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复习四部曲之:复习材料-国际关系史(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4-04


3、简述冷战时期东西方三次缓和的主要表现。
1、第一次缓和:
(1)签订对奥和约;
(2)四大国日内瓦首脑会议; (3)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
(4)美苏的戴维营会议,是东西方第一次缓和的顶点。
2、第二次缓和:
(1)在核军备控制领域达成一些重要协议;
(2)欧洲正常化:①联邦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②举行了欧安会(安全和合作会议);③召开中欧裁军会议;④1975年,《赫尔辛基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东西方第二次缓和达到了高潮。
3、第三次缓和:
(1)美苏军备控制谈判;
(2)东西方关系在欧洲的改善:①东西方联系的加强;②欧安会的维也纳续会。 (3)美苏在热点地区关系的改善:①苏联撤军阿富汗;②在两伊战争时期,美苏都采取了很相似的“中立”和均势的政策。
5、简述古巴导弹危机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影响。
(1)这是美苏在西半球的第一次较量,尽管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但表明苏联已经突破雅尔塔体制划定的势力范围,开始走上与美国全球性争霸的道路。
(2)这是战后美苏之间发生的最高等级的危机,双方几乎走到爆发核战的边缘。危机之后,美苏出于各自动机,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
(3)美国尽管在危机中占了上风,但是美国也承认苏联拥有分享核垄断的地位。并且,在此事件中,西方盟国感到必须加强独立,减少对美的依赖。西方盟国对美国的信任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北约的作用受到削弱。
6、简述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主要内容: (1)恢复欧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王朝统治,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葡萄牙恢复旧王朝统治; (2)为了几个大国的利益,任意处置欧洲及海外领土,波兰遭到第四次瓜分,瑞典合并了挪威,英国取得马耳他岛,原法属多巴哥等地,并从荷兰人手中夺得南非开普敦和锡兰岛,从而控制了通往东方的战略要地,确立了它的世界殖民地霸权地位;
(3)建立德意志邦联,奥地利代表主持联邦会议; (4)比利时与荷兰合并为尼德兰王国,充当了遏制法国的屏障,并恢复了奥伦治王朝的统治,尼德兰王国还获得了卢森堡公园; (5)承认瑞士联邦为永久中立国;
(6)维持意大利的分裂局面,并把它的大部分土地置于奥地利的主宰之下。奥地利取得了伦巴第和威尼西亚。
2.影响: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建立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第二个重要体系——维也纳体系,这一体系在欧洲大国之间创造了一种政治军事平衡。
(1)它加强了荷兰、德意志邦国和撒丁王国,并使瑞士成为永久中立国,从此作为扼制法国的堡垒;
(2)它承认了俄国对波兰的占领,俄国从此直接面对西方,而且在列强之中实力居于前列; (3)英国也从此确立了它的海上霸权地位,直到一战之前其霸主地位基本上没有受到过其他国家的威胁
7、简述“门罗主义”基本原则。
(1)美洲体系原则,限制和约束欧洲国家在美洲扩张的同时,保留了美国在美洲扩张的利; (2)互不干涉原则,不干涉欧洲事务是美国既定的原则方针,但涉及到美国切身利益和权力的南北美洲事务,美国不能置之不理;
(3)非殖民原则,宣扬美洲的共和主义,把共和制的美洲与君主专制的欧洲截然分开。
8、简述两极格局和平终结的主要原因。
(1)苏联自身衰败解体;
(2)美国对苏联推行“遏制”战略;
(3)多种力量中心的崛起和大国争霸方式的改变。
9、简述勃列日涅夫主义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大家庭论,即社会主义国家属于一个大家庭,不允许其他势力将一个国家从社会主义大家庭分裂出去。
(2)大国责任论,苏联在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是大国,应当承担大国的责任。意在强调苏联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家长的地位。
(3)国际分工论,即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内实现产业分工。
(4)有限主权论,即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应受到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利益的限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
(5)国际专政论,即无产阶级专政已经超过了一国范围,可以跨国实行专政。 (6)利益有关论,即社会主义国家中任何一国,都会涉及苏联的利益。
10、简述导致拿破仑帝国覆亡的国际政治机理。
(1)侧翼大国——英俄两国进行抗击欧陆霸权和恢复欧洲均势的决定性奋斗; (2)海权一如既往地阻止了旨在横霸欧洲的陆权; (3)法国的侵略和征服激发了欧洲广泛的反法民族主义。
11、简述光荣革命后英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1)英国结束了与法国的同盟关系,开始了与法国长年斗争的历史,英法矛盾由此逐渐上升为当时欧洲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2)英荷结成特殊关系,英国居于主导地位。
(3)英国在海外殖民扩张活动中采取了攻势,在欧洲大陆参与了18世纪开始的一系列王位继承战争,且均对战争的结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12、简述1871年德国统一的历史影响。
(1)德国的统一打破了欧洲的均势格局。
(2)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和近代国际关系演绎的地缘基础。
(3)德国的统一是通过战争手段完成的统一,也加深了德意志民族本身所固有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成为欧洲军国主义的堡垒。
13、简述冷战对抗的基本特征。
(1)在于其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性质。
(2)在于其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3)在于其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美苏军备竞赛,尤其是核军备竞赛。 (4)在于其自我控制机制。
14、从冷战角度分析,简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1)在第三世界的广泛介入和干涉(尤其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给苏联造成了弊大于利的结果。 (2)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
(3)东欧一直都是苏联最大的海外负担,可以说,刻意保持东欧作为其势力范围的举动也拖垮了苏联。
(4)冷战环境和冷战思想的束缚非常严重地妨碍了通过改革来尝试纠正苏联内部弊病的可能性。
(5)在冷战低潮即“缓和”时期,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发展了人员、信息、文化和经济交流,这些交流本身就自动地对苏联施加了西方的影响,对瓦解苏联所起到的作用是渐进性的和长期性的。

相关话题/国际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