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考研笔记(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22


风险管理过程:1、风险识别;2、风险估价,建立数理模型,为风险定价;3、风险处理(风险回避、 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抑制、风险补偿)
风险管理方法:
信用风险:(1)、信用分析    6C 原则;(2)、提供抵押品、担保人等;(3)、信用配给;(4)限制性契 约(对抵押品保险等);(5)不良资产的分类及处置(提取坏账准备金,资产证券化等)
利率风险:(1)利率敏感性缺口。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当缺口为 0 时,没有利率风 险;当缺口不为 0 时,应优化结构,直到使缺口为 0。
(2)持续期管理(久期)。指金融工具以现值方式收回其价值的时间长度,有时也叫投资回
 
收期。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基础
 

第五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银行券的发行需要中央银行。自发分散的货币发行转向统一的集中发行;2、政府融资的需要;3、票 据交换的需要;4、最后贷款人;5、金融监管;6、宏观调控。
二、组织形式 1、一元制的央行(中央集权国家):全国只有一家统一的机构,包揽所有职能,能够设立分支机构。
2、二元制央行(联邦国家)。 复合制:央行与商行的职能交叉并存。跨国中央银行制(欧盟)、准中央银行(新加坡)。 三、中央银行的特征 1、不宜盈利为目的;2、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3、资产流动性最强,商业票据、再贴现票据、 短期国债;4、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四、央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统一发行货币;提供货币流通所需的技术服务;调解货币供给量。
2、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预算收入与支付的收付;为政府提供短期融资(短期贷款、购买国债);代理 政府金融事务(国债还本付息,替政府收购黄金,替政府收购外汇);代理政府参加国际金融事务;充当 政府顾问。
3、 银行的银行。集中保管准备金:A、便于各商业银行相互调剂准备金,增强其流动性;B、有助于控制 商行的信用创造能力;C、为商业银行非现金结算提供条件;D、增强央行的资金实力。
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主持银行间的清算;调控外汇市场,平衡商业银行的外汇头寸。 4、管理金融——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制定各种金融条例,监管国内的金融机构及市场。 五、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原则:1、应与一国宏观经济目标为出发点实行货币政策;2、应按金融运行规定实施货币政策,避免政府 短期行为干扰。 内容:1、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稳定货币流通;2、独立实施货币政策;3、独立监管金融机构及金 融市场。
六、中央银行的业务 货币发行、货币存款(负债)、再贷款、再贴现、特定贷款、证券买卖、黄金外汇交易(资产)、银行间清 算、财政收支的收付(中间)。
 

一、概述
 
第二节    货币政策
 
1、概念: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经济目标,而实施的各种调控货币供给量和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 总称(政策工具)。
 
央行——〉政策工具——〉中间目标——〉最终目标 2、内容:(1)、信贷政策(信贷总量,结构);(2)利率政策(利率水平,利率结构);(3)外汇政策(调 控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
二、最终目标 1、四大目标:(1)物价稳定:短期内物价相对稳定;(2)充分就业:凡有工作能力且自愿参加工作的人 随时能在合理条件下找到适当工作;(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自主性交易——经常、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有形交易:商品进出口;    无形交易:劳务、运输、保险;    单方面转移:汇款、捐赠。 资本项目:短期资本项目:短期证券;长期资本项目:直接投资,中长期借款。 补偿性交易——平衡项目。
平衡项目: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2、最终目标选择
物价稳定或经济增长(单一)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双重)    多重目标。 三、中间目标 1、选择标准:(1)可测性(可计量、量化)可收集资料并量化;(2)可控性:央行可以用政策工具调控;
(3)相关性:与最终目标有关联。 2、内容。(1)操作目标(短期目标):①短期利率;②基础货币。
(2)政策目标(长期目标)——长期利率:由短期传达到短期;
货币供应量:M1=M0(现金)+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
四、货币政策工具 1、三大工具
(1)再贴现。A、内容: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或……来调控利率和资金流向; B、作用途径:影响融资成本。(再贴现率上升——)融资成本上升),货币供应量下降;票
据种类/结构调整;宣示效应。
(2)存款准备金。通过调整存款法定准备金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操作:规定计提基础,日平均余额,周末平均余额,月末平均余额 途径:影响货币乘数;宣示。
(3)公开市场操作:在公开市场买卖 操作:货币买入 作用渠道:影响利率;灵活,具有宣示效应。 2、选择性工具
(1)消费信用机制:对于耐用品;(2)证券市场信用机制;(3)不动产信用机制:住房(首付.最长期限. 我国不能零首付);(4)直接信用机制:信用配给+利率管制;(5)间接信用机制: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特 指日本)。
第六章    货币需求
一、概述 一个社会一定时期人们持有的用于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的货币量的总合。 含义:货币需求是欲望和能力的结合。 能力:收入、借款或其它资金来源的能力;    欲望:持有货币的动机。 二、货币需求的各种影响因素
1、收入及其结构;2、价格;3、利率;4、金融创新;5、其它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因素、心理因素。

古典的货币需求 一、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前提:1、劳动价值;2、贵金属为货币;3、简单商品生产。 结论: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货币周转次数);M=PT/V(价格决定 M),P:一般物价水平,T:商品交易 数量。
二、费雪交易方程式
MV=PT    M 货币数量(供给量)、不影响 V、不影响 T
假设:V 受制度和习惯的影响、相对不变;T 在充分就业下相对稳定。 结论:货币数量 M 决定商品价格 P。 三、马歇尔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方程式)
M=KPY    M:现金需求    K:人们意愿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比例    P:一般物价水平    Y:商品 的劳务总量(财富总量)
假定:(1)Y 在充分就业下相对稳定。

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联系和区别 共同点:都是货币数量论。
区别:(1)交易方程式考察流量,剑桥方程式考察货币存量;(2)交易方程式重视宏观因素、制度,剑桥 方程式重视微管因素;(3)交易方程式重视货币的交易职能,剑桥方程式重视货币的多种职能。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需求动机
(1)交易动机(可预见交易);(2)预防动机(不可预见的交易);(3)投机动机.基于对市场利率的预测 进行投机。
2、货币需求函数:(1)货币交易需求 M1=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无关。
(2)货币资产需求 M2 动机货币需求,与收入无关,与利率负相关。
(3)货币需求函数:M= M1+M2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1)收入    恒久收入(y)    过去、现在、将来的收入平均;财富结构 W=人力财富/(人力财富+物质 财富)
(2)替代资产的价格:债券的收益.股票收益.……
(3)对财富形式的偏好。 2、函数:M=f(y);w;rb;rc
第八章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概述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由银行体系创造被各经济单位持有的现金及存款货币。 1、内涵:以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来表示货币的特征。
2、外延:现金货币(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货币(商业银行的负债)。
3、对社会各经济单位而言,货币供给量是一种资产。 货币如何进入流通的: 第一层次: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供给源头——紧缩银根、放松银根)
四条渠道投放:(1)向财政授信(贷款、购买国债);(2)向银行授信(再贴现、再贷款);(3)购买黄金;
(4)购买外汇。
第二层次: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创造    原始存款——〉存款货币 三、货币层次的划分
 
1、划分标准:金融资产流动性。
2、一般的划分方法:M1=现金+活期存款    现金货币可直接支付
M2=M1+定期(储蓄)存款    潜在货币 M3=M2+金融债券和短期国债 M4=M3+其它短期和信用等级高的债券。
3、我国的划分:M0=现金    M1=M0+企业机关、团体、部队的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活)+企业的定期存款 M3=M2+财政金库存款+汇兑在途资金+其它资金。
货币供给机制 一、基础货币
1、概念:(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其对各商业银行负债的总和。
2、表现形式:(1)流通中的现金;(2)商业银行准备金。
3、形成投放渠道(见上) 二、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 Ms=Mb(基础货币)x K(货币乘数)
M1 与 M2 的货币乘数 K1   K2 .    K1= M1/ Mb
M1=现金 C+活期存款 D    Mb =现金 C+准备金 R    K1=(c+d)/(c+R) 三、Ms 的影响因素
Ms  = Mb  x K
Mb:Mb 由央行控制,央行独立性很强;Mb 不由央行控制,央行独立性很差。 超额准备金率,由银行企业共同决定;现金漏损准备金率,由企业、公众决定。
第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 含义:一定时期一个社会的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过程,是货币不断贬值。
A、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而非个别;B、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而非季节性、间断性的;C、物价上 涨必须达到一定限度。
类型 显性:物价上涨,没有价格管制。
隐性:物价持平,有价格管制,供给管制,购买时排队,黑市存在。 温和 3%-5%;较高 5%-10%;严重 10%-20%;恶性 >20%。
度量:(1)物价指数(显性)、市场价(与管制价不同,隐性);(2)生产物价指数(批发、零售物价指数);
(3)GDP.GNP 的平均年指数。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1、 需求拉上型:由于总需求的上升,使物价上升。
2、 成本推进型: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生产成本上升,价格上升 工资推进说;利润附加说;间接成本说。 3、结构变化:总需求和总供给未变,但……
4、国际输入:进口要素上涨,出口需求上升,货币量(外汇)上升,国际间示范效应。 三、通胀效应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正面:1、厂商利润增加,刺激投资;2、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储蓄率;3、通胀税有利于政府扩大
对资源的控制。 负面:1、价格机制被破坏;2、货币购买力下降,降低实际收入,减少储蓄;3、增加交易费;4、破
坏人们对经济的预期。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对债权人不利;对固定收入者不利;对利润收入者有利;对政府有利。 对社会的影响:1、增加了经济的不确定性;2、降低宏观调控能力;3、加剧社会矛盾的激化;4、降
低政府威信。 四、对策
1、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准备金率、卖出债券收回货币);2、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税收);3、工资政策(冻结工资);4、指数化政策(将名义变量与物价指数相 联系,一起浮动)。
五、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下降,总供给>总需求    货币升值。 类型:总需求不足(消费、出口、投资);总供给过剩
影响 负面: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厂商利润下降,投资下降;实际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失业增加。 正面:1、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2、实际收入上升,消费增加;

相关话题/货币银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