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东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笔记人大版(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2


④引发兴趣;
借助于新鲜的事例、新颖的手法、新巧的角度、鲜活的语言引发受众阅读(或收听、收看)评论的兴趣,也是它的一种很重要的职能。

3、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
①贴切;
新闻评论标题的贴切有多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也是最基本的含义是题文一致,即评论的标题对论题范围的概括、对中心论点的提炼、对态度倾向的表述应与评论的内容或思想相符。
新闻评论标题的贴切第二层含义,是词语的运用准确恰当,即标题制作遣词用字时,不可望文生义,也不可滥用词藻。
贴切的第三层含义,是题意确切妥帖,不会产生歧解或误解。
②具体;
虽然新闻评论中的一些体裁经常就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但评论的标题并不是越大越好。即使选题重大的评论,标题也应该尽量具体,避免空泛乏味,大而无当。
③鲜明;
作为一种直接发言的形式,评论类体裁的标题应当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针砭什么,都应在题目中有所反映,也就是说,评论的标题应该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倾向,切忌钝刀子割肉,不痛不痒。
④精炼;
评论标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精炼,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结构简单,多用单行题;二是要文字简约,要言不烦。
⑤生动
评论标题要想“先声夺人”,形象生动非常重要。生动的标题能够赋予文章以新意和活力,既能抓住受众,又让人过目难忘。
使标题生动的方法的方法:变换标题句式;活用成语、谚语、俗语;巧用修辞手法;双关;对照;连珠;

4、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报刊、广播、电视):
①使用的传播符号有所不同;
报刊评论以文字符号作为传播手段,符号种类的单一和文字所特有的内涵丰富、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以及易于反复阅读、长久保存的优势,使报刊评论的标题在拟题方式、词语的运用和题意的开掘上有了较大的空间。
广播评论以声音符号作为传播手段,其标题以口播形式诉诸人们的听觉器官,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易受性强的特点,使广播评论的标题能够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但由于线性传播,广播评论的标题稍纵即逝、不易留存,因此在评论播出后重新播报评论的标题以加深受众的印象是可取的做法。
电视评论是传播符号最为丰富的评论形式,一般情况下,标题以文字符号的形式播出,有时为了增强标题的传播效果,还配以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制成片头,在评论中重复播放。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手法的多样性,使电视评论的标题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②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在报刊评论中,评论的标题在版面编排时一般位于正文前面或最为显要的位置,以引人注目。
在广播评论中,标题通常在播送正文之前播报,为了受众收听需要及增强播出效果,有时在节目结束后重播评论的标题。
电视评论的标题可以在节目中出现一次或多次,除起到上述四种作用外,还可以起到调整评论节奏、划分节目层次、强调评论重点、调节受众情绪等作用。
③写作的要求有所不同
由于报刊评论的标题可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因而其标题可以较为深刻、隽永、语义丰富、富有哲理。
广播评论受众面广、受众的平均文化程度低且传播上稍纵即逝,其评论标题应该浅显、平易、语义明确、形象生动。
电视评论传播手法立体多样,文字符号为主的标题辅之以必要的声音符号,容易补充和突出标题的内涵,但因同样以线性传播的方式播放,标题在讲究一定的文采和寓意的同时应不失简捷、明了。

二、新闻评论的结构
1、新闻评论的结构布局应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
①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文章(或节目)的具体内容,根据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论述问题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围绕论题和中心论点组织安排评论的观点、材料和先后顺序。
②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受众的实际状况,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心理需求安排评论的逻辑思路和前后布局。
③评论的结构布局应反映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遵循评论结构总体框架和基本规律的同时,在开头、结尾和层次安排上应体现自身的个性特征。

2、新闻评论的结构要求:
①布局合理;
评论一般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详说什么略议什么、如何安排观点和材料、如何安排各部分所占的比重、三部分之间如何衔接和过渡等等,都应注意其协调性和合理性。
②层次明晰;
评论的结构从总体来看可分为三部分,但从各部分来看,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每层运用什么材料、提出什么见解,都应有一个先后的顺序,也都应有或不同方面或不同深度上的差别,使评论的议论借此由点及面、由此及彼或由表及里地层层展开。
③逻辑顺畅
新闻评论要注重逻辑性,即谋篇布局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逻辑。

3、新闻评论的结构方式:
①归纳式:这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即在开门见山、挑开话题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总论点。以这种方式写作的评论,比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②演绎式:这是一种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析的结构方式,即先以鲜明的观点开宗明义,然后以相应的材料为论据证明论点。这种结构方式与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相适应,对于强调评论的主旨、突出评论的中心思想的所帮助。
③并列式:这是一种将总论点分解为两个以上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如果说前两种是纵向展开的结构方式的话,那么这种结构方式以横向展开为主。一般来说,对内涵较为丰富的事件或问题,采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议论的全面与周密。
④递进式:这是一种对论题进行逐层分析,使议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结构方式。它把每一层分析都建立在上一层分析的基础之上,既是上一层意思的补充,又是上一层意思的深化。通过逐层分析,帮助受众对事物或问题的实质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第五章 说理论述的原则与艺术
一、说理论述的原则和要求
1、论据与论点统一:
什么可以做论据:①事实论据;②理论论据;③数字论据;④故事、典故论据;
运用论据的注意点:①论据要正确、真实、可靠,要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
②写作的背景和读者对象是选择和运用论据应当考虑的条件;
论据和论点怎样统一: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正确处理好论据和论点的辩证关系
2、虚与实统一:虚,指的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指的是事实、实践、业务、材料。写评论,要和当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虚实并举,善于务虚。说理论述之所以要虚实统一,这是因为写评论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更要提示抽象的本质方面。
3、破与立统一:立,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是反驳和纠正错误的观点。在一篇评论中两者要结合使用。
4、严肃与生动统一:在说理时特别要讲究生动形象,务求体现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严肃与生动怎样统一:①善于由事入理,使之事理相融;
②平易近人、情理并茂;
③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二、据事议理的有效操作方法:
1、配合报道的依托式议理;
2、输入新闻事例使之事理融合;
3、夹叙夹议的事理糅合艺术;
三、比较说理的具体方法:
1、纵横对比法:就是纵横联系和比较的分析方法,也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来认识客观现实,发现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纵向比较,即以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从而提示事物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它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横向比较,即以此事物与彼事物、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物之间的比较。它是识别是非优劣、论证论点和揭露或分析现实事物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有效的说理方法。
2、对照比较法;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两种人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同一客观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明。
3、类比的方法;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的实质突出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

四、怎样进行论辩明理:
1、敢于和善于进行思想交锋;
2、辨正的方法
3、批驳的方法:①以客观事实批驳对方论点,以正视听;
②釜底抽薪,揭露对方论据的虚伪性;
③主动出击,就本质进行论辩;
巧用归谬的逻辑方法,机智地批驳谬说
五、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①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②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
③划清政策界限,防止“左”的(或右)错误思想的影响 
④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六、算账示理的方法:①统计算账;②对比算账;③推演算账;④折合算账;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一、平易近人 深入浅出
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2、要了解读者;3、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
二、形象生动 爱憎分明
1、巧喻善比;2、运用形象比的笔法和语言;3、注意形象的感情色彩
三、入情入理 情理交融
1、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
2、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渲染气氛;
用设问、反问等语气增强节奏感;
要有点幽默感
四、朴素精炼 要言不烦
1、道理要讲得实在;2、篇幅长短适度;3、语言规范,字斟句酌

第七章 配发言论的效应与依据
一、配发言论的效应
1、强调的效应;新闻稿件有了言论的配合,有助于突出报道的意义和地位,而且能够使新闻宣传虚实结合,红花配绿叶,加重报道的分量,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显示报道的新闻价值,增强舆论的引导功能。
2、深化的效应;深化报道思想。深化功能的具体表现在:
①开掘事物的本质,显示举一反三效应;
②弥补报道之不足,防止负效应;
③延伸报道思想
3、协调的效应;可以从宣传报道的宏观上对报道发挥协调各平衡的功效。
①失利时鼓劲,胜利时提醒,以平衡人们心态;
②调剂舆论温度。降温;升温。
二、哪些新闻事实需要配评论
新闻事实是否值得配评论决定于它是否值得评论的价值。
1、方向性新闻;指的是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人物、事物、经验、风尚、成就等客观现实。
2、批评性新闻;指的是批评和揭露具有代表性而又有普遍教育意义的违法乱纪、玩忽职守、侵害公众利益、扰乱社会治安、首先败坏等歪风邪气为内容的各种事件。
3、倾向性新闻;这类新闻着重报道有关落实政策中出现的涉及倾向性问题的事实。
4、对比性新闻:分为三种:一种是同一新闻人物、单位、地区的自身的纵向对比,以反映人物和事物面貌的变化,通过事物的变化来提示党的政策、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种是将同一类型的人和事而表现截然不同的新闻,用横向对比的报道方式或编排手法予以发表,以形成鲜明的是非对照,有助于增强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和评论的价值。
第三种是将反映事物的矛盾的两个不同侧面的新闻有意识地加以对照编排,从矛盾双方的各自角度是非鲜明地新闻的同一主题思想,以促使矛盾的妥善解决。

下  篇
*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一、社论的重要地位
社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同其他的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论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可以发出号召,提出任务,阐明政策,表明态度,辩明是非,指导实践。
党报社论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权威性?
①社论是代表编辑部发言的,对执政的共产党的机关报来说,它更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同级党委,直接表达党的观点和意图,传达党委和政府的声音。
②社论的内容一般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问题或重大节日纪念,表明报刊编辑部的立场、态度和意见,必要时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明任务和方向,因而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指导性。
③党的领导干部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的社论,已经成为我们新闻工作的光辉传统。

二、社论、评论员文章的类型
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五种:
①阐述型:是社论中一种常用的类型,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权威性社论。它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阐述党委和政府新近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政治意义和精神实质,进而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②启迪型:它的任务着重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现实生活中开始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法方面的问题发言,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③评介型:任务在于着重对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提示本质,总结经验或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怎样发挥评介型社论的良好评介效应?
⑴立论要旨远意深,旗帜鲜明;
⑵善于对评介的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概括、深入开掘,以增强论述的深度和力度。
⑶正确掌握褒与贬即赞誉与针砭的指导思想及其辩证关系。
④论辩型:是以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一种战斗性较强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
⑤礼仪和纪念型:指有关评述和纪念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国耻日以及外交建交、签约、各国领导人来访和我们领导人出访等送往迎来外交礼节性活动的社论。

三、评论员文章的规格和形式
规格:评论员文章的规格介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是报刊、新华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和喉舌作用。它是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以升格为社论。它除了一部分以独立形式发表外,多数情况下是依托有关典型或配合重要报道结合形势任务而发,在运用上比较自由灵活。
形式:
①本报评论员文章:以体现报纸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为主旨,通常是不署作者姓名或笔名。
②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冠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也为了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它的任务是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问题、政策问题和重大改革举措发表独到见解。规格比本报评论员文章要高一些,主要约请有关党政领导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专家,以及学有专长的有关人士撰写,一般不署名,必要时也署名。
③观察家评论: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写法上,它着重于评析和论辩,寓评论于“观察”
之中。
四、社论的写作要求
1、集思广益、精心写作:①集体研究,精心修改;②党委书记亲自写作或动手修改一些重要的社论;
2、面向干部与面向广大读者;
3、严肃庄重与通俗平易
第九章 短评
一、短评的特点和要求
短评,指一种篇幅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便的编辑部评论。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常常配合新闻报道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代表编辑部发言。在选题、评述范围、立论角度、篇幅、规格等方面,它比之社论要具体单一、轻便灵活、短小精悍,一般由编辑部的具体部门定稿,属于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
短评的形式:一是针对某一问题某一事物,发表简短的评论;二是通常配合新闻报道,就实认虚,起深化报道、启迪一般的作用。
特点和要求:1、短小精悍:篇幅短,一般在五百字左右,内容、结构和行文语气集中。
2、新颖独到:①要有新鲜引人的题目,对工作、生活、思想各方面的新问题及时加以评论;
②还得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3、生动活泼:①主要表现在分析说理的生动引人,议论风生,构思的精巧引人;②还表现在体裁结构的活泼多样;
③更表现在表述方式纷呈异彩,运用自如。
4、就实论虚:短评多半配合新闻报道而发表的,以报道所提供的新鲜事实为由头、依托或论据,旨在画龙点睛,就实论虚,就事论理,从政策法规上、思想上、理论上提示事物意义,通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升华人们的认识,深化报道思想,以达到依托个别、引导一般的目的。
二、短评怎样才能短小精悍
1、立论以报道为依托,在深化上下功夫;
2、论题具体些,角度小一些、新一些;
3、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4、长话短说,评在实处;

第十章 编者按语
一、编者按语的性质和功能
编者按语不是独立的新闻评论文体人,而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专用的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文字,也是新闻媒介的编者最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按语的性质:它是一种编者评论,它是编者对所编辑、刊(播)出的报道或文稿直接进行评介、议论的方式,也是编者在记者(或作者)和受众间架设的一座沟通的桥梁。
1、按性质和内容来分,编者按语大体可分为说明性按语和政论性按语
说明性按语: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可以介绍作者身份,交待背景材料,说明有关情况,表明刊载(播发)或转载的目的,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帮助人们了解及理解新闻或文稿。
政论性按语: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简短和评介或议论性文字,可以提纲挈领地点明报道的中心思想,可以依附于报道传达有关精神、划清是非界限和政策界限,也可以运用褒贬提示、引申生发等方式通过个别启示一般。
2、按语的功能:
①提示说明;可以对作者情况、背景材料在内的相关资料加以说明解释。
②评价表态;对于一些需调动舆论的力量予以针砭或弘扬的事物、现象或做法,编者按语可以通过直截了当的褒贬评价,起到明辨是非、扶正袪邪的作用。
③提醒建议;对于尚未造成影响、尚未产生后果的不良现象或潜在问题,对尚未引起注意、尚未形成风气的新生事物或新鲜做法,可以通过编者按语的形式,配合报道予以提醒建议,以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形成有利的舆论环境。
④强调补充:对于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可以通过编者按语的形式加以突出强调,以引起受众的重视;还可以运用编者按语补充报道思想,将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帮助受众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新闻、认识事物。

二、编者按语的形式及特点
依据编者按语在和新闻报道配合过程中所处的不同的编排位置,自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1、文前按语:也称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它是新闻传播媒介特别是报刊的编者常用的按语形式。通常冠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显得庄重。在报刊上发表时,常用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字体排出,需要时还加框或加线处理,以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特点:①编排位置显著突出;②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新闻材料,也不必展开论证,只需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③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既不署名,也不必拟标题,只需在文前附上“编者按”三字即可。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与新闻报道或文稿既有配合的关系,又有渗透的关系,通常置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在新闻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或某段文字后面打上括号,加上“编者按”、“编者”或“按”字,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材料、内容,或诠释补正,或评点批注,便于读者领会文意,帮助读者加深认识,有时还可以代表编者修正失误、提出希望等等。
特点:①与所依托的报道或文稿既配合又融合,直接评点批注,议论针对性强; ②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我错即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容易避免副作用。 ③言简意赅、鲜明泼辣,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应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心理。
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它是一种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的编者按语,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抒情、联想及议论性文字,旨在补充和深化报道或文稿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在帮助受众领会和理解其意的同时,增强其深度和力度,使报道或文稿锦上添花。
特点:①发表形式有所不同,它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②写作要求不同,它接近随感或短评,不仅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而且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③功能的侧重点略有差异。它引申、生发的作用较为普遍,以使受众有所思考、有所回味。
三、编者按语的写作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
按语做到依托而不拘泥于报道,超脱而不游离于报道,具体指,编者按语依据的主要由头或论据,应是新闻报道所提供的事实;编者按语的见解或观点,应是报道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同时,还应是报道思想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或深化。
2、迅速及时,轻便灵活;
按语可以针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操作上的灵活性。
3、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由于有现成的新闻报道或文稿同时刊出(或播出),因而可以省却为介绍由头或论据而花费的笔墨,直截了当地对事件或问题做出分析、提出看法,使言简成为可能
4、明快犀利,讲究分寸
编者按语虽然短小,但态度应鲜明正确,手法应明快犀利,或褒扬、或针砭、或提倡、或反对,按语中都应有明确的态度和倾向性。

*第十一章 专栏评论
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是发表的评论。这一评论体裁在现代报刊评论史上早已有之。不过,就新中国成立后的报刊实践而言,逐渐重视这一体裁实则始于“文革”后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随着新闻改革的客观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而日趋繁荣。
一、专栏评论的特点
1、稳定性:就作者的构成而言,不管是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等类型,其栏目总是相对固定的。
2、时代感:主要表现在它积极地反映当前的改革和现实,引导当前的改革和现实,发展当前的改革和现实、
3、群言型:它都是署名的,以个人的名义发表,并不直接代表编辑部发言,属于非专家型权威性言论,而是群言型言论。

二、专栏小言论
也称新闻小言论。它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化言论。
特性:①群言型:它可以由报社人员所写,但多数系广大读者来稿。它都是署名的,以个人的名义发言,并不直接以编辑部的身份选题立论。
②微型化:一般是三五百字篇幅。
③新闻性:评论总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任务和实际情况进行选题立论,使之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导向性,而且讲究时效性。
④形象感:成功的小言论,不仅要增强新闻性,还应具有形象感这一特性。

选择和运用由头(291)
由头,指挑开话题、引发议论的媒介或孕育论点诱发思维的“引线”。各种不同的评论体裁,在由头运用和由头的构成上有所不同,或者以所依托的新闻报道的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具体的思想矛盾作为由头,或者以直接输入文中的新闻性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历史典故、文学形象、谚语格言作为由头,均有其各自的选择,由此显示了各自的特性。
专栏小言论,更多的情况是以直接输入文中的新闻性事实为由头,好处是:
1、有了新闻事实作为由头,便于丰富内容,吸引读者。
2、借助由头便于挑开话题,引发议论。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由头:

相关话题/编辑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文学原理考试资料总结(根据历年考题重点编辑的内容)
    第一章 文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 文学本质三个方面:一种精神现在、一个艺术门类、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第一节: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文学是为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而存在和发展的,审美是文学把握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文学建立在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之上;所谓审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指对人的本质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当代新闻编辑部分笔记--张子让课上的考试重点
    1. 编辑是新闻工作的整合行为。 2. 编辑要负责组织版面,较了解总体情况,又因为旁观者清可以对记者工作指出总体意义。 3. 编前会制度提出总体要求,以及如何落实。 4. 新闻传播是集合传播。 5. 把关性工作 A) 全程性把关 #58853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当代新闻编辑考研复习笔记
    当代新闻编辑 第一章 新闻编辑的当代性 第一节 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一、编辑环境的复杂化 编辑环境: 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 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 的地。编辑工作既作用于编辑环境,又受到编辑环境的制约。 二、编辑取向优质化 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大连理工大学当代新闻编辑张子让(含重点)
    《当代新闻编辑》张子让第一章绪论 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识记); 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识记); 新闻编辑人员的必备素质(识记) 第二章报道的定位(运用) 报道定位的依据(识记); 报道定位的内容(识记) 第三章报道的策划(运用) 报道策划的原则(简答论述、重点掌握); 报道策划的类型(识记); 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1-05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班-新闻实务(采写、编辑、评论)讲义
    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班-新闻实务(采写、编辑、评论)讲义 新闻采访 参考书目: 《新闻采访学》(第二版) 作者:蓝鸿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 绪论:新闻采访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 记者篇:类型、职责、修养与道德 采访意识与原理篇 采访方式与方法篇(重点) 采访重点与环节篇(重点) 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英国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申请条件详解及学校推荐
    作为新闻传播学的分支,英国编辑出版专业相对来说更加专精于实际操作方面,所以可以说这门专业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虽然这门专业不像商科中的金融学、市场营销等专业一样热门,但是含金量可一点不逊色于上述专业。  英国编辑出版专业硕士:  英国大学的编辑出版专业,属于文学大类里面的新闻传播学,是一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3
  •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电子编辑出版业务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编辑出版业务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编辑出版业务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暨南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新闻编辑学笔记
    第一章 导言一 编辑的四重含义:1 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2 编辑工作;3 编辑劳动;4 编辑技术职称二 编辑人员的修养:1 理论修养(邓小平理论、政策理论)2 知识修养 3 道德修养 4 业务修养第二章 报道的组织和调控一 编辑方针(报纸的定位)1 概念:编辑方针是指报纸编辑部门根据报纸的性质、立场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新闻学编辑出版
    北京师范大学2006新闻学编辑出版考研试题一、基础知识1.古代编辑的定义2.原刻/翻刻3.出版的定义4.知识产权5.后记6.印张开本7.和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8.常见的图书销售方式二、简答题1.什么是选题策划2.有关读者需要三、论述题1.你认为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2.出版人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态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新闻实务(含采访写作、编辑、评论)
    科目代码:535 科目名称:新闻实务(含采访写作、编辑、评论) 招生专业:新闻学一、试论98抗洪抢险新闻采访报道的主要特点。(20分)二、下面两段文字,均摘自报纸刑载的稿件中,试指出有无用语不当之处?并兼析编辑的业务素质修养。(10分)(附文字):(1)尽管摆在面前的工作多,任务重,难度大,但“沧海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清华大学2003年硕士生入学考试新闻编辑与写作
    1.请给下面素材写一个当日新闻导语并制定一个新闻标题(20分)8月1日,受8号台风“桃芝”减弱后形成的低气压影响,青岛市普降特大暴雨,防汛形势严峻,青岛市党政军民纷纷投入到与暴雨和狂风的战斗中。 1日下午,狂风暴雨扑向岛城,市区10多条主要交通干道出现积水,100多棵大树被风刮倒在地,造成交通堵塞,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清华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写作与编辑
    一 . 事件描写 (20 分 , 描写你曾经经历过的一件事 , 或者是一段对话或其他的事情 , 从中揭示出你为什么想做记者或者是想考新闻学的研究生 , 不得多于 300 字 )二 . 场景描写 (15 分 , 描写下面场景中间的一个 , 不得多于 200 字 )茶馆 , 饭店 , 报摊 , 酒馆等等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2017年南京大学987编辑出版理论与实务考研专业课真题(回忆版)
    今年没有名词解释,十五题简答,每题10分,共计150分。 1.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异同; 2.编辑职业道德素养是什么; 3.著作权定义,列举六项著作权利; 4.如何理解双效原则; 5.列举五本出版学理论著作,并对它们进行分析; 6.列举五本出版学C刊杂志,并对它们进行分析; 7.如何理解出版走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4