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749教育心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4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领域的理论科学,它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独立的体系。广义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具体地说,教育心理学还要研究来自学生方面的心理问题,包括在教育条件下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一般特点、学习的基本理论和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形成品德、个性,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及个别差异等问题;教育心理学也要研究来自教师方面的心理问题,包括教师的角色及心理素质、教师的威信及成长、师生关系等;还要研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以及因材施教等心理问题。此外还有来自学校师生交往系统和教学教育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们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其学科特点的说明,并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与改革要求,可以把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就是解决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性质和地位问题。包括教育心理学涵义的界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确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等,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相关学科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等问题。
(二)、学习心理研究(这就是这本教育心理学所涉及到的范围)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
(1)对学生学习的基本问题的探讨。对学习的含义、学习的类型与层次、学习的过程与特点的探讨,对不同学派学习观点的理论阐释等。
(2)对知识、技能学习的阐述。包括对知识、技能的界定,对知识技能学习的类型、结构、过程及培养的阐述。
(3)对学习迁移、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阐述。具体包括学习迁移概念的界定、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迁移的理论、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以及学习迁移的能力的促进等;也包括对问题及问题解决的界定与分类、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模式、问题解决的因素。促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等;还有对创造力的界定、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创造力的开发训练等。
(4)对学习动机与学习风格的研究。包括学习动机的结构、类型与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还包括对学习风格的涵义、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等。
(三)品德、自我意识与群体心理的研究
品德心理主要阐述品德形成的基本心理规律。具体内容包括:品德与道德含义的界定,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品德的基本结构,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良好品德的形成与不良品德的矫正以及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等。自我意识方面,主要包括对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等的讨论。群体心理主要讨论群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种类,学生班集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调适等。
(四)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教师心理主要探讨的内容包括:(1)教师的角色及心理素质、教师的威信及成长、师生关系等;也要研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以及因材施教等心理问题。(2)学校师生交往系统和教学教育环境以及教学媒体选择的设计等其他方面的心理学问题。(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含义与种类,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教学测验的编制与应用等。其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考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是始于19世纪末,即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1913)为标志。
一、古代教育心理学思想溯源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在19世纪末,但作为一种思想和实践却十分久远,也就是在人类有教育之初,许多思想家们就开始思考教育问题,人类就是在这种边思考边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产生了古代教育心理思想。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都具备这种教育心理思想,只是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现加以介绍。
(一)中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这里不重要、但是对理清教育史的思路有帮助)
二、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后,欧洲一些教育家开始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上的一些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实验教育学派。这个实验教育学派其实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它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实验教育派在德国的代表人物是莫依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的名称就是由莫依曼提出的。两人将实验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研究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过程,使教材、教法心理化和教学活动个性化。他们还研究了学习与疲劳,以及如何使学习费力少而收效多的条件,使学习经济化。实验教育派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大名鼎鼎的比纳和西蒙。1905年他们编制了《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用以测量儿童的智力年龄,以便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分别进行教育。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桑代克。
(二)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科学教育心理学虽然诞生的历史很短,从桑代克1903年的《教育心理学》算起也只有百余年的时间,但其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
1、科学教育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
在美国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后,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桑代克后,在美国逐渐形成了不同派别的教育心理学。概括地说,在美国主要有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和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近年来又出现了所谓“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
(1)、联结派教育心理学。
联结派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桑代克从动物的实验入手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所谓联结,桑代克认为同“结合”(bond)、“联锁”(link)、“关系”(relation)或“倾向”(tendency)是一个意思,指的都是某种情境(situation)仅能唤起某些反应(response),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联结派教育心理学主张:①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把刺激-反应作为心理或行为的最高解释的原则或公式;②把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联结的形式;③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桑代克之后,在心理学界,人们将苏联的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美国以华生为代表的老牌的行为主义和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都看成是联结主义教育心理学。尽管这些学派观点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但他们在坚持行为主义立场、注重强化、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等方面却十分一致。因为行为主义在联结派中的突出作用,所以许多学者又将联结主义直接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2)、认知派教育心理学。
认知派是在反对联结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个学派的发源地在德国,认知心理学的前身是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其主要观点是: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认知派教育心理学认为:①学习或行为要以意识为中介,受意识支配,而非 刺激与反应的直接的、机械的联系;③注重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这都是与联结派背道而驰的。在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中心转移到美国,在美国哈佛大学成立了认知研究中心,同时由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介入,信息加工心理学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独(3)、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
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产生在两派理论的对抗中,是介于两派之间的一个新派别,心理学界将其称为联结—认知派或认知—联结派。联结—认知派人物都是从联结派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自己学派的种种弊端和困惑,同时看到了认知派的长处并自觉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来,如利托尔曼等。联结—认知派认为:①刺激—反应间的联结仍是心理现象的发生机制解解原则,但这种联系不是直接的、机械的,而是存在一个“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的中介环节
②学习是通过主体对情境的领悟而形成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来实现的;③强调注意学习的外部反应与外在条件,同时也强调注意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
(4)人本主义的教育心理学。
近年美国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兴起,并有方兴未艾之势。早在20世纪初,以帕克与杜威为首所倡导的“进步教育运动”,就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其理论基础的,但此时对教育的影响不大。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兴起,才真正走入教育心理学的视界。其基本主张是:尊重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与人的差异。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在学习观上,他们认为学习是获得自我经验,强调“学习者中心”,即重视学习者的需要、愿望、兴趣、情感,尤其是人格在学习中的作用,将,自发性和主动性看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方面提出了。“非指导性”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5)现代信息加工教育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基本观点是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在他们看来,学生的学习要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变质、变形的加工处理才能实现,而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按步骤、按阶段地促进学生信息加工过程的完成。
2、科学教育心理学在苏联的发展
3、科学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如何研究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简答)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对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研究做出科学的解释,才能保证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一致的研究成果。具体地说。它要求做到:第一,研究设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做主观猜测,不轻率臆断;第二,搜索资料必须如实详尽地记录作用于个体的外部刺激和个体的行为反应;第三,对研究所获的资料结果或结论,能说明什么问题就说明什么问题,不能任意夸大和滥用。•
2、发展性原则: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教育实际。一方面从教育实践出发,另一方面服务于教育实践。
3、系统性原则:将个体看作一个系统,同时也把个体看作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4、理论联系实际
5、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一)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
(二)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
(三)相关研究与因果研究
(四)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形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得到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简答题)
①观察法:通过观察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的行为表现,捕捉所需要的信息,并对其做出科学解释的方法。使用观察法的要求:a、要有明确的计划;b、做好全面而细致的记录;C、对所获得的资料做出切实的推论或推论。
②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影响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③调查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拟订一系列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要求其作出回答,然后整理所获得的资料,从中得出结论。应注意的问题:a、注意问题的设计;b、注意被调查者对象的取样问题
④个案法:对少数人或个别人进行较长时间的追踪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关话题/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