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宋代文学详细笔记(13)

匿名 免费考研网/2009-01-04


除了道德冲突外,关汉卿还以形象的笔触揭示了表现在窦娥内心冲突,即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不信天地鬼神与不得不相信天地鬼神、明知道道德无用与不得不遵从道德之间的冲突。这从窦娥的悲惨命运就可以看出来,如她临刑前,感到天地鬼神昏愦任意把无罪之民推向绝境,又聪明得自觉为蒙冤之人昭显冤屈,天地鬼神的这种矛盾态度,正是窦娥内心矛盾的形象表现。
《窦娥冤》全剧最后,窦恩德节、孝等道德情 * ,,终因窦娥感天动地的悲剧命运以及清官的秉公执法,而得以高度的彰显,这表现出作者对仁政德治的理想社会的企望。关汉卿把复兴道德教化,才能挽救社会颓风,成为一种时代意识,将其艺术化、审美化为戏剧冲突,借各个阶层人们在信守道德与适应现实的两难抉择中的困境,来表现道德破败的社会危机和挽救危机的不懈努力。
12 .论述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悲剧命运的原因
关汉卿《窦娥冤》集中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和关汉卿的思想感情。其戏剧冲突有三个依次递进层面,即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
首先,高利贷如羊羔二息的经济剥削,地痞流氓张驴儿父子的社会恶势力,糊涂官吏如州官桃杌的政治压迫,这 “ 三座大山 ” 是造成窦娥冤案的直接原因、外在机缘。
关汉卿着力要表现的,并不是两种社会势力之间的冲突,而是传统道德与不道德的社会的冲突。杂剧中,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主要是守节守贞的传统同蹂躏节 * 、鄙夷贞节的不道德行为的冲突。张驴儿父子乘人之危,以死相要挟,强行入赘蔡家,这种不道德的反常行为,在杂剧里反而被表现成一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的正常现象,传统道德遭到了强权的野蛮践踏。而窦娥与州官桃杌的冲突,也主要是窦娥相信官府、愿意 “ 官休 ” 的道德行为同州官桃杌弃廉明如敝屣、奉贪酷如神明的不道德行径的冲突: “ 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 结果道德被愚昧所吞噬,窦娥也被冤枉地判处了死刑。窦娥冤案的根源竟然是坚守传统的道德!在不道德社会现实中,坚守传统的道德反而把人们推向火坑: “ 这的是衙门自古朝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 这正是关汉卿对元代社会的深刻认识。
除了道德冲突外,关汉卿还以形象的笔触揭示了表现在窦娥内心冲突,即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不信天地鬼神与不得不相信天地鬼神、明知道道德无用与不得不遵从道德之间的冲突。这从窦娥的悲惨命运就可以看出来,如她临刑前,感到天地鬼神昏愦任意把无罪之民推向绝境,又聪明得自觉为蒙冤之人昭显冤屈,天地鬼神的这种矛盾态度,正是窦娥内心矛盾的形象表现。
《窦娥冤》全剧最后,窦恩德节、孝等道德情 * ,,终因窦娥感天动地的悲剧命运以及清官的秉公执法,而得以高度的彰显,这表现出作者对仁政德治的理想社会的企望。关汉卿把复兴道德教化,才能挽救社会颓风,成为一种时代意识,将其艺术化、审美化为戏剧冲突,借各个阶层人们在信守道德与适应现实的两难抉择中的困境,来表现道德破败的社会危机和挽救危机的不懈努力。
13. 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以其卓越的戏剧艺术,屹立于世界戏剧艺术家之林。
首先,他以其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并参加了演出实践活动,促使杂剧艺术体制趋于完备,他对杂剧具有草创之功,对完备杂剧体制贡献最大不仅在外在形态上如一剧四折进行了探索,而且在情节结构、戏剧冲突的安排上,关剧大多简洁、集中、激烈、机匠、意匠惨淡而又流转自然,处处都合乎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同时也处处都体现了中国戏剧的民族特征,成为戏剧艺术的典范之作。
其次,关剧题材广阔,无所限制,从而极大地开拓了中国戏曲多方面地表现功能。更重要的是,他写什么像什么,让特定的情境和语言为刻画各种人物服务,从而塑造了一大批身份不同、地位不一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坚强善良的窦娥,侠义机智的赵盼儿,胆识过人的谭记儿、勇武豪壮的关云长等
最后,语言风格豪放不羁,属于本色派。
14 .试述《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西厢记》的突出之处,在于对崔莺莺的思想、感情、心理作了十分细致而深刻的刻画。
崔莺莺是相国千金,她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一出场就情不自禁地感叹: “ 花落水流红,献丑万众,无语怨东风。 ” 正是这种难以名状、难以捉摸的 “ 闲愁 ” ,使她不由自主地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吟诗时,她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 “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 于是她陷入了情网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之苦。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
正在这时,变生意外,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索要莺莺。张生仗义修书,请好友百马将军前来解围。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因怀疑张生此举有乘人之危之嫌,故而出尔反尔,躺他们以兄妹相称。这件事实际上赋予了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同时赋予了崔、张的爱情内在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生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要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 “ 闹简 ” 和 “ 赖简 ” 。这实际是表现莺莺的 “ 假意儿 ” 。可以看出崔莺莺要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在认可了爱情的合理性之后,她还不能不积蓄相当的心理准备,以便承受这种感情。
莺莺和张生木已成舟以后,老夫人 * 迫张生上京应考求官,他们的爱情又面临新的危机。长亭送别时的那段唱词,揭示出她复杂的心理。既担心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将自己抛弃。莺莺和张生的最后团圆,实在是得之不易的。
《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这样的恋爱心理及其展开过程,是包含着深厚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内容的。
15 .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
《梧桐雨》是白朴创作的一出历史悲剧,取材于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白朴通过唐明皇的形象和遭遇,概括了一代王朝兴亡的变化,不仅有对亡国教训的总结,更突出地流露出对时世陵替、人生变迁、盛衰转化的衰愁、凄恻的感伤情绪,这与白朴词作中反复抒发的山川之异和沧桑之变的感叹是相通的。白朴对唐明皇既有讽刺、批评,又有赞赏、同情:讽刺其昏庸,批评其荒淫,赞赏其风流,同情其遭遇。这就形成唐明皇形象的复杂性,也造成了作品内容的复杂性。
16 .简述马致远杂剧艺术上的特点
马致远杂剧艺术上的特点,就是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随处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这就使他的杂剧具有浓厚的士大夫气,他兼有关汉卿的豪放和王实甫的文采,文辞典雅清丽,洒落激扬,《太和正音谱》比之为 “ 朝阳和凤 ” 。
17 .简述元代历史剧的倾向
元杂剧里有不少以历代军事、政治斗争或文人为题材的历史剧,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历史剧,或则流露出金、宋文人士大夫的故国之思,或则表达了古代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或则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多带有强烈的现实感。其中以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成就最高。元代前期历史剧中的大量水浒戏,都是借水浒好汉扶贫济弱、除暴安良,为平民百姓伸张正义,表达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如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其代表。还有一些以前代文人事迹为题材的作品,如王伯成的《贬夜郎》写李白,这些杂剧都多少表露出文人对于前途的绝望情绪和鲜明的归隐思想。
后期历史剧则更多地通过对古代 “ 圣君贤相 ” 、 “ 忠臣义士 ” 的表彰,要求恢复儒家仁政,振兴封建伦理,以挽救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如杨梓的《霍光鬼谏》等。以文人为题材的作品着重表现文人对仕途黑暗的怨愤和对功名富贵的热望,宫天挺的《范张鸡黍》是其代表。
18 .简述元后期散曲的特点
后期散曲创作在数量上比前期更多,反映社会生活更广泛,作品多讲究清秀华丽、缠绵婉约,或多或少地带有江南文学传统的妩媚色彩。但后期总的创作倾向出现诗词化、规范化的倾向,风格趋向雅正典丽,更注重字句的锤炼、对仗的工整和典故的运用,逐渐失去了前期散曲所显示的民间文艺通俗平易的特色和质朴自然的意趣代表作家有张可久、乔吉等。
19 .论述《琵琶记》结构布局的特点。
《琵琶记》在结构布局上,成功地运用了双线并进、交错映照的手法,以蔡伯喈和赵五娘的悲欢离合构成两条线索:仕途与穷途,京城与乡村,富贵与贫贱,安乐与悲苦 …… 两相映照,交错穿插,形成强烈的对比,并逐渐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如,写罢蔡父临死前大骂伯喈不孝,就写伯喈自叹 “ 他乡游子不能归,高堂父母无人管 ” ;写罢五娘兜土筑坟,立即写伯喈对月怀亲 …… 这种一以贯之的往返映照,奠定了中国戏曲自由串联时空的流线型结构的艺术格局。这一结构给人一种立体的、流动的、联想的审美感受,构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20 .论述诸葛亮的形象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塑造成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忠贞不渝的节 * 、有超世才能和智慧的德才兼备的完人形象,使之成为智慧和忠贞的典型,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作为一个贤相,诸葛亮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为共图王霸事业而奋斗了一生。蜀汉的兴衰,三国之间的每一次重大的军事、政治斗争,几乎都与诸葛亮有密切的关系。诸葛亮不仅有政治抱负,还有经天纬地之才,精通军事、政治、外交,通晓天文、地理,是一个才能和智慧的化身。他隐居隆中时,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初见刘备时便提出了据蜀、联吴、抗魏的长远战略思想;赤壁之战,他孤身入吴,舌战群儒,争取了强有力的同盟,在战役部署的各个环节上都料事如神,谋略上胜过曹 * 和周瑜一筹。此外如 “ 三气周瑜 ” 、 “ 空城计 ” 、 “ 安居平五路 ” 等,都展示出诸葛亮克敌制胜的谋略。刘备死后,小说进一步集中描写了诸葛亮对蜀汉统一大业的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的精神,最后诸葛亮积劳成疾,死在征战途中。诸葛亮之死的一段描写,凝结了作者心中向往的政治理想,这种政治理想在封建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看来,诸葛亮也是一个悲剧精神的形象。诸葛亮形象所体现出的理想和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完美的人格价值,对后世一直产生着积极的社会影响。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