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岩的《政治学原理》笔记 北京大学(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22


    国度:按政治地理位置划分的。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
     两种职能的关系: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内部职能,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有效地实现国家的外部职能;有效地发挥外部职能,巩固和社会发展会起到重要作用。
    内部职能,从国家活动性质和方式的角度分: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又叫镇压职能,是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在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社会职能: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又与政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国家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才能够得以持续。
第三节国家的消亡
    国家消亡的前提:是阶级的消亡,随着阶级的消亡,作为解决阶级矛盾的工具的国家,由于失去了作用,逐渐向消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国家消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
    国家消亡的条件:消灭阶级,消灭剥削阶级,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彻底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使阶级及其差别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最高级的人类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已经消除了,阶级的差别也就不存在了。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国家消亡的条件。
    必须消灭阶级差别,国家才会消亡。
    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解决了所有制,消除了国家存在的社会条件,但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达不到使物质极大丰富的程度。因此,在分配领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只要是按劳分配就必然存在着事实
上的不平等。
    从政治方面看,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虽然被消灭了,但由于国内国际各方面的因素,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只要有阶级斗争存在国家就不会消亡。
    其中主要是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还需要法律规范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只要有法,就需要有保证法律实现的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关。
    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国家的消亡的途径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表明了过程的渐进性:是指国家消亡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使国家消亡的经济条件和精神条件的逐渐完备、人们之间关系的逐渐改变,作为强制性的暴力机器的国家,才逐渐地成为社会上所不需要的东西。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
   (1) 君主国。(2)贵族国。(3)民主国。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的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马克思划分标准是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同一社会经济形态的一切国家,都是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国家。
    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
    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和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它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
    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社会力量构成等方面的差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的具体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但是,它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改良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的某些局部性的让步,它并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
因而不能完成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第一, 革命是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并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社会得到根本的改造。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 革命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现象,革命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第三,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的过程。改良者实质上以争取统治阶级让步政策为最后目的,是旧的社会制度的维护者。
第三节 国家历史类型概述
    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者――奴隶本身。
    封建制国家: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四种:
   (1) 领主占有制:领主领地可以世代相袭,但不能买卖。经管庄园、利用特权、附属农奴。
   (2) 地主占有制:合法买卖土地。出租土地,收缴地租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3) 国家占有制:是以国王名义占有土地。分封级各级领主,实质是领主占有制。
   (4) 自耕农占有制:占有是少量的。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仅满足基本生存条件。
    它们都具有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即土地由享有一定特权的大土地所有者占有;劳动者耕种领主或地主的土地,并以劳役或实物的形式将维持家庭生产和生活以外的剩余劳动无偿交付给土地占有者;劳动者不像奴隶那样,是属于主人的财产,不衣食于主人,他们必须有一个独立生产、生活的单位――家庭。
     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 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 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三个特点:
   (1) 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举荐、科举,国家任命取得官职。按官职领取国家俸禄。
   (2) 官僚集团内部,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官组织。
   (3) 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第三, 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趋势利用宗教,中国把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宗法:指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规定宗族内部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决定生产劳动者是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本质:是资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专政。维护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组织化,是人类历史有国家以来最完备、最复杂的国家机器。
    社会主义国家是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的深刻变化,被剥削的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国家也由维护人剥削人的制度的工具,变成了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建设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主义和实现
共产主义的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国家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其政治特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其思想特征。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创造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以及先进的管理水平等人类文明财富。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壮大直接相关。是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发展和壮大的结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
    在西欧城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正是以这种资本运行和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需具备两个条件:
   〔一〕 是充足的货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二〕广阔的劳动力市场。二者缺一不可。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暴力。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典型形态的“圈地”运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第一, 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第二,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第三, 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也是商品。
    第四, 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共同点: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不同点:
   (1) 封~以劳动者对于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资~以雇佣劳动。
   (2) 封~生产以使用价值的生产为目的,资~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3) 封~建立在暴力和政治权力超经济强制因素之上,资~建立在平等交换和排斥任何超经济的强制因素。
    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有三种类型:英国、法国和德国为典型代表。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其根本特点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及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急风暴雨的大革命形式。
    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社会变革,特征是:封建国家
政权在社会经济政治多重压力下,被迫进行资本主义改良,逐步使封建专制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国家。
     资本主义本质特征: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权组织,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与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

相关话题/政治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