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 古代文论 考研笔记 考研重点讲解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5-28

中国古代文论名词解释 
1、三表法: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此说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带有功利主义的特点与历史局限。
2、诗言志:“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朱自清在他的《〈诗言志辨〉序》中,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关于“诗言志”之“志”,“五四”以后在解释中一直存在着分歧。朱自清认为“志”属志向怀抱,“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作者的志向怀抱的(朱自清《诗言志辨》);周作人则认为“诗言志”就是“言情”(周作人《中国新文学源流》);闻一多则通过对金文、甲骨文中“志”的本意,以及先秦古籍中“志”的用法的大量考证,指出早期的“志”包括着3种含意:①记事的,如《诗经》中的商《颂》及周《颂》;②记诵的;③由于早期的诗原于歌谣,因此“志”也即抒情的。即“诗言志”之“志”,包括“志”(记诵)、“事”(记事)、“情”(抒情)三重含义(《闻一多全集·甲集·歌与诗》)。 
3、“文质彬彬” :与"辞达"说相联系的是孔子的文质说,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即认为文与质要兼美。孔子的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即是要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文采与质朴的相得益彰。 孔子在《论语》中的一些有关文学、诗歌的论述代表了儒家的文艺观,其核心是“诗教”观。 
4、“发愤著书”:此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出的。发愤著书的意思是说: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思的产物。此说实际上要求作家直面惨淡的人生,抒写对现实的不平与忧愤,把著书立说、文学创作当作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强烈的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此说以历史经验为基础,本之于屈原,又加上了司马迁本人的切身体验,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以意逆志说”: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批评方法。 “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此说也往往被误解,导致主观武断的批评。
6、“得意”“忘言”:庄子的“道”具有非语言能认知的模糊性,但“道”作为精神实体又必须被认识和掌握。所以庄子主张以“无言”来体悟“道”。具体到文艺创作中,便直接表现为“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庄子认为,言与意之间有差异,各有其认识事物的内容和层次,可以言论者为“粗”,可以意致者为“精”,而道“不期精粗”,是言论和意致均难以认识的,所以要从“言”外、“意”外去体悟“道”的形象性。“言”既然不能尽“意”中之“道”,则“言”其实也就难以尽“意”。在“言不尽意”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庄子认为:“言”是“意”的基础,“意”是“言”的指向,领悟到“意”就是超越于“言”。由言意问题可以引申到文艺创作的形神问题,“得意”与“忘言”是艺术形象审美特性的两个质的规定,它要求艺术形象必须是具象与抽象、确证性与模糊性的统一。庄子提倡“得意”、“忘言”的审美创造,以期达到“荒唐之言”与无形之道妙契无痕、自然弥合的艺术境界。
7、“知言养气”: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都是积极的。 
8、“知人论世说”: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也是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
孟子的愿意是从与古人为友,须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的角度来立论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形式风貌,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艺术素养以及时代精神、社会风气是息息相关的,这是文学批评要进行知人论世的理论基础。此说是对其“以意逆志”说的重要补充,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具有重大的影响。
9、“思无邪”: “思无邪”三字原出《诗经·鲁颂·駉》,指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用以评价《诗经》的特色,并赋予它政治与伦理的含义。无邪即雅正的意思。但孔子的“无邪”包容了《诗经》广泛的内容。后世反而在理解时经常局限了孔子的本意。孔子是从文艺的社会功能出发,论诗和乐时把“思无邪”作为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的。
10、“兴观群怨”:此说是在《论语·阳货》中提出的。主要是针对文学的社会功能而说的。这种说法是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这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 “兴”从作者而言,是指受外物触动而引发内在之情和创作之念;就读者而言,是指诗歌具有艺术感染力。“观”从作者来说,就是要反映现实的真实;从读者来说,是要通过作品来认识社会的真实风貌。“群”指诗歌具有团结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作用。“怨”既指怨刺上政,也包含一般的哀怨和讽谕和男女之间的情怨。孔子此说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对后世批评家论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11、《毛诗序》:《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相传是汉人毛苌所撰《诗毛氏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了《关雎》一篇的创作主旨,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亦称《诗大序》。它是综合了汉代学者关于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儒家文论的若干理论原则,如诗歌的本质、诗歌的社会作用和诗歌的体裁以及表现手法等。《毛诗序》对汉代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2、文气说:曹丕的“文气说”是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气”既作家的气质,又指作家的才性,也指作品的风格。由于作家的气质和才性不同,从而构成了不同的作品风格。曹丕认为文章“清浊有体”,即是把文学的风格大致分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类。曹丕认为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是一致的。曹丕相对忽视社会现实对作家风格形成的影响,有一定的片面性。
13、神思:刘勰的《神思》篇位列创作论之首,是论艺术想象的专篇。本篇集中论述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辞,即物、情、辞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关系贯穿整个创作过程,是刘勰创作论的核心,故也是其创作论的总纲。刘勰认为艺术想象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始终不离感性的特点,它受到感情和语言的制约。想象力的培养既虚静的精神境界,也需要通过积累学问、增长才干、深入观察事物、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来提高想象力。想象活动处于高潮的特点有三:突发性,兴奋性,暂时性。想象活动遵循思——意——辞的规律进行。刘勰也论述了想象力的迟速及其能动作用问题,这与作者禀赋的各不相同有关,但都可以写出佳作。
14、风骨: 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特有的范畴,刘勰《文心雕龙》设有《风骨》专篇。风骨一词原用于品鉴人物,后移于画论和文论。关于刘勰所说风骨的含义,历来说法不一,但主要有两说:一是黄侃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说,一是刘永济的风即情志,骨即事义之说。而现在一般认为,风即情志,骨则是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刘勰风骨论的实质是强调风骨与辞采并重,提倡“文明以健”、“风清骨峻”即刚健有力的文风。他的目的是反对齐梁的浮靡文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刘勰风骨论既是对建安文学特点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也对后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话题/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考研笔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解析
    一、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部分)》(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备注:本参考答案仅仅包括选择题和计算题。而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在书上大部分可以找到答案,所以没有给出参考答案,请同学们对照课本。部分思考题没有标准或参考答案,需要同学们自己思考。从数学模型的角度, 联系:二者都是根据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且都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8
  •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考研笔记 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 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简答与论述: 1、 GDP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的局限性。★★★★★ 计算: 1、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法与收入法公式★★★★★ 2、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变化★★★★ 3、国民收入的基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8
  •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考研笔记《逢锦聚: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解析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1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1.1 复习笔记 一、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中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1.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1)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8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2001-2010)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综合历年真题 (一)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综合试题 一、 简答题 510 1. 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2. 请推导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函数,说明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原因。 3. 假定一个经济存在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不变以及规模收益递增三种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8
  • 2015中国大学文学专业排行榜揭晓
     2015中国大学文学专业排行榜揭晓2015年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又到了一年一度最关键的挑大学选专业季节,中国文学门类哪些大学本科专业办学实 力最强、办学水准最高、办学特色最鲜明?中国哪所大学文学专业全国第一?为了给即将参加2015年全国高考的考生、外国留学生填报志愿挑选中国大学文学门 类本科专业提供权威参考指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6
  • 2012年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
    2012年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 文学理论666 名解: 诗病 《韵光》 《驳圣伯夫》 简答: 1简述布瓦洛《诗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2,简述莱辛《汉堡剧评》对古典主义的反叛3元好问的一首诗论评析最后一句是温李新诗奈若何4波斯《四类英才》中的诗人观 论述: 1结合三到四部世界文学作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5
  • 2012年北京大学比较文学考研真题
    2012年北京大学比较文学考研真题 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诗病 2.《韵光》 3.戏仿 4.《驳圣伯夫》 5.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过失说 6.但丁的《论俗语》 7.叶芝的面具理论 8.文化霸权 二、简答题 1.简论《四类英才》中的诗人观。 2.简述哈姆莱特延宕其复仇行为的原因。 3.布瓦洛《诗艺》的主要观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5
  • 南开大学现当代文学00-14年考研真题
    2000年现当代 一. 名词解释(任选5题, 每题6分,本大题共30分) 1. 民国旧派小说2. 小剧场运动3. 鲁迅风杂文4. 文革中的地下文学5. 新生代诗6. 台湾留学生文学 二. 简答题(任选3题, 每题15分,本大题共45分)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5
  • 南开大学00-14年现当代文学及06-12年文基考研真题
    2000年现当代 一. 名词解释(任选5题, 每题6分,本大题共30分) 1. 民国旧派小说2. 小剧场运动3. 鲁迅风杂文4. 文革中的地下文学5. 新生代诗6. 台湾留学生文学 二. 简答题(任选3题, 每题15分,本大题共45分)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5
  • 南开大学现当代文学2014年考研试题
    南开大学现代中国文学2014年考研试题(完整回忆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只记得这几个) 1、林道静是杨沫小说(1)的人物,朱老忠是(2)的小说《红旗谱》中的人物 2、茅盾是重要的文学评论家,他评价诗人(3)是五四的产儿,(4)是中国末代的诗人被广泛认同 3、抗日战争时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