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师考试综合辅导:区域物流系统规划

网络资源 Freekaoyan.com/2008-05-12

 1.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工作展开的背景
     
  物流是以客户满意为目标,根据顾客的要求条件,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实物、服务以及信息的流通过程。进入80年代以来,其发展趋势呈现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来源:www.examda.com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放松,物流领域内的竞争日趋激烈,为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动力和机会。 
    
  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强了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为其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技术基础。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物流系统必须具备以更低的成本提供较高的客户服务能力。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物流服务不仅能够对于生产和销售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且需要具备在不同环境国家间充分发挥企业物优势的能力。为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各国将构筑社会物流平台视为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基础要素的重要战略措施。因此将物流系统建设从企业战略层面提升为社会基础建设战略层面,从而日益关注如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社会物流系统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已经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存在明显发展差距。这种差距意味着进入成本的增大和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竞争能力的降低。
    
  为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对于传统交通运输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加快构筑社会物流基础平台,培育具有不同核心业务能力、有机协同的企业群体。而区域或枢纽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期工作。
     
  2.日本经验的启迪
    
  日本编制的《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对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迪。该大纲将物流作为整个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加以考虑.其目标也不局限于行业自身。以下摘取关于基本视点与目标观点提供参考: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将物流作为提高投资环境竞争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加以考虑。由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国际分工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进入多样化的阶段。例如:生产领域内NT、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要求:多样、快速、可靠的物流服务。
    
  如果,对应于社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需求变化,关于进出口、制造、保管、销售、消费、废弃等的物流业高度专业化、高附加值化,同样造成顾客方产业,乃至整个产业强化竞争能力、以及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方面的困难。为此,物流业需要在考虑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交通阻滞问题的基础上,对应于信息化、国际化进行产业创新和提供新的服务结构。
   
  因此,相关省厅对于物流发展形成共识、共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必须解决瓶颈问题、港口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下降、货运领域的能源效率等问题。正因为如此,物流成为极为紧迫的课题。从以上问题出发, 日本政府根据如下2001年阶段目标制定相应政策:
     
  提供亚洲地区便利性最高的物流服务;
     
  这种服务将在一种合理的价格水平(不损害产业投资环境的竞争力)基础上提供;
     
  能够适应于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缓解交通拥挤的要求。根据这一目标确定的政策要点为:
     
  基于相互协作的整合。
     
  对于城市内物流、区域物流、国际物流等领域,寻求在管理部门、软硬件对策、相关人员之间在软件、硬件条件和建设中的协调。 
     
  对应于需求的多样化,增强选择的余地,伴随着技术革命,物流业通过信息共享,整合生产、流通、消费过程,寻求物资流动优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通过竞争增强市场的活性化,与其他行业同样,物流业在竞争条件下,由于新的更具效率的企业的加入、事业规模的拓展,提供更加公正的物流服务,将发展成为更加具有活力、更加多样化,从而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环境。
    
  根据对日本《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的分析,可以看到物流业的发展已经超越单一行业的意义,成为整个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同时,物流需求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正在逐步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也为物流业提供新的多样化的服务奠定了基础;政府在物流业的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工作的目标在于创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及必要的基础环境;政府作用有效性依赖于管理部门的相互协调,这种协调以对于物流业重要性及发展战略的共识为前提。
    
  3.区位分析与系统目标的定位

  现代物流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进行发展,因此在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形成竞争优势。而一个区域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四项基本要素:产业发展环境(包括政府的产业政策、市场管理法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等)、物流系统的生产要素(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组织与企业战略、市场需求情况。
    
  区位分析是采用SWOT(Strengths实力、Weakness弱点、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分析方法研究系统竞争能力和目标三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于城市构成了区域经济的骨干,因此城市体系结构是区位分析的基础。所谓城市体系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的城市形成的结构关系。
    
  长江三角洲的二级都市组团(苏锡常、宁镇扬、杭嘉湖等)构成了本地区城市体系的基础单元。
    
  交通区位对于物流枢纽城市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影响,评价交通区位需要考虑不可替代的重要交通设施的位置、城市节点与其他城市节点之间的联系便利程度等。
    
  通过区位分析明确外部发展环境,从而确定不同物流枢纽城市的目标定位。例如某城市的目标定位为二级城市组团内的物流枢纽、两省之间物流转换枢纽、国际航运中心的辅助枢纽。这种目标定位将对社会物流系统的空间布局产生指导性的作用。
    
  4.社会物流系统的结构
    
  社会物流系统的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从研究规划等政府行为角度来看,可以归纳为三大服务领域、两个基础平台、一个产业宏观发展政策环境及一个企业群体。
     
  (1)三大服务领域
    
  全程物流中心城市物流业服务的三大领域为: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市域物流。
     
  根据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三大领域的基本发展目标为:
    
  适应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需求的国际物流体系;高时效性的区域运输服务体系;提供快速、准时、多样化服务的市域配送服务体系。
    
  (2)具有相互补充的核心业务能力,构成物流行业主体的企业协作群体。
    
  现代物流业是由具有不同核心业务能力的企业群体所构成,包括具有综合物流管理能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具有综合运输组织管理能力的多式联运服务商、提供多样化服务的货运代理、提供准时、快速服务的配送业服务商、具有先进运输管理能力承运人企业等。我国物流产业很快形成具有物流综合能力的大型企业时非常困难的,但通过企业间的战略协同构筑企业协作群体,将迅速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3)两大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
    
  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构成包括:
    
  物流园区:特征指标包括位置、规模、功能;货运通道:连接主要物流节点的货运干线。特征指标包括连接端点、道路等级、可利用时段、饱和情况、通行能力瓶颈位置;外部交通设施(含港口、机场、铁路):特征指标为容量、航线航班等;
    
  配送道路体系:特征指标包括分时段允许配送车辆通行区域、允许配送车辆停靠区域。
    
  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不同于物流信息系统,它的任务是为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交通状态信息、交通组织与管理信息、城市商务及经济地理信息等),承担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同企业间的信息交换枢纽支持,提供车辆跟踪、定位等共享功能服务,提供政府行业管理决策支持等。
    
  (4)宏观环境的两大基础支柱:适应行业阶段性发展需要的政策环境;政府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
    
  分析国外物流政策演变过程可以看到,政策环境具有阶段性特点。例如市场管制,一般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较强的市场准入管制(管制方法为资格条件准入),当市场发育到一定阶段采用放松管制的原则。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一般包括:目标的分解与协调、协同组织方式、信息沟通协调、任务的协调明确等内容。
    
  5.社会物流系统概念设计
    
  系统概念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确定相应要素之间的关系及任务。以下通过某城市的示例进一步加以说明。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