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知识点 名词解释+简答题目(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2-08


46、增生性瘢痕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1)瘢痕形成的原因:
  体外因素: A外伤和皮肤疾病(多发于1年内);B张力(张力高的部位);C:种族;D部位(胸骨前、上背部、上臂三角肌区好发);E年龄(增生性瘢痕可见于任何年龄);F家族倾向。
  体内因素: A内分泌紊乱(雄激素和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MSH增多有关 )B生化因素:脯氨酸羟化酶活性较高c:免疫学改变(损伤后有潜伏期,再次接触会很快复发,较前增大)
 (2)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非大面积和非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瘢痕不宜手术切除,行非手术治疗):A压力疗法;B放射疗法;C化学疗法(类固醇激素);D其它(激光、冷冻、蜡疗)
注:压力疗法原理:A压力造成局部组织相对缺血,CO2分压↑,氧分压↓,血管数量↓水肿减轻;B压力使血管内皮细胞蜕变,血管壁损伤加重,组织缺血,抑制瘢痕增生;C缺氧下细胞内氧分压↓,线粒体功能减退和发生形态学改变,致使纤维细胞增生受抑制,最后发生变形坏死,导致瘢痕软化;D压力使血流减少,胶原酶抑制剂a2肌球蛋白也减少,使胶原酶活性增强,胶原分解加快,瘢痕软化。
47、瘢痕性睑外翻: 眼睑烧伤或感染的结果,由于局部皮肤或还包括深部组织的破坏损伤,创面瘢痕愈合发生挛缩所致睑结膜外翻,睑裂闭合不全,轻者睑球分离,重者睑结膜完全外露,可合并睑缘和睑板缺损。
48、掌腱膜挛缩症
   掌腱膜的一部分或全部,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缩短,引起手掌皮肤与掌腱膜有关的深部组织的继发变化,导致手的屈曲畸形和功能失常,又称为“Dupuytren挛缩症”。
  病理分期:早期(浸润期)、增值期(活动期)、晚期(残余期)。
  治疗:A皮下挛缩腱膜切断术;B部分掌腱膜切除术;C掌腱膜全切除术;D截指术。
49、Robin症候群: 新生儿下颌骨太小,因而舌头后缩,引起上呼吸道阻塞,常合并腭裂,这样的症候群称为“robin、Pierre robin综合征、或下颌后缩舌后坠气道阻塞综合征”,为第一腮弓发育不全所致,表现为下颌发育低下-小颌,或发育正常的下颌后移-缩颌,舌后坠,和经常合并的不完全性腭裂,或腭弓高耸等先天性综合畸形。引起瓣膜样吸气障碍。由于本病是由于下颌发育不良或异常后缩引发的一系列后续的机构变异,故又称为“robin序列”。
50、动力性皱纹: 在皮肤及其深面软组织松弛的基础上,再由于重力作用而形成皱襞和皱纹。多分布在眶周、颧弓、下颌区、颈部。上睑皮肤松弛形成细密皱纹,严重者下垂形成三角眼,甚者影响视力。颈部皮肤、皮下和颈扩肌松弛可形成“羊腮”或称“火鸡颈”。
51、无瘢痕愈合: 胎儿的皮肤组织创伤修复后无瘢痕形成,这种现象称“无瘢痕愈合”。主要特征:a创伤后无急性炎症反应;b真皮细胞外基质中透明质酸含量较高;c愈合后真皮胶原纤维呈正常网状排列。它是人类追求组织修复最理想的结果。
52、黄金分割率:意大利科学家Leonardo发现从1、2开始,每一个数字是前2个数字之和,则每一个数字和其后一个数字之比为1:1.618。
53、皮肤扩张后的组织变化?
 (1)皮肤纤维组织有重新排列向外扩展的现象,皮肤的细胞间质有明显的增多,细胞有丝分裂增多,有新的细胞形成;
(2)局部血管增加,有皮瓣延迟的功效,且优于一般的延迟术;
(3)纤维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构成纤维囊,2月时最厚;
(4)真皮层扩张后变薄;
(5)皮肤的附件在扩张中无明显变化,但是附件间距增加;
(6)皮下组织厚度在扩张后下降50%;
(7)扩张可促使肌细胞增殖;
(8)扩张对骨组织的长期压迫可使基部的骨质轻度吸收。
54、逆行皮瓣静脉血流的走向方式?
   一是经两条伴行静脉的交通支和旁路侧支以“迷宫式途径”迂曲逆流;
   二是经失活的静脉瓣膜直接逆流。
   从临床实践来看,应以迷宫式迂曲回流的理论占优势。皮瓣蒂部的供血动脉一般有两条伴行静脉,伴行静脉的瓣膜少且发育差,并且在两条伴行静脉之间存在着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交通支,交通支内无瓣膜。在皮瓣逆行移植后,皮瓣充血肿胀,静脉扩张,压力增高,发育不良的深静脉瓣关闭不全而直接发生逆流,同时通过两条伴行静脉间的众多交通支做迷宫式的逆行回流,而保证皮瓣的成活。
55、皮瓣: 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组织构成。皮瓣在形成的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和本体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蒂”,蒂部是皮瓣转移后的血供来源,分为:皮肤皮下蒂、肌肉血管蒂、血管蒂等。所以皮瓣又称为“带蒂皮瓣或有蒂皮瓣”。可分为随意型皮瓣和轴型皮瓣。
56、淋巴水肿:由于淋巴管先天性或后天的原因发生狭窄,闭塞,使所属肢体远端淋巴回流受阻,淤积在皮下组织间隙内,致局部肿胀。病变严重时,皮肤增厚,表面粗燥,坚硬如橡皮,叫象皮肿。
57、有蒂植皮: 将一块连同皮下脂肪组织的皮肤,依靠其维持营养的蒂,从身体的某一部位移植到另一部位。包括皮瓣(形状扁平如叶者)和皮管。
58、轴形皮瓣: 又称动脉皮瓣,即皮瓣内含有知名动脉及伴行的静脉系统,并以此血管作为皮瓣的轴心,与皮瓣的长轴平行。(包括直接皮肤动脉、知名动脉血管干的分支动脉、肌皮动脉、终末支动脉、肌间隔和肌间隙动脉)。
59、推进皮瓣: 为利用缺损外围一侧的局部皮肤所形成的向缺损区做直向推进滑行移转的皮瓣。
60、易位皮瓣: 缺损区和皮瓣之间隔有正常皮肤的旋转皮瓣
61、旋转皮瓣: 在缺损的外围局部形成,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移转至修复部位的皮瓣。
63、交叉皮瓣: 为将供皮区和受皮区互相靠近以进行直接移转的皮瓣,属于邻位或远位皮瓣。
64、交腿皮瓣: 用健侧下肢之皮瓣修复对侧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65、岛状皮瓣: (1)为单纯以直接皮肤动静脉束为蒂,顺血管束走向所形成的轴型皮瓣;(2)又称动脉岛状瓣,属于邻位皮瓣;(3)穿经潜行剥离的皮下隧道,可以即时直接旋转移转修复缺损。
66、W成形: (1)是一种改变直线方向缝合的手术方法,可认为是属于局部推进移转的一串皮瓣;(2)其法为于切口两侧创缘切成互相交错的锯齿状,剥离后,使两侧的小三角皮瓣相向推进拼插镶嵌缝合。如W形;(3)用于缝合针迹显著,斑痕较宽的修整。
67、皮下组织蒂皮瓣: 由肌皮动脉供血部位所形成的蒂部不包含皮肤而仅由皮下组织构成的皮瓣。
68、肌皮瓣: 由肌皮动脉供血部位所形成的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包含与之相连的肌肉在内作为一个整体用于移植。
69、颅面外科: (1)是一门新的外科专业;(2)其特点是通过开颅,颅面骨多处截骨,截开骨块的重新组合和固定,颅面部多部位植骨等手段;(3)对头颅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畸形进行彻底的外形重塑;(4)同时扩大狭小的颅腔以改善智力发育。
70、眶距增宽症(orbital hypertelorism ): (1)是两侧眼眶间距离的增大;(2) 眶内壁,外壁之间的间隔都增宽;(3)眶中心轴向外偏斜 ;(4)筛骨宽度增加;(5)多由于先天性因素所致,常继发于其他先天畸形。
71、不稳定斑痕: 烧伤后瘢痕可因局部张力,或外伤感染等因素,使瘢痕破溃,形成溃疡,创面时愈时发反复不愈者。
72、邻位皮瓣: 位于缺损部位的附近,但不与缺损区相连,包括旋转带蒂皮瓣
和皮下蒂皮瓣。
73、增生性斑痕: (1)损伤深及真皮乳头层及以下的-皮肤损伤愈合后,斑痕仍继续增殖,逐渐发展而成;(2)主要是由于胶原蛋白的合成代谢超常持续进行,超过分解代谢的速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形成胶原纤维所致;(3)突出皮面,形状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实韧,有灼痛感和瘙痒感。
74、萎缩瘢痕: 多由于较浅的皮肤损伤所致。如浅二度烧伤,或较薄的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外观多平坦,并与四周的皮面相齐或稍低。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
75、凹陷瘢痕: 多由于皮肤,皮下组织,或还有深部组织缺损的创伤或者皮肤软组织的严重化脓性感染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瘢痕表面明显低于四周正常皮肤呈现凹陷畸形者。
76、蹼状瘢痕: 由于垂直跨越关节屈侧的狭窄长条形创面或纵形直线创口,或由于沿管腔在体表开口的游离缘的线型创口,愈合后的瘢痕两端,向中央逐渐收缩,形成的皱襞状的瘢痕。
77、桥状瘢痕: 瘢痕两端以蒂与四周皮肤相连,下有通道与基底分离,其状似桥。
78、动力性手术: 通过神经修复等外科手术,使患侧面神经及表情肌恢复收缩功能,或采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移植手术,获得面部表情动态下的对称。
79、蹼颈: 表现为皮肤和皮下组织呈蹼状增宽,项部发际低宽,颈的左右旋转略受限制,并伴有体表或内脏的综合畸形。多是Turner综合症的症状之一。
80、皮瓣延迟: (1)指皮瓣的形成和转移两个步骤不能在同一次手术内完成,甚至仅是形成步骤就需要一次以上的手术。(2)其目的是为了调整充实皮瓣或皮管的血运状态。(3)条件:怀疑血运不足时。(4)适应证:A.供皮区有烧伤的浅表瘢痕;B.皮瓣长轴和所在供皮部位的主要血管走向垂直或较大的交角;C.跨越中线较多;D.蒂部将发生扭转或远端将处于低垂;E.随意皮瓣,长度大于宽度,或皮瓣过大,不在头颈部位;F.皮管长度超过宽度的2.5-3倍。
81、动物试验、试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LA)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最后经遗传育种科学家评定后认可,方能称为实验动物。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是指在实验室内,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或兽医学方面新的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这类研究必须由具备研究学位或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或亲自实施。
82、反应停综合征
“lanz综合征”,反应停是一种非巴比妥类安眠镇静药物,20世纪50、60年代广泛用于早孕反应的剧烈呕吐,而屡见新生儿面部畸形和四肢不全的流行,1962年证明由此药引起。面部畸形:外耳发育不良为主,上肢畸形:轻如拇指畸形或缺损, 拇指示指或3-5指变形或融合,中度桡骨肱骨缺如,重者前臂和上臂完全缺如,双手直接和肩相连,称“海豹肢”畸形,下肢可有与上肢同样的畸形。
83、免疫耐受: 移植后,受体对移植物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种免疫无反应现象称为“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是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异性的无应答状态。它是免疫应答的另一种重要类型。
84、移植免疫反应: 受体有识别移植到体内的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的能力,并加以排斥,导致死亡和脱落为“免疫应答”。受体受植入的同种异体或异种组织的抗原刺激所发生的导致该移植组织或器官被排除的反应为“免疫排斥反应”。或在组织移植或器官移植中,受者接受供者的移植物后,受者的免疫系统与供者的移植物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免疫应答,称为移植免疫。
85、黄色瘤: 体内脂质代谢障碍的体表体现,为组织内脂肪沉积和出现泡沫细胞所引起的局部形态改变,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症,表现为:皮肤鲜黄色或橘黄色平滑或稍隆起的圆形、椭圆形、梭形斑块,或为丘疹样。
86、焦痂切除术: 用手术的方法在烧伤早期将焦痂快速切除,以达到减轻中毒、控制感染、缩短疗程、恢复功能的目的。
87、赝复体: 某些非生物原材料,经过加工造型后,或植入体内,或戴在体外,以代替缺失的组织或器官,达到改善外形或恢复功能的目的,这些材料及其制品称为“组织代用品”,植入体内者称为“内用组织代用品”或“植入物”,戴在体外者称为“外用组织代用品”或“假体”也称“赝复体”。
88、Peutz-Jeghers综合征: 又称“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属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特征为消化道多发性息肉,口唇、颊粘膜及指趾端黑色素沉着,常伴发胃肠道、生殖系统和其他许多器官的良恶性肿瘤,是一种肿瘤易感综合症。

相关话题/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