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彩色版笔记(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12


任务:它必须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这一点,决定了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性质。(作为社会科学,传播学研究的焦点始终是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应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法。在这个方面,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微观到宏观,传播学研究对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一.学好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学好传播学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二.原因(基于几种现实需要)
   第一  (有糟粕),在我国.传播学是主从西方尤其美国引进的。其中不乏精华。但也有不少唯心主义的糟粕。为使它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我们必须从唯物史观出发重新建构传播学理论体系。
   第二  (哲学指导的普遍性),传播学属于一门社会科学。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考察人类的传播活动,同样必须从科学的传播观出发。
   第三  (研究目的),研究传播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探索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规律,理顺我国社会的传播结构和传播关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将唯物史观贯穿于传播学研究之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唯物主义的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
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构成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唯物主义的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联系:他们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对象范畴 ○1在马恩那,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现代传播学中,传播指的是以“信息”(广义上的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并没多大差异。       
       使用概念 ○2马恩在论述精神交往之际,也大量使用了现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这说明,我们把精神交往理论看做是马恩的传播观,并非牵强附会的理解。
区别:(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
     马恩的精神交往理论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行为主义传播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视野广阔  1.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往往单纯地研究信息或研究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则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
两个考察  2.马恩认为,精神交往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人们精神交往关系也是与一定阶段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的。从此观点来观察人类的传播活动,我们首先不能不考察精神生产力的水平对社会传播发达程度的制约:其次,我们也不能不考察人们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对传播关系的制约作用。美国的行为主义传播学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重大问题,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关系的本质。 
信息及生产  3.从马克思观点看,精神生产作为一种生产必然有它的产品—信息,其行业叫信息产业。信息既然是产品,必然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信息产品和其他物质产品的共性。但信息又有其个性,一般物质产品消费的是其本身,多是—次性的,而信息的消费则是其精神内容(意义),一般是多次性的。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等相联系。美国行为主义传播学虽不否认信息中包含着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然而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构中去寻找产生这些倾向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孤立地考察传播,而应该把它放在人类生产和交往活动的总体(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我们也不能抽象地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而应该把它放在具体条件下、放在与其他社会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中加以考察,这是马恩的精神交往理论给予我们的重要启发,也是我们考察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基本出发点。
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试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两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
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物质决定精神,而是更多地表现在相互作用之中。这个辩证关系也是我们理解现代的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乃至现代信息社会的一把钥匙。
其独立性和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1.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
2.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它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并不能取代传播学,但它为传播学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这种传播观就是:我们既不能忽视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作用,也不能无视作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特殊规律。仅强调前者,会导致一种简单的“经济基础还原论”;仅强调后者,只能使传播学成为一种“头重脚轻”的理论,这也是欧洲批判学派的一些学者面临的困境。只有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观点出发,我们才能对人类社会的信息生产与传播作出科学阐释。
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所要坚持的几项原则:(一关系两化一宗旨)”
1. 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传播在西方诞生,无论是“管理”学派还是“批判”学派,其诞生环境和考察对象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传播活动,其结论并不能照搬于中国。必须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汲取精华,弃去糟粕。
2. 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因为西方传播学理论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传播实践问题,生搬硬套,必然缺乏说服力或引起逻辑和思想的混乱。
3. 研究传播学,要从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一基本宗旨出发。我们应把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状况作为主要考察对象,探索中国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课题,包括如何通过理顺我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社会的、群体的、组织的、人际的现实传播关系,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交往”的概念。“交往”包括两方面,一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二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分工产生于生产的需要,而交往则是实现生产和分工的保障。
生产和交往是有机的成对概念。人类的生产活动可分为两大类:物质生产,与此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一类是精神生产,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构成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总体,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则构成了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
马克思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现代传播学中,传播指的是以“信息”(广义上的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没有多大差异。我们把精神交往理论看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播观。
精神交往理论与西方传播学的区别:
1、    行为主义传播学,传播基本是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单纯地研究信息和传播,精神交往理论则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
2、    精神交往与精神生产相联系,人们精神交往关系也是与一定阶段上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的。要考察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对社会传播发达程度的制约,考察人们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对传播关系的制约作用。行为主义传播学回避这些重大问题。
3、    精神生产是一种生产,信息是其产品,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与其他物质产品的共性。信息产品又有其个性。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是其本身,信息的消费是其精神内容(意义),物质产品的消费多是一次性的,信息产品的消费一般是多次性的。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
不能孤立地考察传播,应该把它放在人类生产和交往活动的总体(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也不能抽象地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而应该把它放在具体条件下、放在与其他社会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中加以考察。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是我们考察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基本出发点。
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
1、    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
2、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3、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
决不能忽视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和社会制度对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的制约作用。
两者不是简单的物质决定精神的关系,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有其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一面:
1、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分工程度越高,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独立性越强,对社会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就越大。
2、    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信息社会,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将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3、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必须重视它作为人类精神和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为传播学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既不能忽视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作用,也不能无视作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特殊规律。
课后练习题:
1、信息的定义
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相关话题/传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暨南大学传播试题传播业务表格版
    传播业务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作文 2009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暨南大学传播试题传播史论表格版
    传播史论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评论与分析 2009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传播学教程专题考研复习讲义
    传播学教程专题 ★(N)已考 重要内容(熟练掌握) ▲比较重要 N次数 专题一:★意义 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1.符号本身的意义 (1)分类:①明示性意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2013名校新闻与传播专硕真题
    山东大学 上午334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1.传播过程的特征 材料是小明和小强电子邮件讨论国学问题。你来我往的回复。 2、美国性丑闻事件,一个人用自己的邮件列表发送给了大家,赶在了传统平媒前,另一个检察官把事件全文发表在互联网上,短时间内2000万人下载。分析这件事。 3、用相关传播理论分析马诺现象rd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2011复旦大学等名校新闻传播考研真题
    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沉默的螺旋 2。知识沟假说 3。新闻专业理念 4。时务体新闻传播学,新闻 5。每周评论国内最 6。中国报学史 7。洋旗报新闻传 二,简答 1。宣传的七种策略新闻传播 2。大众媒介的受众分类 3。1927年国民党新闻统制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什么? 4。简述邹韬奋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厦门大学考研之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与近代部分)复习笔记总结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工具,主要用帛,也有用木版的,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厦门大学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厦门大学考研备考《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全)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全) 总论篇 1.《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2016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考研:中国新闻史结构图
    中国新闻传播史(理论框架梳理) 上古 甲骨、金属铸件(金文)、岩石是最早的文字传播载体 集市贸易、经济广告、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代 两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课后答案1-11章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课后答案1-11章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