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考研复习笔记(4)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11



(4)新闻批评与监督是提供党的素质、建立优良政府、增加社会信任、密切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3、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1)事实原则:真实原则、客观原则、全面原则

(2)价值原则:公正原则、立场原则

(3)方法原则:及时原则、公开原则

4、 “让事实说话”和“用事实说话”

“让事实说话”的根本,在于用事实本身的各种要素构成、事项构成、要素关系构成、事项关系构成等去说明事实整体。

“用事实说话”这一表述本身就是背离客观精神的,它把“事实”当做说话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把陈述事实本身作为目的,这与新闻传播的内在要求——告知新闻信息——大相径庭。“用事实说话”是表达倾向性信息的原则和手段,不是陈述新闻事实信息的原则和手段,它是以新闻报道方式实现宣传目的的原则,不是新闻传播本身的原则。

5、新闻自律的目的:

(1)新闻自律以自身为目的,就是为自律而自律,使新闻传播主体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也就是成为一个具有新闻道德素质或修养的从业者,这是新闻自律最直接的目的。

(2)新闻自律知识一种手段,目的是让自律者能够做出符合新闻传播规律要求的报道。

(3)新闻自律在其职业以外的目的也有两个层次:

一是新闻自律是为了在社会公众中塑造良好的新闻职业形象,新闻传播者的形象,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传播主体的利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新闻自律是为了确保新闻传播正面社会功能的发挥,以促进社会的良性

发展、保障公众的幸福生活,这才是新闻自律作为实现职业道德途径的更根本的目的,也可以说是终极性的目的。

(4)从新闻传播的终极目的上看,自律不过是新闻从业者为承担和完成职业责任与义务一种方法或途径。

新闻传播主体的责任层次就体现在新闻资料目的的层级之中,一是对自己负责,二是对新闻报道负责,三是对社会负责。

6、媒介与媒介组织、媒介产品、制作媒介、媒体的区别

(1)把媒介等同于媒介组织不恰当,媒介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手段而媒介组织是人与物按照一定方式和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2)将媒介等同于媒介产品尽管没有错误,并且确实抓住了媒介的核心含义,但还是有所欠缺的,因为尽管媒体产品确实是传播信息的直接中介,但将传播者与收受者连接起来的媒介本身是一个系统,它还包括制作和收受信息产品的媒介,离开这些中介勿,传播者车收受者是难以沟通的。

(3)把媒介仅仅理解为制作媒介也是有问题的,制作媒介只是间接的传播媒介,不是传播者与收受者之间的直接中介桥梁。

(4)媒介和媒体概念应该加以区别,媒介侧重于承载信息的实体,而媒体主要指生产信息产品的组织或机构。

7、新闻传通的基本模式

(1)从媒介到收受者的一次性传通。

(2)从媒体到收受者的多级传通。

(3)多通道、多级扩散性传播。

所谓多通道,即某一新闻媒介发布的某些新闻,是以多种不同的通道到达不同的新闻收受者的。从大的方面看,一是直接到达新闻收受者,二是间接到新闻收受者。间接到达有两种具体的传通模式:其一是后续媒介中转式,其二是人际传播式。

所谓多级扩散,即“第一媒介”发布的某些新闻,会以直接到间接的方式展开时间上持续,空间上拓展的传播。主要表现为两种具体的模式:一种是不通过其他后续媒介中转的多级扩散性传通,另一种是通过其他媒介中转的多级扩散性传通。

8、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

整体真实实质性的问题是: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全体”报道,是否反映了事实世界的主要状态、主流方面、主导趋势,如果是,就实现了整体真实,如果否,就为达到整体真实。

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关系:

(1)整体真实的传播理念制约着具体事实的选择;

(2)具体真实对整体真实来说,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真实,整体真实则追求存在论真实与认识论真实的统一,它力求达到对现实生活全面的、本质的反映,达到对某一领域在某一时间段的真实的、全面的反映。

(3)从具体真实及具体真实的组合中,并不必然地归纳出整体真实。从整体真实中也不能够必然地演绎出具体真实来。

如果具体报道是虚假的,组合不出整体真实,其根本原因是,虚假报道与新闻传播的本性背道而驰,失去了谈论真实的基础。

但也应看到,在实际的新闻报道活动中,如果一家媒体关于某一整体对象的报道在不同具体报道的量度比例上是真实的,那么,即使出现偶然的、个别的不

实报道,也可能不会直接造成“全体”报道的虚假,但必然会影响整体真实的程度。影响的大小,还要看该不实报道本身在整体报道中的地位和分量。

9、新闻选择图式

在新闻活动中,记者面对事实时,其大脑不是白板,而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意志和观念。正是凭借这些主观的东西,记者去认识事实、把握事实、评价事实,最终作出报道什么是事实、报道某一事实的什么信息的选择的。由此,我们把记者面对事实时大脑中具有的各种情感、意志、观念的统一体称为记者的新闻选择图式。

10、硬新闻,即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

软新闻,即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较轻松活泼、易于引起收受者感官刺激和阅读、试听兴趣的新闻。

软硬新闻的区别有时并不是那么清晰,在它们之间存在着难以泾渭分明的新闻类型。

就实际的新闻来说,往往既包含有硬新闻的成分,同时也包含软新闻的要素,新闻实质是软硬结合的新闻。另外,硬事实的软化传播模式,也模糊了软硬新闻之间的界限。

11、小众化传播模式

小众化传播模式,是指某类新闻传播的目标收受者在规模上是少量的,但到底少到多少才叫小众化传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小众化的概念,本质上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新闻传播的小众化模式,在整体上是以大众化传播模式为背景。

12、后新闻传播时代的一些主要特征:

(1)传播者与收受者将会出现一体化的情况。

(2)传播者与收受者角色双重化、一体化的过程中,也充当着多元化的介乎而色,既是大众化的角色,又是个性化的角色,即既是大众群体中的普通一份子,又是具有个性特点的个体性存在。

(3)新闻传播内容的自然化与扁平化,即与社会生活自然状态的对等性特征,将变得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将被生活化的、平民化的一般性事实所代替,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方式会愈来愈接近一半平民的要求。

(4)传播技术的核心作用会越来越大。

(5)有可能出现一系列二律背反的问题和情形。一方面是公共空间在媒体上扩大,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公共交往的减少,人们的新闻收受行为越来越成为一种个人行为。

 


相关话题/新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