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政治指导: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2)

海文教育 /2014-01-12

  2.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

  (1)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动因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经济动因:一是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在别国谋求高额利润;二是将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三是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四是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主义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的扩展。

  (2)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借贷资本输出;二是生产资本输出;三是商品资本输出。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另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

  (3)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社会经济后果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后果。

  对于资本输出国来讲,资本输出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大大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

  对于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来讲,资本输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吸收了资金,引进了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技术,培训了技术和管理人员,利用外贸和技术办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外贸等。资本输入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如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和环境资源代价,冲击本国民族工业,债务加重,对国际资本依赖性增强等。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跨国公司是一种国际性的企业,它以本国总公司为基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生产、销售和金融等业务活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主要是由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出面缔结协定所组成的国际经济集团。此外,国际垄断资本还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以加强国际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具体形式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以及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等。

  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国际垄断同盟和国际经济协调机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它们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第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2)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对内通过“参与制”和“个人联合”谋求从经济到政治对整个国家的统治;对外运用经济的、政治的甚至战争的手段进行扩张,谋求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控制。二战后,虽然列宁指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在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日益联系在一起。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国际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迅速扩大,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促进了国际分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能够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二是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三是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四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越来越强,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因此,如何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

  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手中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生。

  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

  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危机周期的长度缩短;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5.政治制度的变化

  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再次,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以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最后,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然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同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一样,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资本主义的这种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2.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进程。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其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相关话题/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