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笔记(打印版)(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3


    按一定目的收集的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一整套材料。 4、 绩效评价 学生个人或小组针对某一主题,独立完成任务,并以 PPT 文档、电子作业、网页、解决方案、研究报告等方式来展示绩效。 通过绩效评估,学生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记忆的联系,而且是发展既有具体训练的深度,又能适应所学领域的复杂性的一 种感悟。 第四节 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评价的进展 一、 第四代教育评价★★ ★★ 第一代:1900——1930 年 “测量时代” 第二代:1930——1940 年 “描述时代” 第三代:1950——1960 年 “判断时代” 第四代:1989 年 内容有: 1、心理构建论 评价结果是评价者的心理建构物 2、价值协调论 教育评价是评价者不断协调教育价值观,缩短关于教育评价结果意见分歧的过程。 3、评价结果认同论 评价结果依赖于参与评价活动的人关于评价对象状况的不同意见交换、认同的结果。 4、应答性模式 考虑评价对象的意见 5、 对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关注程度增大 第四代教育评价提出“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评价对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 二、 网络教学评价★ ★ (一) 特点 1、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 2、 对策略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控性,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评价对象广泛 4、 实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与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无缝结合 5、 缩短了评价周期;降低了评价费用。 6、 要指定适合网络教学评价的评价指标和要素,对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充分的评价。 (二) 网络教学评价模型 1、 评价方式 A、 诊断性评价:在一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习者的认知、情感、技能进行的评价 B、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评价 方法:跟踪与反馈 C、总结性评价:教学完成之后的评价 2、 评价要素 A、 对学习者的评价 学习活动:交互程度、答疑情况、资源利用情况; 学习结果:作业、考试。 B、 对教师的评价 师生交互程度、作业与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材料的提供、学生成绩 C、 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对网络课件:课件内容、可见结构与导航、练习与反馈、技术性、交互性。 D、 对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 对技术系统和教学系统的评价 E、 对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的评价 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师和对学生的评价 3、评价者与评价要素的关系 评价者包括:教师、学生、系统管理员 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网络教学支撑系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由教师、同伴与学生自己进行,但最终要靠学习者自我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 、教学内容和系统的评价则需要教师、学生以及系统或教务管理员共同参与。 根据上述评价要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对象,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 评价过程 1、 准备 A、 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 B、 选择信息来源和信息处理方法 C、 生成试卷或问卷,评价量表等。 2、 实施 A、 测试或发放评价量表 B、 获取信息,去除无效信息。 3、 处理 A、 根据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统计 29
    B、 分析统计信息,综合判断 C、 形成综合判断,分析诊断问题 4、 反馈 A、 反馈前评价 B、 反馈:公告形式,E-mail 形式 C、 再评价 是一个评价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评价周期的起点。 (四) 评价量表示例 一般要包括可用性、教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四个一级指标。 (五) 网络教学评价的再次审思 1、 还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 2、 对如何组织评级、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很少涉及 3、 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的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调研,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不能科学准确揭示出隐含于测试成绩和 主观评价之下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三、 计算机辅助评价研究的新进展——技能性非客观题的评价 Computer Assisted Assessment CAA——指在评价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中引入计算机作为工具或手段,它引 发了评价内容、方法和形式的深刻变革。 根据测评内容和目标分:知识测评和技能测评。 (一) 国内外关于 CAA 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 IT 技能测评 国外:应用 CAA 对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的使用进行评价; 采用动态仿真技术,被试面对的交互测试环境是虚拟的; 国内:北师大 技能性非客观题计算机自动阅卷系统的研究 (二) 技能性非客观题测评的研究 A、 技能性非客观题自动阅卷系统的信息模型 B、 系统建模 通过概念建模生成知识库;系统外观与行为的建模与仿真。 C、 形式化描述 把实际的测评问题变成计算机可处理的问题。 形式化表示方法:时序描述逻辑 D、 推理机制 主要推理任务是“规划识别” E、 综合评价 多指标综合评价;主、客观综合评价。 F、 自动阅卷过程中的信息获取技术 基于文件解析器的信息获取方法;基于自动化技术的信息获取方法;过程信息获取方法。 第三大点,由于是最新前沿技术,比较难理解,本人觉得不是重点部分) (第三大点,由于是最新前沿技术,比较难理解,本人觉得不是重点部分) 。 复习建议:本章的一、 三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 要理解记忆。对于第四节,大致了解即可。 是比较重要的, 复习建议:本章的一、二、三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要理解记忆。对于第四节,大致了解即可。
    ★★★评价类型总结及区别 ★★★评价类型总结及区别 形成性评价 评价时间: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 评价目的:改进 改进教育活动的质量,纠错 纠错,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 反馈,及 改进 纠错 反馈 时调整 改进 调整和改进 调整 改进教学。 评价过程:制定计划;选择方法;试用;归纳;分析;报告。 评价方法:测验,作业,日常观察; (次数多,概括水平低) 评价重点:学生认知能力 报告听取人: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工作者。 分数解释:目标参照测验 总结性评价 (又叫事后评价,终结性评价) 评价时间:教学、学习告一段落时进行的评价 评价目的: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别优劣 区别优劣,分出等级 鉴定 等级或鉴定 检验学习成果,评定 评定学习成绩,有效性 有效性的判定。 区别优劣 等级 鉴定合格,检验 检验 评定 有效性 评价过程:制定一份学科规格双向细目表——编写或选择测试试题——选定测验题目——确定测验内容——制定测验说明 评价方法:期末测验,总结性测验,最终测验。 (次数少,概括水平高) 评价重点:一般侧重认知能力,有的则侧重技能和情感能力 评价作用:有效性,效果;区分;分等级;鉴定;确定学习效果 报告听取人:各级制定政策的管理人员。 分数解释:常模参照测验
    30
    诊断性评价(也叫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 评价时间: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对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特征进行的评价。 评价目的: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方法选择的依据 依据,也作为学习者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的依据 依据,以 依据 依据 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更好的教学效果。 更好的教学效果 评价过程: (网络教学评价为例)依据评价目标对学习者的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测量,对它的知识背景、学习条件、学习要求、 学习态度等由问卷来获得了解,并根据测量的数据和问卷的统计给出评价结果。 评价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析法,测验法。 评价作用:分组,对不同学生提供适合他自己的学习资源,依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进度、策略 和方法,查明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
    第十章 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 第一节 21 世纪对新型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21 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 ★★★ 针对人类存在的危机,联合国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 ,即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是能够支持现代人在信息社会有效地工 作、学习和生活并能有效地应付各种危机的四种基本学习能力。 1、 学会认知——学会如何学习 2、 学会做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 3、 学会生存——应变能力 4、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人与人相处之道”——道德——基础(即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 特征:德育为基础;重视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认知 “四大支柱”实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高尚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 过去:信息素养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的。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 目前:即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信息能力) 。 四、 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 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成了确定性的生产要素,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1、 什么是创新人才 是指具有创新意识(为什么要创造) ,创造性思维(核心和基础)和创造能力(如何创造)的人才。 2、 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应深入研究创造思维,深刻认识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就要全面掌握其内在规律,这样才能深入分析其过程、特征。 何克抗建构了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模型:即“内部双循环模型” “DC 模型” 由六个要素构成: 解决思维方向性的指针发散思维:形象思维; 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体:知觉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 解决高难度复杂问题的指导思想与策略:辨证思维,横纵思维。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促进从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理论和观念乃至教育形态的 一系列变革。 一、 教育信息化的涵义★★★ ★★★ (一) 概念 1993 年 9 月 克林顿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即“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化有两层含义: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指: ·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 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目的: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创新人才培养。 实质:是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二)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1、 从技术层面上看: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 2、从教育层面看: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动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二、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 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一方面来源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高新技术改变了教育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经济发 展的迫切要求和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作用表现在三个层次: (一) 文化思维层次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教育的文化基础(阅读、协作、计算——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的深刻变革。 (二) 思想观念与体制模式的理论层次 信息技术的发展,迫使教育观念的转变,新教育体制与新教学结构的确立。 31
    人才培养观念上 :应试——素质 教育体制上: 学校教育体制——终身教育体制 教学结构上: 以“教”为主——以“学”为主 1、 基于 Internet 的教育网络能较好满足 21C 对教育的需求 “多媒体”与“Internet”相结合将发展出一种有可能适应 21 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结构。 2、 基于 Internet 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 A、 不受时空限制的真正的开放大学 B、 自主学习,终身教育 C、 公平享受高质的教育,全民教育 3、基于 Internet 的教育网络中的教学结构 是一种体现以“学”为主的全新的教学结构。 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可完全按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教学内方式、时间甚至是教师。 (三)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 提出问题:怎样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改革? 革新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明显差别; 通过教育信息化来革新教学:技术因素、策略方法 祝智庭提出了三种教学策略: 1、一次性简单策略 高技术支持被动型学习——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 低技术支持投入型学习——学生为主体 高技术支持投入型学习——学生为主体 2、二次性简单策略 先用高技术支持被动型学习,尔后——投入型学习 先用低技术支持投入型学习,尔后——高技术支持投入型学习 3、综合性策略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总之,要做到“人机互补”,把机器擅长的事让机器去做,把人擅长的事留给人做。 第三节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教学结构的理论探索 一、 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教改现状——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只注重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来组织教学 活动过程。 (二)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根源——两个误区 1、误区一——将教学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绝对化 教学过程本身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产生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矛盾的两个侧面,即对立又统一。 但是,传统教学理论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教师起主导作用。且将教师主导作用绝对化,把教师应在某些阶段起主 导作用扩大为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这样违背事物运动的辨证法则,与认知学习理论也相对立。 2、误区二——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取代对教学过程中认知规律的研究。 科学的提法:把“学”看成是认知过程,把“教”看做是影响和促进“学”的一种外部条件。 但迄今,觉大部分把教学过程笼统地称之为“特殊的认识过程”。 (三)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严重后果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几十年来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从而抑制了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我们的教育培 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难以适应 21 世纪的需要。 二、 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 新型教学结构——即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成为主动建构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 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一)含义 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有两种模式: 单独设课;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中小学各科课程中去。 定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 新型教学方式。 注意:整合不等于混合; 教师应将其作为激励学生情感,促进学生思维交流的工具; 学生应善于将其作为一种终身受用的认知工具。 (二)特征 最基本特征:有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学科交叉性;立足于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在: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32
    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学习方式 第四节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教学结构的实践探索 一、 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途径,把小学语文教育与计算机教育融 为一体,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应用”四者结合。 目标: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全面改革。 1、 小学生识字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看、听、说、写、打、想 2、 小学生阅读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传统:预习,重点字词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 现代:预习,重点字词讲解,课文默读与朗读,利用课件阅读,阅读竞赛,师生共同总结 3、小学生低、中年纪段作文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创设情景,指导观察,局部分说,整体总说,打字表达,评议比较。 二、运用“几何画板”革新数学教学的试验研究项目 教学软件 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抽象、枯燥————直观、形象 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 三、 “明日苹果”的教室 (一) 简介 “明日苹果” Apple Classrooms of Tomorrow ,ACOT 利用技术来提高教育水平,技术被视为学习的工具和思考、协作、通信的媒介。 研究内容主要有: 1、 纵向研究——指在该项目内部深入的对某些主题的不断跟踪和研究。 2、 扩展协作研究 3、 开发集成环境 研究表明:将技术引入教室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潜在效率。 (二) 成果 1、 在学生方面 提高了学生注意力 2、 在教师方面 3、 理解技术的作用 (三) 启示 1、 要转向让学生采用查询、协作方式解决有意义问题的学习 2、 技术是促进改革的催化剂 3、 教师逐步学会怎样把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到课堂中去。 四、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 (一) 简介 Intel teach for the Future 目标:培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结合计算机提高教学基本技能,查找资料能力,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具体内容:让教师选择一个单元作为课程,整合多媒体,最终制作出一个有效利用技术的单元计划;并将“技术产品”运 用到课程教学中去。 目的是使教师明白如何才能将技术合理地融入于教学过程。 (二) 特点 1、 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评价自己知识状态;形成学习需要;形成、执行学习计划;运用、评价 2、 教师作为促进者 3、 鼓励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 4、 重视评价、反思 第四节需要大家对每个例子大致了解,能大致叙述) (第四节需要大家对每个例子大致了解,能大致叙述) 复习建议:这一章比较重要,尤其是一、 三节都应理解并记住,因为这些知识与当代社会比较贴近,碰到一些活题, 复习建议:这一章比较重要,尤其是一、二、三节都应理解并记住,因为这些知识与当代社会比较贴近,碰到一些活题, 这些知识都能用上 第四节需要大家对每个例子大致了解,能大致叙述。这样的话,在做一些活题时,也可以运用到这些知识。 能用上。 这些知识都能用上。第四节需要大家对每个例子大致了解,能大致叙述。这样的话,在做一些活题时,也可以运用到这些知识。
    33
    难点知识总结归类 一、 虚拟现实 P83 作为教学媒体 P210 作为一种技术 P279 其技术的教学应用 二、 人工智能技术 P212 主要技术有几个方面,其中,智能代理技术是重点。 P245 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 P282 教学代理技术的教学应用 三、 集成化教学系统 P215 整合技术能用于开发集成化的学习环境或教学环境。 P256 基于信息技术的集成化教学系统目前包括四类: 集成化学习环境 P258;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 P259; 网络教学与管理支撑平台 P261; 集成化教学系统(应用 P303) ; 四、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P194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作为教学设计自动化工具 P195 详细介绍 P259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 五、 与网络有关的知识 1、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P102 2、 网络教育系统体系结构 P100 3、 Vclass 网上教学系统的教学实施阶段 P125 4、 网络课程的开发 P241 5、 网络教学与管理支撑平台的开发 P261 6、 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应用模式 P275 7、 基于 web 的网络教学系统 P284 8、 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 P328 9、 网络教学评价 P362
    注释:以上的“难点知识总结归类”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 是我提供给大家的一个学习方法, 注释:以上的“难点知识总结归类”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却是我提供给大家的一个学习方法,那就是把所学过的知 识点联系起来,串起来,进行总结。这样的话,即好记,又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希望大家能掌握这个方法, 识点联系起来,串起来,进行总结。这样的话,即好记,又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希望大家能掌握这个方法,多进行 总结,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结,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34
 


相关话题/教育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