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考研笔记(7)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5-05


二、《金瓶梅》的主题、艺术特色及影响
《金瓶梅》乃是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情节作为整体叙事框架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长篇巨制,虽然小说中的时代设定在北宋末年,但其所反映的生活场景却是属于晚明时代的。小说以西门庆这个人物为核心,描述了他在对金钱、女色、权势的追逐中耗尽生命的短暂一生,与此同时小说中又以大量笔墨描写了一个暴发户家中成群妻妾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生活图景,刻画了潘金莲这样一个乖巧机变、情欲旺盛而又阴险狠毒的不幸的女性形象。此外,作者又对官场的腐败、世态的炎凉多所揭示。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冷酷无情、弥漫着欲望气息的成人社会,作者以一种冷静的自然主义的笔调在叙述这个社会的聚散离合,描述它的短暂的繁华和彻底的毁灭,除了一丝宗教拯救的渺茫希望之外,看不到多少理想的色彩。在《金瓶梅》中,作者以一种客观的手法来塑造其中的人物,人物的性格都更为真实、丰满、复杂,一改以往小说中好人全好、坏人全坏的局面。《金瓶梅》中的人物已经难以完全按照某一种标准去衡量,而是应该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金瓶梅》又以一种近似于重复、琐碎的笔法去描写当时的日常生活,改变了过去小说所形成的审美期待和阅读方式(我们不再可能从中获得阅读《水浒》、《三国》等书时的审美愉悦)。《金瓶梅》所开创的题材领域与写作方式对后世的长篇小说(如《红楼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六章汤显祖与《牡丹亭》
一、汤显祖的生平及思想
汤显祖( 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公元 1583)中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曾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交往。万历十九年上书议政,被贬官广东徐闻。万历二十一年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临川。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创作上,代表作品有《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其中后三者均作于弃官归乡以后。汤显祖在思想上先后受到罗汝芳、达观、李贽等人的影响,兼备老、庄、儒、佛、心学等多种因素。在创作思想上他强调“情”的价值,这正如他在《牡丹亭》的“题词”中所云:“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牡丹亭》的写作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主张。
二、《牡丹亭》的主题及艺术特色《牡丹亭》这部戏曲的构思受到魏晋隋唐文言小说中女鬼再生题材的启示,但又融进了全新的时代内涵 --杜丽娘乃是太守之女,从小受到父母的严格管教,除了每日在闺中刺绣,她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行动自由。为了使她能够成为知书达理的“贤淑”,父亲便为她请了一位腐儒教授《诗经》。但是这样一种陈腐的教育方式却并不能遏止丽娘青春生命的冲动。在一次偷偷的游园经历中,她看到满园荒颓中的“姹紫嫣红”,不禁油然地感慨自己在孤寂中虚度的华年(“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当她回到闺中,便恹恹入梦,却不料在梦中与一位俊秀的书生相遇,二人欢情缱绻。然而春梦无痕,丽娘从此幽思成疾,以至抱恨而终。不久之后,那位梦中的书生(柳梦梅)竟然来到园中,拾到丽娘临终时留下的画像,日夜焚香参拜,感动丽娘幽魂降临。二人海誓山盟,更兼宿缘前定,丽娘乃获重生,与书生结为夫妇。在这个戏剧中所体现的这种对礼教的抨击、对人性的尊重正与晚明的时代思潮相一致。《牡丹亭》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是其中的曲辞精致优美,充满了诗一般的抒情氛围;全剧风格在深沉、含蓄中兼以诙谐、幽默;剧中所涉及的生活面及地域空间也很开阔,这都使其超出当时的其他剧作而显得卓尔不群。
三、《牡丹亭》的影响及流传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第七章明代短篇小说
一、短篇文言小说
明代前期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主要以瞿佑的《剪灯新话》与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为代表,再加上万历年间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可合称“三话”,这三种小说集主要上承唐人传奇笔法而较少创变。明代后期文言小说集则有宋懋澄的《九籥集》、《九籥别集》,冯梦龙纂辑的《情史》,以及朱孟震的《河上楮谈》、《汾上续谈》等。这些集子中虽仍带有前代小说的痕迹,但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如《九籥别集》中的名篇《珠衫》即完全以当时的社会生活为题材。冯梦龙等人的拟话本小说亦曾从这些文言小说中取材。这一时期的文言小说仍然包含不少狐鬼花妖的题材,可以视为唐代传奇与清代文言小说之间的一个过度阶段。
二、白话短篇小说
中国的白话短篇小说在宋元时期已较为发达,宋代小说家话本中的某些篇目得以保存在明人所刻的《清平山堂话本》中,使我们可以略窥当时白话小说的概貌。到了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大量涌现,标志着这种文体形式的成熟。其中冯梦龙和凌濛初先后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乃是这类小说的集成。现在一般认为,“三言”中包括了一部分经过改编的宋元话本,此外基本是明人(包括冯梦龙)的创作。“二拍”中的作品则基本出于凌濛初的个人创作。冯梦龙对白话小说的关注乃有其明确的“导愚适俗”的主张:“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醒世恒言》叙)”这注定“三言”会带有道德教化的色彩,但是其中的道德伦理观念也已经带上时代的烙印,比如对于人的自然情欲的充分尊重,对背离礼教的行为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宽容等。“三言”、“二拍”中的小说也更加广泛地表现了那个时代市民阶层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他们的爱情婚姻生活。其中的许多作品在叙事以及塑造人物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廊独占花魁》即是历来受人称道的名篇。在“三言”、“二拍”之外,明末人刊刻的《西湖二集》、《型世言》也是较为重要的白话小说集,但其艺术性都已大逊于前。
第八章晚明小品
小品文是公安、竟陵文学主张的产物,体现了他们“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理论。这类文章不拘形式,不限题材,随心所欲,没有道学气,最能体现出人的性情和襟怀,所谓“文章新奇,无定格式,从自己胸中流出”。在晚明文坛,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袁宏道、袁中道、谭元春、刘侗、王思任、张岱等人。袁宏道为人洒脱,不滞于物,辞官后纵情山水,写下大量小品文的佳作,如《高梁桥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均文字清丽活泼,令人怡情悦性。谭元春、刘侗等竟陵一派小品则幽深孤峭,于新奇拗涩之中蕴涵深趣。王思任则于幽峭之中杂以谐谑,似又别为一体。张岱则为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张岱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也随之败落,所以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张岱拓展了小品文的表现领域,各种题材、各种文体到他手中无不各臻其妙,而且获得一种表达的自由。

清代文学
第一章清代文学的时代特征与发展演进
清代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的最后一个段落,它的发展既与前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与时代演进密不可分。这使得清代文学更具包容性,也更富于变化。
第一节政治与文学
与前代文学相比,清代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明清易代之际,抗清志士、遗民诗人以及钱谦益、吴伟业等对鼎革或激烈、或隐曲地反映将古代文学与政治色彩大大强化了。而自明末发端的时事文学也突出了小说、戏曲在表现现实重大政治题材方面的真实性、时效性。近代文学更与政治变革息息相关。
第二节集大成的文化趋势及其在文学上的反映
清代文化从不同方面表现出对古代文化集大成的发展趋势,这一点在文学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第一,文学观念更趋自觉、成熟和包容性;第二,各体文学在清代都有所发展;第三,在一些领域,如小说方面,出现了能全面体现古代文学丰富内涵和艺术成就的优秀作品。
第三节走向近代化
清代文学上承晚明文学,继续向近代化方向发展,为中国文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近代化的表现是一个过程,首先在一些作品中反映了与传统观念相背的新的思想意识;其次,在文体方面,也有所革新,特别是到了晚清,社会变革的要求与新的传媒,使各体文学革命成为一种时代要求。
第二章清代戏曲
继元杂剧、明传奇之后,清代戏曲在戏曲发展史又有了新的特点,戏曲体制更加完善,文人化的倾向也有所加强。与此同时,戏曲在民间也孕育着新的变化,形成了以京剧为代表的各种地方戏。
第一节《长生殿》
《长生殿》是传统的李、杨题材的新发展。李、杨题材具有新奇性和丰富性,历代作家对这一题材的处理,回避与增饰兼而有之,《长生殿》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突出“至情”和“兴亡”的主题,赋予了这一题材新的艺术生命。其中《密誓》、《惊变》、《哭像》、《弹词》等出,脍炙人口。
第二节《桃花扇》
《桃花扇》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悲欢离合,描写了南明王朝覆灭。作者意在总结历史兴亡的普遍经验。剧中的李香君富于正义感,是戏曲舞台上少见的女性形象。《却奁》、《骂筵》等出,表现了她气节和刚烈,也可看出剧本描写人物的高超技巧。
第三节花、雅之争
戏曲发展到清中叶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自明中叶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昆曲,至此开始为更富于生活气息的地方戏所取代。昆曲被称为“雅部”,其他地方戏被称为“花部”。地方戏与昆曲的争胜过程则被前人描述为花、雅之争。京剧的形成是戏曲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但昆曲并没有完全退出舞台,许多地方戏的剧目也可以在昆曲中找到他们的祖本。
第三章中短篇白话小说的繁荣白话小说在清代有了新的发展,中短篇小说的既适应的文化市场的需求,也为《儒林外史》、
《红楼梦》等作品的出现进一步铺平了道路。第一节体制与创作特点白话小说经过宋、元、明三代的发展,已有成熟,并在文体、题材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流
派,但随着白话小说广泛地为文人小说家所创作,在体制与创作特点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如短篇小说的章回化,中篇小说的广为流行,叙述风格与角度的灵活多变等。第二节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是清初小说的一个热门题材,从思想上看,它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晚明倡导
真情的文学的折衷,艺术结构虽然较为简单,但笔法的精致也为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有意义
的尝试,其中也有一些作品值得一读,如《玉娇梨》、《好逑传》等。第三节李渔的小说李渔是清初一位很有个性的小说家,他在明清易代尘埃落定后,迅速选择了一条带有职业
化特点的通俗文艺家的生活方式,大量从事小说、戏曲及其他畅销书的编印发行。他的作品充
满喜剧色彩,追求一种通脱自然、轻松诙谐的思想情趣与艺术风格。第四章《聊斋志异》文言小说在唐传奇之后,虽代有创作,续有发展,但其光芒为同时白话小说所掩。《聊斋
志异》的问世,带来了文言小说的中兴。第一节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蒲松龄在科举道路上很不得意,是一个典型的乡村知识分子,他的创作与这种特殊的身份
与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不同于那些精英阶层的文人,与冯梦龙、凌濛初等周旋于市井间的通俗文艺家也有所区别,他更多地关注的是下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对普通士人的精神追求也表现了极大的同情。
第二节丰富的内容
《聊斋志异》体裁复杂,以短篇小说为主,兼有杂记、寓言等多种文体,故事来源也不一,有得之传闻的,也有出自前代文献的,但其中较为重要的作品往往并无依据是蒲松龄匠心独运的创作。《聊斋志异》题材广泛,其中《促织》、《席方平》等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权势者的残暴,并歌颂了民众的反抗精神;《贾奉雉》、《司文郎》、《叶生》、《王子安》、《胡四娘》、《镜听》等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及其社会危害;而《婴宁》、《小翠》、《连城》、《阿宝》等则塑造了一批聪慧美丽的花妖狐魅和志诚痴狂的青年男子,讴歌了纯净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爱情。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