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复习四部曲之:复习材料-国际关系史(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4-04


1、 大西洋体系
大西洋体系经由布雷顿森林会议、马歇尔计划、联邦德国的建立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而形成。
(1)经济方面,按照美国的意识形态原则建立了自由国际主义的贸易和金融体制,它最有利于美国,但同时也为中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设立了非常重要的例外或特惠,特别是由美国提供巨额援助和允许这些国家在对美贸易方面采取某些保护主义措施。 (2)政治和军事方面,从根本上讲,大西洋体系是为了维持美国在所有领域内的显著优势或霸权。不过,尽管美国的支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体系内其他国家的政策方向,但体系的维持或运行大半依靠的是成员国基本利益大体一致基础上的讨价还价和互相协调,而非政治、经济强制。该体系是一种基于相互依赖和较广泛的认同感的“多元安全共同体”,在其成员的相互关系中不存在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
2、 苏东体系
二战后的40年里,苏联对东欧的控制逐渐宽松,但苏东体系主要是听凭苏联的旨意运行,这种旨意往往是强制性的。而且,苏联在东欧的军事存在是它借以主宰这个体系的终极手段。另一方面,维护这么一个体系的成本难免格外高昂,而苏联因为经济、技术相对落后,难以在不损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负担这成本。不仅如此,苏联借以控制东欧的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手段显得陈旧和僵化,因而大大加剧了它的内外体制在经济上的低效和在政治上的相对脆弱,成为它在20世纪后半叶与大西洋体系的竞争中终告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析论述俾斯麦下台前后德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以德国为中心的大陆联盟体系,孤立和打击法国,避免法、俄两国夹击德国,巩固和保障德国在欧洲大陆已取得的霸权地位。俾斯麦具体的外交战略可以概况为在均势外交原则指导下的联奥、拉俄、亲英、反法,目的是维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然而,俾斯麦的体系却包含着极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俾斯麦凭借其个人高超的外交手段在欧洲国家间纵横捭阖,但其所促成的对德有力的均衡局面本质上是脆弱的。欧洲国际政治中的基本矛盾如法德矛盾、奥俄矛盾、英俄矛盾等都没有解决。斯麦的外交政策只是一种拖延问题的权益之计。
随着俾斯麦的下台,威廉二世独揽德意志大权后,渡过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变。但是,这种转变是渐进式的,威廉二世在1897年以前的外交战略基本上沿袭了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只是在具体的外交策略上偏重于反俄联英和逐渐开始走向殖民扩张的道路。
反俄联英的外交策略主要表现为德国在1890年3月拒绝续订《在保险条约》。1890年,德皇拒绝延长德俄《再保险条约》,认为该条约既不能保护德国免受法国的进攻,也没有排除法俄同盟的可能性,他只会使德国为了俄国的利益而卷入与自己盟国的冲突,而俄国却具有了要挟德国的资本。德俄《再保险条约》没有续约,直接后果便是扫除了法俄联盟的障碍。几乎是与此同时,德国在1890年7月与英国签定了旨在把英国拉入三国同盟的《赫尔果兰——桑给巴尔条约》。但英国并不想丧失自己对外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英国在与三国同盟修好的同时,对承诺义务持保留态度。特别是随着英德两国在殖民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德国想把英国拉入三国同盟的企图和打算变得遥遥无期,威廉二世的反俄联英策略收效甚微。
俾斯麦执政时期的“大陆外交”政策多局限于欧洲,目的在于防止法国的报复,所以他对海外殖民掠夺热情不高。然而,随着德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扩张的欲望逐渐强烈,以威廉二世为代表的德国容克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与只做一个欧洲强国和维持一个欧陆霸权,为了满足德国容克集团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欲望,1897年威廉二世改组了政府,抛弃了“大陆政策”,逐渐推行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导致了欧洲军备竞赛的加剧和相互敌对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威廉二世对俾斯麦外交路线的抛弃,虽然是德国力量强大后国内垄断资产阶级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德国地处欧洲的中心地带,西有法国,东有俄国,海上有英国,它的统一本身就对传统的均势构成极大的威胁,如果有再采取明目张胆的扩张政策,必然成为欧洲列强的众矢之的。


相关话题/国际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