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病理学》笔记(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下)(3)

/2007-11-15

    另外,放射性损伤、过热、重症感染等也可引起线粒体损伤而使生物氧化过程障碍。

    2、血氧变化特点此型缺氧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均正常。由于组织利用氧障碍,静脉血氧含量、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正常,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由于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正常,故皮肤、粘膜可呈现玫瑰红色。

    缺氧虽分为四种类型,但疾病的发展是很复杂的,临床上往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缺氧同时或先后相继出现。如失血性休克时,常有血液性缺氧和循环性缺氧,在伴有休克肺时还可有乏氧性缺氧,当线粒体受损时可出现耗氧障碍性缺氧等。

    二、缺氧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缺氧时机体的变化包括机体对缺氧的代偿性反应和缺氧引起的损伤性变化。尽管机体的代偿适应能力很强,但若缺氧发生迅速,机体来不及代偿,或者缺氧程度超过了机体的代偿适应能力。就会出现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形态结构的变化。下文主要以乏氧性缺氧为例,说明缺氧时机体的代偿性和损害性变化。

    (一)代谢和组织细胞的变化

    1、氧化过程减弱,氧化不全产物增多缺氧初期,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糖原分解加强,贮脂被动员入血,随着缺氧的加重,除氧供应不足外,还有氧化还原酶系统活性的降低,因而三羧酸循环受阻,氧化过程受到抑制,糖酵解增强,乳酸生成增多;磷酸肌酸及ATP生成减少。脂肪分解增强且氧化不全可引起酮体增多;蛋白质分解增强,故血中非蛋白氮增多。

    2、酸碱平衡失调由于血液中乳酸、酮体等增加,消耗碱储过多,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由呼吸道阻塞和呼吸严重抑制引起的缺氧,同时有CO2排出减少,则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若吸入的空气中氧分压降低而引起的缺氧常伴过度通气,使CO2排出过多,血中碳酸减少,此时反而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3、组织和细胞的变化缺氧时,组织细胞的代偿适应变化较缓慢。在急性缺氧时这些变化不明显。慢性缺氧时,由于开放的毛细血管增多或者新生的毛细血管出现,而有利于血氧向细胞线粒体内弥散;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升高,使肌肉储氧增加并提高弥散速度;细胞内线粒体密度增加,某些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使生物氧化过程得到改善,因而提高了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严重缺氧时,细胞可发生如下变化:

    (1)细胞水肿:由于能量生成不足, Na加K加泵运转障碍以及自由基作用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导致细胞内Na加增加,K加减少,水分渗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水肿。

    (2)线粒体损伤:细胞严重缺氧使线粒体的呼吸功能降低,进而线粒体肿胀、破裂。

    (3)溶酶体损伤:细胞内ATP生成减少,加上细胞内酸中毒,可使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通透性升高,甚至破裂引起溶酶体内的酶逸出,细胞被溶解而坏死。

    (4)细胞内Ca2加增多:严重缺氧可使细胞膜对Ca2加的通透性增高, Ca2加内流增加。胞质内Ca2加增多可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也可激活磷脂酶,使溶酶体膜磷脂分解,促进溶酶体损伤。胞质内Ca2加增多还可通过激活一种蛋白酶,促进自由基形成,从而加重细胞损伤。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脑组织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但脑内葡萄糖和氧的贮备量较少;又由于脑组织的代谢率高,脑耗氧量约为总耗氧量的23%,因此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尤其是大脑皮质。急性缺氧神经中枢可表现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在低氧分压的环境中,由于缺氧;大脑皮质的内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相对占优势,同时视觉、听觉、定向力发生障碍,出现欣快感、肌无力、精细运动失调。如缺氧加重或时间延长,则皮质逐渐由兴奋转为抑制,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丧失,昏迷甚至死亡。当抑制过程加深并向皮质下扩散时,可引起呼吸中枢的抑制,出现呼吸运动变浅变快,继而出现陈。施氏呼吸,最后呼吸停止。心血管中枢的抑制可引起心跳减弱及血管紧张度降低,动脉血压下降,最后心跳停止。慢性缺氧时,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嗜睡、乏力等症状。缺氧时因ATP生成减少,神经细胞膜钠泵运转障碍,使细胞内的钠离子积聚,含水增多而引起脑细胞水肿。此外,缺氧和酸中毒使脑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脑水肿既可增加颅内压力,使静脉回流受阻,加重脑循环障碍;又可阻碍氧向脑细胞内弥散,使脑组织缺氧更形加剧,造成恶性循环。总之,缺氧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机理是相当复杂的。ATP的生成不足)神经递质合成减少、酸中毒细胞内游离钙增多、溶酶体酶释放等都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严重缺氧时,脑组织可出现形态学改变,表现为脑细胞肿胀,变性、坏死,重者形成软化灶。

    (三)呼吸系统的变化

    乏氧性缺氧时由于血氧分压降低,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这样,不仅使肺泡通气量增加,呼吸表面积增大,使更多的氧弥散入血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且吸气时胸腔负压韵增加,可促使静脉回流,增加肺血流量,从而加强氧的摄取和运输,具有代偿意义,但在动脉血氧分压正常的缺氧(如贫血),一般不发生呼吸加强的效应。

    严重缺氧时,可使呼吸中枢抑制,肺通气量减少,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

    (四)循环系统的变化

    1、心输出量变化急性轻度或中度缺氧时,可出现心输出量增加。其发生机理如下:

    (1)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加强: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一方面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缺氧,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另一方面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刺激化学感受器,也使交感神经兴奋。新近认为缺氧时过度通气引起的肺膨胀,可对肺牵张感受器形成刺激而反射性地抑制心迷走神经,从而使交感神经效应增强。通过交感神经兴奋而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B-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