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科技史 第二讲 中国古代农学和农业发展(考研讲义)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1-03

简明中国科技史第二讲中国农学发展
第二讲 中国古代农学和农业的发展
萌芽与奠基:
一、原始社会时期 农牧业的产生
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靠采集野生植物和猎取野兽生活
新石器时代-开始有意识地栽培某些可吃的植物,把野兽驯养为家畜,这是农业和畜牧业的萌芽。 意义:1)使人类食物有了更好的保障
2)它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有可能生产出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之外的剩余食物,最终影响到社会形态的改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耕作技术:火耕(原始生荒耕作制)-用石斧砍倒树木,待草木干后放火焚烧,焚烧后土壤较疏松,掘洞点播。一块地种了几年,肥力用完,抛荒另辟新耕地。
锄耕(熟荒耕作制)-人们在几块土地上轮流倒换种植,不必经常流动开新荒。
二、奴隶社会时期 农业生产和技术
夏:1)用粮食酿酒2)《夏小正》里关于马的饲养、管理、繁殖以及园艺、蚕桑的记载
商:1)畜牧业比较发达2)中期以后,农业成为重要生产部门并逐渐超过畜牧业3)发明牛耕
周:农业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部门,谷物成为大多数人食物的主要来源。
生产规模:1)耕作规模大,往往成千上万人参加;2)畜牧业为从属地位,也受重视。圈养和游牧。3)采集渔猎不占主要地位,狩猎成为奴隶主娱乐活动。
耕作制度:井田制把耕地划分成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大的经界,中间有沟,阡陌纵横,像井字;每一主要男劳动力受田百亩,每隔三年在耕作者间换一次分配的田地。
农业技术:1)农具主要还是 2)已经有早熟晚熟品种、生长期短长品种分类 3)有条播 4)田间管理方面对田间杂草和害虫有深刻认识 5)有园艺记载 6)蚕桑事业繁盛
酿酒技术:只用曲来酿酒是我国特有的酿酒方法(复式发酵法)-曲指经过处理生长有某些有益微生物的谷物,同时含有糖化剂和酵母菌,使糖化(淀粉到葡萄糖)和发酵(葡萄糖到酒精)两个过程连续而交叉进行
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精耕细作传统的形成
1、农家学派和专门农书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已成为我国社会头等重要的生产部门,并且具有较高技术,为农书出现创造了条件。
2)战国时期,著作风气很盛,农学派也为自己的主张著书立书,还总结了农业生产的技术经验,出现了专门的农书
2、《吕氏春秋》里《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
1)是现存最古老的农学著作,总结了战国时期以前的历代劳动人民的农业实践经验,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农业科技水平,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带有自己特点的体系(主要是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2)《上农》讲的是农业理论和政策,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重农思想;其余三篇论述了一整套农业生产技术和原则。
3)在指导农业生产上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提出耕种要照顾天时地利人和;强调精耕细作和田间管理重要性;注意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体系形成与完善:
四、秦汉到南北朝封建社会前期 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书
1、农业发达的主要原因:大型水利;推广比较先进的农具(风车等)和耕作技术(代田法、区田法)
2、汉《氾胜之书》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总结农业科学技术经验的农书。
内容特点:
1)把整个农作物栽培过程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指出“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是达到丰产目的的几个不可分割的基本环节;
2)总结了十多种农作物的栽培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农书传统的作物栽培各论的基础,最突出的是区田法(深挖密植,集中而有效地利用水肥)和溲种法(种子外面裹上一层粪壳)
3、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Δ
特点及影响:
1)成书于北魏末年(533-534),系统总结了在这之前我国北方的农业科学技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2)从耕种农事到制醋做酱,凡是生活资料的生产技术,几乎都写进去了,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3)继承了前代的农业理论和基本技术经验,并且总结了当代的重要技术创造,加以分析概括,为后世农学奠定了基础,并被其他各国看重(唐代后期传入日本)
反映的农业科学技术:
1)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工作种类比西汉大大增加,使用方法大有改进。农具的这种演变也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表明农业科学技术在继承秦汉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提高。
2)继承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农业上重天时地利人力三要素的思想,提出农业生产基本原则—顺天时、量地利-要求人们掌握农作物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
3)保墒技术比汉代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整套保墒防旱措施。北方旱作地区耕作技术基本定型。
4)强调指出,种子优劣、播种迟早和作物的产量、品质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有密切关系。
5)注意收录作物品种,对种子的选择、收藏和播种前的处理非常重视,最早记述了我国水稻催芽技术。
6)可以看到当时农民已经熟练掌握了施肥、轮作等保持提高肥力、用地养地技术。
体系形成与完善:
五、秦汉到南北朝封建社会前期 农业生产和农学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隋唐:
1、农业经济进入空前兴盛阶段
兴盛原因:1)由长期分裂状态进入到一个统一的和比较安定的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隋唐初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检校人口、减轻徭役等措施,为农业生产的兴盛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3)统治者鼓励垦殖,把增加人口、发展农业生产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标准。
2、全国经济中心的南移
南移原因:
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社会较安定,劳动力大量增加,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比较大,加上大规模兴修水利,使得南方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唐中叶以来,全国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
宋元:
与水争田:修筑于田、海塘
与山争地:开梯田
评价: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但如果超过合理限度会破坏生态环境,给农业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业技术的发展


相关话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