珂赛特;第五部冉阿让。小说描写了冉阿让、芳汀、珂赛特三位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无情地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一主题。
42、司汤达,1830年出版的小说《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红与黑》里中主人公是于连•索黑尔。
43、《红与黑》现实主义的特点:
    在这部关于爱情与野心的小说里,最初显示出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些特点:首先,作者将故事置于非常现实的背景之上,即1830年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说的副标题就是“1830年纪事”),并对这一背景作了真实、具体的描绘;其次,作者使用典型化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主人公于连,他是当时大批出身平民而又想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法国青年的典型代表;最后,作者运用大段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动机,以此使小说不仅在外部细节的描写方面具有真实性,在人物内心活动方面也给人以真实之感。
44、巴尔扎克,代表作《人间喜剧》,创造性地使用“人物再现法”。
45、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主人公爱玛,她以自己对爱情的思维定势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理想的爱情,如同给自己的人生追求戴上了一副镣铐,并最终导致了毁灭。爱玛的悲剧对那些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女性以及追逐名利、贪求欲望的世人,无疑起到了深刻的警示作用。

相关话题/外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