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斌《国际关系史》教案(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01

1858年7月20日,加富尔与拿破仑三世在普隆比埃秘密订立反奥军事协定。1859年4月29日,奥军侵入意大利,法撒对奥宣战。奥陷于国际孤立,并兵败。意大利起义不断,革命运动高涨。

三、对中意大利的归并

1860年3月,中意大利四邦公民投票赞成合并。撒丁国王不久宣布四邦为撒丁领土。

四、对南意的归并和意大利王国的建立

1860年4月,西西里岛起义。加里波第率红衫军支援。9月,南意大利解放。10月,全民投票同意南意大利并入撒丁。1861年2月,都灵第一届意大利议会,宣布成立意大利王国。定都佛罗伦萨。

五、意大利的最终统一

威尼斯处在奥地利统治下,罗马在教皇国统治下,并有法国军队驻守。在如何完成最终统一问题上,仍有两条道路的斗争。加富尔认为解决威尼斯问题将意味着和奥地利再次开展,对此,意大利力不从心。他继续实行孤立奥地利的政策,等待时机。罗马问题,武力夺取可能引发天主教国家的反对,加富尔劝说教皇放弃世俗权力、与拿破仑三世协商促使法国撤兵未果。民主派决定以武力收回威尼斯和罗马。加里波第组织志愿军,马志尼准备起义。1866年10月,意奥《维也纳和约》,意大利获得威尼斯。1870年,普法战争,法军撤离。9月,意军开进罗马。10月,公民投票,罗马被合并于意大利王国,教皇被剥夺世俗权力,避居梵蒂冈。1871年7月,意大利迁都罗马,最终实现统一。

  • 德意志的统一

一、19世纪中叶的普鲁士

政治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统一的两条道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大德意志方案”与“小德意志方案”。

二、丹麦战争

1861年,威廉一世(1861-1888)即位。1862年9月,俾斯麦任首相。对内军事改革,对外王朝战争。普奥联合。奥以此减弱普独自维护德意志利益的影响,列强将之视为防止普吞并两公国的保证。1864年1月,普奥缔结军事同盟,对丹麦作战。10月30日,《维也纳和约》:丹麦将三公国交由普奥处理。

三、普奥战争

1866年俾斯麦宣称奥地利破坏《加斯泰因公约》,于6月7日令普军开进荷尔斯泰因。俾斯麦为防止法国干涉,保证日后争取奥地利,停止进军维也纳。接受法国调停,提出温和停战条件:解散德意志邦联;奥地利退出德意志,并同意建立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德意志联邦。1866年8月,普奥《布拉格和约》。1867年2月,北德意志联邦议会正式开幕。4月,通过德意志宪法草案。普鲁士国王任联邦主席,统领军事与外交大权,俾斯麦担任联邦的宰相。

四、普法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俾斯麦首先要巩固北德意志联邦,争取南德四邦,唤起全德爱国热情。在外交上,利用列强矛盾孤立法国,使其他国家在普法战争中支持普鲁士或保持中立。

1866年8月,南德四邦与普鲁士结成抵御法国的攻守同盟。1867年,南德四邦又加入关税同盟。利用俄法在东方问题和波兰问题,以及俄奥在巴尔干问题上的矛盾,推行媚俄政策。1868年3月,普俄秘密协定:一旦普法开战,俄国将陈兵奥地利边境以防止法奥结盟;作为报答,普鲁士则同意终止黑海中立法,并保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永不为奥地利所有。意大利因为法国庇护罗马教皇国,阻挠意大利统一而不满。俾斯麦以推托策略应对拿破仑三世索要普奥战前俾斯麦对其作出的“补偿”。俾斯麦设外交陷阱,让法国驻柏林大使贝内代蒂将法国的领土要求写成书面材料,然后展示给国际社会,激起英俄对法国的不满,使法国陷于外交孤立。

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俾斯麦推动普法冲突创造机会。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塞镜厅宣告成立,威廉一世加冕称帝。1871年5月10日,德法《法兰克福和约》。和约对法国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对德国则是一个掠夺性条约。

  • 俾斯麦体系的建立

一、1873年三皇同盟

普法战争后,俾斯麦的外交策略是尽可能地孤立法国,防止欧洲其他大国与法国结盟。由于英国的格拉斯顿内阁对大陆事务持孤立主义态度,俾斯麦认为关键是处理好德、俄、奥三国关系。

1872年9月6日,三皇在柏林会晤。除了一致表示反对社会主义国际的革命运动以外,并未产生一项共用的政治协定。但俄奥两国外交大臣却达成了若干口头谅解:奥国保证不支持波兰民族运动以及两国希望维持土耳其现状。1873年6月,俄奥签订《兴隆堡协定》。10月,德国加入该政治协定,结成三皇同盟。

二、东方问题的再起与俄土战争

1875年7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爆发反土耳其专制统治的基督教农民起义。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给予支持。

奥担心巴尔干出现一个由俄国支持的大斯拉夫国家,从而阻塞其唯一的向东南扩张的通道,因此支持土对巴尔干属地的统治。俄则支持巴尔干斯拉夫人从土耳其那里获得自治或自立,但为了避免在克里米亚战争时的孤立状态,俄也准备与奥就巴尔干问题达成某种谅解。德国出于维护三皇同盟的需要,赞成俄奥达成妥协。

1878年7月13日,《柏林条约》。近东实现权力的再分配,东方问题暂时得以缓和。但三皇同盟由于俄奥在东方问题上的矛盾而逐渐失去了协调彼此间关系的作用。为继续控制欧洲局势,俾斯麦走上与别国秘密结盟的道路,并一度建立起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结盟体系。

三、1879年德奥同盟

柏林会议标志着俄奥协调的失败,欧洲君主联合的三皇同盟动摇。德俄关系也倒退。俄国宰相哥尔恰科夫对俾斯麦不满,认为柏林会议是俾斯麦主导的反俄行动。俾斯麦先着手巩固德奥关系,以此迫使孤立的俄国放弃反德立场回到王朝欧洲联合的大陆上。即使俄转而寻求法国支持,德奥同盟也可进行抗衡。奥也有意与德国签订共同抵制俄国侵略的防御性条约。1879年10月7日,《德奥同盟条约》。德奥加强了抑制俄国侵略的力量。对德国而言,如法国进攻德国,可获得奥善意中立;如俄法联合进攻德国,可获得奥援助;又不需要承担奥主动进攻俄国时的援助义务,从而避免自己因奥扩张政策而卷入与俄国战争。德国从一开始就取得对该同盟的主导权。

四、1881年三皇同盟

英是俄在近东及亚洲的主要敌人。俄有意与德奥订立条约以保障其近东利益,摆脱孤立的地位。1881年6月18日,《三皇同盟条约》。新三皇同盟增加了彼此在安全保障方面应尽善意中立的条款。德国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时可以获得俄、奥的中立;俄国在与土或英国交战时可以获得德奥的中立;奥则可以在与意大利发生冲突时避免俄国的干预。俄国还赢得了德奥对其在巴尔干和海峡问题上的谅解。德国使欧洲三大君主国重新聚合起来,并恢复了对俄奥关系的某种控制,从而也恢复了对欧洲政治局势的控制。

五、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

1870-1880年代,意大利扩张目标:一是伺机从奥手中夺回原属于意大利的特兰提诺和的里亚斯特;二是将临近意大利的北非纳为自己的殖民地。但难以实现。

意大利德普雷提斯内阁决定与德奥结盟换取支持。俾斯麦对法俄接近迹象担心三皇同盟不足以保证德国的绝对安全,赞成与意大利结盟。

1882年5月20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是一个针对法俄的同盟。对德国而言,不仅可以借此加强牵制俄国的力量,而且进一步孤立了法国。对奥来说,不仅可以在未来的俄奥战争中获得意大利的善意中立,而且可以不必担心意收复领土的要求。意则通过与德奥结盟加入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的君主国家阵营,摆脱了危险的孤立,并提高了大国的地位。

  • 俾斯麦体系的调整与瓦解

一、保加利亚危机和三皇同盟的终结

保加利亚亚历山大大公力图摆脱俄国控制,保俄关系紧张。1885年9月,东鲁米利亚爆发反土起义,自行宣布与保加利亚合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不能容忍一个不听命于俄国的统一的保加利亚的存在,要求列强施加压力,迫使亚历山大大公解散保的合并。1885年10月,君士坦丁堡会议,俄国建议恢复《柏林条约》规定的现状。俾斯麦支持俄奥合作。

1886年8月,俄利用保国内亲俄势力发动政变,废除亚历山大大公。但保摄政当局在英奥支持下对俄进行抵制。1887年7月,保另立斐迪南为保加利亚大公,俄失去对保的控制。奥同英抵制俄在保恢复控制的努力,使两国关系恶化。俄将奥视为它在巴尔干扩张的主要障碍,奥则认识到三皇同盟根本不足以遏制俄的扩张野心。俄奥在巴尔干扩张利益的对立性注定了俾斯麦强求俄奥合作的努力将归于失败。1887年,《三皇同盟条约》期满未续,俾斯麦体系重要一环脱节。

二、法德关系危机和1887年《三国同盟续约》

保加利亚危机期间,俾斯麦担心法国趁机进攻德国。为吓阻法国,俾斯麦采取加强德国军事力量的威胁手段。俾斯麦决定加强德奥意三国同盟关系,以确保德国的安全。意也有意续订三国同盟条约以获益。1887年2月10日,《三国同盟续约》。通过《三国同盟续约》,意在条件允许时若主动对法开战,将得到德国的援助,这使得三国同盟演变成具有侵略性的军事同盟。

三、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

俾斯麦构建结盟体系的重要考虑:希望通过英意和英奥之间的协约联系,将英国也拉入到牵制法俄的路线上来。英意在地中海存在着遏制法国的共同利益,英奥在巴尔干问题上也存在遏制俄国的相同立场。如果英国加入反法俄阵营,德国就可以在地中海和近东调动起足够力量对付法俄,同时又赋予德国与法俄交往时更大的回旋余地。

英虽与法俄有利益矛盾,但不信任德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洞察俾斯麦想把对抗法俄的责任推至英国身上而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的意图。他认为英国的政策是既要反对法俄的扩张野心,又要避免卷入与法俄的冲突。他主张与意奥只订立一种不承担明确援助义务的协定,并将范围界定在维持地中海地区的现状。

1887年2-3月,英意奥以互相交换照会的形式达成了第一次《地中海协定》。12月,三国又以照会形式达成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德国虽没有参与这两个协定,但通过其盟国意奥的参与而间接地实现了与英国的非同盟性联合。但由于协定条款规定了英国承担义务时的模糊性,又揭示了英德合作的有限程度。

俾斯麦希望与俄国订立协定,获得三皇同盟所规定的俄国杂法德战争时采取善意中立的保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有意从德国那里获得其在巴尔干和海峡问题上的支持。

1887年6月18日,《再保险条约》。

自三皇同盟终结后,俾斯麦借助《三国同盟续约》、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实现了对其结盟体系的调整,而其目标就是要牵制法俄的力量,阻止法俄结合,确保德国在欧洲大陆占据支配地位。但调整后的结盟体系仍很脆弱。首先,法德、俄奥之间存在着根本对立矛盾,俾斯麦对此始终未能解决。由于德奥间存在同盟关系,一旦俄与德关系再恶化,它就极有可能寻求与法国联合。其次,英国态度暧昧。英国虽与法俄在殖民扩张上有矛盾,但它宁愿信奉自身实力也不愿依靠大陆结盟。俾斯麦如不能很好地处理与英国的关系,其大陆结盟体系的前景仍是未知数。最后,结盟体系深深打上了俾斯麦个人的烙印,反映了他联合奥意、拉拢俄英、孤立法国的策略思路。这一思路有待于德国政府继续通过卓有成效的外交去实践。但自威廉二世(1888-1918)上台后,俾斯麦与之政见冲突不断。1890年3月,俾斯麦被迫辞职。新内阁的政策措施开始与俾斯麦拉开距离。此后,英德矛盾不断上升,法俄不断靠拢,结盟体系遂趋于瓦解。

四、德国的外交“新路线”与法俄同盟的建立

1890年3月接替俾斯麦出任德国宰相的卡普里维声称,在外交上要奉行不同于俾斯麦时期的“新路线”。认为德国必须正视俄国的敌意和法俄结盟的可能,主张放弃与俄国的妥协,转而全力加强与英国的联系,以抗衡法俄集团。

新内阁的第一项外交举措就是取消了与俄国就续订《再保险条约》进行谈判的计划。理由是该条约既不能保护德国免遭法国的进攻,又不能完全排除法德结盟的可能,并承认俄国在巴尔干利益方面的条款还与德国对自己盟国所作出的承诺相矛盾。《再保险条约》的废除促使俄国倒向法国。

新内阁极力拉拢英国。1890年7月,德国做出重大让步,与英国签订条约,将其在东非的殖民地桑给巴尔与英国在北海的赫尔果兰岛交换。德国的目标是把英国拉入三皇同盟,或促使英国扩大《地中海协定》中承诺的义务。但英国不想受制于德国,更不想在为意奥承担义务时替它们火中取栗。英国谨慎处理与法俄的关系,并维持与三国同盟的关系,使自己的对外政策更有回旋余地。

新内阁更重视三国同盟的作用。1891年6月,三国提前一年续订《三国同盟条约》。德国为争取将有所动摇的意大利留在同盟内,答应对意在北非地区采取旨在“维持现状”的任何行动都将予以支持。三国同盟的一致对法立场和英国所表现的对三国同盟的支持,促使俄法在1891年8月27日达成政治协定。1892年8月,法俄签订军事协定。1894年1月,该军事协定在两国相继获得批准,法俄同盟成立。法俄同盟成立标志着曾经一统欧洲的俾斯麦结盟体系的终结。

  • 美日的崛起与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学习提示:英法在非洲的争夺、英俄在中近东的角逐是比较典型的帝国主义早期瓜分殖民地的斗争。后期的德国与英法俄产生了程度不等的矛盾,对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总体而言,英俄两国是19世纪中期侵略和殖民的先锋,两国对霸权的争夺是该时期国际政治的主旋律之一。美日的崛起成为推动全球性国际关系的新因素。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的总特点就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欧洲列强开始了早期的瓜分斗争,美日崛起后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在此过程中,美日正式融入全球体系,推动全球性的国际关系体系最终形成。

学习要点:

  1. 门罗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对美国外交地位的影响。
  2. 日本对东亚国际体系的追求。
  3. 美日崛起后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特点。
  4. 美日的崛起对近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 欧洲列强早期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一、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1. 英国占领埃及

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开通。列强通过向殖民地国家提供贷款和购买其公债进行经济渗透和经济控制。1875年,英国首相迪斯累里抢先法国低价购买苏伊士运河将近半数的股票,是为英国排挤法国、独占埃及的肇始。英法都想利用埃及财政问题提供贷款和援助以控制埃及经济。妥协的结果是“双重监督制”,英法派出财政监督共同管理埃及政府的财政。埃及成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英国独占埃及使英法矛盾加剧。但为其向东扩张提供了基础。

  1. 法国占领突尼斯

1870年代后,法国加强了对突尼斯的侵略。1878年柏林会议,英德与法达成私下协议。德国为使法国的注意力转移,鼓励法国占领突尼斯,而英国则以法国承认英国占领塞浦路斯为条件同意法国占领突尼斯。1881年,法国侵入突尼斯。意大利1882年与德奥结盟。

  1. 比利时占领刚果河流域与1884-1885年柏林会议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倡议,1876年布鲁塞尔“国际地理学会议”,实为瓜分非洲的会议;1878年,在比利时成立“国际刚果协会”。经过秘密协商,斯坦利于1879-1884年打着国际刚果协会旗号进行第三次探险,与当地酋长签订“保护条约”,建立商站,使利奥波德二世以协会名义占领刚果河流域。

    1884-1885年,柏林国际会议《总议定书》。首先解决刚果河流域归属问题。各国承认刚果河盆地为利奥波德二世私人领地,称谓为“刚果自由邦”,出海口也为其所有。刚果河流域实行自由贸易和通航。“有效占领原则”,对非洲的新领地必须实际占领才有效。

“有效占领”原则揭开了各国武力侵略非洲的序幕。

  1. 英德角逐南非

英国抢先占领了首先发现钻石宝藏的西格里夸兰,并企图独占南非和垄断钻石的开采。英国在非洲的扩张政策是实现“两C计划”。1882年,德意志殖民协会成立。1883年在西南非洲获得第一块土地。德国占领德属西南非和东非后,试图将二者连成一片。

  1. 英法在西非和东非的冲突

英国在非洲的目标为“两C计划”计划,法国则是从佛得角到索马里的“V-S计划”。

1895年3月,英国警告法国,声称英国势力范围包括整个尼罗河流域。法国上尉马尔尚的探险队与1898年7月到达尼罗河上游的法绍达村,并宣布“有效占领”。9月,英国基钦纳率的远征军到达。“法绍达”危机。1899年3月,英法协定:法国承认英国的势力范围包括苏丹南部和北尼罗河流域,而英国则承认法国占有苏丹以西的赤道非洲。法国势力被彻底排除在尼罗河流域之外,英国则完全占有埃及。

  1. 意大利在东非的扩张

1894年,意入侵埃塞俄比亚,惨败。1889年起,在索马里南部使一些小国成为其保护国。1908年,宣布所占领的地区为意属殖民地。

  1. 英德在东非的争夺

1880年代初,德国远征军到东非探险。1885年,“德国东非公司成立”。英国则在“英国东非公司”组织下派军深入东非内陆与德争夺。中心在乌干达。1890年,英德《黑尔戈兰条约》,划分在东非的势力范围。

二、列强角逐近东

  1. 英俄争夺对波斯的控制:俄国控制波斯北部,英国控制波斯南部。
  2. 英俄角逐阿富汗
  3. 近东危机与《俄奥协定》

近东危机的出现与亚美尼亚问题有关。英国希望借机扩大在近东的影响,并保证通往亚洲的陆路通畅。俄国不希望英国等其他列强干涉土耳其,尤其是让其军舰进驻黑海海峡。俄法同盟开始一致。后因俄反对法国的国际共管土财政计划,法国转而反对俄国抢占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单独行动计划。1897年2月,列强就亚美尼亚问题提出土改革计划。但无实际意义。近东危机逐渐平息。

1888年,奥匈所控制的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转而为亲俄政权掌握。形势对俄有利。近东危机期间,奥匈希望获得英德支持对抗俄国,未果。奥匈转而与俄和解。1897年5月,俄以换文形式与奥签订《俄奥协议》:双方应尽量维持巴尔干的现状,并遵守有关关闭黑海海峡的规定。

  1. 巴格达铁路问题

1888年,德国“三B铁路”。英国担心德国的计划会影响其在波斯、阿富汗及印度的利益。俄国竭力维持土耳其现状,以便控制黑海海峡,担心德国计划的不利影响。法与俄立场一致。1911年,德俄协议:德国放弃拟在伊朗北部修建支线的计划,承认俄在该地的势力范围,换取俄国对德国建设铁路以及外国资本参加铁路建设的认可。

三、列强侵入亚洲

  1. 英国吞并印度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东印度公司被撤消,开始由英女王直接统治的时代,印度总督代表女王实际管理印度。

  1. 荷兰侵占印尼

1814年,拿破仑失败后,荷兰恢复独立,英荷《伦敦条约》:英决定归还所占的部分荷兰殖民地。英荷在马六甲海峡的争夺反而激烈。1824年新的《伦敦条约》,英国将其在苏门答腊的殖民地让给荷兰,荷兰将其在印度的商馆和马六甲让给英国。荷兰恢复对印尼的殖民统治,英国则进一步控制了印度洋。

  1. 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开始
  • 美国的崛起

一、门罗主义

1822年,神圣同盟维罗纳会议,企图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及拉美民族独立运动。英国反对。1823年12月,门罗国情咨文,外交政策三个原则: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争夺殖民地;不许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和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的“不干涉原则”;“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美洲体系”原则。

门罗宣言是在国际反动势力神圣同盟武装干涉拉美的企图实际存在、英美对拉美的激烈争夺以及美俄尖锐冲突的国际形势下,为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现实的和未来扩张的利益的产物。它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是美国在实力不足的条件下外交上的一个胜利。实质上是美国资产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拉美各国人民的利益出发的。它以反对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为幌子,实质上是美国企图建立它在美洲的统治地位的宣言。客观评价,门罗主义是对梅特涅主义干涉革命原则的强烈对抗,对拉美独立后国家在政治上、外交上和道义上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它宣传了反对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门罗主义的双重性:一方面,它反对欧洲列强对美洲殖民地的干涉和扩张,具有防御的性质;另一方面,从一开始就潜伏着美国与欧洲列强争夺整个美洲控制权的斗争,具有明显的侵略扩张性质。门罗主义成为美国的拉美政策的指导原则和扩张工具,也是美国试图将欧洲势力逐出美洲的表现,为日后扩张拉美打下了基础。

二、美国的早期扩张

1、“天定命运”论

民主党人、扩张主义者约翰·奥萨利文于1845年7月正式给美国的扩张活动贴上“天定命运”的标签:“向大陆扩张”是美国人的“天定命运”,北美大陆“是上帝分配给我们增长数百万人,让他们自由发展的地方”。“天定命运”论与当时风靡欧美的达尔文主义有密切关系。

2、美国的对外扩张

  • 日本的崛起

一、前近代日本的扩张思想

前近代日本的扩张思想大体可分为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三个方面。

鸦片战争之后,前近代的扩张思想与近代西方的殖民扩张主义混合起来,具有封建性的极端民族主义扩张思想急剧膨胀。

二、日本的“开国”和明治维新

1853年7月,佩里叩关。1854年3月,《日美亲善条约》(《神奈川条约》)。1858年7月,《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安政条约》):日本开放更多口岸,美获得领事裁判权和关税自主权。

三、明治政府的对外扩张

1、侵韩论

在明治政府的东亚战略中,“侵韩论”率先出笼。官方人士首先把朝鲜视为日本东亚国际体系的根基所在,将占领朝鲜作为建构的起点。1871年的《中日修好条规》,日本取得与中国的对等地位,并由此取得对朝鲜的优势地位。1875年入侵江华岛,1876年,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朝日修好条规》(《江华条约》)。

1882年7月,“壬午兵变”。8月30日,日朝签订《关于明治十五年京城事变的善后协定》(《济物浦条约》)和《日朝修好条规续约》。日本变为在外国驻兵的国家,军事力量第一次扩张到亚洲大陆。1884年12月,“甲申政变”。1885年4月18日,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签署中日《天津条约》。日本获得与清政府出兵朝鲜的同等权利,为其侵略朝鲜开方便之门。

2、侵略台湾:

1872年,强行将琉球列为“琉球藩”。

1874年5月,日本以琉球渔民被杀为借口,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兵侵犯台湾。1875年,禁止琉球向中国朝贡。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

3、图谋大陆:

1878年,日本设立了参谋本部,其下辖的管东局负责调查和编制“满洲”、库页岛及西伯利亚地区地理地势,管西局负责调查和编制从朝鲜至中国沿海的地理地势。

第四节  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一、美国的扩张

美国出现扩张主义狂热。马汉的制海权理论和“太平洋帝国论”。

1889年10月,在美国倡议下,泛美会议在华盛顿召开。泛美会议的的思想基础是泛美主义。泛美主义的出现原因:一是拉美国家在独立革命的过程中为抵御欧洲殖民者的需要,二是美国为排挤欧洲列强在拉美的势力的需要。

1903年1月,美国胁迫哥伦比亚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获得6英里宽的运河地带,租期99年。美国答应付给哥伦比亚1000万美元以及25万美元的年金。但哥伦比亚议会拒绝批准。美国策划隶属哥伦比亚的巴拿马发动“革命”,宣布独立。美国随即同巴拿马签订条约,控制了巴拿马运河区。


相关话题/国际关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刘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笔记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笔记 国际关系史导言 第一讲 学科理论叙事 1. 国际关系史的学科定位:新兴的、跨学科的一门学问 国际关系史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学问,它与外交史、世界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它们的描述对象都超越了某一特定国家的范围(即使是以某一国家为主要研究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资料(全)孙雪峰国际关系理论全本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一)一、导论理论(定义和功能 p3-4/138) 国际关系(p11) 民族(主权)国家 二、现实主义1.无政府状态(139/150自助体系与有序体系的区别)理性行为体 安全困境(150/384) 相对/绝对收益(132) 国家利益(252) 权力(264/265/266;软权力395) 霸权(定义292) 均势(p108/279) 卡普兰六模式(p97-98) 国际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国际关系(政治)考研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包括:1,国政社会形成发展的物质前提,国政社会的一般特征,各构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国政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政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学研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2019年北大人大复旦政治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最新真题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课一: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宗法制 搭便车效应 法国大革命中的国民公会 伙伴关系 军备竞赛 软实力 二、简答题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遴选方法与任期特点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美国提出印太地区概念的战略意图 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论述题(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国际关系史袁明课后答案
    第一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17.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 (1)威斯特伐体系性质、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意义 答:(1)1644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德意志的威斯特伐利亚的两个城市召开。经过争论,各国代表达成了协议,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主要内容是:(1)每一个德意志诸侯国都享有主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201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201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考研调剂信息公布,内容如下: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国际关系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以下专业各有若干名额接受调剂。现将调剂信息公告如下,欢迎满足条件的考生积极报名。一、接受调剂专业1.政治经济学(学术型)2.世界经济(学术型)3.国际公共采购学(学术型)4.英语语言文学(学术型)5.日语语言文学(学术型)6.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术型)7.网络空间安全(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基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国际政治学基本概念与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 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得一门新兴学科。它不同与国际关系学,侧重 于研究国家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2019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调剂信息
    2019年我院公共管理硕士(125200)专业现接受校内相关专业考生的调剂申请,申请者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报考本校公共管理硕士(125200)专业,且分数达到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综合120分、外语55分;总分200分)。二、参加3月16日北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并获得通过。该考试由北大研招办组织安排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预调剂信息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已经公布,我校参考近年国家复试分数线,对各专业考试情况进行了评估,初步预测我校以下专业接受考生调剂:一、接受调剂专业1.政治经济学(学术型)2.世界经济(学术型)3.国际公共采购学(学术型)4.英语语言文学(学术型)5.日语语言文学(学术型)6.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国际关系真题和部分笔记整理合集
    08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试题 一. 简述题(7选6) 1.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2.乔治.凯南长电报与美国遏制战略的形成 3.欧盟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欧盟的宗旨 4.1939英德秘密谈判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5.日本如何从16世纪到19世纪由闭关锁国走向被迫开国 6.评价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 7.万隆会议召开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笔记
    第一编 近代国际关系 (十七世纪中叶--一八七一年) 十七世纪中叶--一八七一年) 一八七一年 第一章 17 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 欧洲国际关系 第一节 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时间:1618 年1648 年 导火线:哈布斯王室压迫捷克新教徒,剥夺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国际关系史试题精粹国际关系史(1618-2004)试题精粹
    国际关系史试题精粹 国际关系史试题精粹国际关系史(1618-2004)试题精粹 名词专题部分 战 争: 1.三十年战争、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3.北方大战、4.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5.七年战争、6.美国独立战争、7.克里米亚战争、8.普丹战争、9.普奥战争、10.普法战争、11.中日甲午战争、12.美西战争、13.英布战争、14.日俄战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复习全攻略
    2011年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复习全攻略 1,我的09年人大考研经历 2,人大国关的考研比例问题 3,2010年人大国关学院考研题目分析与2011年考试准备对策 4,你可以考虑的资料 5,复习前期应该注意的问题 6,复习后期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7,复试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准备复试 1,我的09年人大考研经历 这篇文章很长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北京大学战后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外交2009(回忆版)年考研试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