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749教育心理学考研复习笔记(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4


四种类型:一是直接观察或模仿;二是综合模仿;三是象征性模范
象征模仿指学习者对楷模人物所模仿的不是他们具体的行为,而是其性格或行为所代表的意义。
5、观察学习的过程
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注意:指学习者对被观察的对象的特征进行有选择的观察。
保持:指将观察到的信号转化为符号的形式并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复现:将记忆中的表象转换为行为,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已做出正确的反应。
动机:再现示范行为之后,学习者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还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
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进行的,因而榜样的条件会影响学习。班杜拉认为理想的榜样应具备五个条件:①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才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②榜样的示范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③榜样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即学习者能够做得到,这是最基本的条件;④榜样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相信榜样做出某种行为是出自自身的要求,而不是具有另外的目的;⑤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时学习者才会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第二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一)苛勒关于学习的经典实验
科勒等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中个体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他们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如下
1、从学习的结果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
2、从学习的过程看。首先,学习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通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在头脑中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知觉重组),不是渐进的常识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的成功。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二)格式塔心理学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就是获得完形
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察觉特定情境中要素是怎样联系的,怎样结构,如何在知觉上重组的过程。
2、学习是有顿悟而实现的
顿悟就是对问题的突然理解和豁然贯通,是个体突然察觉到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
3、关注创造性思维

二、托尔曼的认知一目的的学习理论
(一)托尔曼关于学习的经典实验
三路迷津学习  潜伏学习
(二)托尔曼关子学习的主要观点
1、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行为
2、有目的的行为是通过认知地图实现。认知地图就是迷津的表象或迷津的内部表征在记忆中所反映出的类似于地图的模型,是一种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
3、潜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潜伏学习:人或动物在无强化条件下进行的学习。托尔曼结论为学习不是由于强化而获得动作反应范型,而是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的发展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4、托尔曼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主张将S-R公式改为S-O-R公式,O是指机体内部变化。
三、布鲁纳的认识结构—发现学习理论
(一)布鲁纳认知理念产生的背景
(二)布鲁纳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l)认知结构:由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号表征构成。
A、动作性表征一通过动作或行动来认识事物。
B、映象性表征一通过肖像或映像来认识事物。
C、符号性表征一一通过各种符号来认识事物。
(2)知识结构: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发现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获得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
发现学习的优点:
1、强调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在动机;4、强调信息提取

四、奧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一)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机械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
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文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二)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下面的说法跟书上实质是一样的,比书上的容易懂)
有意义的学习是以同化方式实现的。所谓同化是指学习者头脑中某种认知结构,吸收新的信息;而新的观念被吸收后,使原有的观念发生变化。概念被同化的特征是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概念,同时将概念组成按层次排列的网络系统。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
1、有意义学习材料的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即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经过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三)有意义学习的三个变量
有意义学习的三个变量: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的可利用性;新旧两种学习的可辨别性可区分性;原有认知结构稳定性也决定着意义获得的多少。
(四)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表征学习:使符号和它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或概念之间建立起等值的关系
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具体形式有:概念的发现和概念的同化
命题学习:是学习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三种类型:上位、下位、和并列结合学习。
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題,即原有的理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并列结合学习:并列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缘由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五)先行组织者
奥苏贝尔同时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它可以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系统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

第三节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学习  处理的认识模型
(一)样例学习
(二)类比学习
二、学习的并行处理的认知模型
学习的并行处理思想是从认识加工单元的联系模式出来解释,认识现象中最重要的问题,即记忆、知识和学习。
三、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中学习8阶段:★
1、动机阶段:要使学习得以发生,首先应该激发起学习者的动机。
2、了解阶段:在了解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
3、获得阶段:所学东西进入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了编码和储存。
4、保持阶段:己编码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储存器,这种储存可能是永久的。
5、回忆阶段:信息的检索阶段,所学的东西能够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
6、概括阶段:学习者要想把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首先依赖于知识的概括,同时也依赖于提取知识的线索。
7、操作阶段:也就是反应的发生阶段,就是反应发生器把学习者的反应命题组织起来,使它们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出来。
8、反馈阶段: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产生的背景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六种取向
(一)激进建构主义
这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和斯特菲为代表。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的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2)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二)社会建构主义
与激进建构主义不同,这是主要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费尔德和库伯为代表。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以尽可能与世界的本来面目相一致,尽管永远达不到一致。另外,它也把学习看成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的一面。
(三)社会文化取向
它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与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所以,它着重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境下个体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的差别。
 (四)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比信息加工理论前进了一步。虽然它仍然坚持信息加工的基本范式,但完全接受了“知识是由个体建构而成的”观点,强调外部信息与己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新经验意义的获得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而超越所给的信息。而原有经验又会在此过程中被调整或改造。但这种观点并不接受“知识仅是对经验世界的适应”的原则。所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也往往被称为“温和建构主义”,斯皮诺等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就是一种这样的建构主义。
(五)社会建构论
知识根本不存在于个体内部,而是属于社会的,它以文本的形式存在,所有的人都以自己的范式解释文本的意文。
(六)控制论的观点
不仅关注人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与反馈,而且强调自我反省。
三、建构主义几个共识性观点★
(一)知识观一一知识相对论
知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演化的。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
(二)学习观一一意义的生成与建构
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东西,而是主动地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假设。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来代替的。
1、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主动构建意义,而不能由他人代替
2、意文的获得取决于学习者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
3、学习活动是一个创造性的理解过程
4、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5、学习是一种高度化了的社会行为
6、学习的结果是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网络结构的知识
7、影响学习的因素—先前经验、真实情境、合作与对话
8、学习的分类一一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14年的简答题)
斯皮罗等人对学习的类型重新做了解释,认为人的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的低级阶段,该阶段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一种掌握结构性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由此获得的往往是普遍而抽象的事实、概念和原理,以便在其后的测验中能够将所学的东西按照原样再现出来,这里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往往都是结构良好的领域。高级学习主要是获得非结构性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由此获得的是与具体情境相关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出来的。
9、学习与迁移—知识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
学习迁移,实际上就是知识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

(三)教学观—知识的处理与转换★
教学不是传递东西,而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

相关话题/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