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考研笔记知识点大全-社会工作原理(社工概论+社会学概论)(20)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19


答:“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8.社会制度(社会设置)
答: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社会制度的构成包括:①社会价值观;②社会规范体系;③权威与地位结构;④社会机构与设施。
9.发展中国家“迟发展效果”的主要特点。
答:发展中国家“迟发展效果”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
①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在同发达国家的强烈对比中,特别是在与发达国家的种种不平等关系以及屈辱的殖民地历史经历中,感到了自己的落后与贫穷,因而激发了社会现代化的决心和目标,试图使自己的国家也强大和发达起来。这种有目的的社会现代化过程,一般表现为借鉴甚至模仿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道路。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存在着借鉴和模仿的可能,因而它们都试图跨越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某些阶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赶超”因而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突出特征。为了实现“赶超”的目标,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某种程度上的“计划化”,以促进社会现代化过程。
(2)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与“早发”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有一个重要区别是现代化进程一般是由外部环境引发和带动的,或是受到外来的打击与刺激,或是由外来的殖民主义者引发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从外部输入种种现代化因素,包括经济模式、社会价值观念、发展战略、科学技术等。
②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的引入和接受,会带来许多特殊的效应。
a.外来因素,包括现代化因素的输入,必然不可避免地要同本国社会原有的传统因素和社会结构发生对抗,引发多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民族矛盾和冲突。
b.这种基于外部因素引发的现代化过程,会造成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发展,使原有社会结构关系解体或重组。因此,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比起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常常表现得更加不稳定,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中断”的情况。
c.来自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损害发展中国家的正常稳定发展。发达国家在物质生活、制度结构、价值观念和消费方面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一方面使这些国家人民产生过高的企望,形成超越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的急迫心理;另一方面,迫使国家和政府被迫采取急功近利的策略。
10.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主要包括:
 (1)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发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起点之时,它们所面临的历史条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曾经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在这些国家的殖民统治,虽然为这些国家带来了一定的现代化经济和文化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地破坏了这些国家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不仅掠夺了大量财富,还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经济、社会、政治、民族灾难。
(2)“迟发展效果”
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3)“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其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发展水平上的差别。“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4)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起始时期,国家(政府)就发挥了重要和广泛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政府是国家政治、经济独立的捍卫者、维护者。由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对自己不利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政府往往通过控制外资、扶植本国工业等措施,保护本国的经济独立和国家主权,谋求符合本国利益的发展;推动并且控制社会现代化过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其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个具有现代化取向的、强有力的、稳定的政府十分重要,国家政治稳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










































第十六章 社会问题概述
1.社会问题的含义
社会问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2)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即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肋、,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社会问题构成要素
一般认为,社会问题由四个要素构成:
  (1)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2)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3)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4)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3.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1)普遍性和变异性
①普遍性
社会问题的普遍性是指社会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特性。
②变异性
社会问题的变异性是指社会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时间里各具特点的性质。空间上的变异性表现为在不同的地区、民族或社会里,社会问题的表现形式和性质各不相同。时间上的变异性表现为在不同历史时代里,各地区、民族或社会的社会问题的表现形式和性质各不相同。
(2)复合性和周期性
①复合性
社会问题的复合性是指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后果等方面的复杂性质,即社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常常是几种社会问题同时并存,并引起一系列破坏性的社会后果。复合性源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社会运行是多种社会力量叠加、复合、交融的过程,也是多种社会矛盾相互冲突而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质就是调解社会冲突,化不利社会运行因素为有利社会运行因素的过程。
②周期性
社会问题的周期性是指社会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出现的特性。周期性源于社会冲突的永恒性。社会冲突可以调解但不可以消除,因为社会冲突也是社会运行的动力之一。
(3)破坏性和集群性
①破坏性
社会问题的破坏性是指社会问题对社会运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威胁、损害的破坏性作用。破坏性是社会问题最基本的特征。量多、面广的社会问题的破坏性作用,正是引起社会多数成员普遍关注的主要原因。
②集群性
社会问题对社会运行的破坏作用还表现为集群性。集群性是指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成群成串地出现,这使得社会问题的破坏性作用更大。众多集群出现的社会问题往往有一个或数个核心,其他社会问
题都是核心社会问题所引发、所衍生的。
4.社会解体理论
(1)社会解体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替代的过程。该理论认为,当社会生活中的共同规范消失、共同体观念缺乏或消失时,就会产生社会解体现象。这一系列解体是产生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
(2)社会解组是指虽然社会中出现松散、离析的现象,但仍然保持在原有的社会制度结构、社会体系之内的社会状态。
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
①失范,即社会生活中没有一套现存的社会规则和规范来指导人们应该如何行动;
②文化冲突,即社会生活中两种相互对立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同时并存,使人们无所适从;
③价值崩溃,即价值规范与行为方式完全紊乱,人们各行其是。
(3)社会解体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源于社会解组,社会解组源于社会变迁。对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5.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成因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很多,从这些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来分类,可分为两大类:
(1)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之前(1978年以前)就已经存在的社会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大影响;
(2)转型中的社会问题,即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转换相伴生的社会问题。
6.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特征
(1) 1978年以后开始的社会转型加速期具有的新特点:
①社会转型的目标是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
②社会转型的主要形式是改革开放;
③社会转型的速率大大加快;
④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社会价值观念的全方位转换。
(2)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问题所具有的这一时代的特征:
①社会问题的交织性
由于我国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牵连,使得社会问题的解决变得十分困难。
②社会问题的突发性
社会问题一旦产生,政府部门的应对措施不力或者应对迟缓,会使社会问题在短时期内迅速扩展并聚集破坏力量,对社会运行产生巨大影响,这就是社会问题的突发性。
③社会问题的多面性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充斥社会,人们对同一社会现象的看法不一、评价不一,这就是社会问题的多面性。社会舆论的不一致,社会观念的多样性,社会期待的差异性,使得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来自社会的阻力。
第十七章 主要社会问题分析
1.人口老龄化
答: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的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龄化过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口的增多,同时也是其他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下降的过程。
2.总和生育率
答:总和生育率(TFR)是度量妇女生育率的指标之一。它是在度量分年龄组生育率基础上计算的妇女总体生育水平,它是衡量人口生育水平的标准化指标。
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即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考虑发展问题时增加了四个维度,即全球维度、整体维度、时间维度和环境维度。
4.贫困的概念与类型
<1>贫困的概念
贫困,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是个人或家庭缺乏必要的资源,因而不能达到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活水准。现代社会中对于贫困的理解和把握总是表现为操作性的。通常将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或支出低于某一水平定义为贫困。
<2>贫困的类型
①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相关话题/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