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四)(2)

海天教育 /2011-12-02

  ③个别资本家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得到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它是暂时的经济现象,一旦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商品社会价值降低,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生活资料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剩余价值产生。

  3、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

  ①运用马克思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理论分析。

  ②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③资本家主要剥削工人的相对剩余价值。

  (三)资本积累

  1、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将剥削到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

  2、资本积累的原因

  ①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竞争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强制力量。

  ②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将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剥削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3、一切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

  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②劳动生产力的水平越高,资本积累的规模就大。

  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越大,资本积累的规模就大。

  ④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4、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

  ①资本有机构成包括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用“C:V”表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这反映资本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这反映资本的价值水平高低,因此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②资本有机构成不断地提高,表现为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地增多,可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地减少。

  ③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成正比。

  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成正比。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必然的、客观的趋势。原因就在于各个资本家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必然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不断降低。

  5、资本有机构成不断地提高,工人不断地失业

  ①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必然的。随着资本的有机构成的不断地提高,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因此,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地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就会不断地减少,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说,劳动力相对过剩了。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失业的原因。

  ②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对在业工人的剥削,有利于资本家扩大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6、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

  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会到原来的出发点。

  2.资本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也是资本循环三个阶段的统一

  马克思根据产业资本在资本循环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也可以说产业资本职能形式不同)将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3.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产业资本各部分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连续,也指继起性。产业资本各部分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连续,是互为前提的、互为条件的。

  4、资本周转

  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做资本的周转(一般是指一年)。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许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马克思研究资本周转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和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5、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①马克思根据生产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价值转移方式不同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②固定资本是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这部分生产资本,在实物形态上多次使用,但价值分期、分批转移。

  ③流动资本是指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和劳动力这部分生产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资本的特点是:在实物形态上一次使用,价值一次全部转移。

  6、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本再生产

  ①社会资本是指整个社会单个资本的总和。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资本运动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②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补偿(替换)。

  ③为了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马克思创立了两个理论前提条件: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在价值上区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马克思根据社会总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将整个社会的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两种方式是:外延扩大再生产。这是指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实现扩大再生产。内涵扩大再生产。这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

  9、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理论的意义。

  ①马克思的理论揭示了整个社会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提供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才能顺利地实现社会的再生产。

  ②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按照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必须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按照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地发展。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1、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工资表现为工人劳动的报酬,这就掩盖了资本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①当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利润的形式。

  ②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③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反映了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也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和全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全社会总资本。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不同部门之间资本家通过竞争而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部门的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在部门之间必然开展竞争。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要使同等资本得到等量利润时,这种竞争才会暂时停止。

  4、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瓜分剩余价值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产业资本家得到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得到商业利润,银行资本家得到银行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是超额利润,这些不同部门的资本家瓜分到的利润只是平均利润。

  (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1、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2、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这些规律,如果撇开制度因素,则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而决不是绝对过剩危机。

  ②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体地表现在:第一,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二,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包含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再到危机。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④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而决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达到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曾经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

  这种进步作用表现在: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对于社会进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4、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关话题/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