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复习四部曲之:复习材料-国际关系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4-04

国际关系史复习
名词解释
北方大战: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霸权与瑞典进行了北方大战。彼得一 世利用波罗的海沿岸诸国与瑞典的矛盾,以及西欧各国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同丹麦、波兰等结成“北方同盟”,最终打败瑞典。1721年俄国与瑞典签订了《尼斯塔得和约》。通过此和约俄国在波罗的海获得了出海口及沿岸地区,使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为一个濒海国家,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而瑞典则丧失了它所有的波罗地海省份,只保留了芬兰的大部分地区。
神圣同盟:为了维护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基督教教义,反对革命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也为 了保持维也纳体系的长久稳定,1815年9月,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皇帝法兰西斯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列·威廉三世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其中心内容为:三国根据基督教教义结成“真正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关系,互相保证欧洲的正统统治。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十四点计划: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 四点原则”。这个文件集中体现了美国对一战后世界秩序的设想,是美国在一战后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是美国试图冲出美洲、对长期以来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发出的公开挑战。同时这个文件也有可取之处。 但是,美国当时的军事实力不及英法加上威尔逊在国会没有得到多数支持,因此面对有丰富外交斗争经验的英法政治家们,美国必将遭受重大挫折。
第二次柏林危机:围绕西柏林地位问题苏美之间发生的第二次冲突事件。1949年9-10月, 东西德分别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柏林驻有英法军,在政治经济上与联邦德国关系密切。西方国家利用西柏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断地对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进行渗透。西柏林成为东西冷战的”前哨城”。1958年末,赫鲁晓夫提出要巴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限定西方三国在 6 个月内撤军。艾森豪威尔毫不退让,形势一度紧张,出现新的”柏林危机”。1959年3月,赫鲁晓夫决定收回 6 个月内解决西柏林问题的期限,危机暂告平息。
新东方政策:新东方政策是在1969年社会民主党成为联邦德国主要执政党时,由勃兰特总 理提出来的。它表明了联邦德国虽然还不能脱离美国的战略要求,但已积极开始探索同东方接触的可能性,以缓和代替冷战,谋求自身在政治和外交上的独立发展。
乌得勒支条约:1713年4月至1714年9月法国、西班牙同反法同盟国家为结束西班牙王 位继承战争分别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因首批条约在荷兰的乌得勒支签订,故名。《乌得勒支条约》。该条约评价:瓜分了西班牙王国,并成为划定后来欧洲民族国家讲解的基础。
克里木战争:又名“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非正义侵略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 夺君士但丁堡和黑海两海峡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意味着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崩溃,从而促成了俄国农奴制的改革。欧洲政治格局也暂时由英、俄居优势转为英、法占主导的均势。维也纳体系也走到了尽头。
欧洲武装中立同盟:北美殖民地进行反英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同美国签订同盟条约,又同 西班牙缔结联盟,共同反对英国。英国在同3国(后增加荷兰)作战时,实行海上封锁,拦截中立国船只。俄国联合丹麦、瑞典结成以武装保护中立国船只要求在交战国海岸自由航行进行贸易。后来,欧洲列强除英国外都加入了武装中立同盟,英国孤立之势形成,客观上有利于美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 助重建的计划。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出台这个计划。马歇尔计划是对杜鲁门主义第一次大规模的实践运用,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经济外交政策和影响最大的对哇哦经济援助政策之一。它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战争:英法争夺政治优势、商业和殖民地霸权的矛盾和普奥争夺中欧霸权的矛盾交织 在一起,导致1756-1763年七年战争爆发。七年战争是一场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欧洲战争,是一次属于英法争霸性质的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日俄战争:20世纪初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进行的以中国东北 的为主要战场的帝国主义战争。这是一场侵犯中国主权的非正义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清政府竟然自称处于“局外中立”的地位,并承认侵略者的无理要求,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埋下祸根。日俄战争后,日本加紧侵略朝鲜,1910年吞并了朝鲜。战败的沙皇俄国危机重重,导致1905年革命的爆发。
五国海军协定:由美、英、法、意、日五国于1922年2月6日签署《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英美最高;英、美、日要塞和基地维持原状。《五国海军协定》是美国外交的一次胜利,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海上地位,美、英达到了限制日本海海军力量的目的。但是,美国虽然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却不得不对日本作出让步,为日后太平洋战争留下祸患。
睦邻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法西斯势力的威胁,罗斯福政府进行了寻找集体 安全的努力,调整了对外政策。睦邻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非军事干涉在拉丁美洲的特殊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和拉美国家的关系,其现实意义是在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拉向拉美时,为美国建立拉美集体安全奠定基础。
戴维营会谈:1959年9月15日,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举行了戴维营会谈,双方发表了联 合公报。戴维营会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反映了美苏战略地位的微妙变化,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与美国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
考迪罗主义: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近代史上一种反动独裁者的政治统治方式。考迪罗是拉 丁美洲的政治术语,原指割据一方的军事首领,后引申为军事独裁者。考迪罗主义对拉丁各国具有诸多负面影响,在国内,是拉美国家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在对外关系上,考迪罗好大喜功,战祸不断。此外,考迪罗为了巩固统治,勾结外国势力,为欧美国家重新插足拉美事务提供了机会。


相关话题/国际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