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建史考研笔记(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5-18


•    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
•    中心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街坊面积小,南部街坊面积大。城市中心集中大量的公共建筑,成为市民生活的真正焦点。(P30  图5---15)。
⑵普南城(Priene  也译作普列安尼城):希腊化时期的城市。
•     普南城背山面水,位于向阳的坡地上,顺应山势,城市建于四个宽阔台地上,最高一层为底米特神庙,第二层为雅典娜神庙,第三层为市场和会堂,第四层为竞技场、运动场。
•     道路采用棋盘式路网,顺应等高线的东西向道路为车行路,南北向到路为台阶式步行街。中心广场居于城市显要位置。城市约80个街坊,街坊面积较小,建筑多为二层。(P32  图5---17  图5----18)
主要特征:
        广场规整,城市布局、道路系统、功能分区等严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建设,城市中心是广场,广场往往处于两条道路的焦点上,周围还有商店、议事厅和娱乐场所。希腊化时期道路宽,城市有原始的下水道,城市开始种植绿化,环境卫生条件较好。
古希腊城市建设状况
•    以广场为城市中心,组织城市基本格局;
•    广场汇集敞廊、市场、庙宇、议事厅和娱乐场所等公共建筑,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活中心;
•    卫城在共和制城邦中,是城市守护神的圣地,是城市的象征与标志,是城市精神生活的中心和公共活动的中心。
•    贫富混居,道路由窄渐宽,市政建设水平低。
总结与思考:
•    古希腊的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情况;
•    圣地建筑群和卫城;
•    雅典卫城的基本布局?
•    古希腊的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实践;
第陆章           古罗马的城市
一。    社会背景
1.    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
     最初在今意大利境内,盛期版图包括今意大利半岛、希腊半岛、小亚细亚、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地区,横跨欧亚非三洲。古罗马文化在伊特鲁里亚文化和希腊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发展起来。
2.    发展时期:
   古罗马的历史分三个时期:
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750年---公元前300年);
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10年---公元前30年);
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
3.    宗教:
l        古罗马信仰继承了希腊的宗教文化;
l        古罗马与基督教;        
4。建设成就:
①伊特鲁里亚时期:石工、陶瓷构件和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
②罗马共和国时期,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等市政方面进行大规模建设,公建类型丰富,神庙、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和罗马角斗场等;
③罗马帝国时期建设重点是歌颂权利、炫耀财富和表彰功绩,建造了许多豪华雄伟的凯旋门、纪功柱、皇帝纪念广场以及世俗建筑。
④古罗马创造了梁柱与拱券结合的结构体系,发明了由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发展了五种古典柱式;
⑤有卓越的工程技术和建筑理论——《建筑十书》。
二.    城市建设
1.      罗马营寨城:罗马人征战时期建立的以军事堡垒性质为主的居留地。
罗马营寨城(P37  图6---1)多为正方形,有方形城墙,主要道路呈十字交叉形,并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交叉口处建神庙。 
提姆加德(Timgad):罗马帝国时期的营寨城(P45  图6—15)
     城市平面呈正方形,“丁”字形主干道,东西有11排街坊,南北有12排街坊,街坊布置整齐。城市中心广场开向宽阔、便于操练“T”形干道,比道路高出2米,用台阶联结,四周有柱廊环绕。城中还有剧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公共建筑。
2。 罗马城:
       罗马城是在较长的时期自发形成的,没有统一、合理的规划,共和国时期该城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城市中有七个山丘,其中帕拉丢姆为七丘的中心。
(1)共和国时期
城市布局:城市沿台伯河并围绕七个山头布置,总体布局凌乱,缺乏整体协调,(P38  图6—3),宫殿混杂在居住区中;建有城市输水系统,城市交通繁忙。 
广场:
       罗马共和国广场就建于帕拉丢姆山丘以北,是市民集会和交易的场所,也是城市的政治活动中心,布局比较自由,市民欢聚的活动性质较强烈,内还有庙宇。
(2)帝国时期:
罗马城发展突破了城墙范围,向外自由扩展;
为了运输方便,在罗马西南台伯河的入海口建设城市港湾;
修建了几十公里长的输水道,以解决水源;
修建公路和桥梁;
城内供统治者享乐和消遣的建筑多,规模大;
制定了一些城市建设法令,对建筑的高度、层数、街道宽度等作了要求;
城市中心广场也逐渐扩大,修建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
3. 庞贝城(Pompeii):建于共和国时期(P40  图6---7)
       原来为军事城寨,后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港和休养城市。平面似椭圆形,方格形道路网,主要街道的走向、公共建筑和府邸的布局以维苏威为构图中心;石砌路面,道路坚固,有路缘石、转弯半径、人行道。
       市中心位于城西南角,中央是广场,正中是神庙,周围主要有神庙、法庭、交易所、市场、行政机关、会议厅等。城市一般住宅和商店为一层或二层,房屋中央有天井,以便通风。
4、列柱街
•    古罗马特有的城市景观,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设列柱若干,形成空间序列,在炎热的地方柱上还设顶,形成长长的柱廊,以避烈日,列柱街营造了特殊的空间氛围,有着壮阔的街道景象。
5. <建筑十书>: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经验的总结。
•      城市选址必须占用高处干爽的地段,防止瘟疫滋生,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应有良好的水源地,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便捷的公路、水路交通。
•     街道布置上主张街道应保持与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关系,以及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理想城市方案(P46  图6—19),平面呈八边形,转角处设城墙塔楼,城市道路为环形放射式,放射式道路不直接对城门,城中心有神庙。
维特鲁威提出的理想城市模式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重大影响,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费拉锐特提出的理想城市模式以及斯卡莫齐设计的理想城市方案与之有渊源关系。
总结与思考:
•    《建筑十书》的城市规划思想;
•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    罗马营寨城和列柱街;
•    罗马城的城市建设;
•    罗马帝国时期和共和国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    古希腊文明对古罗马文明的影响;

第七章   欧洲中世纪封建城市
一.    城市建设概述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解体,奴隶制开始崩溃,封建制渐渐形成。在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初期长达三百年的时间里,整个社会处于混乱时期。
    9世纪欧洲曾一度统一(查里曼大帝统治时期),有过短暂的繁荣,即加洛林文艺复兴。后又分裂为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等十几个民族国家。
1.  中世纪初期(公元5世纪---10世纪):
    城市衰败,手工业、商业极端萧条,城市人口锐减,整个社会文化处于极端破落状态。
(1)、中世纪 文化衰退的原因: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     连续数世纪的蛮族的征服战争对古典文化的破坏;
     新建蛮族国家文化落后,生活的中心在农村,而非城市,大部分日耳曼贵族和一般民众多是文盲;
     教会才是社会上唯一的知识分子,教会垄断着思想文化。教会保守,排斥世俗文化,对世俗文化采取扼杀政策,加速了世俗文化的衰落。
(2)、建设活动:
              这一时期建筑活动很少,多是教堂或城堡建筑,城市与农村一样,完全依附于世俗和宗教领主的领地内。
(3)中世纪初期建设活动代表性建筑
       教堂——罗马风建筑
    中世纪初期以教堂建筑为代表,建设规模不大,主要采用砖石等材料建造,在技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拱券结构,形式上略有古罗马建筑特征,被称为罗马风建筑,它采用扶壁、肋骨拱、束柱等结构形式,对以后哥特建筑有很大影响。
2. 中世纪盛期(公元11世纪---13世纪):
(1)城市的兴起
    中世纪欧洲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以各种斗争方式争取自治权,并取得胜利,使城市有新的机构和规则对新的经济进行调节。于是城市逐渐繁荣,人口也逐渐多起来。
(2)建设活动
    哥特建筑出现,同时出现新的建筑类型,如市政厅、关税局、手工业行会会所、教会学校、医院等。城市建设也因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的活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中世纪盛期建设活动代表性建筑
  哥特主要教堂特征
    平面上拉丁十字式平面,大门朝西,长方形大厅东端接半圆形或多边形圣坛;
    结构上使用飞券平衡中舱拱顶的侧推力;
    外观上立面有巨大的玫瑰窗和尖矢形窗,正立面有一对高耸的钟塔;外部有飞扶壁、束柱等建筑构件,彩色玻璃镶嵌窗;
二.    欧洲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建设特征
1.      类型:
a.       要塞型——以古罗马帝国的军事城寨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巴黎;
b.      城堡型——在封建主城堡的周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堡周围有教堂、修道院,在教堂、修道院附近形成的广场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如华沙;
c.         商业交通型——地理位置优越,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如威尼斯。
2.   城市特征:
    选址:城市多选址于水源粮食丰足、地形高爽、易守难攻的地区;
    道路:早期城市道路以环形加放射为多,无史迹的新城常采用方格网状的道路布局规划;
    城市中心: 中世纪城市教堂或封建领主城堡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或城堡体量庞大,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
    城市广场:广场是市民集会、从事各种活动的中心场所,广场多采用封闭式格局,平面不规则;
    中世纪城市充分利用自然景色营造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

相关话题/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