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考博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4)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5-04


谷流水和河流三类。流水具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作用强度均受流速、流量与含沙量等因素制约。二、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一)坡面流水地貌(二)沟谷流水地貌(图 5-10)(三)泥石流(图 5-11)三、河流地貌(一)河谷的发育(图 5-12-13)(二)河床与河漫滩(图 5-14-15-16-17)三、三角洲(图 5-19-20-21-22-23-24-25-26)(四)河流阶地(图 5-27)(五)河谷类型与河流劫夺(图 5-28-29)四、准平原与山麓面(图 5-30-31)第四节喀斯特地貌 ? ? 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一、岩溶作用 ? ? 岩溶作用强度与岩性、水动力条件以及区域地质、地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二、喀斯特地貌(一)地表喀斯特地貌(图 5-32)(二)地下喀斯特
地貌三、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一)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

(图 5-34)(二)喀斯特地貌的地域分异 ? ? 外部气候因素使得喀斯特地貌产生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第五节冰川与冰缘地貌一、冰川地貌 ? ? 冰川通过运动,产生强大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冰蚀地貌(冰斗、 U型谷、冰川擦痕、冰川阶步等)、冰碛地貌(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等)、冰水堆积地貌(锅穴、蛇形丘等)和冰面地貌(冰裂隙、冰面河、冰爆、冰塔林、冰蘑菇等)。? ???冰斗 ? ? U型谷冰川擦痕冰川阶步侧碛堤、锅穴冰塔林冰蘑菇等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一)冻土的一般概念 ? ? 冻土是指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或岩体,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后者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 ? (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 ??石河冻胀丘热融滑塌第六节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一、风沙作用风蚀作用、搬运作用、风积作用二、风沙地貌(一)风蚀地貌(图 5-48-49)雅丹地貌(二)风积地貌 1.沙丘及其形态类型复合沙丘 ??新月沙丘链 ? ?图 5-51羽毛状沙丘星状沙丘 ??(图 5-53)
2.沙丘的移动 ??三、黄土与黄土地貌第七节海岸与海底地貌一、海岸地貌 ? ?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可分为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个部分。(图 5-54)(一)海蚀地貌 ? ? (二)海积地貌(图 5-64)二、海岸的分类 ? ? 岩岸、砂岸三、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一)海底地貌(图 5-66)(二)海底沉积物 ? ? 海底沉积有近海沉积和远海沉积之分,其沉积方式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具有环陆分带性、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分带性规律。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

环境的地域分异第三节自然区划第四节土地类型研究第五节人地

关系研究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并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土地类型、人地关系等综合问题。教学难点 ??地域分异规律教学活动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域分异规律”、“人地关系”等词汇,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参考文献 1. 黄秉维等 . 现代自然地理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2. 倪绍祥 .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3. 陈百明. 土地资源学概论 .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4. 陈传康,伍光和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综合体 -地理系统 -地理耗散结构 ?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界和土壤等)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不断发展变化,并在特定地理边界约束下,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和传输,形成具有一定有序结构、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联系、可完成一定功能的多等级动态开放系统。认识过程: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一)物质组成 ? ?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化学元素、化合物乃至各种盐类,形成一定的物质体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以物质和能量交换为特征,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化发展,形成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或地理耗散结构。(二)能量基础(三)能量转化三、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 ? 地域分异规律又称空间地理规律,
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

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度地带性(非地带性规律,包括气候干湿分异和垂直带性分异)两类。一、地带性分异规律(一)地带性规律学说的形成背景(二)地带性规律学说的本质含义(三)地带性规律研究的近期发展二、非地带性规律(一)海陆分异(二)陆地干湿度分带性与所谓“经度地带性”(三)具有构造 -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四)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五)垂直带性分异三、地域分异尺度 ? ? 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具有从属关系,大尺度分异构成较小尺度分异的背景,小尺度分异则是较大尺度分异的基础。(一)大尺度分异全球性地域分异、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区域性地域分异(二)中尺度地域分异(三)小尺度地域分异四、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图 8-2-3-4-5-6-7-8)第三节自然区划 ? ? 以地域分异规律学说为理论依据划分自然区,并力求反映客观实际的方法,称为自然区划。一、自然区划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与主导因素原则二、自然区划方法顺序划分法、顺序合并法、部门区划图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图 8-9-10)三、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一)地带性区划单位带、地带、亚地带、次地带(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大区、地区、亚地区、州(图中国三大区)(三)综合性区划单位(图 8-11)第四节土地类型研究一、土地的含义与土地分级(一)土地的含义 ? ? 土地是指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厚度并受自然规律制约和人类活动影响。(二)土地分级 ? ?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图 8-12)二、土地的分类(一)立地(相)分类 ? ? 以人类影响程度为划分依据:天然立地、衍生立地、人源立地(二)土地单元(限区)的分类 ? ? 首先考虑地表切割及正负地貌分布状况,其次考虑地貌发展过程并以水分状况、沉积物分布状况、土壤、植被标志作为补充。(三)土地系统(地方)的分类 ? ? 以土地单元的复域分布为依据。三、土地评价? ? 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评估,称为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一)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与方法 1.土地评价的对象——土地类型及其质量 2.土地评价的原则 ? ?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效益与投入比较原则、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永续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3.土地评价的方法 ? ?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平行法、两段法、土壤诊断 -土地潜力分等法(图 8-13)第五节人地关系研究一、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三、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关话题/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