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生院30年历程:到这里就要当科学家(3)

中国青年报 /2008-05-13

  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认为,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教育和科研这一对基本关系,两点都不能偏废,不能脱离科研工作来搞研究生教育,也不能单纯为了出科研成果,而忽略了人才培养。

  向军辉教授是研究生院化学学院的副院长,他认为第一年的集中教学,让学生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能把基础打得更加扎实。同时,需要实验条件的学科,比如化学,也必须加强教学实验室的建设,现在化学学院已经有了可以容纳550多名学生的实验室。

  “两段式”模式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还在不断创新。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从2007年开办了新型实验班,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共招收80名学生,但学生入校第一年不分专业和研究所,而是广泛学习、充分接触,再确定导师和研究方向。集中教学结束后,学生还要到企业实习两个月,了解新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企业需求。“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让学生毕业时就走在技术的最前沿。”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颖教授这样阐释这一改革的目的。

  “我们班60多个同学,分别来自8个培养单位,除了研究生院直属院系外,还有中科院南海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第二研究所、分析中心、预报中心以及河南大学。从哈尔滨到广州、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天南海北都有我们的同学。”谭静强,地球科学学院2006级研究生,他觉得这种第一年集中教学形成的“混合班级”对现在的知识结构和今后的学术交流都有很大帮助。

  正如中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教授所指出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与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同步进行,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创新实践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最大的特色与优势。而这种特色和优势正是通过“三统一、四结合”办学方针和“两段式”培养模式得以很好地落实。

科学家的梦想在这里产生

  南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饶子和是中科院研究生院78级的学生。他说,自己当科学家的梦想是到了中科院之后产生的,以前对科学只是一种兴趣,目标也是模糊的。读研究生之后,“进中科院就是当科学家”的思想一下子进入大脑,而且这个目标一下子变得很近。

  “都是最好的科学家来给我们上课,我们有最好的研究条件。”不过,饶子和院士仍旧记得这些学问一流、平时和蔼但教学严格的老师对自己训练的益处。他的导师是梁栋材院士,同学们每次做完实验听到梁先生带有广东口音的“60分”,就会非常高兴。因为梁先生经常给学生打不及格,让学生重做。

  “我就是受益于中科院的这种严格训练,另外就是群体效应,同学之间都比着学。”饶子和院士认为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观念也总是在不断更新,各种教学改革也比高校快一些。

  地质学家刘嘉麒院士曾师从刘东生院士攻读博士学位。刘东生先生从不言老,年过80岁仍奋斗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野外考察从不马虎,站上讲台可以连续讲两个小时课。“这就是无言的教导!”刘嘉麒说,老先生这样严谨、这样孜孜以求地从事科研与教育,年轻人有什么理由不去效仿?

  这样的影响,让刘嘉麒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与此同时,他也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讲台上坚守了20多年,并且积极追踪前沿科学进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从1985年至今,他每年的讲义都根据当年的最新进展进行更新。

  建院30年来,中科院研究生院已经为国家培养了6万余名研究生,其中博士2.3万人,他们中有我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有30多位当选为两院院士,更多的人成长为我国科学、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副院长李静海、李家洋、丁仲礼,著名科学家郭雷、卢柯、王恩哥等都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在1999年到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中科院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共有140篇论文入选,以仅占全国总人数9%的在学博士生作出了占全国15.8%的优秀论文。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