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岩的《政治学原理》笔记 北京大学(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22


    政治文化的这三个层次是不中分割的有机整体。政治意识形态层次居于政治文化结构的核心地位,代表阶级属性,是以阶级为基本单位的。
    政治价值观:一般指的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包括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直接影响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
    政治心理:是政治社会化的结果和政治环境长期作用的产物,它蕴含着政治文化的遗传机制和再生功能,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述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来看,政治文化结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处于不断变动状态的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意识形态,由低向高排列的。
   (2)三个层次的变化的不同步性。
   (3)政治文化结构内部三个层次,表现为相互间的依存、配合和制约的关系。
    政治文化的结构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戴维.伊斯顿发表关于政治社会化方面的第一篇论文。海曼的《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心理的研究》
    政治社会化,实际上就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派生概念。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目的与过程的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
   (2)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
   (3)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政治文化传播的途径:
   (1)家庭。(2)学校。(3)社会。(4)大众传媒。
    目前,在我国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政治文化:主导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以及非主导型的封建主义政治文化和资本主义政治文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坚持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遵循和贯彻以下原则:
   (1)以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3)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
   (4)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
   (5)要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做出科学分析,坚持兼收并蓄,批判借鉴的原则。




第十二章 国际政治
第一节 国际政治的含义与特征
    国际政治:是主权国家之间,也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国际政治的含义从下述三个方面来综合地把握和理解:
    第一,多个行为主体之间,主要发生于主权国家。
    国际社会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是国际社会中具有特定利益、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能力、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基本特征:
    1.具有特定的自身利益和利益要求。
    2.具有特定的行为能力。
3.具有特定的稳定的组织形态。
    第二,多个行为主体间的政治关系,主权国家间政治关系是其最基本的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关系是利益关系、力量对比关系、相互作用关系构成的。
    1.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利益关系(是物质基础,是终极动因,是追求的目标)处于主导地位
   (1)利益的主体归属性。
   (2)行为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全面联系性。
   (3)行为主体的利益关系具有共同性和矛盾性。
    国家利益: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需求的满足。包括:
    国家生存利益:国家安全、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人民生存需求的实现等。
    国家发展利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的实现等。
    2.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力量对比关系
    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力量对比关系是制约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本制约因素
    3.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三,是组织体系和行为体系,是国际社会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国际社会政治关系体系必将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点:
    1.全球性。(主体范围广泛性、主体层次普遍性、政治关系广泛性)
    2.有机性。
    3.有序性。
    4.变动性。
    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的基础和出发点,国际政治是各国国内政治在世界范围内和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延伸和相互作用。这种联系主要具体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内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要求的对外延伸。
    2.各国的对外政策对外活动是为其国内政治服务的。
    3.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的基础)
    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区别:
    1.有无公共权威的不同(国同政治存在公共权威,而国际政治不存在公共权威)
    2.利益的构成和内容不同(国内政治中阶级利益、阶层利益和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
    3.政治行为主体不同(国内政治中各阶级、阶层、政府、政党、政治团体和公民个人;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
第二节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主权国家:是政治国家和民族国家统合体。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实体,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上具有惟一的合法性。
    主权国家的特质及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1.主权国家能够控制和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形成国际社会强大的行为主体、实体。
    2.主权国家是人类生活诸共同体的惟一合法总代表。
    3.国家间政治关系决定着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向。
     主权国家必备的基本要素:
    1.固定的领土。2.定居的居民。3.统一政权。4.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于国家的意义:
    1.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获得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2.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独立行为主体的必要条件。
    3.国家主权是一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位的重要保证。
    4.国家主权是国家参与制定、遵循国际关系准则的前提。
    邓小平指出,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的“国权”。
    国际组织:由若干主权国家或非国家组织依据条约或协议,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国际团体或国际机构。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级的产物。
    国际组织发轫于国际会议,至19世纪60年代才正式成形。1648年的威斯特代利亚会议,开启了国际会议方式协调国家关系、解决国际问题的先河。
    国际组织一些基本特点:
   (1)国际组织均有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
   (2)国际组织存在合法性依据是条约。
   (3)国际组织的组织原则是各参与者之间的地位平等。
    非国家间国际组织不是国际法的主体,因而不具备承担国际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能力。
    国际组织划分类型:
    1.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划分: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国际组织。
    2.成员构成和处理事务的地域范围划分: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3.活动的内容和领域划分:政治性、经济性、军事性和文化科技卫生体育国际组织。
    在国际社会中,其他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主要是指活动于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党、政治团体及个人。
    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政党可分两类:国内政治中的执政党和非执政党。
    在当代国际政治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政党是共产党、社会民主党、民族主义政党和绿党。
    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团体包括一些政治运动和政治组织。
第三节 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
    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含义:
   (一)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动力。
   (二)国际政治格局是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的。
其具备的四个特点:
    1.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政治活动中具有强大的主导力,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力量。
    2.它们是特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关系的承担者。
    3.它们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构成,也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集合体(联盟、同盟)构成的。
    4.国际政治基本力量是以经济力为基础的,与综合国力相类似。
   (三)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的结合式样和结构状态。
   世界性国际政治格局是在现代国际政治关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一方与帝国主义国家为另一方的对立和斗争,是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
    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和资本主义国家力量。以非战争性对抗和对立为核心内容的“冷战”是两大国际政治基本力量基本联系的结构、样式。
    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主张和平的要求逐步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
    东西南北问题。东西是美苏问题是战争问题。南北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四节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活动中都应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体现为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则、规章。基本准则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普遍性。2.共识性。3.应然性。4.约束性。
    当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
    1.各国主权平等原则。
    2.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3.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4.互不侵犯原则。
    5.和平共处原则。
    国际法:是在国家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和活动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相关话题/政治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